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个不焦虑的家长(如何成为低期待高支持)

如何做一个不焦虑的家长(如何成为低期待高支持)(1)

写在前面

9月,在学生开启新学年的同时,家长们也在同步更新孩子新学年的规划。

无论是低年级的各种音体美以及科学和人文的兴趣课程,还是高年级各种利好升学的竞赛,家长们都会进行多方考察并确定方案。

“追名师”,“组团拼课”,“重视在读学生和家长的评价”,“效用至上”,“孩子体验感”——从这些关键词能够看到,双减后孩子依然不变的【学习刚需】,正在倒逼家长们提升自己为孩子选课的【品鉴能力】,并同步提升自己的【亲子互动能力】。

如何做一个不焦虑的家长(如何成为低期待高支持)(2)

关于亲子互动,市面上的各种理论对于家长们来说已不再陌生。实际上,可直接套用于自己孩子个性化成长的指导工具,以及来自专家或同为家长的案例分享,远比理论实用。

例如在此之前有家长咨询我们,孩子成绩下降,时常顶嘴和各种逆反行为的处理方式。

如何做一个不焦虑的家长(如何成为低期待高支持)(3)

两个月后,当我们再次跟踪该案例孩子的变化时,家长非常欣喜地告诉我们:“用对了方法,结果完全是事半功倍。”现在他们一家人已经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孩子的成绩也稳步提升,且亲子关系大大改善。

在前不久的聚会上,有着一大群家长粉丝的广州市番禺区诺德安达学校校长杨琳琳,以自己的育儿故事作为案例,让我们【秒懂】四种亲子关系模式及正确的做法。

01

四种亲子模式

在杨琳琳校长看来,亲子关系可以概括为四种组合模式:

高期待高支持——这种模式中孩子可能会按家长的期待发展,但整个过程中家长和孩子的投入都高,双方都会很累;

高期待低支持——这种模式孩子达成期待的可能性很低,亲子关系可能更加疏离,严重者孩子会出现抑郁等心理问题;

低期待低支持——这种模式可以解读为“父母和孩子的双双躺平”,但比起【高期待低支持】的家长来说,同样低支持的“躺平模式”,对孩子的伤害则会比较低。

低期待高支持——这种模式孩子最能给予父母惊喜,但也最考验父母,要学会放下,也需要足够的耐心等待。

如何做一个不焦虑的家长(如何成为低期待高支持)(4)

△ 四种亲子模式象限图

02

一个育儿案例

杨琳琳校长用自己的育儿故事给我们示范了【低期待高支持】的操作模式:

“某一天,儿子告诉我他想学吉他,并告诉我入门级吉他的购买地址。”作为一直支持孩子探索多种兴趣的杨校说,她二话不说就下单购买了。

“吉他买回来了,但我从没见到儿子练习或弹奏。”杨校表示,鉴于她一向不催促也不评价儿子的任何“一时兴起”的行为,她也采取了沉默,儿子不说,她便不问。

如何做一个不焦虑的家长(如何成为低期待高支持)(5)

在练习吉他半年多后的某一天,儿子突然跟她谈到吉他的话题:“妈妈,之前的吉他已经不能满足我的学习需要了,这次要买的吉他在北京有卖,你刚好要去出差,顺便帮我买回来吧。”杨校说,在记下儿子说的吉他购买地点后,不到一周,他就收到了自己想要的吉他。

“当然,我还是没听到他练吉他的声音,他依然没在我面前弹奏过。”杨校笑着跟我们说,我依然不问,不催,不评判。

“大约过了一年吧,这回儿子跟我说他要买的吉在美国有售,他希望我能托以前的学生帮他带回来。”杨校说起儿子的要求时表示,“我也没质疑过他是否有练习,或者买来要用做他途。也确实完全按照他所说的型号和地址,托在美国的学生带回来给他。”

如何做一个不焦虑的家长(如何成为低期待高支持)(6)

“第一次看到儿子弹奏,是在买第一把吉他的三年后。”杨校还清晰地记得那是儿子学校的一次文艺演出活动,“他和他的乐队上台表演。”

“确实可以用惊艳来形容。”杨校告诉我们,看着儿子的弹奏,她十分确定,“过去的这三年,孩子是下了功夫学习的。”

如何做一个不焦虑的家长(如何成为低期待高支持)(7)

03

信任孩子的重要性

“要给予孩子相信自己的信念。”在讲完自己的育儿故事后,杨校再一次说起这句话。

在她看来,孩子在学习和探索任何新事物的过程中,需要家长有足够的支持从而在过程中能够“克服困难和勇于挑战。”她认为,除了提供相应的学习条件外,精神上的支持尤为重要。

“例如在我儿子学吉他的过程中,但凡我有一点小催促,可能都会被孩子理解为对他的不信任。”杨校指出,因为自己的低期待,甚至也不认为孩子要有“阶段性目标或相应的考级”,“这种放手反而让他能够轻松地基于喜爱而学,”杨校说道。

如何做一个不焦虑的家长(如何成为低期待高支持)(8)

她认为,家长要做到【低期待高支持】模式,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的预期。特别是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例如,高支持后有高期待,背后是否基于自己有“投入产出比”的评估?再如,支持过程的跟踪、催促以及阶段性结果的诉求,是否基于自己的“控制欲”?再深挖一层,家长的控制欲背后,是否藏着对孩子的不信任?”

“孩子的自信是比金子还要宝贵的东西。”杨校认为,拥有自信的孩子能够自我驱动去尝试和挑战更多可能性,并在一次次的挑战中获得更多的信心。

与此同时,足够自信的孩子并不会因为一时的打击而气馁,“反而能够从打击中总结经验教训,在失败中学习。”

如何做一个不焦虑的家长(如何成为低期待高支持)(9)

在她看来,家长的【高支持】要体现在:一是让孩子相信自己能够达成目标;二是帮助孩子获得学习所需的资源和工具;三带动孩子在失败中总结教训,鼓励继续挑战;四要有足够的耐心静待花开。

如何做一个不焦虑的家长(如何成为低期待高支持)(10)

写在最后

当我们把杨琳琳校长讲述的案例和四种模式在一些家长群中分享时,大部分家长认为,【高支持】的方法中,最难的是要做到“相信孩子和耐心等待”。

但有意思的是,大部分家长都能自我觉察自己存在“高期待、高焦虑、强控制”的模式,也会表示,自己做不到杨校那样淡定,与杨校的耐心程度对比“很汗颜。”

当然,从【看到】到【做到】,家长们需要日复一日地练习,最难的是信任和耐心,而最可贵的也是信任,以及用足够的耐心,让孩子长成他自己想要的样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