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伯闹翻了(自述叔伯bǎi)

述者:章致文

虽然父辈亲兄弟有五六人,也算得上村里的大家族,但,家族不和,却是数十年来尽人皆知的事实。从小,就耳濡目染父辈之间勾心斗角、仗势欺压的丑事,甚至现今自己开始当家了,还是被叔伯排挤。

叔伯闹翻了(自述叔伯bǎi)(1)

父亲年轻时,是兄弟当中的担当者,家里盖房子、家人生病、兄弟娶老婆什么的,都指望父亲的帮扶。父亲退伍后,因为照顾家庭而放弃了留在部队或转业行政单位的机会,常年出外打工。或许,人善终会受人欺,父亲虽然读书不多,但毕竟多年留在部队服役,没有像长居农村的其他兄弟那样锱铢必较,却不得不承受来自兄弟的百般算计。

在农村,尤其是连义务教育都还没普及的年代,兄弟多的家庭,或许注定避免不了反目成仇的结局。常年在家的叔伯们串通一气,逼迫爷爷奶奶,在父亲刚结婚那年,就要跟父亲分家,而且除了半间瓦房之外,连一粒米、一滴油、一根木柴都没给,甚至连煮菜的铁锅都没有。可想而知,当时母亲一个人在家的种种辛酸。

叔伯闹翻了(自述叔伯bǎi)(2)

强行分家还不算,整条村的老人都知道,二十多年前,爷爷带着其他叔伯在秋收的稻田里,拿着木棍冲着父亲叫嚣 “今天不打死你誓不罢休”。同村的老人可怜父母的处境,好心借牛来耕田,依稀记得小时候村里的老人经常拿番薯芋头给自己吃,就是从来没有吃过爷爷奶奶叔伯家的一粒米。开始懂事以来,每次都是其他的堂兄弟分到了糖果、红包,唯独自己和姐姐从来没有过。

近十多年来,几位叔叔也都各自成家,大伯娘跟其他婶婶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恶化了叔伯的不和。以前是集体排挤父亲,后来却是大伯和其他叔叔的分庭抗礼,再后来,几位叔叔之间也各自闹掰。争来斗去,还是因为田地、家产(几根木头)分配不均。时至今日,爷爷奶奶的那份耕田、菜地仍然还没有分摊好,叔伯们(尤其大伯)时时蓄谋 “长兄多分”,因为那几块耕田位置特殊,随时可能被征地或租地,那可是有钱收的啊。

叔伯们从小就开始算计,到现在还在算计,可笑的是,数十年来的交恶,谁也没有因为多占几分田地就变成土豪。看看这些个叔伯:大伯的儿子因为赡养及婆媳关系不和,亲兄弟也闹翻脸。一个叔叔酗酒、暴打老婆,近几年游手好闲,连他儿子都不尊重他。一个叔叔五十几岁讨不到老婆,独守瓦房。还有一个叔叔中年患疾,长年服药,不能干粗活儿。另外一个叔叔虽然圆滑奸诈,但也受到了其他兄弟的冷眼相待。

再看看自己这辈的堂兄弟:阿大、阿二亲兄弟之间尚且针锋相对,阿四及以下,因为受过阿大的帮助(借钱),都依附于阿大(像极了二三十年前的叔伯们沆瀣一气的样子)。以至于像眼下,奶奶迁坟、爷爷祭新清等家族的事情,都是阿大说了算,甚至连什么时候做事、怎么做、有什么禁忌等,连通知都不向我吱一声,更别说征询意见了。以往他们去姑姑家探年,也从来没叫过自己,三年前跟姑姑抱怨过堂兄弟对自己的排挤,讽刺的是,前年春节,他们已经在姑姑家准备开饭了,姑爷才勉为其难地给我来电话,说他们几个 “即兴” 来探年,就差我没到,问我要不要现在过来一起吃饭?当时就拒绝了。

叔伯闹翻了(自述叔伯bǎi)(3)

父辈之间的反目成仇,乃至自己这辈的堂兄弟不和,虽然有无知贪婪的大伯娘从中挑拨,但罪魁祸首还是爷爷。叔伯们尚且年轻时,爷爷还是一家之主,不但纵容叔伯们欺压父亲,而且爷爷自己还带头诅咒、恐吓父亲。乃至叔叔们都各自成家,爷爷还是对叔伯们的恶行不管不顾,直到眼瞎耳聋手脚不能动弹了,也还没把家里的几块田地分清楚。可以说,是爷爷当家的时候没有分好田地,才导致了叔伯们数十年来的交恶。

不是说,家有一老就如有一宝。就拿爷爷来说,爷爷一生没有什么功绩,当家时碌碌不作为,家庭分崩离析;年迈时,还给儿孙留下几万养老债,以及家族内至少三代人关系不和。可以说,小时候不知道还有个爷爷存在,等自己上大学以后,却突然有个爷爷经常来家里坐。

叔伯闹翻了(自述叔伯bǎi)(4)

说真的,父亲并不想跟叔伯们反目,只是被他们欺负得太过分,不得已跟他们分庭抗礼。自己也并不想跟叔伯和堂兄弟们不和,但事实是他们实在不把自己当兄弟看待,从来没有尊重过自己,只有叫凑钱的时候会说一声:你要交多少钱。人善容易被人欺,但凡稍微有一点点小钱,就算是亲兄弟都会排挤你,至少我的家族是这样的。

记得,爷爷九十寿宴之时,村里来祝贺的叔伯们,点名让我代表家族来敬酒(家族首个大学生,读书时全镇第一名),却只字不提叔伯堂兄弟们。虽然,自己多少能喝几杯(白酒),要不是老校长叫到,着实不情愿代表家族去敬酒,因为,叔伯堂兄弟们,几乎没人把我当侄子、兄弟看待(除了个别)。

爷爷白活了九十多岁,临走,还给我留下万把块隔代养老债,有时候想想,还真是意难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