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侠为什么会这么火(蝙蝠侠当年并不是那么黑暗)

文丨Multivac

本文曾发表于《虹膜》电子杂志第93期。

多年来,蝙蝠侠以「黑暗骑士」为人所知。虽然这个外号可以追溯到四十年代早期,但在蝙蝠侠的整个生涯中,他并不都是一直以黑暗形象示人的。最为人熟悉的就是五六十年代那会儿,他和罗宾在大白天公开活动,警方还正式为他颁发了证章,可以说是正大光明。而亚当·韦斯特主演、于1966年开播的电视剧,更是让这一形象深入人心。

蝙蝠侠为什么会这么火(蝙蝠侠当年并不是那么黑暗)(1)

1966年版蝙蝠侠电视剧

这版电视剧的存在一度让漫画作者们很头疼,因为他们想写严肃黑暗的故事,但人们心目中的这版蝙蝠侠形象却挥之不去。直到弗兰克·米勒和蒂姆·波顿相继用漫画和电影改变了人们的看法,确立了蝙蝠侠的黑暗形象为止。但是风水轮流转,随着时间的推移,66版电视剧也渐渐成为了另一种意义上的经典。人们开始原谅它的俗气和滑稽,而把它当作蝙蝠侠历史上的一种独特的诠释。

这一切要回溯到1963年。当时蝙蝠侠漫画基本都是一些荒诞不经的科幻故事,导致销量一路走低,甚至到了被砍的边缘——DC给了编辑朱利·施瓦茨和画师卡麦因·因凡蒂诺六个月的时间,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1964年,他们抛弃了从30年代开始沿用的粗线条、方头、偏向卡通的风格,为蝙蝠侠推出了新的外观形象,使之更加写实,剧情也逐渐开始减少科幻成分。这个变化从《侦探漫画》326期和328期的封面就能看出:从原先明亮的科幻路线变为「新外观」的犯罪路线。

蝙蝠侠为什么会这么火(蝙蝠侠当年并不是那么黑暗)(2)

《侦探漫画》326期和328期

这时,在《花花公子》创办人休·海夫纳的豪宅里,正在举办一个大趴体。其中放映了40年代的蝙蝠侠电影短片——当时这套短片在艺术院线重映,海夫纳也搞了一套拷贝来助兴——当时的来宾就有蝙蝠侠的创造者鲍勃·凯恩。

这套片子虽然很粗糙简陋,但来宾们很喜欢。它是很烂没错啦,但烂到了搞笑的程度。当时在场的还有ABC的高管,他从中得到了启发:何不制作一部蝙蝠侠电视剧呢?而且还要继续沿用这套短片「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的风格。ABC的副总就是这样提出的:「对于成年人,它高度具有幽默感,对于儿童,则高度具有冒险性」。

蝙蝠侠为什么会这么火(蝙蝠侠当年并不是那么黑暗)(3)

1943年版蝙蝠侠电影短片

ABC选择的制片人是威廉·多兹。他同时也为本剧担任旁白。但是在此之前,他并没有听说过蝙蝠侠这号人物,于是匆匆买了几本漫画恶补了一下,觉得漫画的剧情实在是太扯了。他能想到的唯一解决办法,就是把它拍成喜剧片。

讲真,多兹看到这些漫画的时候,已经是1965年了。新形象也已经推出了一段时间。但剧情虽然已经在向现实方向过渡,但毕竟改变才刚刚起步,仍然有很多经不起推敲的剧情。要到70年代,蝙蝠侠向黑暗骑士的转变才算形成。

蝙蝠侠为什么会这么火(蝙蝠侠当年并不是那么黑暗)(4)

威廉·多兹

扮演蝙蝠侠的是亚当·韦斯特。和多兹不同,亚当·韦斯特小时候确实看过蝙蝠侠漫画,并且很喜欢。然而他担心扮演一个漫画角色会阻碍他严肃演员在职业方面的发展(事实证明他的担心没有错),因此一开始有些犹豫。随后他还是禁不住扮演英雄角色的诱惑,答应了下来。

扮演罗宾的是伯特·沃德。他是漫画迷,也是乔治·里夫斯版《超人》电视剧的粉丝,但此前从未演过戏。这个名字是他得到罗宾角色后特意起的艺名——沃德是他母亲的姓,而他扮演的又是布鲁斯·韦恩的被监护人(ward)。他虽无表演经验,但是运动神经不错,又是个小个子。他试镜的时候正好和韦斯特一组,然后双双入选。

蝙蝠侠为什么会这么火(蝙蝠侠当年并不是那么黑暗)(5)

亚当·韦斯特和伯特·沃德

韦斯特为了演好蝙蝠侠做了很多功课,看了老版和新版漫画,设计了人物——他其实对布鲁斯的童年创伤很感兴趣,但知道在这部剧里没机会演绎。他看了40年代的黑白短片,甚至看了乔治·里夫斯的《超人》电视剧。当然,他还跟鲍勃·凯恩谈过。他总结了若干蝙蝠侠的特点:

1. 蝙蝠侠为弱者冒生命危险。

2. 他的冒险往往是在城市中被践踏的人们之间进行,有一种狄更斯的意味。

3. 蝙蝠侠没有超能力,所以是孩子们可以模仿的对象,所以他的表现始终要做到最好,避免让孩子们失望。

4. 蝙蝠侠是夜行生物,他要相信自己的外表很可怕,有神秘感。同时他也要有趣。

5. 蝙蝠侠像福尔摩斯一样是个侦探。他永远在思考和分析,有时甚至以情感健康为代价。

6. 他有非常丰富的反派群,必须保持低调。

今天看来,除了第三条跟第四条的后半句不符合如今的人设之外,别的总结得还算不错。编剧洛伦佐·赛普勒起初设定的蝙蝠侠是一个正统、呆板、禁欲主义的家伙。韦斯特表示反对。他建议说,蝙蝠侠应该像贝锡·罗斯本那版福尔摩斯一样(在杰瑞米·布莱特出现之前,他这版堪称经典了),而罗宾就是少年版的华生;蝙蝠侠在发现线索的时候是会兴奋激动的,这样更能调动观众的情绪。

蝙蝠侠为什么会这么火(蝙蝠侠当年并不是那么黑暗)(6)

蝙蝠侠与罗宾

试播集于1965年夏天开始拍摄。拍摄尚未完成,多兹先送了五分钟片花到ABC,反响很好,ABC不等试播集拍竣就订了16集(第一季共34集)——ABC当时的黄金时段收视率不振,急切地盼望着这部剧救命。他们甚至把预订的播出档期提前了半年多,由1966年秋提前到了1月。

这套剧集现在看来虽然是五毛钱特效,但预算其实很高。这部剧特效很多,烧钱的布景也很多。试播集的制作费是50万,在当年是一大笔钱。

试播集的剧情就取自《蝙蝠侠》漫画第171期,反派是谜语人。剧情讲谜语人假装要打劫,骗蝙蝠侠和罗宾逮捕他,然而因为他并没犯罪,所以蝙蝠侠逮捕他本身是违法行为——而如果蝙蝠侠要上法庭,势必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所以蝙蝠侠要摆脱困局,就只能证明谜语人真的犯了罪……这一集出现了无数后来被玩坏的梗:蝙蝠热线电话、从钢管滑降到蝙蝠洞、蝙蝠舞、罗宾的口头禅「Holy!」、罗宾被绑架等着蝙蝠侠打救等等。

蝙蝠侠为什么会这么火(蝙蝠侠当年并不是那么黑暗)(7)

《蝙蝠侠》第171期

每个故事是一次拍好一小时,再分拆成上下两部分的,星期三播出上集,星期四播出下集。上集结束时会留有悬念,吸引观众继续观看。这种吊胃口的手法其实也是从40年代系列电影得到的启发。然而ABC没料到的是,试播集的小范围试映,反响很糟糕。

怎么办!谁叫你们只看五分钟就掏钱的!现在已经定了半季,宣传也铺出去了。要仆街的话只好大家一起死。

1966年1月12日晚上7点半,《蝙蝠侠》首播。它的卖点是全彩(当时仍有很多黑白的电视节目),因此服装和布景的色彩特别突出,蝙蝠侠的衣服是浅紫色的,反派如小丑、谜语人也十分艳丽。片中还用了不少动画效果,如动画片头、打人时仿漫画的拟声词特效等。它完全达到了制作初衷:对于成年人来说,这是一部夸张的喜剧片,而对于儿童来说则是惊险动作片。

收视率数据传来,ABC方才松了一口气:当天的收视暴涨,第二天,也就是谜语人故事的下集收视率更高。《蝙蝠侠》不仅顺利打进收视榜前十,而且这种上下集播出的方式,让它一下就占据了两个席位。更重要的是,它带动了一大堆周边的销售,引发了「蝙蝠狂热」。

蝙蝠侠为什么会这么火(蝙蝠侠当年并不是那么黑暗)(8)

蝙蝠侠登上《生活》杂志封面

用今天的话来说,这是一个「现象级」的剧。从来没有一个超级英雄片赢得这样的关注,甚至乔治·里夫斯的超人播出时也没有这样轰动。蝙蝠侠漫画的销量超越超人,成为DC最畅销系列。亚当·韦斯特和伯特·瓦德成了当红的明星。

它的成功使得制作方乘热打铁,第一季拍竣之后两天就马上开拍电影版,仅仅花了6周就杀青,在1966年8月就上映了。电影版集合了谜语人、企鹅、小丑、猫女等四名反派,场面也更大,出现了蝙蝠直升机、蝙蝠快艇——还有已经成为搞笑梗的蝙蝠侠跟鲨鱼的搏斗。

蝙蝠侠为什么会这么火(蝙蝠侠当年并不是那么黑暗)(9)

1966年蝙蝠侠电影版

但是这部剧居高不下的制作成本始终是个问题。片方想了很多省钱的办法,比如干脆用拟声词占满全屏、重复使用以前拍的镜头等,但属于杯水车薪。虽然收视率一直都还不错,但和高昂的花费相比,ABC开始打退堂鼓了。

多兹决定加入更吸引观众的元素:女性角色。其实不少人,包括亚当·韦斯特在内,都很清楚要挽救剧集,需要的是更好的剧本,而不是更多的角色,但这一招确实立竿见影——由伊冯娜·克雷格扮演的蝙蝠女登场了。她聪明可爱、独立勇敢,很受欢迎。多兹原计划让蝙蝠女在蝙蝠侠剧集中登场,然后以她为主角推出独立剧集,跟在蝙蝠侠后面播出。但这个计划没有实现。尽管如此,蝙蝠女仍然成了蝙蝠侠第三季的常驻角色。

蝙蝠侠为什么会这么火(蝙蝠侠当年并不是那么黑暗)(10)

蝙蝠侠、蝙蝠女、罗宾三人组

蝙蝠女的到来虽然对收视有一定提高,但并没能挽回整个剧集的颓势。第三季已经不大采用前两季的上下集结构,故事的重点也不是悬念。编剧们想了一些噱头,比如让罗宾驾驶蝙蝠车等,但这都只是一些细枝末节而已。

1968年,《蝙蝠侠》剧集被砍。本来事情还有一线转机——NBC想要接手第四季。然而在此之前,ABC为了腾出摄影棚,已经把布景道具什么的都毁弃了。NBC觉得再重建一套太花钱,于是这事也黄了。

亚当·韦斯特的演艺生涯因蝙蝠侠被定型,接不到什么像样的角色。他此后继续在展会、秀场扮演蝙蝠侠挣钱。然而和乔治·里夫斯对超人的痛恨不一样,韦斯特对蝙蝠侠这个角色是有所喜爱的。虽然它毁了他的演艺事业,但他对这个角色仍有着尊重,甚至觉得自己在卖场扮演蝙蝠侠是对这个角色的一种伤害。

而这个时候,漫画作者们正在拼命挽救蝙蝠侠——随着剧集告终,蝙蝠侠漫画的销量又掉了下去,甚至比剧集播出前的销量还要低。DC编辑部努力抹消66版蝙蝠侠给人的逗逼印象,让罗宾离家上大学,把蝙蝠侠重新变成出没在暗夜中的孤独侦探。搞笑的反派不再出现,小丑沉寂一段时间后,重新出山已经成了杀人狂;蝙蝠侠越来越多地沉思,不再是那个在光天化日下穿着氨纶制服、昂首挺胸的英雄,而是裹着长长的披风盘踞在月下。他不再是常胜不败的,他的痛苦渐渐成为了这个角色的一部分。

蝙蝠侠为什么会这么火(蝙蝠侠当年并不是那么黑暗)(11)

七十年代蝙蝠侠的黑暗风格形成

1986年,随着弗兰克·米勒的《黑暗骑士归来》,蝙蝠侠终于翻身,成为DC最畅销的角色。此后,苦逼黑暗反社会的蝙蝠侠就成了DC的金字招牌和销量担当,甚至被渠道商作为衡量美国漫画各刊物销量的指数——在他们看来,蝙蝠侠漫画将会永远存在下去。

1989年版的蝙蝠侠电影,由迈克尔·基顿主演,黑暗风格大受好评,再一次掀起了蝙蝠侠狂热。韦斯特曾希望这部电影的制片方能再度请他出山。他们没有。他甚至想象,如果片方不请他扮演蝙蝠侠,而是请他客串一个角色,比如布鲁斯的父亲托马斯·韦恩之类,他会骄傲地拒绝。

他们仍然没有。新的电影最不愿意的,就是和66版扯上关系。

韦斯特抱怨这一版的蝙蝠侠愤怒、暴力、空洞,漫不经心。他认为蝙蝠侠不应该为满足自己而战,而应该为哥谭市民而战——在影片中,他打击了抢劫犯就走了,并没有帮助被抢的市民,并且蝙蝠车给城市带来的破坏比反派要大得多。韦斯特认为这部片不会像《超人》1、2部那样永恒(那时他不会想到,将来还会有《超蝙战》的蝙蝠侠和超人……)。

蝙蝠侠为什么会这么火(蝙蝠侠当年并不是那么黑暗)(12)

1989版蝙蝠侠电影

韦斯特得知制片人厄斯兰认为他太老,不满地表示,弗兰克·米勒的《黑暗骑士归来》里的蝙蝠侠也是五十岁啊!凭什么上年纪的蝙蝠侠就不行!尽管米勒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推翻66版——在他的《蝙蝠侠:第一年》前言里,米勒特别点名说这不是亚当·韦斯特那样的蝙蝠侠。

在韦斯特的自传里,他想象着这样一个世界:蝙蝠侠五十多岁,处于半退休状态,比起青年时代他稍微不那么理想主义,但仍然会为正义而战,不过只在最必要的情况下才出动。平时,他会把大部分时间用来帮助有需要的人、无家可归的人。罗宾已经独当一面。反派们的年纪也更大了,变得更加危险,但不是漫画里那样杀气腾腾——谜语人或许治好了强迫症;企鹅或许已经破产;猫女为动物权益奋斗;小丑则把智慧用在合法生意方面,和布鲁斯·韦恩竞争……直到有一天,布鲁斯和迪克再一次接到紧急电话,再一次进入蝙蝠洞,再一次作为蝙蝠侠和罗宾重现人间……

这听来好像只能存在于平行宇宙里。在现实中,很多年以后,迈克尔·基顿会出演一部反超级英雄题材的元电影《鸟人》。蝙蝠侠在诺兰手中变得更加黑暗,在扎克·施奈德手中变得更加暴力。

那个光明骑士呢?

他或许会一时沉寂,但并没有消失。

尽管主世界漫画走的仍旧是黑暗风,但看着逗逼欢乐的66版的孩子们,如今正是中年。他们怀念当初那个善良、美好、单纯的世界。《蝙蝠侠:英勇无畏》动画,走的就是白银时代的风格;DC也推出了66版蝙蝠侠的漫画。今年的《乐高蝙蝠侠大电影》也在各种致敬66版。而真正意义上的66版新作应该是去年下半年推出的动画《蝙蝠侠:披风斗士归来》,重新请到亚当·韦斯特和伯特·沃德为蝙蝠侠和罗宾配音。这部动画完全还原了66版剧集特色,还将与明年推出续集,由威廉·夏特纳扮演双面人——韦斯特早先已经录完续作的配音。他的遗作,依然是66版蝙蝠侠。

蝙蝠侠为什么会这么火(蝙蝠侠当年并不是那么黑暗)(13)

《蝙蝠侠:披风斗士归来》

而在92版蝙蝠侠动画里,编剧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布鲁斯·韦恩童年时喜欢一套叫做「灰幽灵」的低成本英雄剧。而当年扮演灰幽灵的演员特伦特,后来因为受限于这个角色而接不到别的戏,十分潦倒。他们卷入了一起案件,其中特伦特救了蝙蝠侠,布鲁斯也帮助了自己的童年偶像。

你应该已经猜到了,为灰幽灵/演员特伦特配音的,也是韦斯特。

他启发了蝙蝠侠。在黑暗的世界里,是他带给蝙蝠侠一线光明。

蝙蝠侠为什么会这么火(蝙蝠侠当年并不是那么黑暗)(14)

亚当·韦斯特,1928-201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