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建立时间和规定(契丹南下路线选择多是遵循着最短路线的原则)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我国有56个民族,是个多民族国家。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当中,各民族之间相互交流融合,共同发展出了站在世界舞台中央闪耀着璀璨光芒的中华文明。

这也是所有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民族的变迁与融合,是历史当中的必然。

契丹建立时间和规定(契丹南下路线选择多是遵循着最短路线的原则)(1)

图片来自网络

在一千多年前,我国北方广阔的草原之中,生活着一群战斗力十分强悍的游牧民族。

其中有一个民族,凭借着更加先进的文明发展和更加机敏的战斗指挥能力,横扫了整片草原,成为了北方当之无愧的霸主。

这就是在唐末宋初时期震动天下的“契丹人”。

契丹建立时间和规定(契丹南下路线选择多是遵循着最短路线的原则)(2)

契丹人

契丹的崛起

契丹最早记载见于北齐天保五年(公元554年)所成书的《魏书》

《魏书》在记载与北魏政权联系和交往的各民族时,首次为契丹和与它关系密切的库莫奚(也是中国古代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原与契丹同属一支,后分开,再后又被契丹吞并)立了专传。

后来,《北史》《隋书》《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等二十四史之中的正统史书里,都有过关于契丹人活动情况的记叙。

在古代公认的说法中,认为契丹人来自于南北朝时期鲜卑族的一个分支。

契丹建立时间和规定(契丹南下路线选择多是遵循着最短路线的原则)(3)

契丹人雕像

在北朝破灭之后,与其他各族一样,重新回归北方草原,逐渐发展壮大为一支独立的游牧民族。

唐朝时期,中原王朝空前强盛。

尤其是在经历唐太宗贞观之治以后,国家实力无比强大,刹那间万邦来朝。

而原先依附于突厥的契丹,也在这个时候,选择更换门庭,拜倒在了唐朝的麾下。

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契丹大贺氏酋长大贺摩会率部落联盟背弃突厥,归附唐朝。

唐朝皇帝赐给契丹首领旗鼓,后来成为契丹可汗权位的象征。

契丹建立时间和规定(契丹南下路线选择多是遵循着最短路线的原则)(4)

图片来自网络

除此之外,唐太宗还曾专门将契丹人封到松漠都督府(在今赤峰、通辽一带),并以大贺窟哥为松漠都督,赐姓李氏。

在唐朝的庇护之下,原本生活并不安定的契丹人,也得到了难得的稳定时刻。

这让他们可以专注于自身的发展。

唐朝中后期,自安史之乱以后,中央集权迅速崩裂,藩镇势力逐渐做大,中原王朝的控制力也开始大幅下滑。

这个时候,契丹也开始寻机脱离唐朝的掌控。

唐天祐四年(907年),在痕德廑可汗死后,迭剌部的耶律阿保机成为可汗。

契丹建立时间和规定(契丹南下路线选择多是遵循着最短路线的原则)(5)

图片来自网络

在上位之后,耶律阿保机在军事和政治上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

他将中原王朝的“皇位终身制”引用过来,代替了原来的“选汗制”。

这让耶律家族成功掌握了契丹核心权力。

在“盐池之变”中杀死了七部首领,清除了反对势力之后,耶律阿保机彻底统一了契丹八部。

契丹建立时间和规定(契丹南下路线选择多是遵循着最短路线的原则)(6)

图片来自网络

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在草原上京临潢府登基称帝,建立“大契丹国”,设立年号“神册”。

这便是“辽国”的由来。

而耶律阿保机也成为了铭载史书的“辽太祖”。

国家建立之后,随着野心和欲望的膨胀,契丹人开始将他们的目光盯向了南方的中原王朝。

这样开启了辽国近百年的南下征途。

契丹建立时间和规定(契丹南下路线选择多是遵循着最短路线的原则)(7)

图片来自网络

机缘巧合拿下燕云十六州

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在耶律阿保机刚刚建国的时候,虽然统一了契丹各部,整体实力得到了壮大,但是在军事实力上,仍然难以与接手了唐朝庞大军事力量的南方军阀相抗衡。

所以在前二十年里,契丹人只能采取保守发育的策略慢慢寻找时机,只是偶尔派兵南下袭扰中原边境。

一直到契丹国建立20年之后,一个偶然的契机,让契丹人看到了南下的希望。

契丹建立时间和规定(契丹南下路线选择多是遵循着最短路线的原则)(8)

石敬瑭称臣

辽天显十一年(936年),原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以自称"儿皇帝"并割让燕云十六州为条件,请求辽太宗耶律德光派兵支援其攻打后唐。

“燕云十六州”指中国北方以幽州(今北京)和云州(今山西大同)为中心的十六个州。

是中原王朝防御北方游牧部落最主要的一道屏障。

其战略作用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看到这天赐良机,耶律德光立刻将石敬瑭的提议答应了下来,随即派遣五万精锐骑兵,协助石敬瑭攻灭后唐,石敬瑭得以成功建国后晋。

契丹建立时间和规定(契丹南下路线选择多是遵循着最短路线的原则)(9)

契丹与后晋局势

失去了燕云十六州,让整个华北平原失去了最重要的一道防御阵线。

也让中原王朝从此门户大开,成为了北方游牧部落嘴边的一块儿肥肉。

这直接影响了其后数代王朝的几百年时间。

契丹人在得到了燕云十六州之后,立刻就将其修建为发兵南下的战略基地。

至此,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民族之间的数百年斗争大戏,缓缓拉开了帷幕。

契丹建立时间和规定(契丹南下路线选择多是遵循着最短路线的原则)(10)

图片来自网络

南下选择“最短路线”

对于发兵南下路线的选择,契丹人的考量简单而有效。

那就是选择最短的路线。

在获取燕云十六州之前,契丹人南下进行劫掠的时候,其选择大致都是过幽州入居庸关,随后对北方重镇发起攻击。

“居庸一傾,则自关以南,皆战场矣。”——《辽史兵卫志》

神册年间,契丹人曾多次由幽州南下继而发起进攻。

契丹建立时间和规定(契丹南下路线选择多是遵循着最短路线的原则)(11)

图片来自网络

天赞元年(922),在进攻李存勖的后唐时,契丹人就曾以“居庸关-幽州-良乡-涿州-满城-望都-定州-新乐”这条路线来向其发动进攻。

这条路线正是一条从关外草原南下进攻河北地区的最短路线。

“最短路线”充分发挥了契丹游牧骑兵卓越的机动能力。

给当时的后唐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不过,由于当时有着燕云十六州这道屏障,契丹人南下的时候始终无法摆脱来自后方和侧翼的夹击。

契丹建立时间和规定(契丹南下路线选择多是遵循着最短路线的原则)(12)

图片来自网络

所以从神册年间到天显年间的十六次南下作战均以失败而告终。

直到天显十一年(936),从石敬瑭手中得到了这片战略重地以后,契丹人从此再也没有后顾之忧。

于是他们立刻更换了一条更加便利的作战路线。

在进攻河东时,契丹人选择从应州沿忻州、代州南下,目标直指中原王朝手中的防御重镇——太原。

这条最短路线的选择,再次让契丹人的骑兵发挥出了优势。

契丹建立时间和规定(契丹南下路线选择多是遵循着最短路线的原则)(13)

燕云十六州分布图

会同五年(942年)石敬瑭养子晋出帝石重贵即位。

他不愿意向契丹臣服,于是上表称孙不称臣。

愤怒的辽太宗趁机率军南下,意图抓住时机一统中国。

第二年冬天,在全军整备之后,辽太宗任命赵延寿、赵延昭、耶律安端、解里等未将,兵分四路,南下中原,向后晋发动进攻。

这一次在路线选择上,虽然因为大军的兵力过多而受到了限制,但是仍旧以尽可能地缩短征途为主。

契丹建立时间和规定(契丹南下路线选择多是遵循着最短路线的原则)(14)

图片来自网络

地形优渥,地势平坦,与后晋隔山而望的沧、恒、易、定等州被契丹当做了进攻发起点。

在“最短路线”的支撑下,契丹人的骑兵如同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杀到了后晋城门之下。

会同九年(946年),在契丹人的猛烈进攻下,后晋主力部队被击溃。

后晋统帅杜重威挟众将向契丹投降。

不久后,契丹骑兵攻入开封,晋出帝被迫投降,后晋彻底灭亡。

契丹建立时间和规定(契丹南下路线选择多是遵循着最短路线的原则)(15)

图片来自网络

攻灭了后晋之后,中国北方被契丹所统一,这也让其真正具有了开创王朝的基础。

会同十年,在以中原皇帝的仪仗进入东京汴梁之后,辽太宗旋即下令更换国号为“大辽”,并将年号更为“大同”。

至此,传九帝国祚218年的辽朝正式迈进历史的舞台。

契丹建立时间和规定(契丹南下路线选择多是遵循着最短路线的原则)(16)

辽宋局势

虽然“最短路线”的战略选择,给契丹人带来了一个雄踞北方而强盛的王朝。

但是其后再度南下的时候,契丹人的骑兵却被南方的十万大山和黄河长江天堑所阻挡,难以继续前进一步。

而辽国的“大一统”之梦,最终也为能真正实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