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伯的音乐代表作品(韦伯标题钢琴曲邀舞是世界音乐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韦伯的音乐代表作品(韦伯标题钢琴曲邀舞是世界音乐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

一、圆舞首创

法国影片《茶花女》里有这样一个情节:玛格丽特独自在客厅里弹钢琴,在一首曲子上遇到了一点困难,这时男主角阿芒来访,玛格丽特便请阿芒帮她解决指法上的问题。玛格丽特所弹奏的乐曲就是德国作曲家韦伯的钢琴曲《邀舞》,根据《茶花女》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巴黎当时正在流行这首曲子。

韦伯的音乐代表作品(韦伯标题钢琴曲邀舞是世界音乐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2)

钢琴曲《邀舞》是采用“圆舞曲”形式写的。那么,何为圆舞曲呢?圆舞曲是十九世纪欧洲社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宫廷、沙龙、娱乐场所里流行了整整一个世纪。圆舞曲(Waltz)又称“华尔兹”,一种自娱舞蹈形式,是舞厅舞中最早的、也是生命力非常强的自娱舞形式,为圆舞伴奏所用。这种舞起源于奥地利北部的一种民间三拍子舞蹈。圆舞曲分快、慢步两种,舞时由男女两人结对来跳,不断地旋转、滑行,活泼而愉快。十七、十八世纪流行于维也纳宫廷后,速度渐快,并始用于城市社交舞会。在十八世纪晚期固定成型,十九世纪起风行于欧洲各国。圆舞是十九世纪最通行的舞蹈,从宫廷到民间,

韦伯的音乐代表作品(韦伯标题钢琴曲邀舞是世界音乐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3)

从社交到娱乐,都少不了圆舞曲的助兴。圆舞通行于欧洲各国,真正地发扬光大则是在维也纳。兰纳和老约翰·施特劳斯创作并表演的圆舞曲形成了“维也纳圆舞曲”的独特风格,在维也纳风行一时,并成为维也纳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现在我们最常听到的圆舞曲以“维也纳圆舞曲”为主,维也纳式的圆舞曲,速度为小快板,节奏明快,旋律流畅;伴奏中每小节常用一个和弦,第一拍重音较突出。在音乐风格上有自己华丽、雍容、热烈的特点,在音乐结构上也有自己的程式,一般有序奏、尾声、中间串连起几首短小的圆舞曲,著名的《蓝色多瑙河》(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最富盛名的圆舞曲作品,被誉为“奥地利第二国歌”)就是这个模式。但这种体裁的最早样品不是兰纳和老约翰·施特劳斯首创,而是韦伯写于1819年的钢琴曲《邀舞》。

韦伯的音乐代表作品(韦伯标题钢琴曲邀舞是世界音乐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4)

德国民族音乐先驱卡尔·马利亚·冯·韦伯

二、诞生背景

在十八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发生后,解放思想与自由思想开始萌芽,这也给音乐家要求挣脱约束、获得自由与展现自己的个性提供了条件。这样创造了新的时代精神。从十九世纪起,音乐中的浪漫主义因素占主要地位,音乐中的个性与超凡的技艺开始崭露头角。

浪漫主义作为欧洲音乐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它与十八世纪的古典主义最大区别在于追忆往昔与展望未来。强烈表现自己的情感成为浪漫主义音乐的最重要特征之一。期望突破自己的作曲家们,打破以往旧有的形式,冲破束缚。开创了十九世纪的标题音乐。韦伯的钢琴曲《邀舞》

韦伯的音乐代表作品(韦伯标题钢琴曲邀舞是世界音乐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5)

便是先行者,揭开了十九世纪欧洲浪漫派标题音乐的帷幕,创造了华尔兹舞曲的诗意形象,开启了浪漫的华丽,为后人提供了经典的范例。

1819 年,德国民族音乐先驱卡尔·马利亚·冯·韦伯创作《邀舞》后,1821年6月25日,他在柏林的一次音乐会上亲自演奏了这个曲子。柏林的施雷津革乐谱出版社立即出版了谱子,标题页上印着“作曲家在柏林的音乐会上演奏此曲”。

钢琴曲《邀舞》是一首带有描写性的作品,韦伯写这首曲子的用意,主要是献给他新婚不久的妻子卡洛丽娜·布兰特的生日礼物,

韦伯的音乐代表作品(韦伯标题钢琴曲邀舞是世界音乐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6)

并逐行逐句地为她的新娘子解释过乐曲所描写的内容。整首作品的技巧性和强烈的画面感,具有华尔兹舞曲的风格,音乐形象鲜明,是第一首大型乐曲中使用圆舞曲这种体裁的作品。

三、作品简介

钢琴曲《邀舞》(Op.65),又名《华丽回旋曲》,是一首在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的名曲。在西方音乐史上,韦伯被认为是开浪漫主义先声的作曲家,他与舒伯特一起揭开了浪漫派音乐的帷幕。人们一谈到韦伯,首先会提到歌剧名作三幕歌剧《自由射手》(剧名原文意为“魔弹射手”,全球普遍译为“自由射手”),这是他的代表作,韦伯以歌剧创作闻名于世,并开创了德国浪漫派歌剧,首创主导动机,贯穿整个作品的始终,是浪漫主义歌剧的先行者。韦伯的交响作品也很丰富,数量远远超过他的歌剧,其中不乏佳作。他是著名作曲家里的又一位单簧管爱好者,写过两部单簧管协奏曲、一部单簧管小协奏曲、一部钢琴与单簧管的复协奏曲。他的单簧管五重奏与莫扎特和勃拉姆斯的单簧管五重奏一起被列为单簧管音乐的经典曲目。韦伯的作品可以开列出许多,但是,音乐爱好者里最为熟悉,旋律最容易上口的,断然是这首钢琴曲《邀舞》。

韦伯的音乐代表作品(韦伯标题钢琴曲邀舞是世界音乐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7)

钢琴曲《邀舞》这首曲子具有当时德国流行的“圆舞曲”的风格,和声质朴,标题性强,音乐语言丰富,对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它生动地表现了十九世纪欧洲上层社会舞会中男女宾客双双入舞的豪华场面和舞者神态。同时作为一首标题性乐曲,又细腻地描绘了舞会中结识、邀舞、翩翩起舞、舞毕互致敬意的生动过程,也就是说钢琴曲《邀舞》的标题形象可概括为三个方面,分别是邀舞的过程;跳舞的过程;以及舞会结束后告别的场景。韦伯去世15年后的1841 年,他的歌剧《自由射手》在巴黎演出时,为了迎合观众的欣赏习惯而插进了芭蕾舞,并用《邀舞》作为芭蕾音乐,请法国著名作曲家、乐器大师柏辽兹改编配器,从此《邀舞》名声大作,成为具有辉煌的管弦乐色彩的乐曲而广为流传:音乐厅里常保留这个曲目,大型舞会上也采用此曲,而且这首乐曲还为“维也纳圆舞曲”开了风气之先。华丽的配器使音乐形象和情节更加鲜明、生动,色彩更加丰富,由大型管弦乐队演奏,气氛更加热烈,把人带进豪华辉煌的舞会大厅;1896 年,奥地利著名指挥家魏因加特纳又一次为《邀舞》编配管弦乐总谱,使这首乐曲更加广泛地传播;到了二十世纪,《邀舞》在芭蕾舞台上获得了新的生命。1911 年,在欧洲颇有影响的俄罗斯芭蕾舞团演过一出短剧《玫瑰花魂》,

韦伯的音乐代表作品(韦伯标题钢琴曲邀舞是世界音乐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8)

使用的音乐就是《邀舞》,改编创意是芭蕾舞团的领导人佳吉列夫,编导是著名的舞蹈家福金。

十九世纪末中国的音乐爱好者较早接触这首曲子大约在四十年代,那时百代唱片公司在中国销售过这张唱片,既不是钢琴曲又不是管弦乐,而是花腔女高音演唱的《邀舞》,演唱者是意大利花腔女高音伽丽贾利奇,管弦乐队伴奏,花腔女高音在乐队间穿插,与长笛一唱一和,那个艺术境界是令人难忘的。钢琴曲《邀舞》通过多人改编与配器,使演出范围扩大,更是成为了通俗古典音乐里最为脍炙人口的经典名曲。

四、美学分析

钢琴曲《邀舞》为降D大调,3/4拍子,这首作品是倍复三部曲式结构,全曲由引子和四大部分及尾声连缀而成。音乐采用圆舞曲形式,因为第一部分的一个主题多次出现,使这部作品又具有回旋曲结构的特点。

引子是优美雅致的中板,故事情节性强。由出现在低音区和高音区的两个不同性格的“对话”旋律组成,采用大提琴和单簧管对答的形式,呈现绅士和淑女的对话。前者强劲、宏伟,后者甜美、典雅,鲜明的对比生动地描绘了舞会场景。

低音区的旋律(下例①处)代表了男宾的问话,由沉稳、厚重的大提琴

韦伯的音乐代表作品(韦伯标题钢琴曲邀舞是世界音乐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9)

彬彬有礼、从容不迫地奏出,曲调宽广、温暖而热情,乐句的尾音停留在不稳定的4度“fa”音上,短暂小音阶、琶音的上下行,充分地表现了一位风度翩翩的青年绅士抑制不住的心跳,仿佛他在典雅富丽的沙龙舞会上初次出现,走到一位仪态万方的淑女面前,向女舞伴小心翼翼地发出邀请,并征询其意与他共舞。

高音区的旋律(下例②处)则代表女宾的回答,由略显尖细声音的单簧管轻松地奏出,曲调轻盈、飘逸而典雅,并停留在属音上,表现出一个高贵的“冷美人”形象:女舞伴闪烁其辞,故作矜持,没有立即应允;或是因为腼腆便羞答答地推诿并婉言谢绝:

韦伯的音乐代表作品(韦伯标题钢琴曲邀舞是世界音乐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0)

韦伯使用三度模进和弦的写作手法,是表示女士对于男士邀约委婉的拒绝。休止符的运用,将犹豫不决的害羞淑女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低音区的旋律,每一句都停留在不稳定音上,好像是绅士更加恳切相邀的语调,言词愈加委婉,表情愈加真诚。当然,根据礼节男士并不是一开口就邀请女士跳舞,之前需要有一段寒暄。所以,直到代表舞会的三拍子弦乐声的加入衬托大提琴和单簧管的对答,标志男士正式开口邀请女士跳舞。

韦伯的音乐代表作品(韦伯标题钢琴曲邀舞是世界音乐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1)

高音区的旋律,似乎是女子略带羞怯的回答,经过简短的重复,单簧管的声音也渐渐柔和起来,表现的是女士对男士态度的转变。乐曲显得更加热情,好像男女双方的对话经过几次回绝与邀请之后,女子终于点头同意了。也就是说,这两个一高一低、一呼一应的旋律,恰似两人一来一往、一问一答的对话。对话进行了若干次,最后两个旋律重叠形成复调,谈话融洽了,女方欣然地接受绅士的邀请。男方开始和女方低声地交谈着,两人交谈一阵后,似乎非常投机、融洽,淑女终于应邀,红着脸将手递给男子,并双双携手向舞池走去,缓缓地步入舞池。他们各就各位,做好了起舞姿势,只等待音乐的响起。

韦伯的音乐代表作品(韦伯标题钢琴曲邀舞是世界音乐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2)

这两段对话式的旋律重现,并加进了装饰音,使旋律变得更为恳切、真挚,对话旋律结束在主音上,舞会便开始了。

先是全乐队奏出情绪轩昂的圆舞曲,极快板,音乐粗犷而雄壮。当欢腾热烈的圆舞曲响起时,欢乐辉煌的舞会气氛顿然生成,一对对舞伴随着快速的华尔兹节奏旋转过去,愉快而欢乐。代表舞会总体气氛的主部音乐出现过四回,中间插入四个插部,与主部典雅和谐的旋律形成鲜明的对比,插部音乐表现舞者的种种形态:有轻盈流畅的舞姿,有附上耳畔的切切私语,有欢乐忘情的快速飞旋。紧接着,经过一段飘逸的独奏舞曲之后,音乐描绘了急速而又令人眼花缭乱的舞蹈场面。

韦伯的音乐代表作品(韦伯标题钢琴曲邀舞是世界音乐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3)

第一部分是活泼的快板,它是整个作品的核心,篇幅是由以下四首小圆舞曲组成,生动地表现了舞会的热闹场面以及男女双方丰富多姿的舞步。

第一首圆舞曲,前半部分作者标注“Der Tanz Allegro Viiaca”意为“活泼充满生机的舞曲”。曲调雄伟轩昂,由整个乐队的齐奏,一场华丽、热烈的舞会立刻呈现出来,生动地描绘了炽热、有力、盛大豪华的舞会场景。这首圆舞曲由四个不同的旋律片段构成:第一个片段,它雄壮有力,具有号角性,表现了舞会的辉煌与华丽。

韦伯的音乐代表作品(韦伯标题钢琴曲邀舞是世界音乐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4)

该主题在乐曲中不断出现,穿插在其它几首圆舞曲之间,好似主部使这部分具有回旋曲的性质;第二个片段,是一个对比性的旋律,它婀娜多姿,活泼而优美,好似女宾的美丽倩影;……后半部分作者标注“brillante,ma grazioso”意为“辉煌而雅致的”。轻盈、优雅如流水般的旋律,好似舞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飞快的旋转,充满着欢声笑语。此圆舞曲是本曲中最主要的主题,它热情洋溢、刚健有力,是急速的快板。音调炽热、欢快,一下子就将人们带入到华丽、热烈而欢腾的舞会之中,表现了舞者那种兴奋而激动的心情:

韦伯的音乐代表作品(韦伯标题钢琴曲邀舞是世界音乐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5)

第二首圆舞曲是一首非常欢快轻巧、天真烂漫的舞曲,旋律温柔、优雅、轻盈、流畅,音乐活泼而优美,表现了舞者轻盈的舞步与舒缓的情绪。此舞曲篇幅较长,但和声织体规整。该乐段由高、低声部两条旋律线与中声部的和声发展而成,旋律声部是单音音阶式进行。在旋律、节奏、力度等方面与前面号角性的主要主题形成鲜明对比,仿佛男女双方在边舞边谈,生动地表现出舞者的婀娜舞姿。一对对喜悦的舞伴尽情地欢跳,沉浸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之中。

韦伯的音乐代表作品(韦伯标题钢琴曲邀舞是世界音乐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6)

第三首圆舞曲则稍微舒缓一些,比较优雅,可以理解成男女主人公经过之前快节奏旋转后有些累了,于是放缓舞步和着音乐轻轻摇摆。之后,速度加快,转调频繁,情绪更为活跃,舞蹈更为热烈,与前面温和的音乐形成对比。在圆舞曲节奏衬托下,出现了由顿音和变化音构成的动听的旋律片断。

热情奔放的情绪达到了全曲的高潮,好似绅士们齐舞,雄壮富有激情。音乐有时在低音区,有时移至高音区,高音和低音的交替出像,恰似男女双方含情脉脉的对话。

第四首圆舞曲,音乐主题奔放、活跃,情绪更为欢快,生机勃勃:

韦伯的音乐代表作品(韦伯标题钢琴曲邀舞是世界音乐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7)

圆舞曲旋转幅度加大,使舞蹈变得更加热烈,生动地表现了舞者们在飞速旋转着。经过轻捷的旋律之后,接着再现了开头第一首圆舞曲那热烈、华丽的音乐主题,若从回旋曲角度来看,可视为主部的第一次重现。这个音乐片段,主要在高音区进行,调性采用明朗的C大调,此时舞会变得异常的热烈与精彩,主要表现舞者们相互之间的默契和富有激情舞姿。

第二部分是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结构,在旋律、节奏、力度上与前面音乐的情趣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一段的主题旋律如下:

3 0 0 |2 0 0 |3 0 0 |1 0 0 |

作者在这一段标有“优美”(Lusingando)的表情术语,表现了舞者融洽而亲切的神情。

韦伯的音乐代表作品(韦伯标题钢琴曲邀舞是世界音乐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8)

第二段运用了同一音乐素材,但加入了一些离调的手法,并形成低音区和高音区两个旋律对话式的特色。

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再现,只是结尾略有变化,由原来的半终止改为全终止。

第三部分的速度情趣更加欢快,并进行了频繁的转调,因此与前面抒情温和的音乐形成强烈的对比,它由三个音乐素材构成:

①转为f 小调:

‖:6 . 3 1 |3 . 2 1 |7 . 6 7 |12 17 1 |……

②为C 大调:

‖:1 23 45 |67 12 34 |5……

随后第一素材部分的音乐再现并通过模进发展,进入降A 大调的第三素材部分:

③7 . 6 54 |32 17 54 |……

韦伯的音乐代表作品(韦伯标题钢琴曲邀舞是世界音乐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9)

第四部分是一个变化再现部分,也就是说在这继续欢快的飞舞中回到了第一部分,但运用了变化再现,原来的四首圆舞曲主题次序重新进行了编排和加以某些变化,使乐曲气氛更为热烈、欢腾。主部主题亦穿插其中进行了第二次、第三次的再现。

音乐经过发展,前面出现过的四首圆舞曲主题频频再现,第一圆舞曲主题将音乐推向了炽烈鼎沸的高潮,大型舞会热闹非常,人们尽情地欢乐,兴奋而激动地跳着,突然间戛然而止,随后,一切全都安静下来,舞蹈圆满、热烈地结束了,然而乐曲未完,作曲家巧妙地安排了一段尾声。

韦伯的音乐代表作品(韦伯标题钢琴曲邀舞是世界音乐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20)

尾声为慢板,是开头一段的简略重复,由大提琴、单簧管对答再现。引子中代表绅士的低音旋律和代表淑女的高音旋律在这里重新出现,仿佛亲切地交谈着,当曲终人散时,绅士将女方礼貌地送回座席,并彬彬有礼地致谢,淑女也回礼、告别,表明在兴尽舞歇之际,这对青年男女殷切地相互致意。这种真诚致谢、道别的场景,也给舞会留下了美好的记忆。最后,音乐在和谐、甜美的气氛中收束。

五、乐曲综述

钢琴曲《邀舞》这部作品是在正式音乐作品中采用圆舞曲最早的一例,并以技巧华丽而著称,旋律语言近似当时奥地利和德国流行的圆舞曲的音调,和声质朴、清新而富于表现力。整个乐曲的音乐形象具体生动,饶有风趣。

韦伯的音乐代表作品(韦伯标题钢琴曲邀舞是世界音乐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21)

钢琴曲《邀舞》这首曲子成功地描绘了华丽盛大的舞会上人们相邀共舞的情态,音乐华丽动听,形象逼真,渲染出舞厅里热烈辉煌的气氛,是十九世纪欧洲沙龙文化的形象表现。这首乐曲一经问世,便立即风行开来,直至今日,已经流行了整整二个世纪。

钢琴曲《邀舞》在中国也广为人们熟知,很多介绍外国音乐的小册子介绍过这首乐曲,有些地方把曲名翻译成“邀请之舞”,意思就与原意有了距离,因为原曲并不是一首舞曲,而是一首描写舞会的标题性音乐。在浪漫派标题音乐里,这首乐曲堪称是较早的范例。

韦伯的音乐代表作品(韦伯标题钢琴曲邀舞是世界音乐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22)

韦伯开浪漫乐派之先河,他的作品旋律优美柔和而热情奔放,具有丰富灵感所闪耀出的强烈感召力,是最早建立浪漫主义风格的作曲家。脍炙人口的钢琴曲《邀舞》是韦伯最著名的音乐作品,被视为第一首将标题内容融入音乐之中的钢琴曲,也是19世纪典型圆舞曲之首例。作品既有辉煌的技巧,又洋溢着浪漫主义时期诗意与典雅的气质,充分体现了自由奔放、富有个性的音乐特征,对整个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十九世纪初伴随着思想文化领域各种思潮流派,艺术风格的演变与兴衰,浪漫主义音乐逐步兴盛发展起来。韦伯作为这一时期的奠基人之一,他的音乐主要强调对主观情感的表达,抒情性特征十分明显。在他的杰作中,钢琴曲《邀舞》深受广大听众喜爱,是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音乐作品,充满着浓厚的情感色彩。

韦伯的音乐代表作品(韦伯标题钢琴曲邀舞是世界音乐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23)

德国莱茵歌剧院院长索芬达曾说过:“《邀舞》用音乐这门特殊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美丽的故事,那略显低沉的音色,代表着一个心中怀着热情,却竭力显示端庄的绅士;而柔美的曲调勾勒出华服之中美少女那温婉恬静的情态。这是一次成功地尝试,也是世界音乐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钢琴曲《邀舞》是韦伯这位天才作曲家为我们留下的传世杰作,在世界各个舞台上所具有的长久不衰的生命力,永远值得我们后人学习、探讨与研究。

向阳光简介

韦伯的音乐代表作品(韦伯标题钢琴曲邀舞是世界音乐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24)

湖南临湘人,大学文化,中学音乐高级教师(高级职称),国际作者作曲者联合会(CISAC)会员、国际音乐教育学会(ISME)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会员、中国二胡学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湖南省音乐评论家协会理事,“世界文化名人成就奖”获得者、中国音乐学院艺术水平考级优秀指导老师、湖南红网·时刻(文化)《音乐教育与创作》专栏作家,曾被聘为湖南省教科院音乐评委、湖南理工学院音乐系客座教授、《乐苑园丁的歌》《花语》杂志副主编。先后在国内外发表文艺作品、音教论文1000余首(篇) 。《沁园春·国庆感怀》《西江月·祖国六旬赞》《清平乐·党诞九秩感赋》《鹧古天·颂十八大》《捣练子·盛世召开十八大》等40余首诗词、15条语录荣获全球华人联合会(HRA)、世界华人作家协会金奖、特等奖;《美丽临湘·组诗》(26首)荣获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最佳奖;《中华辉煌》等2首歌词获湖南省文联一等奖;作品荣入《全球优秀华人诗歌颂典》《古今中外名家语录精编》等6部诗歌铭言集。《献给老师的礼物》等8件作品参加了中国国际名人研究院举办的艺术界名人作品展示会系列大展并获铜鼎奖;《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春江花月夜>赏析》等2篇美学论文荣膺“世界学术贡献奖”金奖;《摭论素质教育中的器乐教学》等10余篇论文被中宣部、教育部、中央教科所、中国教育学会评为一、二、三等奖; 8篇论文蝉联湖南省教科院一等奖; 4首歌曲获全国征歌大赛金、银奖;《我的中华》《我们拥抱春天》等50余首歌曲入选《全国教师作曲家歌曲集》《中国当代优秀校园歌曲》等8部歌集。著有《音乐文化与素质教育》《中国音教十家优秀歌曲专集》声乐套曲《临湘组歌》(十乐章)等10余部。此外,他辅导学生参加全国音乐知识大赛50多人次获一、二等奖,3次被中国音乐家协会音教委授予一等园丁奖;他指导学生参加全国音乐考级、省市“三独”比赛100余人取得良好成绩,10多次获中国音乐学院考级委员会、湖南省教育厅、岳阳市教育局“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他40余年来为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和中国音乐学院、武汉音院、西音、川音等10余所院校输送了大批音乐专业生。多次获临湘市人民政府、湖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嘉奖证书。艺术成就及代表作入选《湖南文艺六十年·音乐卷》《中国音乐家名录》《中国专家大辞典》等20余部历史存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