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是不断让自己变好的(是从认知升级开始的)

撒切尔夫人有一段名言:注意你的思想,因为它将变成言辞;注意你的言辞,因为它将变成行动;注意你的行动,因为它将变成习惯;注意你的习惯,因为它将变成性格;注意你的性格,因为它将决定你的命运。

在这段话中,思想、言辞、行动、习惯、性格、命运,层层递进。

脑海里一个闪过的念头,通过语言释放出来,一步步影响了你的行动和习惯,成为你性格的一部分,从而决定了你的命运。

人到中年许多目标还没有实现,想要改变现状,先从戒掉三种思维开始。

生活就是不断让自己变好的(是从认知升级开始的)(1)

功劳归别人,错误在自身

专栏作家丹·萨维吉以言辞犀利著称,他不喜欢给一些来信咨询者留面子。

来信者常常描述一长串生活中遭遇的灾难性事件,而萨维吉会用他的招牌问题质问道:“这是怎么回事?是你的问题还是别人的问题?”

面对常常遇到的意外或难题,我们也要问一句:“这是怎么回事?”

同一种状况之下,不同的归因模式,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

积极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把人们归结事件起因的方式进行了分类:

一是内向与外向。

内向归因,是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外向归因,则是寻找自身以外的原因。

比如走路被绊倒,内向归因会自然地想:我怎么这么不小心;外向归因第一反应是:谁把石块扔在路上?

二是笼统与具体。

笼统归因是把原因笼统地归咎于大的形势局面;具体归因则是就事论事,从问题本身找具体原因。

三是固定与非固定。

固定起因是不会随时间变化的原因,比如“我走路一直都是慌里慌张的,不仔细看路”;非固定起因则是仅出于当时情境下的、以后不太可能再出现的临时原因,“这条路一向干净,今天忽然多了石头,我才会绊倒”。

生活就是不断让自己变好的(是从认知升级开始的)(2)

积极乐观的人归结事件原因,往往在以上分类中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平衡。

比如,收到年度业绩评价报告,不管是好是坏,他可能会把具体细节部分归因于自己平时的各种表现。同时,他向外归因于工作性质或者今年公司业绩。

而消极愁苦的人,对事情起因的理解,首先取决于是好事还是坏事。

如果是坏事,他们的解读则往往是内向的、笼统的、固定的。

比如停车撞到栏杆时,他们想:“我开车不行,一直不行。”

和伴侣争吵时,他们想:“人们一旦了解我,就不会喜欢我,我没有可爱之处。”

出去玩突然下雨,他们想:“我做事从来没有计划,我做什么都做不好。”

如果是好事,他们又习惯于外向的、具体的、非固定的归因。

比如学会了游泳,“是老师耐心、教得好,换一个人的话也会学会”“游泳也许是我能学会的唯一运动,其他运动就很难了”。

“功劳归别人,错误在自身”,虽然是一种美德,但是以此作为思考问题的逻辑,却会把自己推进错误归因、始终对自己不满意的消极境地。

生活就是不断让自己变好的(是从认知升级开始的)(3)

滤取生活负能量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块屏幕,循环播放着我们的经历。

它们都是真实的影像:家里地毯图案很好看、衣服大部分都洗干净收好了、书柜前几天刚擦洗过、温暖的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

还有冰箱里的酸奶发霉了、宠物打翻了新买的玻璃杯、桌子上还有没付的账单……

有些东西能频繁引起你的注意,总是播放让人开心的那些,还是让人焦虑的那些,这奠定了你的情绪基调。

人的大脑,是一个解决问题的人体器官,它倾向于寻找有问题的地方,而不太注意状况良好的地方。

按照本性,我们会把注意力放在生活中的问题区域:

天天琢磨讨厌你的同事,不去想对你印象好的同事;

冥思苦想工作中碰到的麻烦和问题,从不想你拿手的工作项目;

只想到你爱人的短处,从不看其长处……

生活就是不断让自己变好的(是从认知升级开始的)(4)

在认知疗法中,有一种名为“箭头向下”的心理练习,从负面事件和它引发的消极情绪开始,深挖我们赋予消极事件的解读和阐释。

练习非常简单,就是问自己:“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你最坏的预想是什么样的?那又意味着什么?”

比如家里的小猫弄脏了床单,接下来会需要你做清理,最坏的预想,是你没有时间,等到下班回家,又已经很累,你不得不拖着疲惫的身体清理。

你可能会睡眠不足,第二天上班表现差劲……

沿着这条思路想下去,一件小事可能会导致你失去工作的严重结局。

生活就是不断让自己变好的(是从认知升级开始的)(5)

身在此地,心往他方

有位智人说:“人类痛苦的最大来源,是身体只能活在当下,大脑却喜欢活在过去或未来。”

你是不是总会复盘过去的选择,“如果当时不这么选就好了,我原本可以走一条更好的路”。

无论大事小事,破坏当下美好的最好方式,就是“身在此地,心往他方”。

在餐馆,这家不好吃,如果是去刚刚路过的那家就好了;

上班途中,这条路太堵了,如果不按导航走的话可能已经到公司了;

坐在办公桌前,方案久久没有进展,你想如果当初选另一份工作,现在一定干劲十足,其乐无穷……

就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我真傻,真的,我单知道下雪的时候野兽在山坳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

她一遍遍复述着自己的不幸,以致于她的不幸,成为了别人的谈资和笑料,固然不能脱离时代的戕害,但这样的思维方式在今天也比比皆是。

生活就是不断让自己变好的(是从认知升级开始的)(6)

当初那些没有选择的道路,一定比现在走的这条好,虽然事实也并不如此。

周末,你可以去公园、沙滩,可以去书店、咖啡馆,也可以呆在家里;世界上有一万多个城市、70亿人,从成百上千个选项中挑出最好的一项,这个概率相当小。

你想挑到最理想的伴侣、最称心的工作、最好的城市、房子、朋友、学校、菜单上的菜,这本身就是一种妄想。

人只能选一条路,只能活在当下唯一的情境中。

时移势易,未来皆为想象,当前时刻是唯一真实的存在。因此,你当前的处境才是你唯一可触摸的真实世界,你所选择的就是你所拥有的。

生活就是不断让自己变好的(是从认知升级开始的)(7)

心理学家荣格说:潜意识指引着你的人生,而你却称其为命运。

所谓潜意识,是一个人不加思索的第一反应、第一选择。

一个人的潜意识,体现了他对事物的见识、理解与认知,是一个人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原则和指引。

改变命运最好的方式,就是学会重塑大脑,保持理性、保持从容。

作者 | 甘蓝蓝,写好别人的故事,过好自己的日子。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