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香港僵尸片(便是香港鬼片30年)

一部电影,一个平行世界的故事来自:石墨社(smshe189)

经典的香港僵尸片(便是香港鬼片30年)(1)

90年代内地的街头,音像店不在少数。

90后的童年并不孤单,放学后或者中午用餐休息的时间,都能成群结队钻进一家常去的音像店,赶得巧了,可以看到老板正在放映的港片。这是90后的童年记忆,港片成了那个时代承载梦和想象的符号。

90年代的音像店,有周润发的豪情义气,有成龙的耍宝动作,有李连杰的帅气江湖,有周星驰的搞怪趣味。

当然,也有属于中华文化圈子的独特形态——港产鬼片。

经典的香港僵尸片(便是香港鬼片30年)(2)

那个时候,看鬼片认准林正英,抓鬼认准黄符、桃木剑、鸡血和糯米。

如同《西游记》看到入迷之处,学着行者吞云吐雾上窜下跳,恨不得颠覆这世间轮回,且把坏人一网打尽。

被港产鬼片耳濡目染之后,走起路来飘了,黑暗之处总会提心吊胆,但总挡不住想要像电影里林正英一样,一把桃木剑降妖除魔,一张黄符震慑鬼魂。

经典的香港僵尸片(便是香港鬼片30年)(3)

后来稍大些了,为了不要成为大人眼中的弱智,开始学着大人的样子,行走坐姿都变得规范。

却不曾想,原来儿时心中最原始的冲动,并不是要模仿电影里的动作,而是来自骨子里想要维护正义反抗权威的热血。

1

香港电影,要感谢两个人物:徐克和许鞍华。

和大陆第五代导演、台湾新电影差不多同一时期崛起的香港新浪潮电影,起源正是70年代末,徐克、许鞍华等一批接受过西方电影教育和实践的创作者们,带着好莱坞式的电影技巧回来,引发的香港电影巨变。

他们所接触到的,是突破传统硬桥硬马式的电影形态,注重浪漫主义的手法构建剧情结构和氛围营造。

1979年,徐克的《蝶变》和许鞍华的《疯劫》上映,这两部电影的出现,意味着新浪潮导演们朝着悬疑惊悚类型试图获得市场认可。

经典的香港僵尸片(便是香港鬼片30年)(4)

《蝶变》剧照

经典的香港僵尸片(便是香港鬼片30年)(5)

《疯劫》剧照

的确,两部作品一改传统单一叙事结构,通过多点叙事形式铺陈悬疑氛围,是新浪潮电影的突破。同时,新浪潮的导演们,借鉴了国外悬疑惊悚经典作品的手法,如希区柯克式的手段,对惊悚气氛进行了多维度的展现。

环境、声音、灯光、镜头等,都为电影的惊悚艺术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摸索。

然而,新浪潮并没有持续多久。80年代初,香港电影市场风向大变,观众对喜剧类型的需求要远多于纯惊悚的先锋作品。

因此,那群曾经浸染过西方先进电影技术和艺术追求的导演们,开始了不同方向的突围。徐克,依然是一个技术流派的先行者,他的作品在很好的依托本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尝试对未来科技的运用和思考。

经典的香港僵尸片(便是香港鬼片30年)(6)

从《新蜀山剑侠》到《蜀山传》再到《狄仁杰》系列,徐克一直马不停蹄地探索着。

而许鞍华不同。作为女性导演,她的心思要更为细腻,因此在深度挖掘人心和叙事结构的创新都有深入研究。

1980年,许鞍华调整创作方向,将纯悬疑惊悚类型,结合当时大受欢迎的喜剧类型,推出了一部作品《撞到正》(又名《小姐撞到鬼》)

经典的香港僵尸片(便是香港鬼片30年)(7)

这部电影迎接了恐怖喜剧时代的来临。许鞍华不仅将多点叙事结构还有西方式科技元素融入其中,突破原有的电影叙事模式。

同时,在依托中华戏班文化,将插科打诨融入到剧情结构当中,讨巧式的情节冲突,很好地营造了喜剧氛围。

《撞到正》在当时获得很大的成功。但最重要的是,给了洪金宝等人极大的启发。

2

1980年是很特殊的年份,香港导演们似乎一夜之间被点醒一般,不仅在创作类型上有了更多的延伸,在创作质量上,也是不断获得市场肯定。

而香港的鬼片文化,也是从这一年正式形成自己的风格。

除了许鞍华的《撞到正》,洪金宝自导自演自编了僵尸灵幻片《鬼打鬼》,该片获得香港全年票房冠军。

经典的香港僵尸片(便是香港鬼片30年)(8)

《鬼打鬼》的模式,已经区别于许鞍华开创的对惊悚氛围的营造,而是注重功夫喜剧的情节设置。

本质上来说,洪金宝的鬼片文化,其实还是七小福脱胎于戏班文化对于舞台表演手法在鬼片领域的一个延伸。

经典的香港僵尸片(便是香港鬼片30年)(9)

相比成龙等人在动作喜剧上的大展拳脚,洪金宝是在开创着洪氏恐怖喜剧的先河。当然,除了功夫喜剧的趣味场景作为看点,对于鬼文化关于茅山术、驱鬼符咒、鬼上身等也有猎奇的表现。

经典的香港僵尸片(便是香港鬼片30年)(10)

后来,普遍认为这部电影是香港僵尸片的开山之作,而更为凑巧的是,林正英在这部电影中客串了一个捕快。

经典的香港僵尸片(便是香港鬼片30年)(11)

《鬼打鬼》的成功,让洪金宝看到了商机。而后分别在1982年、1984年推出《人吓人》《人吓鬼》两部僵尸灵幻片。

这两部电影都有林正英的参演,但都只是一些小角色。林正英作为洪家班成员,更多的是参与动作指导。

直到1985年,《僵尸先生》的诞生。

3

《僵尸先生》开启了林正英的鬼片时代。

这部电影在香港上映28天,票房超过2000万港元。而最重要的是,奠定了林正英后来为大众熟知的身穿道袍、手持桃木剑的经典造型。

经典的香港僵尸片(便是香港鬼片30年)(12)

比起洪氏鬼片风格,林正英是将香港鬼片文化带入高潮的关键人物,他将中国传统鬼神文化中祭祀、灵魂、妖魔鬼怪、僵尸等元素,发挥到极致。林正英很好的结合了中国灵异文化,开创了港产鬼片的灵幻功夫鬼片分支。

当今世界鬼片类似大致分为三种:

a)以欧美好莱坞式的恐怖鬼片

经典的香港僵尸片(便是香港鬼片30年)(13)

欧美鬼片更多的结合了欧美神怪文化,以僵尸为载体,不同于中华文化体系中关于灵魂的认知,往往神怪拥有长生的技能。

而在剧情上,欧美恐怖鬼片,更加强调视觉冲击。一方面是氛围营造紧抓人心,另一方面就是热衷鲜血与肢体的视觉符号对恐怖氛围的辅助营造。

b)亚洲(印度、泰国、日韩等)恐怖鬼片

亚洲文化总体上来说受中华文化影响较深,死后亡灵成了鬼片常用手段。而且,这类鬼片往往更加注重恐怖恶氛围的营造,特别是对根植于亚洲人骨子里对鬼神灵异的恐惧挖掘很深。

经典的香港僵尸片(便是香港鬼片30年)(14)

因此,亚洲恐怖鬼片其实要更加让人害怕。而其中关于生死轮回、因果报应有更为明显的呈现,之所以让人害怕,其实还是因为这类鬼片的鬼,更多的都关联着人的七情六欲,这在心理上,造成对观众可感知的压抑。

c)香港鬼片

从文化沿袭上,香港则与整个中华文化一脉相承。而且香港地区一直以来就比较迷信,对风水鬼怪比较相信。

港产鬼片,在经过电影叙事技巧的升级之后,总体表达上虽然成了大众化影像符号,但是他要比其他鬼片形态,更接近中华文化内核。

林正英系列正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一支。

林正英的灵幻鬼片,将茅山道术、湘西赶尸等神鬼文化进行巧妙结合并升华。通过荧幕上林正英饰演的各类道长,一袭长袍,潇洒的动作,繁复多样的捉鬼道具,都在很大程度上,给我们展开一幅古代神鬼文化长卷。

经典的香港僵尸片(便是香港鬼片30年)(15)

林正英前期的灵幻鬼片,主要故事背景都发生在民国时期。以林正英饰演的道长为首,带着一帮弟子,在乡镇地区捉鬼驱魔。

这类鬼片的表达,既有洪氏恐怖喜剧插科打诨的趣味,也有神鬼文化与民国时百姓生存状态的结合,其结果,无非是表达人的七情六欲。

经典的香港僵尸片(便是香港鬼片30年)(16)

包括《僵尸先生》《僵尸家族》《灵幻先生》等是林正英的代表作品,在当时也都收获了不错的票房口碑。

到了80年代末期,这类片子已经被疯狂跟风,观众陷入了审美疲劳。港产鬼片开始寻求创新突破。

1989年,林正英开始独立执导灵幻恐怖电影,《一眉道人》诞生。

经典的香港僵尸片(便是香港鬼片30年)(17)

与以往作品不同的是,这部电影加入了西方基督教徒,突出茅山道术与西方僵尸之间的对抗。这一设定,为当时已经逐渐没落的灵幻恐怖电影赢得一线生机,也在当年获得不错的口碑。

然而,到了90年代,受国际局势的冲击,好莱坞大片席卷全球,林正英的僵尸系列,不得不再度寻求突破。

从民国,到现代,林正英完成了灵幻恐怖电影的转型。故事背景设定在现代,道长发挥驱魔技能的场景也不再是小小的道观,他们可以跟警察合作,可以融入到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

经典的香港僵尸片(便是香港鬼片30年)(18)

这期间以1990年的《驱魔警察》表现尤为突出。

然而,林正英的鬼片始终敌不过市场化的需求。当道长不再长袍加身,手持桃木剑主持正义的时候,其实已经预示着这一类型作品的逐步衰落。

从1991-1992年,林正英拍过十数部灵幻恐怖片,却都因为类型重复无法获得市场认可。

到了1995年,林正英转战电视剧,被香港亚视以百万港元高薪邀请拍摄《僵尸道长》,这部电视剧成为当年亚视高收视的代表作之一。

经典的香港僵尸片(便是香港鬼片30年)(19)

然而,天妒英才。《僵尸道长》到1997年已经拍到了第三部,却因为林正英患肝癌,使得拍摄计划终止。

4

1997年是一个分水岭。

香港电影正面临着创作方向和市场变化的多重考验,港产鬼片也是。

林正英去世之后,香港灵幻恐怖片陷入了停滞。曾经一袭长袍、仗剑驱魔的道长终究是敌不过世间轮回。这一类型的鬼片也随着道长的离去,化为尘土。

倒是从1998年开始,因为《我和僵尸有个约会》,在延续着港产僵尸系列的荣光。

经典的香港僵尸片(便是香港鬼片30年)(20)

《我和僵尸有个约会》拍了三部,在当时可以说是引发内地影迷的极大关注。马小玲与况天佑的驱魔冒险,成为很多人心中最浪漫的奇遇。

本质上来说,《我和僵尸有个约会》是市场需求的产物,而不再单纯是僵尸类别的延伸。

时代背景从盘古时期到南宋,从抗日再到现代,人物设置也是多元混杂,盘古、女娲等神话人物与现代人物混居,僵尸成了神话人物的一种形态。

经典的香港僵尸片(便是香港鬼片30年)(21)

《我和僵尸有个约会》有冒险、有爱情、有穿越、有神话、有拯救世界也有现代警匪,其实算得上是大杂烩。

更多的,只是为了适应影迷对脑洞大开的剧情和视觉奇观的需求,僵尸倒已经成为了次要条件。

5

确实很奇怪,香港电影里,对僵尸鬼怪的恐惧没有欧美日韩来得凶猛。

林正英系列的僵尸鬼魂,许多都与人类成了朋友。

与林正英灵幻系列不同的是,香港鬼片在喜剧风格类型上自成一派的还有黄百鸣。

90年代音像店里,《开心鬼》系列,是90后们获得快乐的源泉。

经典的香港僵尸片(便是香港鬼片30年)(22)

如同林正英一身道袍的形象,黄百鸣作为清朝鬼魂一身清朝官服的打扮,也是深入人心。

《开心鬼》系列中的鬼,虽然来自清朝末年,但是故事发生的时代,却是典型的现代香港。

黄百鸣式鬼片文化,其实是在借鬼神反映社会。

经典的香港僵尸片(便是香港鬼片30年)(23)

校园与社会的人情冷暖,与这个清朝鬼前世悲惨遭遇,都算得上是对普通人生活中的无可奈何,一种趣味化的表达。

所谓趣味化,就是通过清朝鬼的神力,完成现实中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或捉弄也好,或调侃也罢,这里的鬼并不恐怖,他也会唯唯诺诺,也会有害怕的事情。

经典的香港僵尸片(便是香港鬼片30年)(24)

鬼怪有了普通人的人格形象,但是普通人却在不断展现自己的欲望恶念,这大概是香港鬼片文化一个比较大的转变吧。

开心鬼系列一共拍了5部,分别是《开心鬼》(1984年)、《开心鬼放暑假》(1985年)、《开心鬼撞鬼》(1986年)、《开心鬼救开心鬼》(1990年)、《开心鬼上错身》(1991年)。

黄百鸣算得上是香港鬼片风生水起的时候,与林正英平分秋色的人物了吧。只可惜,他们走的路子完全不一样,林正英从一开始坚持着中国传统鬼神文化的表达,到后来慢慢意识到市场的变化,逐步面向现代社会创作。

经典的香港僵尸片(便是香港鬼片30年)(25)

而黄百鸣从一开始就定位明确,他的开心鬼系列其实更多的就是都市喜剧的鬼片版。而在1991年之后,敏锐觉察到市场变化,开心鬼也宣告终结。

黄百鸣是个商人,林正英是位道人。

6

不同于前面说的这类恐怖喜剧,香港鬼片还有一个门类,同样让人印象深刻。

那就是社会现实类恐怖鬼片,这一类型主要在90年代风行。

前面也说了,90年代的香港电影市场面临着动荡,既有国际局势,也有政治环境因素。更多的是,反应香港居民对现实的不安。

因此,一些类似东南亚极端营造恐怖氛围的恐怖鬼片出现。

这类作品非常喜欢用诡异的布光,畸形的镜头机位,和突然出现的面部特写。相信很多看过香港鬼片的影迷,都忘不了这个角色:

经典的香港僵尸片(便是香港鬼片30年)(26)

这类恐怖片往往直接关联着香港居民,深入生活场景。如大楼、夜晚的街道、山间、坟地等。

比起林正英和黄百鸣恐怖喜剧中,鬼的可控甚至人性化,这类电影的鬼就显得捉摸不定,可以说充分用上了徐克、许鞍华当初尝试的西方惊悚悬疑手段,对于营造恐怖气氛,起到了绝佳的效果。

如钱升伟的“数字”鬼片系列(《七月十四》《二月三十》《四月四日》等)、南燕的“阴阳路”系列等,都摸索出了相似的套路,并疯狂复制。

阴阳路系列从1997年一直拍到2017年,合计有21部之多。其中1997年-2000年,古天乐都是这部系列的主角。

经典的香港僵尸片(便是香港鬼片30年)(27)

这类恐怖鬼片也经历过类型变化。

从最开始结合社会现实反应观众心理的恐怖片,到后来以社会暴力和社会黑暗元素为吸引点的三段式恐怖片,在一部电影里讲述三个小故事,阴阳路系列则如此。

再到最后,香港人不再那么迷茫和无助,整个恐怖片的氛围重新恢复过来,鬼魂不再是可怕的象征,也不再那么明确地与黑暗肃杀的环境相关联。相反,普通人开始与鬼魂交流,其最终目的还是在圆满人世间的遗憾与亲情牵绊。

到了21世纪,香港的鬼片文化已经无法撑起一个类型片的体量。现代警匪、动作大片、悬疑推理以及文艺温情,成了香港电影主要的种类。

偶尔出现一些类似《第一诫》的恐怖悬疑电影,都只是昙花一现。

经典的香港僵尸片(便是香港鬼片30年)(28)

整个21世纪前十年,电影市场比较平淡。曾经那些创造了鬼片辉煌的前辈们,纷纷投入到其他片种或者岗位。

洪金宝后来在功夫喜剧和动作片中大展拳脚,而林正英、午马等人已归尘土。

经典的香港僵尸片(便是香港鬼片30年)(29)

不过林正英大概不知道,在他去世16年后,曾经荧幕上的弟子,将一部分香港鬼片曾经台前幕后的人,重新聚拢,拍了一部致敬那个时代电影。

7

这个人叫钱小豪。

1985年,林正英正式担纲主演的恐惧喜剧电影《僵尸先生》中,钱小豪饰演林正英的弟子。

经典的香港僵尸片(便是香港鬼片30年)(30)

而得到这个角色,缘于他在一次普吉岛之旅中与洪金宝相处了几天。回到香港后,洪金宝就推荐钱小豪参与《僵尸先生》的拍摄。

然而,钱小豪跟随林正英拍摄的僵尸题材电影并不多。其中1989年的《一眉道人》和1992年的《新僵尸先生》记忆深刻。

经典的香港僵尸片(便是香港鬼片30年)(31)

这之后的钱小豪并没有专注在恐怖鬼片中发展,他参演过的电影种类繁多。如与李连杰一同主演的《太极张三丰》,饰演反派董天宝。

经典的香港僵尸片(便是香港鬼片30年)(32)

同样是与李连杰一同主演的还有《精武英雄》,饰演霍元甲的儿子霍廷恩。

此外,他还参演过《古惑仔》系列,《墨攻》,《关云长》等作品。

但总的来说,都不如他在2013年参与拍摄的致敬电影:《僵尸》。

8

《僵尸》的故事,重回80年代初悬疑惊悚电影的套路,以90年代结合社会现实类的恐怖鬼片为故事形态,倒是给了21世纪的观众们一次新奇的视觉体验。

经典的香港僵尸片(便是香港鬼片30年)(33)

一来,在上个世纪被拍烂了的恐怖鬼片套路,该如何拍出新意?新锐导演麦浚龙采用了一个双重嵌套的故事架构,亦真亦假,重现一代人心中的鬼片时代。

《僵尸》的主角,就叫钱小豪,他是一个演员,曾参演过许多脍炙人口的鬼片。

经典的香港僵尸片(便是香港鬼片30年)(34)

可以说,这个钱小豪就是上个世纪搭档林正英捉鬼降妖的钱小豪,只是曾经荧幕上的虚拟角色,如今以真实的演员身份再度走入虚拟环境。

钱小豪事业失败,无法接到合适的角色,他的名字,随着林正英和那个辉煌的鬼片时代,一同消失在记忆里。

经典的香港僵尸片(便是香港鬼片30年)(35)

这里,其实表达的正是创作者们对曾经的过往一种怀念和惋惜。

而为了重现那个鬼片时代,以钱小豪临死前的幻想为切入口,将整栋都市破旧的大楼,幻化成充满诡异阴谋的人间炼狱。

这是那个时代港产鬼片的常用套路,阴森的环境营造之后,各种心怀鬼胎的人出现了。

经典的香港僵尸片(便是香港鬼片30年)(36)

练尸、下咒、祭祀、回魂、镇鬼等传统鬼片中熟悉的手法,一一展现给我们。仿佛那个逝去的时代,被这群人小心翼翼的保存着。

经典的香港僵尸片(便是香港鬼片30年)(37)

另一方面,本片在致敬一个时代的同时,也充分使用了当前技术优势,对曾经鬼片粗糙简陋的特效装扮进行重新包装。

无论是鬼的造型,还是魂魄特效,甚至是那一场场惊艳的打斗,都出色的完成了《僵尸》作为21世纪鬼片文化致敬的任务。

且不说悬疑结构,除了在剧情上的张力营造,吊足观众胃口,结合恐怖大楼里的气氛与人物表现,都构成了一部优秀恐怖鬼片的基本元素。

而充满想象力的神鬼斗法动作场面,则是大片时代和技术融合的产物,满足了后鬼片时代的视觉需求。

香港鬼片向来不只是拍鬼那么简单,人性,才是更古不变的话题。《僵尸》也很好的将这一主题融入到角色当中。

经典的香港僵尸片(便是香港鬼片30年)(38)

而最终,鬼和钱小豪的毁灭,则宣告30年的香港鬼片,告一段落。

这部电影作为致敬作品,曾经大批香港鬼片幕后人员走到台前,他们的形象,或许镌刻在《僵尸》的片尾,记录了属于他们共同的辉煌。

经典的香港僵尸片(便是香港鬼片30年)(39)

9

林正英之后,香港电影进入警匪动作的义气江湖,正邪对立换了战场,而正邪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

金庸之后,江湖不再,倒是小鬼们逐渐活奔乱跳了。

-END-

一部电影,一个平行世界的故事

看完这部电影,你有什么想说的?

来自:石墨社(smshe18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