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读论语巧言令色(理解论语第一篇第3节-巧言令色)

原文: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讨人喜欢的样子,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轻松读论语巧言令色(理解论语第一篇第3节-巧言令色)(1)

逐句解释: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巧言,巧妙的言语。

令色,讨好的表情。

鲜:少。

孔子说:利用花言巧语,装出讨人喜欢的样子,这种人少有仁爱。

花言巧语,满脸堆笑,这样的人表面和善,背地里却做坏事,他们没有仁爱与善良。简单来讲,这样的人不真实。真实的人不会花言巧语,更不会胡说八道。当然这里要与开玩笑和幽默区分开,玩笑和幽默没有背后肮脏的目的。

心得总结:

这句话是孔子对于人性观察得出的结论。说得很真实,各种地方都能见到,各个时代都有。

在生活中,总有那么一种人,表面花言巧语,对你奉承夸赞,背后却不断诋毁和污蔑。在工作中,也有那么一种人,谄上媚下、两面三刀,表面一团和气,背地里偷偷捅刀子。在商业活动中,更有那么一种卖家,交易前把你当作爷,处处恭维,付款后你连孙子都不如。

巧言令色的“巧言”其实是一种巧诈和虚伪,“令色”不过是伪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来蒙蔽你罢了。对于这样的行径,人们吃过亏、上过当,就不会再上当了。时间一长,人们就能看出来。人们懂得什么是真诚与纯朴,大多数人都能分辨出来。

这世上有比巧言令色更高级的伪诈,这个需要特别提防。老子说:“智慧出,有大伪”。这种“智慧”就是高级版的巧言令色,这种“智慧”往往出在有学识和有地位的人身上。这种人往往冠冕堂皇、一本正经,看起来人畜无害,然而却内心阴暗、暗地干着以权谋私的勾当。这种人善于伪装,平常人们还不容易看出来。

花言巧语之所以可恶,一方面是花言巧语的人背后有着丑陋的面目,另一方面,听信花言巧语的人会上当受骗,损失惨痛。可惜的是,这个世界上,总有人分辨不出来什么是花言巧语,什么是纯朴善良。甚至还有的人,宁愿活在花言巧语和虚伪欺骗中,也不愿生活在坦诚质朴和真实不虚中。花言巧语也是一种糖衣炮弹,人被它打得体无完肤还不自知。

老子说:“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巧言令色的巧是小巧,真正的巧妙是笨拙的、耿直的。夸夸其谈、口若悬河也不是真的能辩,真的能言善辩是木讷的、是不善言辞的。就这点来讲,孔子与老子的意见基本相同。

这个物欲横流、充满诱惑的世界,花言巧语、巧舌如簧往往赢得尊敬,而朴素真诚、纯朴善良却被人认为傻笨和低情商。对此,我没啥可说的。路在自己的脚下,该怎么走,自己最清楚。

附图:

轻松读论语巧言令色(理解论语第一篇第3节-巧言令色)(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