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秸秆综合利用(小赛探访秸秆盖帘)

说起高粱秸秆,很多人只知道能当做牲畜饲料、柴火或是肥料。而在赛罕区黄合少镇东五十家村,这些毫不起眼的“柴火棍儿”确是妇女们心中的香饽饽。

村级秸秆综合利用(小赛探访秸秆盖帘)(1)

经过巧手制作,把它们编织成盖帘、蒸笼底垫、秸秆果篮等实用的生活用品,甚至是精美的手工艺术品,让小秸秆有了大价值。

村级秸秆综合利用(小赛探访秸秆盖帘)(2)

村级秸秆综合利用(小赛探访秸秆盖帘)(3)

“以前穷,过大年的时候把旧的盖帘都扔了,编好新的换上,可以当锅盖,水缸盖,炕上也要编一个席子,‘黄澄澄’的铺上,这就意味着年来了。”村民潘落凤告诉记者。看到制作的热闹场面,小赛也加入其中现场学习起了编织的步骤。首先要剥出高粱杆中较为直长、坚硬的部分,这部分高粱杆既干净又不易破损,非常适合做编织盖帘的原材料。选好材料后,将这些高粱杆逐根叠层地缝合起来,最后用细针将一根额外的秸秆固定在中心点,并转动秸秆,秸秆末梢多余的部分都用刀切除。这样手工缝制出的盖帘比市面上粘在一起的要更加结实稳固,美观耐用。

村级秸秆综合利用(小赛探访秸秆盖帘)(4)

村级秸秆综合利用(小赛探访秸秆盖帘)(5)

村级秸秆综合利用(小赛探访秸秆盖帘)(6)

村级秸秆综合利用(小赛探访秸秆盖帘)(7)

制作中,大家一起有说有笑、热闹非凡。村民崔继凤告诉小赛:“过去不富裕的时候,每年到了秋天,我们就收集起自己种的高粱杆用来制作盖帘,做出来自己用。现在这个东西只有老年人会做,年轻人不会做,很怕把这个手艺流失,现在又重新开始做,这样也可以一代一代传承下来。来到村委会和大家一起做盖帘很开心,不仅可以自家用,还可以卖了赚点钱。”

村级秸秆综合利用(小赛探访秸秆盖帘)(8)

秸秆“升值”,全靠双手。阿姨们用巧手改变了小秸秆的“命运”,原本有些许无聊的农闲时光也因此变得充实起来。一开始为什么会想到制作盖帘,小赛带着疑问向赛罕区东五十家村妇联主席闫凤仙寻找到了答案:“如何引领咱们村的妇女发家致富,经过我们精心考虑,想出用咱们农民地里的高粱杆制作秸秆制品,一是非常实用,二是就地取材不需要成本,大家都可以接受。做出来一些后,大家都觉得不错,越做人越多,既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又绿色环保,虽然自己做的东西没有市面上的华丽,但这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门手艺,上了年纪的人现在又拾起这门手艺,做的都特别认真,以后我想把这门手艺发展壮大,慢慢形成规模,让更多人参与其中。”

村级秸秆综合利用(小赛探访秸秆盖帘)(9)

近年来,赛罕区妇联围绕如何让妇女灵活创业,实现增收致富,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先后为榆林镇、昭乌达路街道、敕勒川路街道广大妇女开展手工编织培训,覆盖人群达400余人。2019年又先后组织200余名妇女学习刺绣、盘扣、月嫂等技能培训,通过一系列培训学习,有效帮助广大农村妇女学习一技之长,既实现了稳定增收,又体现了妇女自身价值,对促进农村发展、乡村振兴、维护家庭和谐稳定具有积极作用。(赛罕区融媒体中心 鲁艳芳 实习记者 佐世奇 陈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