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企业生产成本控制详解(浅谈制造企业生产成本构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成本是衡量生产消耗的补偿尺度,企业必须以产品销售收入抵补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支出,才能确定盈利,因此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生产成本的控制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制造企业的生产成本一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资产折旧、燃料/动力、制造费用及期间费用等六大科目,其中直接人工、资产折旧、燃料/动力、制造费用为制造成本,期间费用为企业运营管理成本,下面分别进行细化介绍。

制造业企业生产成本控制详解(浅谈制造企业生产成本构成)(1)

  (一)直接材料

  直接材料是指能构成产品实体或者有助于产品形成的各种原材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包装材料等。

  (二)直接人工

直接工资是指直接从事产品制造的生产工人工资,包括:基本工资和工资性质的奖金、津贴、劳保福利费用及各种补贴等。

(三)资产折旧

资产折旧固定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依据税法规定如下:

1、房屋、建筑物为20年;

2、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

3、电子设备和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以及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

计算资产折旧时一般将残值率去除后计算,残值率一般为5%。(内资企业5%,外资企业10%) 残值率是固定资产的残值率。残值就是固定资产报废的时候的价值。

比如固定资产的入帐价值为10000元,残值率为5%,那么固定资产报废时的残值就是500元。

(四)燃料/动力

燃料动力费是指机械在运转或施工作业中所耗用的企业自制或外购的固体燃料(如煤炭、木材)、液体燃料(汽油、柴油)、电力、水和风力等费用。

燃料动力费用不能很准确的收集相关数据,一般将企业整体的燃料动力费按照成本中心进行分摊或归集。要想准确的计算此费用,需要在每个设备或者成本中心安装相关计量设备,如电表、燃气表、流量表等能够准确计量燃料/动力使用量的计量装置。

  (五)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工资及工资附加费、折旧费、修理费、机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劳动保护费、水电费、办公费、差旅费、季节性和修理期间停工损失以及其他不能直接计入产品生产成本的费用支出。

(六)期间费用

期间费用包括企业营业费用(在销售过程中发生的费用)、管理费用(为组织管理生产经营而发生的费用)、财务费用(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费用)等三大费用,而是将这三大费用作为期间费用,计入发生当月的损益之中。

各项成本占比说明:

(一)直接材料费用占总成本的75%~85%;

(二)制造成本包含直接人工、资产折旧、燃料/动力、制造费用等科目,一般占总成本的12%~22%;

(三)以制造成本为整体,分别说明直接人工、资产折旧、燃料/动力、制造费用等费用的占比如下:

制造业企业生产成本控制详解(浅谈制造企业生产成本构成)(2)

(四)制造费用按照财务科目一般记为:辅助人工、低值易耗品、运输费、仓储费、其它等,各项占比如下:

制造业企业生产成本控制详解(浅谈制造企业生产成本构成)(3)

以上为一般制造企业生产成本构成,如有不准确之处,欢迎指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