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冯演讲(老冯说字礼)

老冯演讲(老冯说字礼)(1)

书法中的“礼”字

春节将至,来说说一个热门的字,礼,礼仪的礼,送礼的礼。现在这个字的写法是简化了的。它的繁体字有多种写法,比孔乙己写的回香豆的回字还多很多。不管它的写法有多少,万变不离其宗,字的源头还是基本比较单一的。

老冯演讲(老冯说字礼)(2)

甲骨文中的“礼”字

甲骨文的写法是上面两个玉石的玉,下面是一个锣鼓的鼓的形状。礼的本义是表示击鼓献玉,敬奉神灵。所以这个字的最初含义是敬畏神灵,人类遵从大自然的安排。后来给这个字加上了表示的示旁,玉也变成了曲,锣鼓的鼓的形状也变成了豆字。

老冯演讲(老冯说字礼)(3)

甲骨文中的“礼”字

到了汉代又出现了现在繁体字的加一种写法,表示的示加上两个丰收的丰,这两个丰收的丰字放在了框形里面,下面加一个豆子的豆字。也很明显表示了收获的谷物盛盘,意思还是敬奉神灵。这里介绍的是两个常写的礼字的繁体字形。其他的就不介绍了。

老冯演讲(老冯说字礼)(4)

繁体的“礼”字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这个字加了表示的示,这个示字有人认为:上面的“二”是古文的“上”字,三竖代表日月星。甲骨文本作英语大写的“T”形,表示是祭台。“示”的意义多与祭祀、礼仪有关。也有人认为上面的横表示天,下面的三竖表示雷电之类的自然现象,也就是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了。

从第二种写法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就是给神灵献祭的是丰收的谷物果实之类的,当然应该有牲畜,只不过字里面无法有这么多的表现,人主要还是吃草的,所以以草来表示就可以了。中国有句古语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通俗点讲,就是家道富足的时候,人人都知道拿出一部分来送与别人以显示自己的仁义之心,也知道穿戴体面,以最好的形象示人了。试想当一个人穷敝潦倒的时候,这个人很难慷慨地拿出自己仅有的一点食物赠与他人,或是太多注意自己的形象而不顾饥肠辘辘躯壳。至于拿仅有的食物去祭祀也很难做到了。所以这个字的第二个含义就是表明你家里富有,是仓廪实的表现。

在这意义上,也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甲骨文这个字中有两个玉字了,因为祭祀不是普通人做的事,一般都是一个族群做的事,是族群的领导做的事。所以也表明了富有的身份。到了汉代,社会发展进步了,还有佛教也传入了,普通老百姓也在敬佛了,家里没有玉,也就改成了普通的谷物一类的了。

当然不管是对天地自然现象的敬畏,还是拿谷物去敬神明,都是表明我们懂得规矩,人家都在敬天地神明,你不去敬,不去送点礼,那你就不懂礼仪规范,都终神明就不会保护你。这是礼的最朴素的表达。这也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需要。从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思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中我们看到,当生存的需求得到了满足,下一步就是让别人接纳。别人是不会毫无理由地接纳与自己毫无关系的社会个体的,要被接纳需要对社会其他群体或成员有所表示。这就是礼的问题了。

老冯演讲(老冯说字礼)(5)

知书达礼

在社交中,这里不仅仅只是一个送礼的问题了,还有需要社会的人懂得社会的礼仪规范,知道如何行事。我们常常说“知书达礼”。读书就是为了知道礼仪规范。这才是读书的最高境界。所以我觉得读书的最高目标就是“礼”。学习外语,不是认识几个单词就可以了,关键在于你知道人家的文化礼仪,知道到了人家的地盘上如何用人家的礼仪与人家打交道,而不是你还依从你家乡的礼仪习惯行事,如果不入乡随俗,那可能让人家打的你满地找牙,这都是小事,枉送了卿卿性命可就坏了!

礼字从现代社会发展来看,还是离不开敬畏,富足与规范。我们家的孩子去上学,时时要让他知道,去上学是为了知书达礼,将来要敬畏社会。你不让孩子知礼,不敬畏社会,那好,将来社会来帮教育你的孩子。第二个方面,在家庭相对富足的情况下,知道如何借家里的仓廪去和别人礼尚往来,又不失气节。第三个方面就是懂得社会道德与法律规范,依法行事,照章办事,不越红线。

因此一切礼节与荣辱都在“礼”中。为了“知礼节”,在春节期间懂规矩,知道如何送礼,还是通过读书来充实实体的仓廪与精神的仓廪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