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教你根治便秘(上厕所总是颗粒无收)

一招教你根治便秘(上厕所总是颗粒无收)(1)

#湖南妇女儿童医院##长沙#

有些人表面上风风光光

私下里却有道不尽的心酸

“使出全身力气,但还是颗粒无收......”

“千呼万唤屎不来,比等真爱还要难”

也正因为这样

便秘的人做了很多努力:

早晨空腹一杯蜂蜜水

疯狂吃香蕉、火龙果

尝试使用开塞露,吃泻药

……

这些办法真的有用吗?

好端端的人怎么就便秘了呢?

总是便秘到底应该怎么办?

湖南妇女儿童医院肛肠科专家跟您聊聊

如何才能让便秘“退!退!退!”

一招教你根治便秘(上厕所总是颗粒无收)(2)

首先,要正确认识便秘

正确对待便秘,首先要学会判断自己是不是真的便秘了。

便秘是指排便频率减少。一周内大便次数少于2~3次,或者2~3天才大便1次,粪便量少且干结时称为便秘。

但是,有的人如果一直是2~3天才大便1次,且大便性状正常,这种情况不应认为是便秘。

一招教你根治便秘(上厕所总是颗粒无收)(3)

如果大便由原本的每天一次或每两天一次,变为两天以上或更长时间大便一次时,才可能是便秘。

而我们常说的慢性便秘,病程至少为6个月。其发病率在4%~10%,且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整体来讲,女性发病率的确是高于男性的(1.22:1~4.56:1)。

容易便秘的4大人群

便秘者一号:孕妇

一招教你根治便秘(上厕所总是颗粒无收)(4)

导致孕妇便秘的常见原因:

●激素影响。

孕激素可导致胃肠道肌张力减弱、肠蠕动减慢。

尤其在孕后期,孕妇体内分泌大量黄体酮,其可使子宫平滑肌松弛,同时使肠蠕动进一步减弱。

●直肠受压。

不断增大的子宫可压迫肠道导致便秘,尤其在妊娠晚期、胎头入盆后,肠道(尤其是直肠)受压的情况更严重。

●饮食与生活方式改变。

为补充营养,孕妇多进食高蛋白质、高脂肪食物,纤维素摄入量不足,再加上运动少,胃肠蠕动减弱,可引起或加重便秘。

便秘者二号:儿童

一招教你根治便秘(上厕所总是颗粒无收)(5)

导致儿童便秘的常见原因:

●肠道菌群失调。

大便的性质与摄入的食物成分密切相关,若蛋白质摄入过多而碳水化合物及膳食纤维(如蔬菜、水果)等摄入不足,肠内容物发酵过程少,易使大便干燥,从而导致便秘。

●肠道功能异常。

孩子生活不规律、长期憋便,或家长没有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进而导致便秘。

●先天性肠道疾病导致,如先天性巨结肠、肛门裂、肛门狭窄等。

便秘者三号:成人便秘

一招教你根治便秘(上厕所总是颗粒无收)(6)

导致成人便秘的常见原因:

●饮食结构不合理,膳食纤维摄入不足;

●缺乏运动,肠道蠕动功能减弱;

●过度劳累、精神紧张,抑制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

●饮水量不足,粪便干结;

●排便习惯不良,常因工作紧张忙碌或时间紧迫而长期憋便,导致直肠感觉神经变得迟钝,出现习惯性便秘;

●肠道菌群失调,因服用抗菌药或其他药物导致肠道内有益菌群被破坏,引发消化不良和便秘。

便秘者四号:老人

一招教你根治便秘(上厕所总是颗粒无收)(7)

导致老年人便秘的常见原因:

●衰老因素。

随着年龄增长, 老年人的食量和体力活动明显减少,胃肠道分泌消化液减少,肠管的张力和蠕动减弱,腹腔及盆底肌肉乏力,肛门内外括约肌收缩力减弱,胃结肠反射减弱,直肠敏感性下降,可使食物在肠内停留时间过久,水分被过度吸收,从而引起便秘。

●饮食因素。

胃结肠反射与进食量有关,老年人进食量减少,咀嚼功能和消化能力减弱,喜食易消化、少纤维的食物,粪便量少、在肠内停留时间长、水分被过度吸收,从而导致便秘。

●排便习惯不良。

有些老年人没有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常忽视便意, 致使排便反射受到抑制而引起便秘。

●活动减少。

由于疾病、肥胖等因素,部分老年人活动减少,尤其是因病卧床或坐轮椅者,因长期缺少运动,肠蠕动变慢, 易导致便秘。

综上因素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真相:人这辈子,大概率都会遭遇便秘啊!

长期便秘怎么办?

想要改善便秘,主要通过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两种方式。

生活方式干预主要指的是平时摄入足够的水分和纤维素、适量合理的运动和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

一招教你根治便秘(上厕所总是颗粒无收)(8)

一般每日建议饮水1.5L~2L,摄入纤维素25~35g。

根据自身身体条件,每周有固定的运动次数和运动时间,因为结肠活动在晨起和餐后最为活跃,建议大家养成在晨起后或者餐后固定排便习惯,每次大便时间不易超过10min,每次排便时间过长会增加痔疮风险。

对于改善生活方式仍有便秘的朋友,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使用通便药物治疗。

草莓医院衷心希望看过这篇文章的人都可以不再受便秘困扰,但是如果再遇到便秘,也要采取合理的措施积极治疗。

当然了,每年一次定期肛门检查也是保持肠道健康的重要手段哦~

(编辑Rainbow。)

来源:湖南妇女儿童医院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