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5年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这个国际开放枢纽)

要加快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和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的建设步伐,首先要对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和中国在此间扮演的角色进行正确研判。

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跨国投资规模大幅下降的大背景下,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要加快建设步伐,究竟应该走怎样的路径?11月6日,第四届进博会虹桥国际经济论坛首次举办的“虹桥HUB大会”举行。

2035年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这个国际开放枢纽)(1)

让我们来听听顶尖学者、顶级智库和国际组织代表的“虹桥声音”↓

中国增长助力全球复苏

“未来几年,中国的增长将对后疫情时代的复苏至关重要。”201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安格斯·迪顿表示,全球经济增速要取决于中国经济的增速。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面对的不仅是一个实现更高增长的问题,而且同时要鼓励消费,让GDP更多地向消费倾斜,这也将有助于提高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他说,中国的增长将一如既往地惠及每个人,并将为后疫情时代的政策制定树立一个积极的榜样。

新开发银行行长马可·特罗约说:“人类历史上的多个经济奇迹都得益于开放型经济以及与世界其他地区的深度融合。中国创造了最新的经济奇迹。”

他认为,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之所以受到万众瞩目,不仅仅因为它是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一部分,还在于上海这座全球大都市能够为成功创造一切机会。

虹桥商务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大交通”“大会展”“大商务”三大优势,尤其是“大会展”,伴随着进博会在全球业界的声誉鹊起,成为托举商务区未来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

国际展览业协会执行总经理、首席执行官贺庭凯认为,随着世界走出新冠疫情的阴霾,展览可以让商业和贸易快速复苏,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可以从中获益。

“在过去10年,上海已经真正建设成为国际会展之都,我希望上海可以再接再厉,继续开放,尽快用更多的展会重新与国际链接,把更多的业务带回上海。”

2035年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这个国际开放枢纽)(2)

海外顶尖学者、顶级智库和国际组织代表通过远程视频方式,在虹桥HUB大会上发表演讲。

开放是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的核心功能定位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是国家战略的一部分,作为“一核两带”的“动力核”,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行政上是上海的,功能上是长三角的,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会嘉宾表示,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的功能定位,核心就是两个字:开放。

马可·特罗约认为,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离不开4个DNA,一是对于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开放,二是需要有很大一部分投入于研究、研发,三是企业家精神、创业精神,四是对于发展的热情。“我认为这四大因素都可以在大虹桥找到,所有这些都可以让大虹桥成为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域。”

“长三角是我国韧性最强最大的经济集聚区和增长极。”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表示,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作为长三角功能承载区的重中之重,“一体化”和“高质量”的发展都离不开“开放”,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商务区要学会扩大开放的能力,在全球配置优质资源。而为了服务长三角,大虹桥的每一个领域、每一个功能,乃至于每一栋楼宇,都要考虑如何辐射长三角,实现长三角地区的产业链有效衔接,做到大虹桥的功能“溢价”。

连日来,第四届进博会正在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红红火火举行,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王战说,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要通过联合长三角,共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加深国内国际循环链接合作,最大程度地集聚资源、要素和流量,并发挥辐射效应,实现“进博会 枢纽”的双向赋能,把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打造成为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的功能集聚地,在“大集聚”中实现“大辐射”。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作为进博会溢出效应的核心承载区,也将通过功能承载,成为面向未来开放型经济的全新商务区。

精心擘画“极中极”,打造幸福生活

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作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极中极”,如何精心擘画151平方公里,与会专家也积极建言献策。

杨伟民强调,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在规划中要注重空间均衡。“从全国看,就是要实现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的均衡;从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151平方公里的空间看,就是要实现工业、交通、商务服务、居民服务、居住、绿化等各类空间的均衡。”他特别强调,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要注重居住与就业用地的均衡问题,希望虹桥商务区高度重视人口的居住问题。

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联席院长华强森也建议,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在规划时,要围绕“幸福生活”开展。CBD应当是一座最大的公园,大家可以聚在一起创造幸福的生活,“住房是幸福生活很重要的因素,未来的CBD一定要考虑住房因素。”

此外,他认为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要更好地利用可再生能源,因为可持续性也是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

2035年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这个国际开放枢纽)(3)

与上海以及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颇有渊源的企业家们也在会上共话未来↓

探索制度性开放

第四届进博会开幕前,安永中国主席陈凯完成了第六次 “14 7”集中和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即便要隔离,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国际嘉宾都还是愿意来。这说明外界对于中国经济的看好,及其巨大的市场潜力。”

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大交通汇集了人流、物流,大会展联通了国门内外,大商务营造了万商生态,现代金融创新和开放给予发展新血液及支撑。

博世集团,是来自德国的技术与服务供应商,也是入驻虹桥十年的世界前100强企业。它以上海为龙头,总部有将近三千人在此。“上海作为总部机构、研发机构、职能部门所在地,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博世中国总裁陈玉东有几点体会比较深刻,比如,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拥有完备的硬件设计与软件服务,各级政府都树立了提升营商环境的理念,任何事情的反馈都很及时,不给企业制造麻烦,而是帮助解决问题。

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行政上是上海的,功能上是长三角的。商务区的功能定位,概括起来就是两个字,“开放”。“要争取在现代服务业市场准入、资金融通、人才引进等领域先行先试,不断探索制度型开放。”与会人士指出。

中国银行行长刘金在会上介绍,他们与商务区管委会共同设立了“进博联动服务中心”,依托在跨境人民币及自贸区金融服务等领域的专业优势,助推商务区全球招商与贸易促进。“我们将持续发挥集团优势,全力支持进口博览会举办,并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需求为出发点,为海内外企业家朋友提供招商招展、本外币结算、融资咨询、跨境交易撮合等全球化综合金融服务,打造虹桥跨区域的生态圈和朋友圈。”

培育新的增长点

与会人士将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称为“大虹桥”,展示出对其未来发展的信心。他们认为,在新的发展态势下,将培育出新的产业路径和经济增长点。

专业服务公司的业务范围将扩大。“未来的需求是多样的,除了传统的审计和会计,也可拓展与国家战略紧密相关的双循环、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在陈凯看来,最重要的是,中国正走向数字经济,区域内各行业随之转型。企业想要在新一轮大变局中脱颖而出,就需要通过科技赋能提升竞争力,这也是专业服务可以发力的方向。

再看旅游业,携程集团首席执行官孙洁指出,“十四五”规划把入境游作为重要的战略点,大虹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充分发挥铁路、公路、飞机“铁公机”的优势,创造出新的增长空间。

在疫情的影响下,有跨国企业意识到,供应链安全的重要性,即生产基地有足够的实力和韧性,来应对全球供应链的风险。博世正顺着这一思路发展,一方面,在中国投入更多的生产与研发能力,另一方面,加强当地供应商的能力,不管是芯片,还是电气元部件,都尽力实现国产化。

联合利华副总裁曾锡文强调了业态的引领性。“过去说欧美的现在就是中国的未来。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中国很多东西领先了,比如电子商务、数字化制造业。”今年,联合利华在太仓打造了全球第一个冰淇淋工业的灯塔工厂。“过去我们讲成套技术进口,以后应该成套灯塔工厂出口。行业升级是中国的机会,没有夕阳行业,只有夕阳企业。”

推动全球投资者汇聚

“未来10年,全球地缘政治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中国经济体量有望超过美国,这将促使全球经济重心向东方转移。”瑞安集团主席罗康瑞说,这个趋势将赋予上海在全球舞台上极为重要的使命,并对上海城市的功能和竞争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今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上海如何抓住这个政策机遇,加快在虹桥建设汇聚全球资源、促进经贸投资、具备国际影响力的中央商务区?

与会专家建议,在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设立“一带一路”中心,成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资讯交流和项目对接的平台,与“进博会”共同推动全球投资者在虹桥枢纽的汇聚,促进企业与沿线国家的交流,探索经贸合作的机会。

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未来的发展应进一步聚焦专业服务和贸易功能,吸引跨国公司和长三角企业的区域总部和服务产业,并争取在现代服务业市场准入、资金融通、税制、人才引进等领域先行先试。

现时虹桥枢纽的国际航线仅占整体客流的3%。为了促进与国际更紧密的联系,尤其是提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府和企业的人员往来,在虹桥增加“一带一路”的国际航班。

此外,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是由几个行政区分头管理,具有跨区域、多主体的特征,较难协调高标准中央商务区的规划和建设,需要形成更强有力的规划统筹与组织协调相关机制,着力破解瓶颈制约,打通执行链条,确保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的高效运行。

资料:上观新闻

编辑:李冰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