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的经典语录感悟(每一个向往自由的灵魂)

三毛的经典语录感悟(每一个向往自由的灵魂)(1)

<三毛>

1974年,三毛发表了一篇《沙漠中的饭店》,主要写她在撒哈拉沙漠里做家庭主妇的故事。

两年后,她又在《皇冠》推出了《撒哈拉的故事》,这次她偷看当地妇女洗澡,看新郎闹洞房,用中国土方给人治病等一系列的趣味生活。

书里有趣的文字,给当时百无聊赖、不敢挣脱束缚的人们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书里洒脱、冒险、趣味等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被推送到读者面前。

看完没有人不羡慕。三毛独立、勇敢、自由的标签,在读者心里播种,发芽,逐渐成长。

三毛的书,被不断加印,三毛的故事,朗朗上口。自此,三毛大火。

在高雄文化中心的礼堂里,三毛举办了一场演讲。场面轰动,人人喊着“我们要三毛”。行走的三毛,成了热捧的对象。源于此,人们不断窥探三毛的生活,想要拆解她的一切。一时间开启狂烈的”三毛热”。

三毛火后,姐姐陈心田问她:“你写的这些,有没有是虚构的?”

三毛回复她:“姐姐,我生命中有写不完的事,发生在我周围,我不用虚构。我写的,就是我的生活。”

01.

三毛是一个有想法的人。最早体现这件事,是3岁。那时她还不叫三毛,叫陈懋(mao)平。三毛出生时,是1943年,正逢战乱。父亲陈嗣庆期盼世界不再有战争,渴望和平,给她取懋平。

懋平长到3岁,发现在纸上怎么也写不好“懋”字。于是把“懋”去掉,自作主张叫陈平。陈嗣庆心里咯噔一下,依了她,把弟弟们的“懋”字全部去掉。

三毛五岁时,全家搬至台湾。她童年过的很奇特,没有玩伴。不是没人跟她玩,是她自己不愿意跟别人玩,她也不爱玩女孩子玩的游戏。总喜欢一个人去附近荒坟搓泥巴。

还喜欢看别人杀羊。羊开膛破肚,鲜血滴落入地面,她看得很过瘾。“露出满意的表情。”三毛对一切规矩都很厌烦,家里厨房有个水缸,父母多次嘱咐,不要靠近。她偏不听,结果跌入水缸,头朝下,脚朝天,双手撑在缸底,用力挣扎。大人把她揪出来,她没有表情,说了一句“感谢耶稣”。

父亲陈嗣庆是一名律师,母亲嫁给他时不过20岁。他对子女要求极高。三毛五岁半开始上学,被规定每天清晨六点一刻早读,深夜11点离开学校,回来还要做100道数学题。

三毛的经典语录感悟(每一个向往自由的灵魂)(2)

<三毛>

三毛数学成绩不是那么好。念初二时,一向数学成绩不及格的三毛考了高分,被老师认定作弊,要惩罚她。老师用墨水在她眼睛涂两圈,在学校走一圈“示众”。

三毛愤怒,她被羞辱,被嘲笑。为了反抗,她躲回家里,不再上学,甚至闹起了自杀。用一把不锋利的刀,企图像小时候看杀羊一样,剖腹自杀。幸好刀不利索,她力气也小,没有成功。

父亲不敢再让三毛去学校,把她接回家自己教育,强迫她读唐诗宋词,看《古文观止》,又让她读英文小说。

陈家藏书丰富,中外名著整整齐齐摆放在书架。三毛爱读《红楼梦》,最爱那首“好了歌”,后来见宝玉一僧一道绝尘而去,自己猛地有了感悟。长达七年岁月里,三毛埋首纸堆,在书籍中吸收很多营养。

父亲是三毛言传身教的老师,但她惧怕父亲。父亲从来不打她,但她就是怕。尤其父亲每次下班之后,他的那声叹气,让她心颤不已。往后父亲每次回家,她会像老鼠一样窜到睡房,不敢再出来。吃食让妈妈用托盘送进来,单独给她吃,她不敢面对父亲。

后来她说「父亲一生没有打过我,但是他的忍耐,就仿佛在告诉我——你是一个让父亲伤心透顶的孩子。你是有罪的。」

三毛的经典语录感悟(每一个向往自由的灵魂)(3)

<三毛中学时代>

02.

1960年,父亲陈嗣庆把三毛送去学画画,老师叫顾福生,时年25岁,是台湾“五月画会”的画家。

见到顾福生,三毛就对他说「我不是一个能够苦练下功夫的人,如果我能苦练,也许在绘画上会有点小成就。」

顾福生发现三毛在绘画上天赋并不高。他把三毛推荐给时任《现代文学》的主编白先勇,对他说「我有一个性情古怪的女学生,绘画没有天分,但文学悟性很高。」

白先勇留了意。半年后,三毛写了篇《惑》,在《现代文学》上发表。

她在《惑》里写童年的结,「小小的双手,怎么用力,也解不开,是个坏孩子」。《惑》的发表,让她解开结。总言之,这篇作品,像一双有力量的手,把她从幽暗中拔了出来。

三毛的经典语录感悟(每一个向往自由的灵魂)(4)

<顾福生 白先勇 >

1964年,三毛走进张其昀举办的文化大学,学习哲学。在那里遇见人生的初恋,比她大两届的师兄舒凡(原名梁光明)。舒凡文学素养高,大学时期已经出版两本书籍,在学校备受欢迎。

三毛看了他的文章,陷了进去。自此,舒凡走到哪,他跟到哪。时日长久,舒凡没有抵挡住三毛的火热,开始恋爱。后来张晓风回忆「那时的三毛真是美丽,因为心中有爱情,手中有颜色」。

舒凡比三毛高两届,舒凡快毕业时,三毛提出「你毕业,我休学,两人一起做事,共同生活」。舒凡没有直面答复,三毛拿着护照和机票找他,舒凡才表示要以事业为先。三毛气不过,第二天坐飞机去了马德里。「没有办法的情形下,我被感情逼出了国。」

03.

选择西班牙,是因为她喜欢西班牙古典吉他唱片。1967年,三毛进入马德里文哲学院。临出国前,父母叮嘱她「出门在外,凡事忍让,吃亏就是占便宜」。三毛热情,经常把舍友的事情一并做了。

学校里三毛很受欢迎,成了很多男孩子心里的约会对象。「今天看电影,明天去跳舞。」不亦乐乎。

在马德里,三毛认识了何塞·玛丽亚,一个读高三的男孩子。三毛给他取名和曦,后来发现实在太难写,又改成了荷西。

荷西经常去宿舍大树下找三毛。一个星期,有三四次三毛会听到「哎,Echo,外找」。三毛跑出去问「你怎么又来了?」荷西赶紧掏出比西达,他说「我有14块钱 ,电影票7块一张,刚好够两个人看。」

荷西请三毛一定等自己六年,他要读四年大学,服两年兵役,然后娶她。「我不敢要一个大房子,只要一个小小的公寓,我每天出去赚钱,回来你煮饭给我吃,这是我人生最快乐的事情。」三毛听听而已,并未上心。

三毛的经典语录感悟(每一个向往自由的灵魂)(5)

<三毛与荷西>

结束马德里的学习,三毛去了德国,学习多种语言,其中又游历了许多国家,疲惫了四年,三毛回到台湾。她自荐进入台湾文化大学当老师,找了一个德裔男友,大三毛十多岁,儒雅稳重,很有西洋学者的气质。

两人很快谈婚论嫁,同意求婚的第二天,他们一起去印刷店印名片,规划婚礼。当天晚上,男友心脏病发作,死在三毛怀里。

三毛崩溃,吞了一整瓶安眠药求死,幸好及时抢救过来。她为了感情再次出离,去了西班牙。命运把她带向荷西。

在朋友家,她与荷西重逢,荷西抱着她满地转圈。荷西带三毛去自己家里,满墙挂着三毛的黑白照片。三毛很感动,不再考虑年纪是否大荷西8岁,幸福得马上想跟他结婚。那时荷西已经完成四年大学,两年兵役,兑现了自己的诺言。

04.

他们从马德里去了撒哈拉,在沙漠里结婚。沙漠里什么都没有。没有房,没有车,没有瓦斯,结婚礼物是一副完整的骆驼骨头,是荷西烤脱两层皮找来的。

在撒哈拉,他们一起偷看当地人如何灌肠洗澡,又用黄豆给人治病,看着10岁的姑卡无奈嫁人,请当地朋友来家里吃饭喝酒,同杂货店老板讲爱情故事... ...

也偶尔给台湾的父母去信:“我是中国历史上有记录以来第一个女性踏上撒哈拉沙漠的土地,很有意思”,“水都是臭的,淡水一瓶要20台币,我干脆不用了……“请来信啊,我很想家”……

三毛把在沙漠做家庭主妇的生活,写成《沙漠中的饭店》,「第一道菜是“粉丝煮鸡汤”。荷西下班回来总是大叫:“快开饭啊,要饿死啦!”“喂,我们有没有笋?”“家里筷子那么多,不都是笋吗?”」

《沙漠中的饭店》是陈平第一次用“三毛”这个笔名,小时候她爱看漫画家张乐平的作品《三毛流浪记》,给自己取了这个笔名。多年来,她一直在地球这头流浪到那头。

这篇文章推出后的两年,三毛又写了《撒哈拉的故事》,与荷西以及大漠里的一切,紧紧相关。书从台湾推出,读者非常买账,掀起非常狂烈的“三毛热”,人人“都想要三毛。”

三毛的经典语录感悟(每一个向往自由的灵魂)(6)

三毛的书,只有家人不看。唯一的用处,只拿来送礼。每出新书,弟弟拿走很多本,作为生意场上的社交筹码。母亲缪进兰见到有人要三毛的书,总会说“马上送来,马上送来”。

父亲只夸过三毛一次,是她写的《朝阳为谁升起》,父亲说写出了生命真正的意义,他很感动。

05.

1976年,撒哈拉时局变化,三毛与荷西去了沙漠对岸的加纳利群岛。荷西找了一份潜水的工作,三毛继续主妇兼写作的生活。

1979年中秋前夕,父母远从台湾来,第一次见到荷西。荷西见到陈嗣庆,开心的对他说「你女儿是最优秀的家庭主妇」。父亲欣慰的以为,与20年前相比,「这以后总是风平浪静了」。

幸福的语言刚落完,荷西的尸体浮出大海水面,潜水意外身亡。

朋友怕三毛受不住,让三毛「勇敢」。她说好。看见棺材里躺着的荷西,三毛没有大哭大叫,她上去给他穿潜水衣,握着他的手,跟他说「你要经过一个黑黑的隧道,你不要怕,我握着你的手,你勇敢地走过去,虽然我不在你身边,过了隧道,那边有神会来接你。现在我有父母我不能跟你一起走,过几年我再来赴你的约会。」

三毛守了荷西两天,一直说「要勇敢,要勇敢」。三毛讲完自己想讲的话,再看荷西,他的眼睛和嘴巴流出了鲜血,后来她问学医的朋友,无人解释得通。

与荷西的爱情,三毛认为他是自己的初恋。虽然她有过几段感情,但荷西是她生命里最重要的一个人。

三毛的经典语录感悟(每一个向往自由的灵魂)(7)

<三毛与荷西>

荷西去世,三毛亡了半条命。姐姐陈心田后来回忆,一切都那么巧合。父母刚从台湾去看她,她就受了致命的一击,幸好母亲一直陪伴安慰她,她的悲伤才稍微松懈一点。

母亲怕她想不开,把三毛带回台湾,三毛提不起精神,像是「三魂七魄都没带回来」。回到台湾,琼瑶约她来家里坐,宽慰她,让她想开点。在琼瑶多次劝说下,三毛终于松口「琼瑶,我答应你,不自杀」。

肉身还在,灵魂被刑鞭。每天晚上,三毛总能听见晚上的风带着呜咽的声音,划过她的窗口。她说她没有家了,只是孤身一人。

姐姐与弟弟,经常能看到她在一个笔记本上画圈圈,还有一些看不懂的西班牙文,三毛嘴里念着「等下荷西就要来了」。母亲很害怕,怕她精神出问题,带她去看精神科,最后却发现医生还没有三毛会讲。

忙碌中煎熬了半年,三毛回了一趟西班牙,她卖掉与荷西一起居住的房子,把多年收藏送人,又与好友、邻居道别。回到台湾,她又献身文学,写《万水千山走遍》,把经历遭遇真诚奉献。后来她又去中国文化大学任教,成为台湾岛最忙碌的人。

母亲说她一个月要看50多本书,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母亲心疼她,以为她结束流浪生涯,离开那个悲苦记忆的小岛回家了,但她忙碌的日子似乎没有尽头。

三毛的经典语录感悟(每一个向往自由的灵魂)(8)

<三毛>

06.

忙碌或许是思念故人的良药。她想用忙碌麻痹自己,有段时间不断开讲座。来听的年轻人很多,三毛差点被挤昏过去。最后痖弦极力叫停,三毛才停了下来。

那段时间三毛睡眠很差,连续六个月不能进入睡眠。安眠药从最开始一颗,增加到六颗,人昏昏沉沉,麻木不已。

荷西去世七年后,三毛把思念尽数写在一首歌里,取名为《今世》,交给李泰祥,歌词写「同一条手帕擦你的血,湿我的泪,要这样跟你血泪交融」,歌曲出来后,三毛很长时间不敢听,怕伤疤再次鲜血淋漓。

三毛的经典语录感悟(每一个向往自由的灵魂)(9)

<三毛>

1990年,导演严浩打算筹拍一个动荡年代的女性爱情故事,他刚好在读三毛的书,认为她对女性、情感和生活很有看法,想让她写剧本。

三毛很高兴,这是她第一次创作电影剧本,她很投入。最后电影得了8项大奖,还为林青霞拿到职业生涯唯一的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反而只有「最佳原作剧本」落选,她「伤心难禁」。

剧本写完,三毛的生命接近尾声。

1991年1月2日,三毛因子宫内膜增厚,住进台北荣民总医院。是一场简单的小手术,医生嘱咐用不了几日可以出院。没有等到出院,仅离住院后的俩日,1月4号,三毛用一条丝袜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没有遗书,死因成谜。

一切不是突如其来。很久前,三毛问过姐姐,她说不知道哪一种死亡方式不痛苦,她还做过实验,用水盆打一盆水,把脑袋埋进去,她说不能淹死,淹死太痛苦了。也许那天无意用丝袜试探,或许试着试着,想着还是不如归去吧。

三毛出过24本书,游历过59个国家。真正万水千山走遍。敢爱敢恨,洒脱又热烈。红尘不能与她匹配,归来去皆有使命。

三毛最爱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生命不在于长短,在于是否痛快活过。她也曾对陈心田说:姐姐,你白活了,我的一生是你的十倍。

她没说错,她的一生,或许是很多人的无数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