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刷实验现象和原理

毛刷实验毛刷实验,是一种化学实验原理是铝与汞形成原电池 ,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毛刷实验现象和原理?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毛刷实验现象和原理

毛刷实验现象和原理

毛刷实验

毛刷实验,是一种化学实验。原理是铝与汞形成原电池。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毛刷实验

原理

铝与汞形成原电池

材料

铝导线

基本简介

步骤

1、取一根长约20 cm、粗约2 cm的铝导线,手持上端,将下端浸入盛在试管里的热氢氧化钠溶液中(浓度为6 mol/L),至反应出现大量气泡后取出,以除去铝表面的氧化膜。

2、用水冲洗后再将这一端浸入0.1 mol/L的硝酸汞溶液中1 min~2 min,取出后立即用水冲洗并用滤纸吸干表面的水。

3、将此铝条静置在玻璃片上,观察现象。可以看到铝条表面很快生成白色绒毛状物质(氧化铝)并在一段时间内增长呈毛刷状。

原理

铝与从硝酸汞中置换出的汞形成原电池,加快了铝失电子的速率,生成的汞溶解铝形成铝汞齐又阻碍了氧化铝保护层的生成,从而使铝不断被氧气氧化生成氧化铝。

铝是一种较活泼的金属,接触空气的表面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一层致密的极薄的氧化铝层。保护内部的金属铝不会继续被氧化;毛刷试验中,在铝的表面涂上硝酸汞溶液以后,硝酸汞穿过保护层,与铝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了液态金属——汞。汞在常温下就可以与与铝结合生成铝汞合金,这合金的名称在俗称中被称作“铝汞齐”,铝表面生成铝汞齐后,铝失去氧化铝保护膜的保护作用,很快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变成了白色固体氧化铝,而铝汞齐表面的铝因氧化而减少时,铝箔上的铝便会不断溶解进入铝汞齐,并继续不断地在表面被氧化成白色的氧化铝,使白色氧化铝在铝表面越积越高。

相关反应方程式

2Al+3Hg(NO3)2=2Al(NO3)3+3Hg

4Al+3O2=2Al2O3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