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院的所有对联经世致用(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文庙庑廊楹联)

上联: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下联: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

岳麓书院的所有对联经世致用(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文庙庑廊楹联)(1)

该联出自清代学者杨凯运之手,此人曾在湖南长沙城南书院讲学,性情高傲,终身不仕不官,曾做过曾国藩幕僚。据传,杨凯运曾到江浙一带讲学,当地官员为试他的才学高低,故意探问他的学问之流派、渊源,他便随口而出:“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同行者皆惊。此联虽有点狂放,却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湖南人及湖湘文化对近世中国所担当的崇高责任。

岳麓书院的所有对联经世致用(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文庙庑廊楹联)(2)

“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周敦颐号濂溪老人,北宋著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而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理学的重要发源地,也是湖湘文化的鼎定之所,曾被清代皇帝赐匾为“道南正脉”,因此,湖湘文化以及杨本人的学问,原本来自濂溪先生的理学,即中国理学的开山鼻祖周敦颐,可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岳麓书院的所有对联经世致用(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文庙庑廊楹联)(3)

“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湘江北去,经洞庭而入长江,故有“湘水余波”云云,滔滔长江,只是湘江的余波,可以说是气势磅礴,表现了湖南人的自信。湖南人素有“吃得苦,霸得蛮”一说,湖湘子弟以“胸怀天下”、“敢为天下人之先”为己任,正所谓:舍我其谁?非湖湘弟子莫属哉!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湖南人的作为对“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作了有力的诠释,不管是“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的曾国藩,“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的左宗棠,还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 报国痴心终不死,还家春梦总无期”的蔡锷,无论是做学问,还是建功业,都堪称中国人的表率。

岳麓书院的所有对联经世致用(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文庙庑廊楹联)(4)

该联在周敦颐的老家湖南郴州爱莲湖风景区“濂溪书院”也悬挂了一幅。总的来讲,这副对联,喊出了湖南人“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雄心和霸气,三湘大地特有的精、气、神在这里活了。

岳麓书院的所有对联经世致用(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文庙庑廊楹联)(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