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置摄像头哪个拍照更真实(拍照比V究竟有多危险)

拍照比“V”会泄露指纹信息?15日上午,在2019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上海地区活动上,上海信息安全行业协会副主任张威表示,大家在拍照时一般不太会注意到自己比的“剪刀手”很容易泄露身份信息。“基本上1.5米内拍摄的剪刀手照片就能100%还原出被摄者的指纹,在1.5米-3米的距离内拍摄的照片能还原出50%的指纹,只有超过3米拍摄的照片才难以提取其中的指纹。”

前后置摄像头哪个拍照更真实(拍照比V究竟有多危险)(1)

该说法一经提出便持续发酵,多次登榜微博热搜。有网友戏称:“永别了,剪刀手。”还有的网友表示恍然大悟:“难怪有人的剪刀手反着的手背向外。”当然,也有网友笑言:“开玩笑,高度美颜磨皮不是说说的。”

前后置摄像头哪个拍照更真实(拍照比V究竟有多危险)(2)

前后置摄像头哪个拍照更真实(拍照比V究竟有多危险)(3)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注意到,为此,业内各种安全专家也为此“吵开了锅”,有专家指出,用“V手势”拍照,理论上的确能收集到的指纹信息,不过相比照片,小视频泄露指纹可能比“V手势”更狠。但也有许多专家认为,就算用手机拍摄就算超近距离也拍不到指纹,或者即使通过照片复制指纹,也不会实质性扩大安全风险。

前后置摄像头哪个拍照更真实(拍照比V究竟有多危险)(4)

专家反方:复制指纹不会扩大安全风险

不过,也有业内不少专家认为拍照比V并不会扩大实质性的安全风险,甚至怒怼“拍照比V泄露指纹”这种观点属于“伪安全”概念。

这个观点最早据说是由一位日本‘专家‘提出的。我也对此进行过多次辟谣。想不到这个伪安全概念居然在安全周这个严肃的时候又被人拿出来炒了,很多记者都来采访我这个问题,我也只好再做一次安全科普,再辟一次谣了。”奇安信行业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裴智勇对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表示,剪刀手泄露指纹的说法,唯一可取之处是指出了所有生物识别技术的易复制性。

“我们的实验已经证明,现行所有号称的能够识别生物特征真假的技术,都很容易突破。”裴智勇表示,指纹验证技术能够相对安全的使用场景基本都是用在身边的设备上,防范指纹泄露主要就是防范身边的人或入室行窃,“绝大多数的安全工作者或密码工作者只会把生物识别技术看作是读取一串方便记忆的口令,而不是将其看作一种安全验证技术。”

“通过照片复制指纹,在技术上当然没有什么难度,但也不会实质性扩大安全风险。”裴智勇表示,目前提供生物识别技术认证的企业,为了防范指纹泄露风险,也增加了多种验证。“比如,不但需要指纹的数据信息,还需要加入场景化的其他信息加以配合,如需要加入温度、导电性等来查看是否是真实的手指,这就是很多网友所说的‘活体指纹识别’。”

前后置摄像头哪个拍照更真实(拍照比V究竟有多危险)(5)

另外也有专家指出,用手机拍摄就算超近距离也拍不到指纹。“目前指纹锁、指纹识别设备的原理,都是识别指纹上的9个细节特征,如果细节特征拍不清楚,不会造成任何威胁。”知名博主@痕迹检验师九滴水表示,细节特征需要用特殊镜头捕捉,必要时还需要借助特殊光源多次调焦,否则根本拍摄不清楚,“不信大家可以做个实验,把自己的手指放在自己的手机镜头下,你这时会发现,你贴着镜头都拍不清,何况还距离1.5米。我个人认为,纯属谣言,不必担心。

专家正方:距离足够近或泄露指纹信息

“理论上的确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对图像进行处理,从而将指纹信息提取出来。”公安部第一研究所证件技术事业部博士尹德森表示,指纹本就是外在的特征,平常非常容易遗留下来,获取的手段也很简单,“不过,通过单独一张照片获取指纹可能难度较大,而通过视频则可以更完整地记录相关信息。

“如果距离足够近,像素相机又非常高,用V姿势拍照,能收集到的指纹信息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实际操作起来可能就很复杂。”腾讯手机管家安全专家杨启波进一步解释称,如果相机近距离拍出手指高清图,就可能被提取指纹。

张威则表示,指纹信息通过照片被提取后通过专业材料制作成指纹膜,可被不法分子用于各种通过指纹技术来识别身份的渠道,比如指纹门锁、指纹支付等。

前后置摄像头哪个拍照更真实(拍照比V究竟有多危险)(6)

制作指纹膜的工具

为了更好保护自己的指纹信息,张威建议称,在不向陌生人提供自己的指纹、不在不可信的设备上录入自己的指纹外,不要在3米内拍摄“剪刀手”照片,带有自己指纹信息的照片不要在网上乱发。另外,家里若是有指纹门锁,尽量设置指纹 口令的双因子方式打开,才能保证安全。

记者发现,照片盗取指纹技术上可实现,国外早有先例。2015年,欧洲最大的黑客联盟“Chaos计算机俱乐部”就表示,只要使用“相机拍摄的标准照片”,就可以获得某人的指纹,并且他们通过这种方式,成功复制了德国国防部长的指纹。

2017年,日本国立信息学研究所则更为详细的论证称,在试验中发现,距离3米拍摄的V字手势照片发到网上或被盗取指纹,对于照片曝光率较高的名人,指纹信息等被盗取的危险系数更高。“即使无意中在镜头前摆出‘剪刀手’也会泄露自己的指纹,而且任何人都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取它,根本不需要高科技手段的帮助。”日本国立信息学研究所研究员Isao Echizen表示,“将强光集中在照片中人像的指纹,指纹数据就可以再现。”

前后置摄像头哪个拍照更真实(拍照比V究竟有多危险)(7)

尹德森则提示称,目前国内利用指纹犯罪的案件十分少见,指纹信息一般被用于案件的侦破方面。人们留下指纹信息时,要判断其风险,首先要看指纹跟什么信息相关联,“不要过分追求指纹信息、指纹验证的安全性,在跟其他信息绑定时应注意防范风险。”

图片来源:微博、网友截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