黄简讲书法1到3级教学(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

第39課 識勢「二」

一 智永《真草千字文》筆勢分析

上次分析《陰符經》幾個字的筆勢,看筆勢就是看大圈。

今天就智永《真草千字文》中的真書部分,拿幾個字做筆勢分析。主要是希望各位慢慢熟練怎樣看筆勢。

智永《真草千字文》

黄简讲书法1到3级教学(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1)

第一個字,「天」,這個字比較簡單,先是兩橫一個奮筆勢,然後撇捺是交爭勢。

或說這個字是一使一轉。

黄简讲书法1到3级教学(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2)

我說一個使,指一次運筆,一個筆勢。

如這個是一個使,它是豎筆勢,一開。

黄简讲书法1到3级教学(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3)

這也是一個使,不是兩個使,它是豎筆勢兩開。這還是一個使,它是豎筆勢四開。

「使」是指直線牽連,所以這三根線都屬於使,一次寫完就是一個使,開數有不同。

使轉的「轉」也是這樣。這是一個轉,順時針轉了一圈。

黄简讲书法1到3级教学(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4)

這是一個轉,順時針轉了兩圈半。這還是一個轉,滾動來回兩次。

智永《真草千字文》

黄简讲书法1到3级教学(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5)

第二個「地」字。左邊是挑土勢,「土」字形、「工」字形、「士」字形都是挑土勢。

挑土勢有些人寫橫豎橫,那就是奮筆勢抬筆,有些人寫豎橫橫,這就是豎筆勢抬筆。

挑土勢是後人補充的一個専稱,它不管你的筆順,只管字形,這樣講起來比較方便。

接下來這一個筆勢,從筆畫來說是橫豎豎。

黄简讲书法1到3级教学(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6)

這是用撥鐙法寫出來的「十」字,撥鐙法是四個動作,推拖撚拽,簡單地說就是畫十字。

「也」字最後一個筆勢,蠆毒勢。

黄简讲书法1到3级教学(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7)

最後那一趯是智永式的,踆鋒也是畫十字,拉出一段短直線後,才開始趯出。

智永《真草千字文》

黄简讲书法1到3级教学(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8)

第三個字,「玄」。第一個筆勢,看起來智永寫了一個合點加一橫。這是什麼筆勢呢?

在篆書中,「玄」字上面是一小豎,許多隸書作品中還保持這個豎筆,

黄简讲书法1到3级教学(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9)

但豎橫寫起來到底不大方便,草書中很多改為橫筆了,看起來上面就是一個「二」字。你仔細看這上面第一個橫筆,其實是仰勢。真書中往往改用一側點,但和下面的橫合在一起還是「二」字形。

類似的情況很多,如「高」字,

黄简讲书法1到3级教学(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10)

篆隸中也是一小豎,草書中可以寫為橫,其實是取仰勢,行書、真書就用覆勢,很可能是「永」字八法只有側勢,所以我們看起來好像一個側點。

再舉個例子,「蘭亭」的「亭」字,

黄简讲书法1到3级教学(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11)

情況一樣,篆隸頭上是一小豎,草書、行書改為側勢,王羲之《蘭亭序》中的「亭」字第一筆,應該是合點。

所以仔細分析「二」字形,還有幾種不同寫法。

黄简讲书法1到3级教学(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12)

我們知道,橫筆包括三個走勢,橫仰覆,所以橫橫、仰橫和覆橫,都可以歸入奮筆勢。

如果上面用了九號位的側點,那是波的縮短,側點加上下面一橫,可以歸入鳥雛勢。

但鳥雛勢是必須把鳥頭、鳥脖子和鳥身都寫成實筆的,如果鳥脖子是虛筆,通常都歸入「二」字形的奮筆勢,在草書中尤其如此。

黄简讲书法1到3级教学(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13)

如這幾個字的起手第一個筆勢,鳥脖子隱藏了,所以都當作「二」字形的奮筆勢,上面的點就是覆勢。

順便提一下,智永寫一點一橫這個筆勢,往往是先寫一個合點,也就是調鋒以後再寫下一橫,這是學《蘭亭》王羲之的寫法。

智永《真草千字文》

黄简讲书法1到3级教学(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14)

好,回到「玄」字,下面很清楚,是一個蟠龍勢。

第四個字,「黃」,

黄简讲书法1到3级教学(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15)

這個字我太熟悉了。一上來第一個筆勢就是橫爻勢,很多人說到「黃」字,往往就說「草頭黃」。

第二個筆勢應該是這樣的,材料是什麼?橫豎橫豎。

黄简讲书法1到3级教学(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16)

運動方式是什麼?抬筆移位。所以這是一個奮筆勢。

13課中我給大家講過這個「合」字,

黄简讲书法1到3级教学(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17)

「合」字上面是交爭勢,下面就是一個奮筆勢。這是兩開半,「黃」字那個是兩開。

智永《真草千字文》

黄简讲书法1到3级教学(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18)

草書「黃」字在草書中,「黃」字中間往往用曲鈎勢,就是一折一轉。真書中為了筆畫清楚,每筆都分開,而且用了很多明節點,曲鈎勢就成了奮筆勢了。

智永《真草千字文》

黄简讲书法1到3级教学(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19)

「黃」字第三個筆勢,「土」字形,究竟是先寫橫筆還是先寫中間那一豎呢?應該是中間一豎,豎橫橫,屬於豎筆勢。

第四個筆勢是相對兩點,羊角點。

黄简讲书法1到3级教学(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20)

下面是「宇宙」的「宇」,

黄简讲书法1到3级教学(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21)

這個字分筆勢比較簡單。

第一筆寶蓋頭,就是宀頭勢。

第二個筆勢兩橫,奮筆勢。

黄简讲书法1到3级教学(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22)

第三個筆勢是玉鈎勢。

黄简讲书法1到3级教学(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23)

玉鈎勢和反引勢

這裡要說一下,玉鈎勢是一裹加鈎趯,反引勢是一撇加鈎趯。

這兩個筆勢有時候形狀很相近,關鍵是判斷一裹還是一撇。

黄简讲书法1到3级教学(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24)

上次講到《陰符經》的「賊」字,《陰符經》中有兩個「賊」,右旁為「戎」

〔注意《說文解字》解釋不同,這裡就不詳說了〕。

「戎」字其中的「十」字一豎往往寫為撇,右邊這個用撇非常明顯,左邊這一個判定為撇上加趯,那就屬於反引勢,如果你判定這是裹上加趯,就是玉鈎勢。

好像柳公權寫的「成」字,左邊這一筆如果你判定為撇上加趯,那就是反引勢。

智永《真草千字文》

黄简讲书法1到3级教学(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25)

「宇宙」的「宙」,這個字也容易。第一勢宀頭勢,跟「宇」字一樣。

第二勢鈎裹化勢,因為最後有一個很明顯的趯。

黄简讲书法1到3级教学(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26)

你看這兩個筆勢,

黄简讲书法1到3级教学(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27)

左邊這個是豎橫豎,所以是豎筆勢。

右邊這個是豎橫豎再加一趯,所以是鈎裹化勢。

兩個形狀很相近,就是材料不同,鈎裹化勢多一趯。

第三個筆勢,豎筆勢,

黄简讲书法1到3级教学(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28)

「土」字形,剛才講過了。

好,接下來是「洪」字。

三個點分開,這是散水勢。

黄简讲书法1到3级教学(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29)

中間那一點就是顧左顧右勢,扭動筆芯,這樣三點都不相同,臨帖時要注意這些變化的手法。

第二個筆勢,橫爻勢。

黄简讲书法1到3级教学(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30)

第三個筆勢,一橫下面一個八字。

黄简讲书法1到3级教学(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31)

上次講過,這是雞頭勢,是草書「下」字化出來的。

第八個字例,「洪荒」的「荒」字。

黄简讲书法1到3级教学(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32)

第一個筆勢又是橫爻勢,有關橫爻勢我等下還有解釋。

第二個筆勢,這次比較明顯了,是一個奮筆勢。

黄简讲书法1到3级教学(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33)

上面一筆雖然角度側了一點,但很直,不是側點,沒有鳥頭鳥身鳥脖子,所以不是鳥雛勢。

第三個筆勢,豎筆勢,材料是一豎一橫,方法是抬筆移位。

黄简讲书法1到3级教学(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34)

這個筆勢還是和上面奮筆勢分成兩個筆勢好,合在一起太複雜,從作者意圖判斷,他是分開寫的。

最後這個筆勢,看起來好像是豎筆勢三開,但注意它不是折,明顯用了弧線。

黄简讲书法1到3级教学(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35)

材料是兩根裹,一根橫戈,方向相背,所以是袞筆勢。

二 十字勢和撥鐙法

解釋一下十字勢和撥鐙法。

有些同學提出:「十」字可以用奮筆勢抬筆移位一次寫出來,那只要有奮筆勢就可以了,為什麼還要設立一個十字勢?

黄简讲书法1到3级教学(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36)

以王羲之這個「十」字為例,寫了一橫以後,確實是翻手腕抬筆寫一豎,相當簡單。

但抬筆移位不是撥鐙法,撥鐙法有四個字,推拖撚拽,也就是有四個動作。

黄简讲书法1到3级教学(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37)

這是林蘊《撥鐙序》明確記載的,盧肇說「東西上下」,寫出來也是十字形。但順向兩圈和反向一圈是不同的,反向一圈不是撥鐙法。

剛才智永寫的這個「地」字第二個筆勢,橫豎豎,只能用撥鐙十字法來解釋大圈,用奮筆勢就講不通。

黄简讲书法1到3级教学(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38)

所以要在奮筆勢外另設一個十字勢,就是這個道理。

撥鐙十字勢,

黄简讲书法1到3级教学(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39)

草書中有時可以表示「聞」字,有時可以表示「中」字,這不是奮筆勢可以做到的。撥鐙法也可以用於小圈,其實都是畫十字。

三 橫爻勢和十字勢

三 解釋一下橫爻勢和十字勢的關係。

黄简讲书法1到3级教学(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40)

我在23課中介紹八個草字頭的寫法,當時第一種,先反十字,後正十字,左右相反,這是橫爻勢。這裡編號我都照23課中的,沒改。

第二種,橫爻化勢,豎橫豎,兩個十字勢,橫筆打通。

黄简讲书法1到3级教学(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41)

第三種,兩個正十字,橫豎橫豎兩次。

黄简讲书法1到3级教学(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42)

第四種,用兩個反十字,豎橫豎橫,如米芾寫的「葉」字。

黄简讲书法1到3级教学(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43)

橫爻勢就是這四種。

當時的第六種,先寫橫,然後豎豎。

黄简讲书法1到3级教学(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44)

我是用奮筆勢兩開抬筆解釋,有同學想不通,他們希望這一種直接歸入橫爻勢中,看見一橫兩豎就是草字頭橫爻勢,不是簡單些嗎?

王羲之《初月帖》草書「無」字

黄简讲书法1到3级教学(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45)

問題是還有一橫三豎,那怎麼辦?你看這個王羲之寫的「無」字,上面就是一橫三豎筆。

索靖《月儀帖》草書「無」字

黄简讲书法1到3级教学(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46)

索靖寫的章草「無」字,上面是一橫四個豎。

一橫一豎,一橫兩豎,一橫三豎,一橫四豎,這是一個系列,都是奮筆勢抬筆移位的結果,方法完全相同,我把它看作是十字勢的擴展。

黄简讲书法1到3级教学(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47)

中文裡有這四個字,十,廿〔niàn〕,卅〔sà〕,卌〔xì〕,分別表示10,20,30和40。如果把第二個拿出來稱之為橫爻勢,這個系列就破壞了。

同樣道理,先豎後橫的反十字,一豎一橫,一豎兩橫,一豎三橫,也有一個系列。

黄简讲书法1到3级教学(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48)

這個系列我歸之為豎筆勢抬筆,只是開數不同。

謝謝各位。

本節要點:

■智永《千字文》八個字的筆勢。 

■十字勢和撥鐙法。 

■十字勢和橫爻勢。

黄简讲书法1到3级教学(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49)

複習思考:

■智永《千字文》中的「隱」字,它用了幾個筆勢?這樣取勢有什麽好處?

■左邊「貝」字,框架是豎筆勢,然後是三橫奮筆勢加鬥鶉勢,還是兩橫奮筆勢加雞頭勢?你贊成哪一種?

黄简讲书法1到3级教学(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50)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观看本课完整视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