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告子全书解析(孟子详释180告子下4先生之志则大矣)

12.4先生之志则大矣12.4[原文],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孟子告子全书解析?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孟子告子全书解析(孟子详释180告子下4先生之志则大矣)

孟子告子全书解析

12.4先生之志则大矣

12.4[原文]

宋牼将之楚,孟子遇于石丘①。

曰:“先生将何之②?”

曰:“吾闻秦楚构兵,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楚王不悦,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二王我将有所遇焉③。”

曰:“轲也请无问其详,愿闻其指,说之将何如④?”

曰:“我将言其不利也⑤。”

曰:“先生之志则大矣,先生之号则不可⑥。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利以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利也⑦。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利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⑧。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⑨。先生以仁义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仁义而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仁义也。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何必曰利⑩!”

12.4[通释]

宋牼将要去楚国,孟子在石丘遇上了他。

孟子问:“先生要去哪?”

宋牼说:“我听说秦楚两国交战,我将去见楚王劝说他来使他停止用兵;如果楚王不认同,我将去见秦王劝说他来使他停止用兵:两位国君我将在他们之中至少实现一个说合成的情况。”

孟子说:“我请问不用说得太详细,只想知道您游说的主要意思,您将怎样去游说他们?”

宋牼说:“我将说他们交战没有好处。”

孟子说:“先生要达到的愿景好大,可是先生打着的旗号却不行。先生以有没有好处去游说秦王楚王,秦王楚王认为有好处才停止军事行动,这是三军官兵认为有利可图才停止军事行动。做臣属的心怀利益来侍奉自己的国君,做儿子的心怀利益来侍奉自己的父亲,做弟弟的心怀利益来侍奉自己的哥哥,这样君臣之间父子之间兄弟之间最终抛弃了仁义。心里装满利益来相互交流往来,这样还不灭亡的,没有这样的情况。如果先生以仁义去游说秦王楚王,秦王楚王为了仁义才停止军事行动,这是三军官兵为了仁义才停止军事行动。做臣属的心怀仁义来侍奉自己的国君,做儿子的心怀仁义来侍奉自己的父亲,做弟弟的心怀仁义来侍奉自己的哥哥,这样君臣之间父子之间兄弟之间抛弃了利益。心里装满仁义来相互交流往来,这样还不一统天下的,没有这种的情况,何必要去谈有没有好处!”

12.4[注释]

①宋牼将之楚,孟子遇于石丘:宋牼将要去楚国,孟子在石丘遇上了他。宋牼,宋国反战学者。牼,音Kēng。之,动词,往,去,到。遇,相遇。于,在。石丘,地名,其址不详。

②先生将何之:先生要去哪。之,动词,往,去。

③吾闻秦楚构兵,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楚王不悦,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二王我将有所遇焉:我听说秦楚两国交战,我将去见楚王劝说他来使他停止用兵;如果楚王不认同,我将去见秦王劝说他来使他停止用兵:两位国君我将在他们之中至少实现一个说而相合的情况。构兵,交战。说,音shuì,游说。有所遇,出现说通的情况。遇,说而相合。焉,兼词,于是,即“在他们之中”。

④轲也请无问其详,愿闻其指,说之将何如:我请教不问得太详细,只想知道您游说的主要意思,您将怎样去游说他们。轲,孟子自称名。指,同“旨”,主要意思。

⑤我将言其不利也:我将说他们交战没有好处。其,指秦楚交战。

⑥先生之志则大矣,先生之号则不可:先生的要达到的愿景好大,可是先生打着的旗号却不行。志,志向,愿景。号,旗号,打着的旗号。

⑦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利以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利也:先生用有没有好处去游说秦王楚王,秦王楚王认为有好处才停止军事行动,这是三军官兵认为有利可图才停止军事行动。悦于利,对利认同,认为有利,认为有好处。三军,周制诸侯大国上中下三军,一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三军共三万七千五百人,中军统帅所在。这里用三军指整个参战的部队。

⑧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利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做臣属的心怀利益来侍奉自己的国君,做儿子的心怀利益来侍奉自己的父亲,做弟弟的心怀利益来侍奉自己的哥哥,这样君臣之间父子之间兄弟之间最终抛弃了仁义。去,抛弃。

⑨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心里装满利益来相互交流往来,这样还不灭亡的没有这种的情况。接,交流。未之有,即“未有之”,否定短语宾语前置。

⑩何必曰利:何必要去谈有没有好处。

12.4[解读与点评]

这个宋牼对游说秦楚二王信心满满,自信“二王我将有所遇焉”,反战人士从来对和平都充满幻想,总是以为可以以利导之,晓之以厉害,怎么不能让秦楚两王罢兵呢!

不是孟子不主张和平,而是孟子反对以利游说诸侯。在《梁惠王上1王何必曰利》中,孟子与梁惠王谈到了义利观问题,即仁义与利的关系问题,本章孟子开导宋牼的话与之完全一致。和平当然是很重要,孟子非常支持宋牼维护和平的行为,但是争取和平的出发点是仁义,并不是利害关系。如果从利害关系考虑换来的和平,早晚也会失去。只从利害关系考量,隐伏着危险因素。人与人之间都以利害关系相处,一旦为利害关系发生冲突,必然导致争斗。人与人之间如果都以仁义相待,才会使世界充满了爱。

孟子“之志”亦够“大矣”,愿望虽好,同样也说服不了诸侯,说服不了天下,因天下国家为利而争的事到处存在,至今都未止息,仁义仍然只是被奉为旗号的东西,不仁的行为也要振振有词的打着仁义的旗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