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斯特罗一生遭638次暗杀(文史李普曼)

作者:王天定

要论美国20世纪地位崇隆的新闻界人士,恐怕没有人超过李普曼。在他生活的那个年代,他用手中一枝笔,把文字的影响力发挥到了极致。他出访各国,时常受到各国元首接见,风光不让美国大使。

不过,有这能耐的美国新闻工作者,不只李普曼一人。比他小4岁的艾格尼丝·史沫特莱也能做到,只是,她能做到这一点,是在1930年代的中国红都延安。史沫特莱后来回忆说:

“有时候,我给毛泽东写一个‘请即来一谈’的便条,他很快就来了,手里提着一袋花生米。……”“毛泽东常到我和我的翻译同住在一起的窑洞里来,于是我们三人一起吃便饭,纵谈几个小时。因为他从来没有出过国,所以他提出了成堆的问题。”

卡斯特罗一生遭638次暗杀(文史李普曼)(1)

史沫特莱

艾格尼丝·史沫特莱生于1892年,与李普曼是美国同一代新闻人。论在美国的地位,史沫特莱当然难望其项背,但论在中国的知名度,史沫特莱恐怕不惶多让,反而更多的人只知道史沫特莱。因为她是著名的“三S”(即著名美国记者斯诺、史沫特莱、安娜•路易斯•斯特朗)之一,是最著名的“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之一。她深入探访过延安,也辗转华北、苏北,跟随前线的八路军、新四军采访,她积极利用自己的国际关系为延安争取援助,后来加拿大医生白求恩、印度著名外科医生柯棣华来华,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源自她的热心推荐。“皖南事变”后最早把事变消息捅到《纽约时报》的,也是史沫特莱。

她最著名的著作是朱德的传记《伟大的道路》一书。这是她上世纪40年代离开中国之后,在国外写成的。她身体欠佳,1950年即在英国病逝,没有来得及访问她延安时的老朋友领导下的新中国。

卡斯特罗一生遭638次暗杀(文史李普曼)(2)

李普曼

我这里讲这个故事,是想说,中共后来在夺取全国政权的战争中,是军事的胜利,也是叙事的胜利,而在最艰苦卓绝的时期,“延安故事”在全世界的成功传播,为中共打破封锁,赢得国际同情助益最多。这一切的背后,体现的是延安时代的中共领袖对国际传播规则的熟稔,当时的延安有苏联记者,国统区也有苏联各大新闻机构的记者,但当时的中共领袖毛泽东提议选择一个“可以信赖的外国人”访问根据地时,第一个入选的,是斯诺,著名的密苏里新闻学院培养的美国记者,后来英美主流媒体记者不断到访延安,跟《红星照耀中国》有莫大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几乎每一位来访记者,都有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朱德等亲自接见。斯诺曾回忆,他与毛泽东会“一连谈上几小时,有时差不多谈到第二天黎明”。所以,史沫特莱一个便条,毛泽东会带着花生米欣然前往,绝不是偶然。用今天的话来说,延安时代的中共领袖,为提高领导干部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做了最好的示范。

回头再说一句李普曼。1972年尼克松访华前夕,1月份,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代表拜访李普曼,带去了时任中国总理周恩来向李普曼发出的访华邀请。这一年3月,中国方面再次发出邀请,但这个时候,李普曼已经是83岁的老人,他自感身体无法承受一次遥远的跨洋旅行,两次邀请他都婉言谢绝了,于中国,于李普曼本人,当然都是一种遗憾。但一年之中,两次上门诚邀,说明即使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中共的最高领导层也深谙国际传播中舆论领袖的价值。

卡斯特罗一生遭638次暗杀(文史李普曼)(3)

来源:各界杂志2022年第9期

卡斯特罗一生遭638次暗杀(文史李普曼)(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