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战役的背景及概况(湘江战役英雄史诗)

1934年11月下旬,中央红军进入广西,打响了湘江战役中央红军经过浴血奋战,突破国民党军第四道封锁线,挫败了蒋介石企图歼灭红军于湘江以东的阴谋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长征中最壮烈的一战,数万革命先烈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立起了一座光照千秋的革命丰碑,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湘江战役的背景及概况?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湘江战役的背景及概况(湘江战役英雄史诗)

湘江战役的背景及概况

1934年11月下旬,中央红军进入广西,打响了湘江战役。中央红军经过浴血奋战,突破国民党军第四道封锁线,挫败了蒋介石企图歼灭红军于湘江以东的阴谋。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长征中最壮烈的一战,数万革命先烈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立起了一座光照千秋的革命丰碑。

1 红色记忆:波澜壮阔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

1934年10月,由于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被迫实施战略转移,开始长征。11月25日,获知蒋介石布防重兵,企图将中央红军消灭在湘江以东地域的意图后,中革军委当天即向全军紧急下达了突破第四道封锁线抢渡湘江的作战部署。面对数倍于己的国民党军,从11月27日至12月1日,红一军团、红三军团在灌阳县新圩、全州县脚山铺和兴安县光华铺三地展开阻击战。

新圩阻击战是湘江战役三大阻击战第一仗。1934年11月27日,红三军团命令第五师抢占新圩以南要地,保证全军左翼安全,掩护中央机关抢渡湘江。11月28日拂晓,桂军向第五师阵地发起猛烈进攻。面对桂军疯狂进攻,第五师顽强抗击了三个昼夜,以伤亡2000多人的巨大代价,守卫了军委纵队和后续军团前往湘江通道左翼的安全。

光华铺阻击战是湘江战役三大阻击战之一。1934年11月27日,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夺占界首渡口,随后赶到的红三军团第四师,在距离界首渡口仅5公里的光华铺一带设立阻击战场,从11月29日深夜到12月1日,红军指战员阻击了数倍于己的敌人多次进攻,确保了军委纵队和后续部队安全渡江。

脚山铺阻击战在湘江战役三大阻击战中规模最大。1934年11月27日,红一军团部队渡过湘江,控制了屏山渡口至界首渡口的湘江防线,并在脚山铺阻击湘军南下。11月29日至12月1日,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二师,与湘军超过四个师的部队,在脚山铺、白沙河一带激战三个昼夜,2000多名指战员牺牲,以自己的血肉之躯,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筑起了军委纵队和后续部队抢渡湘江的生命通道。

历经湘江战役,中央红军损失惨重,从长征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中央红军渡过湘江后,进入资源县,翻越长征以来第一座险峻高山——— 老山界,于1934年12月13日从龙胜离开广西。红军长征经过广西19天,无数革命先烈血染桂北大地。一草一木一忠魂,一山一石一丰碑。湘江战役的光荣历史永载中国革命史册。

2 伟大意义: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觉醒

“如果说,长征是‘战争史上的奇迹’,那湘江战役则是这一壮举中‘最惨烈、最悲壮、最辉煌’的部分,是关系到我党我军前途命运、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重大战役。”桂林市委党史研究室相关负责人分析说,湘江战役的意义在于,突破了敌人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全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计划。但是,红军也为突破第四道封锁线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其次,湘江战役宣告了“左”倾错误军事路线的破产。红军的惨重损失使红军指战员开始深刻的反思,逐渐觉悟到必须改变“左”倾教条主义军事路线的错误指挥,红军才能取得主动,长征才能取得胜利。此外,这场战役也为不久后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黎平会议和遵义会议作了思想准备。

湘江战役之后,战场上叱咤风云的中共将帅们从来也没有忘记那场惨烈的战斗及其产生的重大意义。在湘江战役时任红三军团政委的杨尚昆在《杨尚昆回忆录·湘江血战突破敌第四道封锁线》一文中写道:“湘江之战是红军长征以来最险恶的一仗……粉碎了蒋介石‘务求全歼,毋容匪寇再度生根’的梦想。他们的功绩将永垂史册。”

时任红一军团第一师政治部主任,解放后曾担任中央军委常委、总政治部主任的谭政大将,在《最后一道封锁线》一文中这样写道:“在天然的地形和人为的困难的条件下面,七八万人的行军,从敌人重重封锁、重重配置的火网中从容不迫地走过来,又一次证明了红军无坚不摧和其本身之牢不可破……我们在战略上是完全胜利了。”

中国长征精神研究院副院长、灌阳县史志办原主任文东柏说,湘江战役中,以陈树湘、李天佑、易荡平、耿飚等为代表的广大红军将士,以执着的革命信念、非凡的革命勇气、无我的革命境界,书写了血战湘江的英雄篇章,彰显了共产党人的精神气质。湘江战役所留下的长征精神,将永远根植在这片用鲜血染就的土地上,持续激励着每一代人。

3 传承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85年过去,湘江战役的硝烟早已散尽,但它所迸发出的激荡人心的强大精神力量,仍跨越时空,深植时代,在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奋进史中历久弥新。今天,我们回顾这段悲壮的历史,既是为了缅怀先烈,知道来时的路,更是为了开拓未来,坚定新长征路上的正确方向。

长征精神不仅是一笔沉甸甸的精神财富,更是推动桂林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桂林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乐秦指出,要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弘扬长征精神,兢兢业业、顽强拼搏、无私奉献,在这片血染的红色土地上走好新的长征路,奋力书写桂林经济社会发展新篇章。

记者邱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