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绍兴(浙十年)

全国两会绍兴(浙十年)(1)

//

  近期,浙江举行“‘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8月29日上午,“‘浙’十年·绍兴”主题新闻发布会举行,绍兴市委书记盛阅春作主题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绍兴市委副书记、市长施惠芳回答有关问题。

全国两会绍兴(浙十年)(2)

  8月29日上午,中共绍兴市委举行“‘浙’十年·绍兴”主题新闻发布会。市委书记盛阅春作主题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市委副书记、市长施惠芳回答有关问题。

全国两会绍兴(浙十年)(3)

  发布会以坚持“八八战略”总纲领,走好“五个率先”奋进路为主题。盛阅春介绍了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在绍兴的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他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上下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对浙江、对绍兴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八八战略”总纲领总方略,扛起“五个率先”新使命新担当,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非凡成就,城乡环境面貌发生深刻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跨越提升,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起点开启“两个先行”新征程,推动千年古城在新时代绽放出熠熠生辉的夺目光彩。

全国两会绍兴(浙十年)(4)

  盛阅春说,这十年,我们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接续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省级试点、“双十双百”集群制造行动,深入实施人才强市创新强市首位战略,按下创新之城“快进键”。坚持面向全国、走向全球,持续推进古城新城联动发展和融杭联甬接沪战略,推动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转型,驶入开放之城“快车道”。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进步,用心用情守护好“一老一小”,认真办好民生大事、关键小事、急盼难事,积极改善城乡居住条件,奏响生活之城“最强音”。坚持人文为魂、生态塑韵,深入推进新时代文化绍兴工程,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擦亮稽山鉴水颜值,展现品质之城“新魅力”。坚持全域覆盖、上下贯通,全面深化改革,一体推动法治绍兴、平安绍兴建设,锻造善治之城“金钥匙”。

全国两会绍兴(浙十年)(5)

绍兴市委书记盛阅春作主题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

  盛阅春说,千年古城十年蝶变,让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的领航掌舵、高瞻远瞩和运筹帷幄,更加深刻认识到“八八战略”的思想魅力、实践力量和时代价值,更加深刻认识到省委省政府对绍兴发展的高度重视、关心厚爱和殷切期望。我们将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对标“两个先行”,奋进“五个率先”,在高质量发展中加快建设高水平网络大城市,努力把绍兴打造成为世界级大湾区的闪亮明珠。

全国两会绍兴(浙十年)(6)

绍兴市委副书记、市长施惠芳回答有关问题。

  35家境内外媒体、60余名记者参加发布会。发布会上,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网、浙江日报、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等媒体记者围绕绍兴如何腾笼换鸟、凤凰涅槃,融杭联甬打造网络大城市,推动文化传承创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民生事业,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等提问,盛阅春、施惠芳一一作答,系统介绍了绍兴高水平建设网络大城市、打造新时代共同富裕地的部署和行动。

全国两会绍兴(浙十年)(7)

绍兴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丁如兴主持发布会。

发布会现场

发布人还就大家较关心的问题

回答了记者提问

新华社记者提问:绍兴是工业大市,连续10年获全省“腾笼换鸟”考核先进市,那么绍兴是如何度过转型升级的阵痛期实现“凤凰涅槃”的呢?

施惠芳:

  首先,感谢记者朋友们对绍兴的关心支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是在浙江工作期间提出的创造性理念。省委结合绍兴实际,赋予了率先走出“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智造强市之路的新使命。近年来,我们以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省级试点为契机,积极推动产业提挡升级,连续10年获省“腾笼换鸟”考核先进市,获国务院“2021年度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督查激励。主要是“四个推进”:

  一是推进跨域整合提升。发挥柯桥“印染 市场”特色优势和上虞化工产业链基础优势,从2018年以来,提高行业准入标准,攻坚推进越城区67家印染、化工企业分别向两地跨域集聚,腾退用地1万余亩,整合形成5大印染组团、19家大型化工企业,新增产值1000亿元。同时,抓好腾退空间更新利用,规划建设以“泛半导体 ”为主体的“绍芯谷”,努力拓展集成电路产业链条,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接下来,全省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现场会将在绍兴召开。

  二是推进重点集群制造。坚持“头部引领、平台支撑、链式聚合、集群发展”路径,先后引进中芯绍兴、长电科技、敏实科技、比亚迪等一批头部企业,成功创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先进高分子材料、智能视觉四大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特别是围绕打造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创新中心,集聚链上企业100多家,基本形成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在全省27个“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考核中名列第一。同时,强化“传统产业 数字变革就是新兴产业”理念,积极推进“产业大脑 未来工厂”建设。5个行业入选全省产业大脑建设试点、居全省第2位,其中“电机大脑”率先上线运行。3家企业入围全省“未来工厂”试点、居全省首位。

  三是推进企业梯队培育。实施制造业企业“长高长壮”行动,迭代升级“1 9”政策体系,打造专精特新企业集群,做大资本市场“绍兴板块”,上市公司数量达到94家、居全国同类城市第4位;累计培育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1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7家,省级“雄鹰企业”11家、“隐形冠军”企业27家。

  四是推进创新生态优化。深入实施人才强市、创新强市首位战略,积极打造新时代“名士之乡”,城市人才吸引力跃居全国第27位。绍兴科创走廊列入省级战略布局,鉴湖实验室入选首批省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心,建成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16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225家、8788家,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数量达到2020家,去年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跃居全省首位。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智造强市建设,深化“双十双百”集群制造行动,加快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推进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为高水平网络大城市提供强大的产业支撑。

人民日报记者提问:省党代会报告提出“支持绍兴融杭联甬打造网络大城市”,绍兴接下去对打造网络大城市有什么具体的谋划和举措?

盛阅春: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建设高水平网络大城市,是绍兴贯彻落实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争当“两个先行”排头兵的主抓手。市委九届二次全会作出了具体的谋划部署,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网络大城市的实施意见》,我们将聚焦空间重整和空间治理,以多中心协同、多层级联动、多节点支撑、多特色互补、多空间拓展为基本形态,以未来社区、未来乡村、城乡风貌样板区为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以科创走廊、文创走廊、城市产业带、城乡风貌带和基础设施网络为纽带,突出片区开发,坚持城市基础设施片区化,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全面推行面向未来城市的开发建设管理新模式。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统筹市域空间布局。围绕提出的“形成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群结构”要求,构建“一核六心多节点”网络大城市空间布局体系,发挥县城基础好、区域发展均衡优势,推动一体融合、多层互动,形成体系竞争力,提高综合承载力,推动发展模式由县城“单兵作战”向市域“一体发展”转变,提升城市内聚外联度,主动融杭联甬,当好“金扁担”、唱好杭甬“双城记”,更好地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塑造新优势。

  二是做精共富基本单元。把未来社区、未来乡村和城乡风貌样板区三大共富基本单元,作为建设高水平网络大城市从宏观谋划到微观落地的具体载体,明确了未来五年重点打造的102个未来社区、142个未来乡村、50个城乡风貌样板区,突出空间重塑、品质生活、模式创新、智慧互联、共建共享,集成“美丽+数字+共富 人文 善治”,加快形成各具特色的“繁星点点”,打造一批全民可见、百姓可及的标志性成果。

  三是打造特色精品片区。片区是网络大城市的作战单元,我们确定了首批82个重点片区,因地制宜突出公共交通、科教设施、公共设施、产业集聚、文旅特色等开发导向,明确功能定位,找准发展方向,做好顶层设计,以城市基础设施片区化理念进行开发建设,深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一体推动规划设计、功能导入、征地拆迁、综合整治、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运营服务,实现封闭运作、资金平衡、良性循环。

  四是建设多维廊道网络。突出提级、提质、扩能,建强科创大走廊、文创大走廊、城市产业带、城乡风貌带,着力提高廊道能级;突出联网、补网、强链,加强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网络效益,特别是综合交通网,我们要实现“镇镇联高速、县县通高铁、三区有地铁、融杭快速路、杭甬通勤线”的目标。通过“廊道”“网络”,把中心、节点、片区、单元串点成线、织线成网,形成网络化格局。

  为更好推进网络大城市建设,我们还建立了“例会推 专班干”比拼晾晒机制,确保“一年出成效、三年大变样、五年成典范”,为全国全省构建网络型城市群结构提供“绍兴样板”。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提问:绍兴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一直以来致力推动绍兴文化的繁荣发展,近年来还获评“东亚文化之都”。请问绍兴在文化传承创新方面,有哪些举措?

盛阅春:

  这位记者对绍兴的文化有深刻的了解。绍兴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40年前(1982年2月),绍兴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是一张极具含金量的中国文化名片;2020年9月,绍兴在激烈竞争中以第一名当选2021年“东亚文化之都”,又收获了一张重要的国际金名片。这些年来,我们坚持人文为魂,把文化作为发展的最深层动力、城市的最鲜明特质、共富的最亮丽底色,加快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绍兴历史文化不断焕发出新时代风采。主要做了三篇“大文章”:

  一是书写文化传承保护“大文章”。制定实施《绍兴古城保护利用条例》《绍兴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绍兴黄酒保护和发展条例》,用法治力量守护文化文物,尤其是以世界文化遗产标准保护利用千年古城,建成名人馆、清廉馆、古城北大门,浙东运河文化园、阳明故居及纪念馆、蔡元培纪念馆也即将精彩亮相,形成“一城一桥三故里”古城格局,高水平举办兰亭书法节、公祭大禹陵、阳明心学大会、纪念鲁迅诞辰140周年、徐渭诞辰500周年、马寅初诞辰140周年、中国越剧艺术节等文化节会活动,启动编纂“绍兴大典”,非遗保护工作连续5年居全省前3。

  二是书写文化创新发展“大文章”。推进文创大走廊和浙东运河、浙东唐诗之路、古越文明等三大文化带建设,文创大走廊已建设500余个项目,完成投资超600亿元。纵深推进文商旅融合,迎恩门水街、鲁迅故里、夜鲁镇、柯桥古镇、中华孝德园等成为网红打卡地,以旅塑文、以文彰旅、文商旅融合优势更加明显,获评中国文旅融合创新典范城市、中国特色研学旅游目的地城市,入选国家文旅消费试点城市。开发“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传承”应用,以数字化改革激发文商旅发展新活力,推动千年古城“在保护中发展、在传承中利用”。

  三是书写文明交流互鉴“大文章”。坚定文化自信,积极走出去传播中华优秀文化,讲好浙江故事、绍兴故事。举办“东亚文化之都”系列活动,成为中日韩文化交流重要枢纽。成立国内高校首个书法学院——兰亭书法学院,海外“兰亭书法学堂”拓展到9个国家,成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新名片。自2014年起每年举行“大师对话”活动,用“鲁迅符号”链接世界,铺展“精神丝路”,推动“文化出海”。先后已与27个国家的54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与34个国外城市签订发展友好交流关系备忘录,形成了覆盖全球的国际友城交流网络。

  省党代会提出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提升阳明文化、大禹文化、吴越文化以及浙学等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力,这些都是绍兴的文化标识,我们将义不容辞扛起文化大市、文化强市担当,深入推进新时代文化绍兴工程,进一步彰显绍兴文化在全国全省文化版图中的地位,努力创造新时代绍兴文化新的高峰。

央广网记者提问:绍兴作为全国首批“无废城市”建设试点,近年来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是如何发力的,能谈谈相关的举措和成效吗?

施惠芳:

  感谢您的提问。2019年,绍兴成为国家首批“无废城市”试点之一,我们在制度供给、技术创新、主体培育等方面作了大量探索,突破19项固废处置技术,投资233亿元建成90个项目,创成浙江省首批“无废城市”。这十年,我们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努力走出人文为魂、生态塑韵的城市发展之路,连续两年获省政府污染防治攻坚、生态环境建设优良督查激励,连续三年获美丽浙江建设考核优秀,连续六年夺得治水“大禹鼎”。具体来讲,有三方面举措:

  一是下好生态创建先手棋。保持争先创优斗志,高标准抓好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持续擦亮“稽山鉴水”颜值,近年来先后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美丽山水城市等荣誉,创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当前,我们正在紧锣密鼓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以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再次踏上了塑造生态文明建设典范的新征程。

  二是走好绿色低碳发展路。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要求,打好落后淘汰、节能改造、循环发展组合拳,强化能源“双控”,“十三五”期间单位GDP能耗下降19.6%,成为全省唯一完成能耗“双控”任务的设区市。紧盯“双碳”目标,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试点,抓好节能降碳技改项目建设,完成全省首笔碳排放权抵押贷款授信,致力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

  三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推进治气、治水、治土等工作,努力让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开展空气达标进位专项行动,PM2.5浓度从2013年有记录以来的每立方米71微克,下降到2021年的27微克,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从65.2%提升至93.4%。绍兴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治污的重点在水、敏感点也在水,我们以“五水共治”为抓手,坚决剿灭劣Ⅴ类水,大力推广“污水零直排区”建设,集中攻坚不达标断面,全市70个市控以上断面Ⅰ-Ⅲ类水比例从34.3%提升至100%。土壤环境质量总体安全可控,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100%。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突出低碳转型、山水保护、制度创新,提升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更好保障近悦远来的品质之城建设。

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越牛新闻记者提问:据悉,绍兴2021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国地级市第3位,体现了绍兴这些年民生事业的发展成效,能给我们介绍一下绍兴在民生领域的主要经验和成效吗?

施惠芳: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追求共同富裕是高线,坚持除险保安是底线。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每年7成以上的财政支出用于社会事业,主动回应群众所需所盼,接续办好各类民生实事,扎实推动共富示范开局,努力让改革更有温度、发展更有获得感。正如您刚才讲到的那样,通过这些年全市上下的共同奋斗,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了大幅提升,去年达到73101元和42636元,为2012年的2倍和2.4倍,收入倍差从2.08缩小至1.71。主要是抓好“三个强化”:

  一是强化社会保障,力解群众后顾之忧。我们把就业作为最大民生,健全城乡一体化服务体系,动态清零城镇零就业家庭,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以内。前两年,我们受到疫情冲击,但通过力保市场主体、强化就业帮扶,保持了就业形势的总体稳定。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动应保尽保、应享尽享,去年全市基本养老、医保参保率达到99.7%和99.8%,企业职工养老金待遇提高到2809元/月。兜牢困难群体救助底线,城乡低保标准10年翻两番。完善多元化住房保障体系,帮助群众圆好“安居梦”,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从2012年的35平方米提高到53平方米。

  二是强化服务优享,不断提升生活品质。着眼满足人的全生命周期需要,推动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建成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700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全省率先实现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全覆盖,中职名校、在绍高校数居全省第1位和第3位。特别是,针对绍兴人心中的“大学梦”,大手笔改造文理学院校区、高标准建设一流学科,夯实更名设置基础。抢抓亚运盛会契机,高标准建成攀岩、棒垒球等运动场馆,为群众提供好的健身去处。推进“三医”联动改革,构建全民全程健康体系,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2.9岁。获评“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抓住融杭发展有利时机,引进4家省级医院在绍建设分院。聚焦“一老一小”,出台《绍兴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发布全国首个儿童福利地方规范,成为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优秀市。

  三是强化除险保安,牢牢守住安全底线。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抓实安全生产监管,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相比10年前下降95.2%和86.7%。全域建成“15分钟应急救援圈”,成功防御系列重大灾害。大力构建现代警务体系,近5年来,命案、五类案件保持全破,交通事故亡人数呈断崖式下降。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慎终如始,精密智控,筑牢防线,有效守护了人民生命和健康,努力把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推进共同富裕重大集成改革,持续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努力打造温暖幸福的生活之城!

浙江日报记者提问:明年将要举办“枫桥经验”60周年纪念活动,绍兴作为发源地,这些年来在坚持发展“枫桥经验”上是有哪些新经验新做法?

盛阅春: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1963年,诸暨枫桥干部群众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创造了“枫桥经验”,经过近60年传承创新,始终迸发出穿越时空的旺盛生命力。绍兴作为“枫桥经验”发源地,始终牢记“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的重要指示,大力推进“枫桥经验”实践创新,圆满承办55周年纪念活动,创设新时代“枫桥经验”指数,建成“枫桥学院”和“枫桥经验”陈列馆,加快《绍兴市“枫桥经验”传承发展条例》地方立法,不断推动“枫桥经验”体系化、全域化、指标化、实体化、数字化提升。这里我重要分享三个方面:

  一是党建统领“枫桥经验”。对绍兴市驻村指导员、民情日记、社区党建“契约化”共建作出过重要指示批示,我们把这三张基层党建“金名片”与“枫桥经验”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通过党建统领基层治理来服务群众。比如,我们以人户分离占比高、人员流动性强、治理难度大的融合型大社区大单元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红色业委会”“红色物业”建设,推动各类小区和各级物业协会组织成立党组织,实行小区党支部、业委会和物业企业“三套班子”交叉任职,做到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三驾马车”协同发力。这种党建网与治理网“双网融合”的治理模式,在日常服务群众、特别是疫情防控等“战”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数字赋能“枫桥经验”。深化基层治理数字化改革,构建基层智治系统,开发“枫桥经验·平安共富”“浙里兴村治社”等场景应用,推动传统治理向智慧治理转型。比如,通过开发“浙里兴村治社”应用并在全市推广,建立“任务一贯到底”“事项一口归集”“民情一键回应”“监管一览无余”“实绩一榜统揽”“评价一体联动”六大机制,有效解决了任务“往下压”、遇事“向上报”、考核“不精准”等基层治理问题,形成了一整套党建统领、上下贯通、条块一体、整体智治的基层治理新范式。目前,全市2122个村(社区)、2万余名干部全员使用,用户日活率超90%,基本实现“村社全覆盖、操作人人会、工作离不开”。

  三是创新实践“枫桥经验”。以“枫桥式”联建联创为牵引,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从乡村治理走向城市治理、从局部治理走向全局治理、从基层治理走向市域治理。比如,我们在全省率先启动“枫桥式”基层应急和消防机构创建,在乡镇(街道)成立应急和消防安全委员会并设立办公室,由党政主要负责人任委员会主任,政府工作常务副职分管办公室,落实“定岗、定责、定员”的要求,建立标准化的目标、工作、保障、评价体系,实现基层应急和消防工作深度融合,筑牢乡镇(街道)安全“防火墙”。我们通过“枫桥式”联建联创,形成枫桥经验矩阵,推动点状“盆景”向遍地“风景”和绍兴“全景”跃升。

  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举办“枫桥经验”60周年纪念活动,我们正积极筹备,努力总结好新时代“枫桥经验”,突出党建统领、人民主体、三治融合、整体智治、共建共享,把“枫桥经验”这张金名片擦得亮而又亮,为全国全省基层治理现代化作出更大绍兴贡献。

来源:绍兴发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