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22高考作文题范文(喜欢发问还是看重结论)

7月7日11点30分,上海高考语文科目落下帷幕,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上海2022高考作文题范文?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上海2022高考作文题范文(喜欢发问还是看重结论)

上海2022高考作文题范文

7月7日11点30分,上海高考语文科目落下帷幕。

据悉,2022年上海高考作文题是小时候人们喜欢发问,长大后往往看重结论。对此,有人感到担忧,有人觉得正常,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考生可以从什么角度入手?今年的作文题注重了对学生什么方面能力的考验?天目新闻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了专家,对今年的上海语文高考题进行了分析。

思辨性强发挥空间大 延续上海高考作文题特色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讲师顾文艳在和记者的沟通中强调,近几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的趋势或者说特征比较明显,就是思辨性很强,给考生们的发挥空间比较大。今年的高考作文题也不例外。顾文艳认为,今年的作文题延续了上海高考作文题一贯的风格,是一个富有哲学意味的题目。考生是否能够较好地进行作答,解题的核心在于个人的思考能力。

顾文艳表示,喜欢发问还是看重结论,其实这两者本身跟年幼年长没有关系,是两种认识世界的方式。一种是开放性的,另一种是目的性的。题目里面用了小时候和长大后,就是说随着个人的成长,认识世界的方式可能会发生改变,并且是趋向目的性的路径。这个题目问的就是这种目的性的认知方式究竟是否过于狭隘?会不会限制人的思维、认知和超越的潜力?

顾文艳认为,这个问题本身是开放性的,没有确定的答案,只要考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能够体现个人的思考,运用恰当的例证,写得清楚有条理,就一定是好文章。

题目看似只提供了两种形态 实则包括了人生百态

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复旦附中语文教研组长黄荣华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今年的作文题旨在思考人生的不同形态。尽管在题目中只提供两种形态——小时候的发问形态,长大后的结论形态,但事实上包含了无数的形态。对人生究竟是发问还是发呆的状态?任何一种人生形态都是人生的常态,只是不同的人生观有不同的人生状态的认知。

结合创造人生、审美人生来看,黄荣华表示,一生都处在发问状态的人,就一定能成就更富有创造性的人生,一定能成就更具有审美意义的人生。这样的人生也是永葆赤子情怀的人生。古今中外大家,都是一生葆有赤子情怀的人生。

黄荣华坦言,从目前功利主义至上的社会看,他更倾向于坚守赤子情怀的人生样态。作为多年来从事教育事业的工作者,黄荣华希望考生们在高考结束后依然能够不断发问,不要让自己进入只看重结果的状态,因为他认为一旦进入这样的模式,人生很可能就会走向发呆的人生,考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会因此受到限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