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权的背后(女权外衣父权本质)

皇帝的新衣 The Emperor's New Clothes

一部电视剧似乎热度快过去了,逃不开网剧容易烂尾的奇怪命运,但是其新颖描述方式和表面上颠倒男女性的外在地位的角度似乎吸引了两性人群。只是,这部剧真是一部表达女性自强和打破女性职场受歧视的影视作品吗?不知热度过后,是否能进行一些反思。

披着女权主义外衣的男性向作品

笔者并未看完这部剧,大概二分之一,还是有些惭愧,因为一些梗的出现还是被吸引出了笑声,来自父权制的不适感与无法控制的笑料充斥着整个矛盾的过程。只是,作为一部爽剧,本质上还是难以逃脱一种主流性别思想的牢笼。

通过查询原著小说信息,发现其实是华人第一宅男网(网络小说网)数年前的热文,并且,是一部后宫文,因此作为一个商业作品,即使再大的改动,双倍于180度的核心思想颠覆就成了360度。编剧对于剧本的改造无法判断是真心从女性角度出发还是为了迎合现阶段“女性影视市场”的商业机会,但是至少从形式上发生了一些改变,不知道这算是治标不治本,还是真的有些进步?

那么回到正题。通过大概一半的剧情,笔者比较清晰地认识到这部剧,即使披上了女权主义的外衣,但是仍是一部彻底的父权制作品。其一,赘婿的身份看似是在一个小家庭中女性高于男性,但其本质是父权制冠姓权与香火传递所致,女性招婿完成的任务是将父母辈的姓氏与香火隔代传递,而非完全冠以自己的意志来进行生活,女之姓氏来源于她的父亲,那么后代跟随她的意志,不正是贯彻了外公的父权意志?其二,看似女主角苏檀儿通过经营成为了一城首富(截至一半剧情,剩余笔者还未观看),但是整个家族成长过程离不开的不是这位自小有职业抱负的女性本身,而是一个穿越而来拥有降维打击优势的夫君,无论是出点子还是直接进行操作,亦或是结交人脉,看似一位女性掌柜,但是却更多被描述为一个被推到前台的代言人和类似花瓶的角色,而非一个真正通过自己意志做决策的自由意志者,不知这是编剧塑造人物的失败还是刻意隐藏在女性主义外表下的本质思想?其三,全剧的中心并不是一对平等的夫妇如何共同协力,不管台词中充满了多少女性也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自己的抱负,但是内容仍是围绕着一个开篇穿越为赘婿的男性,如何通过开挂的经历从本没有地位变成了一个成功者,反而身边的一位位红颜知己成为了他的帮手,这位男性不仅持有了各位女性提供的力量,并且汇聚于一身。那么,有了这些躲不掉的核心思想,一层外衣,能改变多少呢?

女权的背后(女权外衣父权本质)(1)

所遭受的历史,不要进行下去

在过去一段时日的热度中,犹记得剧中的“男德学院”甚至上过微博热搜。何为男德学院,那就是教导赘婿或立志做好一个赘婿的男性,如何叫男德,即是如何尊重夫人、听话于夫人、服从于夫人,如何做好家务,相妻教子。不知道这个点子是否与前几年引起各方争议的“女德培训班”有关。

其实对于为什么会上热搜笔者没有去进行过详细的数据分析与调查研究,不过猜想,大概是“舒坦了” “打死我也不会和这些傻X一样”的心态吧,前者来源于部分女性,后者来源于部分男性。那么,为何会有“舒坦了”的心态?根据朋友圈、微博、头条回信等,有一个高频词汇出现,即“男人也有这一天啊”。这种想法的出现是为何?猜想,大概是因为,这些其实就是女性所遭受的历史吧,甚至,还是当今很多女性的现状,有一种解气甚至“报仇”成功的感受。

只是,以这样一种单纯性别对调的方式重现了过去第二性别所遭受的历史,是否真的能改变想表达的本质东西?或者说,会不会只是另一种方式的同质化表达?准确说,对于另一性别的压制、控制、绑架与诱导等不公平行为,最初是不存在的,是在社会历史的演变过程中男性对女性施加的。性别不对等是人为构造的,不公平行为也是人为实施的,即某种程度上可以将这些不公平行为归结为男性对女性实施的不公道行为。那么在一个面向公众的影视作品中,仅仅是将一少部分主客体关系的对象进行交换,并且在这一小范围外附上了更多男女性角色施以“他就是个赘婿而已”、“你不听话长大后就只能当赘婿了”之类的言论台词,也只是复制了这人为构造的性别不公道行为。那么,这还算是女性为自己进行了翻身吗,这难道不是部分女性重新实施了男性行为吗?女性所遭受过的历史,不要只是更换一个表面而继续进行下去了。

女权的背后(女权外衣父权本质)(2)

偏激的女权,也是一种父权

同样,从男权说到平等,再到女权,就不得不提一种稍显偏激的女性主义,即“田园女权”。什么是田园女权此处就不再重述。但是这样一个自我冠以“女性主义”的群体,她们所追求与要求的,是否是真的平等主义呢?

此处节选一部分田园女权经典语录:“每个女孩都坚持相信总有一个男人,不嫌弃她各种缺点,即使她不学无术、好吃懒做,也不需要她做任何改变,会无条件地爱她接受她,只有这样的爱才是真爱”、“你负责整挣钱养家,我负责貌美如花”、“男人挣钱就是给女人花的”、“一定要嫁给一个把你当女儿宠的男人”、“爱你的男人是不会让你哭的”……

从上述语录中,以中小学语文课所教授的(此处瞎掰,笔者高中语文就只高考及过一次格)最简易的主谓宾来分析,可以大致发现一个共同体,即这部分田园女权主义者看似仅仅在一段关系中争取自己的权益,但是自己在这段权益中只是客体对象,不是主体施受方,即最终是否能得到想要的东西,不是依靠自我的认同和选择,而是关系中的男性。此处没有资格论述这种思维逻辑的对与错,但是依附关系与平等关系并不是一回事儿。

其实还是那个主题,外衣与本质。当外衣作为一种依附性的存在附着在女性主义上时,实则也是一种变相的父权思想的延续。传统的父权制中性别分工,男性作为经济获取者和资源分配者,根据自身的喜好或者女性的索取意愿,做出分配方案的决策。那么田园女性,似乎还是没有逃脱这样的关系,即生产力仍是男性,生产资料仍在男性手上,生产关系仍然和女性无关,只是多了一道以“道德”、“公知”等作为索取的道具,自身仍是分配关系中的受体。那么,这何尝不也是一种放大父权制的手段?也许田园女性主义,就不应该叫女性主义?

女权的背后(女权外衣父权本质)(3)

父权制,男性也是受害者

每每谈到性别主义,两个最大的群体,女性和男性,都被人们习惯性归于两个对立的阵营,受压者与失压者,权益丢失者与既得利益者,受害者与施加者。可是,世间万物,是否都是只存在对立的层面,会否有复杂的关系存在?

虽然性别的不公平待遇是人为构造,但是,构造的起源是历史的持续,维持的进程虽说是男性,但是更准确地来说是男性群体金字塔顶端的少部分人和父权制思想的部分女性,或者换个说法,维持性别不公的进程是人为行为,被人们习以为常的“社会公知”,是一个实际存在的虚拟物,本不是性别行为,而是男性创造的人为行为。从权益与责任的角度来看,女性群体在这样的公知中获益甚少,失去较多;而男性群体在这样的公知中获益较多,也失去不少。即,对群体中的大部分非金字塔顶端男女来说,都是受害者。女性被赋予生育功能和照顾家庭的“公认责任”,男性被扣上“闯荡江湖”和养家糊口的义务,类型不同,但底层逻辑都相同,即都是被绑架的受害者。得到时,必然失去。

这也是为什么,笔者一直坚信的点,平权主义,或者说健康的女权主义的推进,不仅是性别意识觉醒的女性的事,也同样是性别觉醒的男性应尽的责任。即使不谈大的抱负与性别群体责任感,至少也得首先认识到,自己和身边的TA,其实都是这场社会意识倒退和人为施受行为的受害者。

只是,世间想做到绝对的平权,太难太难。生育的功能,以现如今的科技水平,还是无法让男性去分担,人造子宫的技术也才进入人体实验阶段不久,即使女性选择丁克,也还是会比男性每个月多忍受一个星期的月事折磨。更别提,本就受难更多的女性,在社会、家庭、事业上所受的歧视与困难还比男性更多。

女权的背后(女权外衣父权本质)(4)

那么怎么做才能一步步去向真正的平权靠近呢?笔者没有答案。只能说,至少从每个24小时的生活中去感受,我们所面临的各种不公平的现实吧,起码能更多地去理解陪伴你最近的爱人、亲人、朋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