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的南京大屠杀(一个00后眼中的南京大屠杀)

Oliver Ma(20岁)Class Angelou

1月17日的南京一声不吭。

初到南京,风光和煦。导游说,我们赶上了南京最好的天气。没有雨,没有风,暖得令人陶醉。南京,典型的江南水乡,敞开怀抱迎接我们到来。一路欢声笑语,我竟然忘记了这座城曾经受过的伤。1月17日早上,带着睡眼掀开窗帘,视线里没有蓝天白云。天灰蒙蒙的,没有颜色,和灰秃秃的城市融为一体。

没有雨,没有风,可有些瘆人。

还没翻日程,我就知道,今天去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现实的南京大屠杀(一个00后眼中的南京大屠杀)(1)

80年前的12月13号(编者注:本文写于2017年),日寇的铁蹄攻破了南京的大门,他们烧杀抢掠,短短6周,我们痛失30余万同胞……这些内容在教科书上已经被提了不知多少遍。咬牙切齿地谩骂过日本军队后,我却并不感到有多么悲伤,毕竟我没有经历过生死,也没有心头的人在这次屠杀中死去。我只想沉默——30多万人,就这么不明不白地永远离开了世界,十分让人唏嘘。

土生土长的南京导游开始讲她爷爷逃难的故事。脑海中立即闪过这样的画面:一个老人拖家带口,光着脚向城外跑。路上尸横遍野,身穿绿色军衣的日本兵端着机枪疯狂地对着手无寸铁的人们扫射。哭声、喊声、枪声、倒地声绵绵不绝于耳。我停下手机里正在播放的欢快音乐,盯着导游。我不相信,我不能相信,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吗?这是真的吗?!

现实的南京大屠杀(一个00后眼中的南京大屠杀)(2)

大巴车慢慢停靠在一座灰色的建筑物旁。走进纪念馆,身边的一切仿佛都失去了颜色。

80年前,我们的同胞就在这里,被日军无情地掩埋。他们现在还在我们的脚下,还在作为证物存活在人们心里。校长讲话的声调很高,每一个字都说得极其清楚,字里行间深藏着悲痛和愤怒。

壮着胆子走进展览馆,一条宽敞的走廊,堆满历史的纪念品,被毫不知晓生死的学生堵得水泄不通。我们来南京的人很多,300人。而1937年末和次年年初永远离开南京的人,30余万,是我们人数的1000多倍。穿梭在场馆之间,我看到了很多的“白骨”——大的约有一米九高,小的只有几十厘米,一具一具,绝望地躺在那里,双手向上举着,脑袋无助地伸向远方。

在我的脑海里,他们复活了,站起来,穿戴整齐,在和我一一打招呼。试想如果他们没有被屠杀,他们繁衍的后代,一定能为祖国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我们身边熟悉的人,或许也会有他们的子孙!影子一个一个在我眼前消失,定神一瞧,“白骨”依然还在,在聚光灯下映着苍苍的寒光。

临近纪念馆的出口,我看到一个巨大的书架。架子上有数不清的文件盒,每个盒子里都记载着死难同胞们的个人信息。回想起刚刚看到的死者名单,有些没有名字,有些甚至连姓氏都没有。

现实的南京大屠杀(一个00后眼中的南京大屠杀)(3)

我沉默地往前走,听到滴水声,每12秒钟滴一次水——在南京大屠杀期间,平均每12秒钟就有一个中国人被杀。“啪”“啪”……听着听着,我一下子按捺不住,连跑带走逃离了场馆。冷汗不住地往下流,手脚变得冰凉,脑子一片空白,心脏好像被针扎了一样,忍不住地绞痛起来。

现实的南京大屠杀(一个00后眼中的南京大屠杀)(4)

逃出大门,面对一件又一件令人触目惊心的滔天罪行的佐证。看身边的颜色——白的更白,黑的更黑,灰的更灰,红的更加触目惊心。天仿佛被一只手使劲摁着,就压在我的头顶。我喘不过气来,可脚底的步伐却越走越快——我想逃,想逃避这梦魇一般的历史。可一回头,雪松之下,一只从土里深处的巨手直勾勾地伸向我。我知道,历史需要被铭记。深呼几口气,脑海浮现灵堂展览的结束语:

让白骨可以入睡,让灵魂能够安眠。

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

让孩童不再惊恐,让母亲不再泣叹。

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

纪念馆上下静得出奇,起风了,风很小,却有“呼呼”的声音。

1月17日的南京很沉默。

现实的南京大屠杀(一个00后眼中的南京大屠杀)(5)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