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史上最大文物捡漏(93岁考古学家为啥谢绝有偿鉴宝)

“文物研究是科学,

做研究不是为了挣钱,

就是为了做这门学问。”

近日

93岁考古学家孙机的一段采访视频

冲上热搜榜

鉴宝史上最大文物捡漏(93岁考古学家为啥谢绝有偿鉴宝)(1)

孙机

文物专家、中国国家博物馆终身研究员

一辈子都在和文物、古籍打交道

面对有偿“鉴宝”

孙老严词拒绝

“我是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的委员,

如果国家从海外收回一批文物,

我们要去看看(鉴定真伪),

别的一概不参加。”

鉴宝史上最大文物捡漏(93岁考古学家为啥谢绝有偿鉴宝)(2)

孙老还透露

曾拒绝过百万费用的鉴宝邀请

“只要我陪他们出去转一圈,

回来就给一百万,

别说一百万,

我一分也不要!”

网友:这才是文人风骨!

鉴宝史上最大文物捡漏(93岁考古学家为啥谢绝有偿鉴宝)(3)

两位老师

1929年孙机出生在青岛

幼年丧父

与母亲艰难度日

新中国成立之初

孙机调职北京市总工会宣传部文艺科

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上班

结识了在历史博物馆工作的沈从文

沈从文经常到午门给游客义务讲解

孙机也跟着去听

时间一长两个人就熟悉起来

孙机于是提出向沈从文拜师学艺

鉴宝史上最大文物捡漏(93岁考古学家为啥谢绝有偿鉴宝)(4)

中国考古学泰斗宿白

受到沈从文的影响

1955年孙机考入北大历史系考古专业

师从中国考古学泰斗宿白

这些机遇伴随着孙机

开启了他与文物相伴的半个世纪

格物知史

孙老先生家中

挂着一幅自撰自书的对联:

“日丽橙黄橘绿,云开鹏举鹰扬。”

鉴宝史上最大文物捡漏(93岁考古学家为啥谢绝有偿鉴宝)(5)

历史中的每一件文物

都如同被日光照射般

散发着夺目的光彩

孙老说:

“它们如同架设在时间隧道一端之大大小小的透镜,从中可以窥测到活的古史。倘使角度合宜,调焦得当,还能看见某些重大事件的细节、特殊技艺的妙谛,和不因岁月流逝而消褪的美的闪光。”

鉴宝史上最大文物捡漏(93岁考古学家为啥谢绝有偿鉴宝)(6)

即便对待最不起眼的文物

孙老也要仔细研究一番

最为业界称道的

就是“茶神”陆羽像的鉴定

当时的中国历史博物馆有一件藏品

是一个白色的小瓷人

看起来不起眼

每次出国展出都被标为一般展品

保价也很低

在鉴定这件文物时

孙老考察比对了各种资料

反复研究

认定这个小瓷人

就是当今仅存的“茶神”陆羽像

一下子让这个小瓷人的身价大涨

鉴宝史上最大文物捡漏(93岁考古学家为啥谢绝有偿鉴宝)(7)

鉴定出全国唯一的一个陆羽像

只不过是孙老文物研究生涯中的一处闲笔

再来看下面这个文物

大家想必不陌生

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后母戊”青铜方鼎。

鉴宝史上最大文物捡漏(93岁考古学家为啥谢绝有偿鉴宝)(8)

鉴宝史上最大文物捡漏(93岁考古学家为啥谢绝有偿鉴宝)(9)

看到这儿,可能有人会觉得奇怪:

我记得我当年的教材上,

它的名字写的是“司母戊方鼎”啊。

对此,孙老严谨地解释说:

“这个‘后’字,它是反文,就是反着写的。

看起来可以念成‘司’,实际上只能作‘后’讲。

《说文解字》里说‘司’是普通职工,

你想,一个普通职工,

能给她做这么大一个祭祀的鼎吗?

一千八百多斤,那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它绝对不是‘司’,一定是‘后’,

因为后是有地位、有身份的。”

孙老纠正“一字之差”的故事还不止这些

这件珍贵的汉代文物

曾经被叫作“金缕玉衣”

通过孙机老先生等人的考证

被更正为“金缕玉柙”(xiá)

“柙”也就是贴身棺材的意思

鉴宝史上最大文物捡漏(93岁考古学家为啥谢绝有偿鉴宝)(10)

鉴宝史上最大文物捡漏(93岁考古学家为啥谢绝有偿鉴宝)(11)

这种纠正看似微小

但对做了一辈子文物研究的孙老来说

只有把这些东西弄清楚了

研究文物才算没有白费劲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93岁高龄的孙老

仍然坚持每周上一天班

他在各地的讲座

总是意气风发,“一站到底”

很少停下来休息

让在场观众忘了站在他们眼前

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

鉴宝史上最大文物捡漏(93岁考古学家为啥谢绝有偿鉴宝)(12)

孙机讲课

过去几十年中

孙机先生从沈从文先生手中

接过了古代服饰与工艺研究

把视野扩展到古代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以无一物无来历、无一例无出处的严谨

通过文字与画笔

逐渐丰满还原了

2000多年前古代人

“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

的生活逻辑

鉴宝史上最大文物捡漏(93岁考古学家为啥谢绝有偿鉴宝)(13)

2020年12月

1000多幅图例与2000多种文物结集成册

最终修订出版

在出版之前

孙机先生郑重地

在《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后面

写上“修定本”三个字

以示不再轻易增删

以这样的方式

给自己终生事业中的一项画上了句号

孙老说: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是中国人的骄傲,这种信念应该促使今天的中国人有信心更好地创造我们自己的新生活。”

鉴宝史上最大文物捡漏(93岁考古学家为啥谢绝有偿鉴宝)(14)

孙老先生曾表示

他一辈子做的事

就是通过文物去看文物背后的社会生活

“以考校之功而得名实各安,

当然是成绩,

但总要使考订之物事密切系连于历史的主线

以小见大,方为佳胜”。

孙老给自己的一本关于

古文物研究与欣赏的著作起名“仰观集”

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

鉴宝史上最大文物捡漏(93岁考古学家为啥谢绝有偿鉴宝)(15)

对孙老而言

这一生所打交道的

虽然大多是没有生命的器物

折射的却都是鲜活的历史和鲜活的人

透过这些历史的日常

他所拥抱的

是整个宇宙

鉴宝史上最大文物捡漏(93岁考古学家为啥谢绝有偿鉴宝)(16)

央视网综合央视新闻、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来源: 央视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