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居与奋斗十年(蜗居VS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我喜欢走路,尤其喜欢穿梭在大街小巷,慢慢走,慢慢看,总是有些新鲜的发现让我心生欢喜。

蜗居与奋斗十年(蜗居VS勿营华屋勿谋良田)(1)

一日从妈妈家(唐徕)往新市区走,当时天已经黑了,是万家灯火的时候了,但因为是夏天的傍晚我并不害怕,一边欣赏着两边的风景,一边慢悠悠的走着,途经开发区,看见路两边的楼群掩映在黑夜中,偶尔有星星点点的灯光寂寥的亮着。

忽然就来了兴趣,也很纳闷,为什么入住的人这么少呢?而且楼价也是居高不下啊?

后来问朋友,朋友说,很多人手头有了钱,就会买第二套、第三套甚至是多套房子,就是为了炒房赚钱,所以房价居高不下,但是却有很多楼房却是空的。

哦,原来是这样,这样让我想起曾经多年前有一部很火的电视剧《蜗居》,剧情就是直指当时社会热点,反映在楼价飙升的背景下,普通人为了房子如何在都市中挣扎生存的经历。

蜗居与奋斗十年(蜗居VS勿营华屋勿谋良田)(2)

说到这儿,我想起了曾经一个熟悉的人,一个普通的上班族,为了实现自己的炒房发财梦想,接连办了十几张信用卡,付了两套房子的首付,整天不是在倒卡中就是在倒卡的路上挣扎着,生活一塌糊涂,就是买根葱都要算计着吃几顿,这些年房价一下暴跌,而他的炒房发财梦想也一败涂地,房子卖不出去,而高额的倒卡利息让他疲惫不堪。

一次,听父母说起我的表弟,前些年包工程赚了点钱,就买了五百亩荒地,就想着搞养殖、果园、菜园一体化,买地花了几百万,但是要想把它开垦出来再把它搞起来,不得好几个几百万投进去,父母说,我表弟现在一头疙瘩,再投没有钱了,不投吧已经投了那么多,年纪轻轻的焦虑的头发都白了。

通过上面两个普通人的例子来看,都失败了,一个买房一个买地,在解决温饱之后,就想着让自己占有更多的财富,都没有错。

物质是精神的基础,如果你没有开阔长远的眼界,没有持续学习的能力,注定是失败的。尤其是挣扎在刚解决温饱线上的普通人。

蜗居与奋斗十年(蜗居VS勿营华屋勿谋良田)(3)

为什么这两个人都会失败呢

两个人都是从农村出来的,家里上三代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人民,没有相应的文化底蕴,更没有精神层面的指引,如果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得好好地学习,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让精神世界丰富起来。从而改变对金钱的理解,

如果要养成或者形成一个良好的家风氛围,也要从自己的言行举止、学习及丰富的精神生活开始潜移默化地渗透进你的家庭氛围里,

而国家强盛也是从一个个的家开始,有了良好的家风底蕴,才会形成一个国家文化的底蕴的基石,而一个国家的强盛不只是经济的强大,更有绵绵不绝的文化底蕴做支撑。

蜗居与奋斗十年(蜗居VS勿营华屋勿谋良田)(4)

而“朱子治家格言”里的—“勿营华屋,勿谋良田”的意思就是:安居乐业,有住处,别蜗居,满足合理的需求是应该的,但不要营造华丽的住宅,不要老想着去购买好的良田。

而营造华丽的房屋,就像现在购买多套的房子,或者买很多的良田,来实现财富的积累,但没有精神和文化的积累,一切都如沙地建屋一样不牢靠,迟早都会倒塌,按照《朱子家训》的意思来看,良田华屋这些财富都是捆绑人的枷锁,财富越多,你的烦恼就越多,焦虑就越重。

就像上面举的两个例子一样,你虽然拥有了几套房子,有着别人羡慕的良田,但是沉重的经济枷锁就像一把剑时刻悬在你的头顶,让你时刻处于紧张当中,这样的你虽然拥有多套房子,但你却时刻焦虑着恐慌着,你还有安全感吗?

家不在大,能住就行,有了安全的住所后,我们应该把多余的金钱拿出来,用来学习和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如果每个人都有这种思想,那么我们的国民素质就在不断地提高,素质提高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就不一样了,对我们传统的国学文化就会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和学习,所谓的民强国就强就是这个道理。

蜗居与奋斗十年(蜗居VS勿营华屋勿谋良田)(5)

所有的事物都是环环相扣的,学习是一样,文化也是一样,从我们自身做起,用发展的眼光再去学习“朱子治家格言”里的—“勿营华屋,勿谋良田”,会让你的眼界更加开阔,头脑更加清晰,让你的言行更加自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