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勤思笃行可以作为座右铭(杏林青年谈博)

谈博

博学勤思笃行可以作为座右铭(杏林青年谈博)(1)

博学勤思笃行可以作为座右铭(杏林青年谈博)(2)

谈博,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哈佛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养生与预防医学系主任,学科带头人。

与中医结缘

谈博,出生于中医世家,谈博从小便与中医结下了不解之缘。谈博的伯父谈汉文先生自幼习医,启蒙老师是清代举人祝博难先生,后在武汉名医艾达珊先生门下学习《伤寒论》。

在伯父的影响下,少年时期的谈博便对中医和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立志学习中医。1992年,谈傅考入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1997年,到广州中医药大学攻读温病学硕士,1999年攻读中西医结合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的机制研究。

有目的性地去读书

谈博在大学时期最爱做的事情之一就是去书店淘书、到图书馆看书,有经典古籍,有名家医案,有专业书籍,也有妙趣小说,他笑称,“也许因为我的名字有一个‘博’字,我读的书还是比较广泛的,并不局限于某一领域。”

谈博建议,在阅读专业相关书籍时应该有目的性地去读书,即“带有研究的性质”。比如:当看到某个医家的医案你很喜欢时,你可以去读他的著作,看看他的成长经历,了解一下他平时喜欢看什么书。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更了解他的学术风格,同时也是在构建属于自己的学术体系。“要想了解某一个流派的精髓,你不仅要研究创始人的学术思想,还要了解他的老师、他的学生、甚至学生的学生的论述,这样才能有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

“当你带着研究性质、有目的地去读书,不知不觉间,你可能已'积跬步至千里'了。”

衷中参西,避免门户之见

1999年,谈博攻读中西医结合博士后,他一直在思考中医学和现代医学之间“和而不同”之处,思考在什么情况下解决什么问题用西医手段治疗比较好?哪些情况下用中医手段治疗会更胜一筹?为此他查阅了大量过往名家的学术观点资料,谈博认为可从前人的思考当中得到许多启发。在他看来,这个过程就是与前人对话的过程,也是给自己解惑的过程。

“衷中参西”,在哈佛医学院访学期间,谈博对此深有体会。在他看来,如果能从中医和现代医学两个角度看问题,视野会更加开阔,思维也不至局限。有时候遇到棘手的问题卡住了,此路不通便走彼路。

“比如有时候对古书上的医案到底是个什么病看不真切,我会先暂时放下来,去看看西医的书,然后再回过头来看。两相对照,往往能够发现丝丝入扣的地方,从而豁然开朗。”

博学勤思笃行可以作为座右铭(杏林青年谈博)(3)

谈博认为,学习中医要能真正解决临床问题,要会看病,不管是中医思维还是西医思维,最应该避免的便是思维僵化。不论是中医还是西医,有些问题你能按图索骥,但更多情况下是需要你突破定式思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解决复杂的问题。

“我在大学实习时,遇到过一个病人,是糖尿病足,并发症很多,既有中风后遗症,又有严重的上肢淋巴水肿。当时我抛开病名和分科的束缚,从中医气血辨证着手,效果出乎意料的好。”

发皇古义,融会新知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是医中之圣、方中之祖张仲景所言,“勤求古训”勉励我们要不断地去学习前人的经验;“博采众方”启示我们一要有学术传承,二不要有门户之见。

“发皇古义,融会新知”,在谈博看来,“发皇古义”是指我们要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融会新知”要求我们在当今中西医并行的时代下不断地去追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造新时代下中医的新活力!

“虽然不是每一个医学生都能成为医学家,可是古语云:‘取法乎上,得乎其中’,我们应该以一个较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书籍推荐

博学勤思笃行可以作为座右铭(杏林青年谈博)(4)

书名:

《任应秋论医集》

作者:

任应秋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博学勤思笃行可以作为座右铭(杏林青年谈博)(5)

书名:

《伤寒论浅注》

作者:

[清]陈修园著;陈绍宗等校注

出版社: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博学勤思笃行可以作为座右铭(杏林青年谈博)(6)

书名:

《管锥编》(共四册)

作者:

钱锺书

出版社:

中华书局

谈博鼓励青年中医学习多读书多思考,“我觉得读书首先要明理,要从书中寻找我们过去不了解的问题的答案。其二,需要多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慎思与博学同等重要。”■

【来源: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作者:梅扬,崔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