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驿站的特点(驿站到不了的它能到)

明代驿站的特点(驿站到不了的它能到)(1)

古代八百里急报

在当代社会,“快递物流”是当下最火爆的行业之一,但其实早在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时期,快递行业就已经出现在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殷商时期,因“烽火戏诸侯”的典故,快递行业的萌芽开始出现,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等到了明代,我国的快递行业达到顶峰时期;并且它在明代被划分为驿站、递运所、急递铺三大快递体系,而它们称呼的不同,则代表着它们功能的不同。就拿其中的“急递铺”举例,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篇章,看看在明代的急递铺发展的历程。

一、急递铺的含义

1、急递铺的来源

急递铺最早出现于宋朝,并随着时代的变迁,在元朝被普及化,并且到了明代被进一步的加以完善。急递铺的建立在早期,是统治者为了方便朝廷传递军事文件,但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它渐渐的参与到政府的日常公文中,等到了明代,它更是成为了传递政府公文信息的主要方式;并且急递铺也属于驿站的一部分,但和驿站相比,它的普及率更高。

在明代,驿站通常被建立在一些比较发达的地区,而急递铺则是在全国各地都有建立站点,即使是偏远的山区,也有它存在的身影。且它在明代各县的城图上都有详细的表示,而它的存在,使明代形成了一种变相的消息网络系统。在明代的法律条文中,关于急递铺如何运作、铺员如何工作及相应的奖惩等内容都有具体规定,在《大明律》和《大明会典》里有详细记载,从这足以看出,朝廷对它的重视程度,和对它把控力度的严格。

明代驿站的特点(驿站到不了的它能到)(2)

驿站遗址

2、急递铺的命名

在明代,急递铺基本沿袭于元朝时的设置,但当朝关于急递铺命名的史料却未见记录,所以,就从元代的史料来探讨明代急递铺铺名的由来。在元代,因为有官员向统治者进言:“诸路急递铺名,不合人情。急者急速也,国家设官署名字,必须吉祥者为美,宜更定之”。所以,它后来被改为通远铺,可见当时统治者的封建迷信思想,同时它也彰显了古代官方,对命名官署名和机构名称是否含吉祥之意十分重视。

而又因明代急递铺设置基本沿袭元代,其对吉祥的寓意也尤为重视。

就如陆容的《菽园杂记》里曾记载,明代唯一连中三元的首辅商辂出生时即有光,知府语其父:“此子必贵,宜善抚之。”而知府作为一名官员,也可看作是官方的代表,其语义中透漏着的以吉祥为美的心理,也可彰显出明代朝廷的封建迷行。

而后来,由于急递铺的普遍发展,人们为了顺口,还是以“急递铺”来命名。

二、明代“急递铺”的成员

1、铺兵

由于急递铺的站点大部分被建立在偏远地区,以至于明代急递铺纵横交错,从腹地伸延边班,由平川接续山区,与水马异、递运所共同搜盖在中华大地上,形成了一幅比较畅通的水、陆联络网。而这幅网是用铺兵的血汗编织而成的。

明代驿站的特点(驿站到不了的它能到)(3)

铺兵

在明代,铺兵大多是由下等民户,士兵,所受徭役之人来轮番担任的,再加上,“急递铺”站点建立之多,地域之广,这造成了“要路十人,僻路或五人,或四人他们日日夜夜,风雨无阻,用自己的双腿,为封建王朝递转各种公文,传递上下信息。”现象的产生;用当代的话来说,他们可以被称为“特种隧信兵”。

2、“铺兵”报酬之少

在明代,铺兵他们即使付出如此之多,为国家做出的贡献如此之大,得到的回报却少的可怜;因明代没有寻到此类的资料,但又因明代“铺兵”政策大多承袭元代,所以,我们就以元代史料记载的“铺兵”报酬为例;在元代,朝廷工食银的数额,各地不一。有的地方,论地理险易冲要之区,每名铺兵每年给银七两二钱,非冲要之处,每年六两;有的地方,不分地段,一律均平。各铺司兵,每名各工食银七两二钱摇编。而这样的工钱只能让“铺兵”们勉强的温饱罢了。

除了报酬少之外,他们居住条件也十分困难。

如史料记载:“铺陈置传或舍,一宿以去,遂有铺舍”。但是,有的地方虽有屋数,其实极弊,不可以居。有的因年久失修,竟成“败垣荒草,仅存遗址。”

而也正是因为这样荒诞的条件下,致使那些一心为朝廷的“铺兵”,渐渐麻木,所以,等到了明末,裁革异卒、铺兵时,大批仰较邮释维生者突然“无所得食,皆从贼峪”。这也是明代末期,国家动荡的因素之一。

明代驿站的特点(驿站到不了的它能到)(4)

三、明代“急递铺”的发展历程

1、“急递铺”发展过程的演变

急递铺,为中国古代邮驿组织之一,而它的发展对当代中国快递产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最早出现于宋代,它早期的名字被称为“急脚递”,在宋代它主要被应用于军事方面,是一种高速为军事目的服务的快速军邮制。据史料记载,它在传递军事情报时,能够日行四百里。直至北宋神宗熙宁年间,被统治者更名为“急递铺”。而等到了元代,由于国家疆域广大,“东渐西被,暨于朔南,凡在属国,皆置邮传,星罗棋布,脉络通通,朝令夕至,声闻毕举”。急递铺在元代的作用更为显著。这致使统治者对它更为重视,并且扩大急递铺的站点范围,使“急递铺”在元代的发展更为普遍。

而到了明代,统治者正为完成统一大业,复兴社会经济的特殊时期,国家南征北战,而急递铺事业的发展亦被看得十分要紧,急递铺的作用从早期的只服务于军事信息的传递,演变成为朝廷官员输送公文,可见“急递铺”在各朝代中占有的重要席位。

2、“急递铺”较“驿站”功能更强大

在明代,驿站不仅仅是为了传递朝廷公文和信息而存在的,它还有商品贸易的功能。据史料记载:“驰驿之人,非尊官大人,则奉上命强有力者。”这些人往往凭借自己的特权,利用驿递来进行贸易。如洪武年间,驸马督尉欧阳伦私役驿递,多次走私茶叶出境。还有在宣德年间,甘州操备与下番官军,以取讨衣装置买马驴为名,擅乘各站马驴往来陕西市易,又威逼递运所用车载送甘州贸易。

并且,在明中叶以后,商业空前发展,导致朝廷对货物往来的运输关卡收费昂贵,这使得越来越多的贵族,富商依赖于驿站,来帮他们运输货物,

据史料记载:“所载物件,一箱一柜而已,辄用一船,夹带客商,多装私货。”

而这样的现象,在明代是普遍存在的,而明代的统治者也默认这点。明代的“急递铺”则一直坚持着最原始的功能,传递军报与传递朝廷公文信息,也正是因为两者功能的不同,才使得“急递铺”独树一帜,没有被驿站所同化;同时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使得在传递公文的对比上,驿站到不了的地方,它能到,驿站能到的地方,它也能到,这极大的促进了明代统治者对“急递铺”的重视程度,也加速了“急递铺”的发展。

明代驿站的特点(驿站到不了的它能到)(5)

明朝贸易商船

三、“急递铺”蓬勃发展的影响

明代“急递铺”的快速发展,就邮释组织的发展而言,它的创立是一个进步,它表明邮释形式趋于多样性,也加速了我国古代邮释形式的发展,同时它的发展,也间接促进了明代商业贸易的发展,和促进了沿途地区经济的交通,文化的融合;说起它在文化交融方面的作用,就如姑苏驿的大门石柱上有一副楹联写到:“客到烹茶旅客权当东道,悬灯待月邮亭远映胥江”。

可见,明代“急递铺”不仅仅只和往来官员传递信息,也为一般的士商行旅提供食宿。于是,官吏调迁,商旅往来等都可以在此地停留。这也间接的致使明代官员,商旅和一些来自不同地方人进行文化上的交流。而明代“急递铺”的发展,对国家巩固封建专制政权,与对军事方面信息掌控也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并且它的发展也为我国古代的“快递行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明代驿站的特点(驿站到不了的它能到)(6)

急递铺原貌

四、结语:

急递铺与水马驿、递运所,并称为明代的邮驿三大机构,而随着其中急递铺的不断发展,也带动了明代其他的两大邮驿机构的相关建设,而三大机构的快速发展,使得明代从京城到四方皆有驿传,各地的驿传也以县城为中心向四方扩散,在全国上下组成了完整严密的驿传系统,以至于明代在军事信息方面的发展,处于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中的领军地位,同时,它的发展,也对我国当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方面发展都有着不可磨灭和难以估量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关于明代急递铺的几个问题》

2、《明史》

3、《明代北直隶急递铺铺名考实》

4、《将进酒》

5、《明代急递铺的研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