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预防和保健(科普颈椎病的预防及治疗)

什么是颈椎病?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人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脱水纤维环弹力减退,椎间隙变窄,周围韧带松弛,椎体失稳而位移,椎体边缘骨质增生,黄韧带肥厚、变性,钩椎关节增生及关节突关节的继发性改变等结构变化,均可导致颈椎椎管或椎间孔、椎间隙变狭窄,直接压迫或刺激脊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及其周围组织等,从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称为颈椎病或颈椎综合征。

颈椎病预防和保健(科普颈椎病的预防及治疗)(1)

一、颈椎病分型及相应症状

1、颈型颈椎病:一侧或者两侧头颈部及肩部酸胀痛,有相应的压痛点,颈活动可受限于某一被迫体位,没有肌肉萎缩和皮肤异常感觉。这种类型的颈椎病是其他各型的早期表现,反复发生落枕的人多属于此型。

2、椎动脉型颈椎病:表现为头眩晕、恶心、呕吐或耳鸣、耳聋、视物不清、行走发飘,甚至突然昏倒等症状,它是因为颈椎病变刺激和压迫颈椎椎动脉,使椎动脉发生痉挛、脑部供血不足所致。

3、神经根型颈椎病:表现为一侧或两侧上肢、手部放射性疼痛或麻木,还伴有颈痛或头痛等症状。这是颈椎退行性病变后刺激和压迫了脊神经或臂丛神经所致。此型在临床中最多见。

4、交感神经型颈椎病:表现为头痛、枕部痛、视物模糊、眼窝胀痛、心跳加快、心律素乱、血压升高、心前区疼痛、肢体发凉、多汗等症状。这是因为颈椎退变后刺激交感神经纤维所引起。

5、脊髓型颈椎病:表现为行走不稳、肌肉萎缩、握力减弱、拿不稳东西、上肢麻木、肢体发凉、多汗等症状。严重的会四肢瘫痪,大小便失禁或潴留。

6、混合型颈椎病:两种或两种类型的颈椎病症状同时存在,称为混合型颈椎病。

二、颈椎病好发的人群

颈椎病特别好发于长时间伏案工作或工作时头颈部常向某一方向转动的人。这类人的颈椎最容易发生退行性改变,如果稍有外因的刺激如外伤、劳累、受寒等均可造成颈椎病的发生。颈椎病的发生与哪些职业有关?长期低头伏案工作的人,如:办公室工作的人员、作家、教师、会计、电脑操作者、车工缝纫工、绣花工等。

三、导致颈椎病的其他因素

1、不良的生活习惯,有人说“高枕无忧”,其实枕头睡得越高越容易患颈椎病,躺着看书看电视的人也容易患颈椎病。

2、头颈部的外伤,常可造成不同类型的颈椎病。

3、患急性扁桃体炎、颈淋巴结炎等可出现颈部肌肉痉挛、颈椎活动受限等疾病,可加速颈椎的退行性改变,而导致颈椎病。

四、颈椎病有哪些正确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软组织损伤性疾病,除脊髓型颈椎病的症状和体征比较明显应及时手术治疗外,其他类型的颈椎病绝大多数可以用保守治疗来达到减轻和缓解症状,减少发病次数和延长发作时间的目的。

西医治疗采用内服消炎止痛药、活血松肌药、激素冲击、消除神经根水肿、配合一些物理治疗方案。

中医治疗颈椎病有很大的优势和很好的疗效。除采用颈牵引治疗外,用针灸、推拿、小针刀等非药物疗法结合内服、外敷中药综合治疗,有极佳疗效。

五、颈椎病有哪些治疗误区

1、不是所有颈椎病患者都可以用颈牵引方法治疗。

脊髓型颈椎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肺系疾病、年龄过大,体质虚弱者不宜颈牵引。

2、过度劳累、饥饿和精神紧张者,应等恢复正常后再进行针灸、推拿治疗。

3、应到正规医院,最好到专科医院接受针灸治疗,推拿治疗、应使用一次性针灸针。专科医师非常注意针刺和推拿手法的技巧。不能随便接受“端颈子”的方法,否则会带来生命危险。

六、怎样预防颈椎病

1、矫正头颈的不良体位,应有良好的睡眠体位、工作体位、生活体位和运动体位。

2、应随时避免头颈部外伤,外伤与颈椎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必须避免各种工伤、交通事故及运动性损伤。

3、要尽量注意避免颈部过度劳累。

4、加强体育锻炼,对预防颈椎病有很好的作用。

5、如果咽喉部有炎性病变,应积极治疗。

七、颈椎病症状缓解后能否永不复发

患有颈椎病的人,大多数会选择保守治疗,虽然症状容易缓解,但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稍有不慎病情又可能复发,由于症状的反复发作,患者就迫切希望能找到一种使颈椎病永不复发的良方。其实,不管是手术治疗还是保守治疗,可以说至今还没有任何一种疗法能使颈椎病彻底治愈,永不复发。要做到尽量减少颈椎病的复发,或延长颈椎病的复发时间、应在治疗过程中和症状缓解后,注意纠正不良的工作和生活习惯,还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长期保健,这才是预防颈椎病复发的良方。

以上自我锻炼方法,只要做到持之以恒,您的颈椎病就不易复发。

素材:重庆三博江陵医院康复医学科陈春妮

审核:重庆三博江陵医院康复医学科赵世川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