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运营商有什么缺点(虚拟运营商何不在短信业务中向死而生)

虚拟运营商有什么缺点(虚拟运营商何不在短信业务中向死而生)(1)

-----本期快速导读------

虚拟运营商的号段开头是170,可170的手机号最成为了眼下垃圾诈骗短信最为集中的重灾区。对此的原因剖析无非不是:业务难开展,只能降价与放宽限制,结果被违法分子所看中。其实传统短信业务已日暮西山,为何不借机摆脱思路的局限,专营验证短信业务,既可走出新路,又能转变形象呢?

-----以下正文详情------

掐指算一算,国内的虚拟运营商从开放牌照到现在也有了一年半多的时间了,从一开始各方舆论期待它们都能给国内已经陷入互水一潭的通信运营商市场带来一些新鲜重大的变化开始,到关注于它们自身如何赢利发展的问题,再到前天,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就垃圾短信息治理问题约谈7家虚拟运营商的负责人,猛然之间才发现,怎么未来新型通信业务的代表、下一代互联网的运营精英,突然一下子变成了新的垃圾短信发送大户了?

当然了,虚拟运营商目前一共有42家,各家的业务重点不一样,它们从基础运营商手中可以拿到语音、短彩信与流量三块业务的转售。据说有几家是通过专门经营流量转售业务而实现了赢利,这些先按下不谈。但是绝大多数的企业还是把重点放在了语音与短信、彩信的转售业务,而搭载这些业务的平台就是工信部专门给虚拟运营商开通的170号段,据说目前发号将过1200万。

不过,就这1200万的放号中却成了垃圾短信甚至是诈骗号码的集中营,根据腾讯安全云库的黑号统计分析,170号段中恶意电话占比达8.6%,即平均12个恶意号码就有一个是170号。而1705号段的恶意短信占比更是高达99.2%,也就是说用户收到的每一条短信都具有欺诈和广告性质。腾讯安全云库中收集的近13万个170恶意号码,在过去的一周中活跃度超过50%,如此严峻的现实,怎么会不被工信部叫去约谈?原本希望你们搞新业务、促进市场变革发展的,现在倒好,变成垃圾诈骗短信的贼窝了。

其实类似的现象我们总觉得似曾相识,当年联通新推134、155、移动新推182、以及电信新推的153,都一度成为有害短信的“毒王”号段。原因很简单,这些新号码推出后,由于大众不熟悉,运营商为了加快放号速度,一般都会在价格上推出优惠,尤其是推出一些非常优惠的短信套餐,同时为推新业务,在用户实名登记等方面往往放松限制,从而被需要大量发送的违法分子所青睐。

而几乎是一模一样的情况,如今在虚拟运营商的170号段上原样重现了。因为在面对市场时,这些虚拟运营商们唯一可打的牌只有价格,表面上推出各种简化资费的模式,实际上最有效的还就是放低价格,提供各种资费的优惠。另外,为了冲击业绩,办卡环节的实名登记也形同虚设,仅对蜗牛移动浙江地区的抽查显示,实体店违规率为50%,线上违规率为100%。

回过头来看看,短信业务在整个大的通信市场环境已经如暮日之夕阳,说白了对于基础运营商来说,都是一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更不要说被日渐猖狂的垃圾诈骗短信所缠身。既然是新入江湖的虚拟运营商,为何还是要重复去走基础运营商的老路呢?为何就不能在短信业务这块,来一次壮士断腕式的大变革呢?

在之前关于手机短信的讨论中,刚刚讲过提到目前真正还能具有较大市场、同时也是短时间无法被其它手段取代的就是各种验证短信,具体说来就是日常的点对点短信为C2C,而验证短信则是B2C。对于虚拟运营商来说,这些短信业务的特点就是客户集中易管理、业务量大并且稳定。那么为何不能搞个创新,完全地放弃点对点短信,让170号段只接受短信验证业务呢?

要知道,之前在工信部的统一管理下,将短信特服号统一整理收编,却不想1065这个专门供三大基础运营商自营的短信特服号段也被大量出租滥用,成了烂大街的垃圾短信源头。虚拟运营商们在短信业务这块,看看也没什么好赚钱的方向,不如向死而生,专门运营验证短信,其一业务量不见得会有多少下降,但利润情况总不会比与骗子们打交道少多少,最为关键的是,通过这样的方向调整,也算是给170 号码多少带回些体面的形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