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默默无闻的科学家(探访13位科学家独特科研场景)

澎湃新闻记者 黄小河

作为上海科技节期间的优秀科普视听品牌,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和上海广播电视台联合出品,融媒体中心制作的新一季《执牛耳者》将于8月20日起每周六20:30在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看看新闻APP上两集连播,为观众开启科学盛夏。

这些默默无闻的科学家(探访13位科学家独特科研场景)(1)

《执牛耳者》海报

曾经,《执牛耳者》打开大门,迎来科学家走上舞台,带来前沿科学成果,讲述他们的初心故事,科学家们朴实无华的真挚情感,洞察未来的前瞻思想,深深打动了许多观众。

今年《执牛耳者》节目走入了第五年,也迎来了节目的巨大转身,从原本的演播室访谈节目转型为移动式科学探访节目。

据制片人王宁介绍,今年主持人将以探访者的身份,走进科学家的生活、工作场景,引发深入交流和思考。在对科学节目变与不变的碰撞探索中,让科学变得更易亲近。

“‘变’是为了触达更真实的科学家。全新的科学探访模式,走出演播室,打开更广阔的科学之门,走向科学家们真正的‘舞台’,探访他们所熟悉工作环境,这也正是科学家们绽放自我的科研舞台。走进科学发生地的第一现场,我们可以看到科学家们在自己领域里深耕的工作日常,了解到他们所钻研的科学成果现状。”王宁说。

节目中,主持人何卿探访了十三位科学家的独特科研场景,体验到各种全新技术为人们生活所带来的改变和影响,切身感受科技的进步与发展。

比如,全身贴满全套装备,在华山医院睡眠障碍诊治中心实打实地体验整晚,第二天一早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院长毛颖为其解密睡眠报告,揭开所在的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神秘面纱,在实地体验各种尖端设备中,感受认识脑、调控脑、治疗脑的科研进展。

冒着四十度高温,跟随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生态对冲”理论创建人陆健健,走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九段沙湿地,解开当年浦东国际机场建设的生态难题。

这些默默无闻的科学家(探访13位科学家独特科研场景)(2)

陆健健(左)

深入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资深教授闻玉梅指导建立的P3实验室,探秘分离出上海第一株新冠病毒毒株的神秘空间。

由上港集团副总裁方怀瑾带领,一睹世界上智能化程度最高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之一洋山深水港区四期自动化码头的运作。在与科学家们深入交流的细节中,更鲜明地展现出科学家本色,挖掘出他们身上对科学热爱与坚守的精神。

跟着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医学院院长范先群体验高强度工作,他致力解决眼肿瘤和眼眶病的疑难杂症,在他与学生相处的严厉之中,极限挑战精神显得更为真实。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院长夏强,面对高难度手术的冷静,谈及为病人“终身保修”的温情,让这位院长变得“立体”,而夏强团队不久前刚为出生仅58天急性肝衰竭的患儿施行了亲体肝移植手术,何卿的探访恰逢这位“新肝宝贝”出院,她跟着他们一起回到医院帮忙安置的“爱心之家”,参与了一场病友们告别聚餐,在点滴之中感受到夏强院长对病人多维度的关注。

这些默默无闻的科学家(探访13位科学家独特科研场景)(3)

夏强(左)

走进著名遗传学家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曾溢滔、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终身教授黄淑帧与他们的女儿曾凡一接续科研的科学之家;跟着骑着 摩托车出现的上海树图区块链研究院首席技术官伍鸣,走进浦江西岸国际人工智能中心,发现年轻一代科学家的多彩人生与他身上好奇驱动科学探索的动力。

节目中,科学家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殿堂级高峰,而是一位位真情实感、个性鲜明的人,是你我身边那充满魅力的闪光人物。

更纯粹的零距离对话,更深入的第一线探访,全新探访模式中“不变”的是秉承对科学的崇尚,普及尖端科研成果的科学知识,讲述科学家热爱与坚守的科学探索故事,挖掘科学家身上闪耀的科学精神和人性光芒,传递给更多人精神的力量。

为深入地探讨科学话题和科学家的科研历程,本季《执牛耳者》节目专门打造了移动演播室,把访谈间搭建在科学家们的工作环境中,在对话中感受认知的升华。

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资深教授闻玉梅,这位公众熟知的病毒学家,为我们阐述人类与病毒的博弈,展现科学探索的战略思想;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院长赵东元解答先进材料实验室究竟“先进”在何处,在复旦大学真正聆听一堂记忆深刻的院士化学课;与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唐勇的见面,却是在一场意想不到的青少年科普活动现场,由此开启一场亲近化学之旅,解答化学与人类文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的关系。

这些默默无闻的科学家(探访13位科学家独特科研场景)(4)

闻玉梅

这些默默无闻的科学家(探访13位科学家独特科研场景)(5)

唐勇

这些默默无闻的科学家(探访13位科学家独特科研场景)(6)

赵东元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院长杨为民解读绿色化工与生活;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讲座教授蒋昌俊围绕防控网络支付风险展开研究,如今中国互联网交易规模庞大,中国市场已然成为全球最大的数字支付市场,网络金融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这使得网络交易的风险防控也成为国家金融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网络金融安全,不仅是计算机领域的科研提升,更需要多门学科交叉研究的发展。

探访行进中的见闻与深入访谈的话题相互补充,用科学事件触发科学思想,一步步发现科学探索的历程,走进科学背后的故事。

责任编辑:程娱

校对:栾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