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检测设备应用范围(前道设备弹性最大环节之一)

报告出品/作者:东吴证券、周尔双、黄瑞连

以下为报告原文节选

------

1.1. 大陆晶圆厂逆周期扩产,半导体设备需求维持高位

相较半导体设计、封测环节,晶圆制造是中国大陆当前半导体行业短板,自主可控驱动本土晶圆厂逆周期大规模扩产。据SEMI数据,2021-2022年全球新增晶圆厂29座中,中国大陆新增8座,占比达到27.59%。然而,中国大陆市场晶圆产能缺口依旧较大,2021年底晶圆全球产能占比仅为16%(包含台积电、海力士、三星等外资企业在本土的晶圆产能),远低于半导体销售额全球占比(2021年约35%)。在自主可控驱动下,本土晶圆厂具备较强逆周期扩产诉求。

在半导体行业下行周期中,2022年8月26日,中芯国际拟在天津投资75亿美元建设12英寸晶圆代工生产线项目,工艺节点为28-180nm,规划产能为10万片/月。此外,中芯国际拟将2022年资本开支计划从320.5亿元上调到456.0亿元,均进一步验证逆周期扩产需求。


先进检测设备应用范围(前道设备弹性最大环节之一)(1)


就具体晶圆厂而言,我们统计发现,仅华虹集团、中芯国际、长江存储、合肥长鑫四家晶圆厂未来合计扩产产能将过100万片/月。


先进检测设备应用范围(前道设备弹性最大环节之一)(2)


根据集微咨询统计,2022年初中国大陆共有23座12英寸晶圆厂正在投入生产,总计月产能约为104.2万片,与总规划月产能156.5万片相比,产能装载率仅达到66.58%,仍有较大扩产空间

同时,集微咨询预计中国大陆未来5年(2022年-2026年)还将新增25座12英寸晶圆厂,总规划月产能将超过160万片。由此可见,在全球晶圆产能东移持续推进背景下,中国大陆对晶圆设备的需求有望长期维持高位。


先进检测设备应用范围(前道设备弹性最大环节之一)(3)


1.2. 美国制裁升级影响可控,看好设备端国产替代加速

10月7日,美国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制裁升级,引发市场恐慌,核心体现在:

✓1)对128层及以上3D NAND芯片、18nm半间距及以下DRAM内存芯片、14nm以下逻辑芯片相关设备进一步管控。考虑到本土28nm以下逻辑芯片扩产需求较少,市场担忧主要聚焦在2024年后存储扩产预期。

✓2)在没有获得美国政府许可情况下,美国国籍公民禁止在中国从事芯片开发或制造工作,包括美国设备的售后服务人员,引发市场对于本土半导体设备企业美籍高管&技术人员担忧。


先进检测设备应用范围(前道设备弹性最大环节之一)(4)


展望未来,我们认为市场对于本次制裁升级应该更加理智看待,2024年以后行业预期不必过分悲观。具体来讲,我们认为本次制裁升级对半导体设备行业的影响整体可控:

1)短期来看,我们认为2022-2023年存储的扩产影响不大,对相关设备公司业绩的影响较小,2022Q4和2023年业绩受制裁影响不大。

2)中长期来看,2024年以后存储及14nm或以下制程扩产虽有一定不确定性,但我们认为随着美国对中国半导体产业持续打压,会加速半导体产业国产替代。参照2017年以来中国半导体设备企业的长足进步,收入端实现数倍增长,技术层面上也在128L 3D NAND、18nm DRAM领域已有一定储备。2024年后本土半导体设备企业在128L 3D NAND、18nm DRAM是否可以实现突破,我们应该持有更加乐观的态度,看好制裁升级背景下加速设备国产替代进程。

2.1. 量/检测技术壁垒较高,设备细分种类众多

量/检测是半导体制造重要的质量检查工艺,涉及膜厚、折射率、膜应力等参数测量,以及各类表面缺陷检测等,对硅片厂/晶圆厂保障产品良率、产品一致性、降低成本等至关重要。


先进检测设备应用范围(前道设备弹性最大环节之一)(5)


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量/检测设备主要分为量测、检测两大类,其中检测设备占比高达63%。1)检测设备:主要用于检测晶圆结构中是否出现异质情况,如颗粒污染、表面划伤、开短路等特征性结构缺陷;2)量测设备:指对被观测的晶圆电路上的结构尺寸和材料特性做出量化描述,如薄膜厚度、关键尺寸、刻蚀深度、表面形貌等物理参数的测量。


先进检测设备应用范围(前道设备弹性最大环节之一)(6)

先进检测设备应用范围(前道设备弹性最大环节之一)(7)


按照技术原理划分,量/检测设备可分为光学、电子束、X光三大类,其中光学占比高达75%。1)光学:对晶圆破坏性小,同时具备批量、快速检测的优点,广泛应用于晶圆表面杂质颗粒、图案缺陷等检测,以及膜厚、关键尺寸、套刻精度、表面形貌等测量;2)电子束:精度高于光学技术,但是速度较慢,适用于部分核心工艺的抽检;3)X光:穿透力强、无损探测,适用于超薄薄膜测量、特定金属成分检测等少数特殊场景。


先进检测设备应用范围(前道设备弹性最大环节之一)(8)

先进检测设备应用范围(前道设备弹性最大环节之一)(9)


2.2. 价值量占比排第四,2023年本土市场规模超300亿元

量/检测设备在半导体设备中价值量占比较高,2019年销售额占比达到11%,仅次于三大核心设备(薄膜沉积、光刻和刻蚀),排名第四,明显高于清洗、涂胶显影、CMP等环节。

细分设备类别来看,2020年各类缺陷检测类设备占据量/检测设备近六成市场份额,其中纳米图形晶圆缺陷检测设备、掩模版缺陷检测设备、无图形缺陷检测设备、图形缺陷检测设备价值量占比分别达到24.7%、11.3%、9.7%和6.3%。此外,关键尺寸量测设备也是前道量/检测设备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价值量占比达到10.2%。


先进检测设备应用范围(前道设备弹性最大环节之一)(10)


受益于中国大陆晶圆厂逆周期扩产需求,我们预计2023年中国大陆量/检测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326亿元,其中纳米图形晶圆缺陷检测设备、掩模版缺陷检测设备、关键尺寸量测设备、无图形晶圆缺陷检测设备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80、37、33、32亿元。


先进检测设备应用范围(前道设备弹性最大环节之一)(11)


3.1. KLA全球市占率超50%,盈利水平极其出色

KLA经过27次并购,逐步成长为全球半导体量/检测设备龙头


先进检测设备应用范围(前道设备弹性最大环节之一)(12)


全球范围内来看,KLA在半导体量/检测设备领域一家独大。全球前道晶圆量/检测设备市场长期由KLA、AMAT、Hitachi等海外龙头主导,其中KLA一家独大,2020年全球市场份额高达51%,尤其是在晶圆形貌检测、无图形晶圆检测、有图形晶圆检测领域,KLA在全球的市场份额更是分别高达85%、78%、72%。


先进检测设备应用范围(前道设备弹性最大环节之一)(13)

先进检测设备应用范围(前道设备弹性最大环节之一)(14)


KLA盈利水平明显优于AMAT、LAM等半导体设备龙头,进一步验证量/检测是半导体设备中竞争格局较好、技术附加值较高的环节之一。1)毛利端:KLA毛利率中枢常年保持在约60%,远超AMAT、LAM、ASML和TEL(中枢40-50%);2)净利端:2022财年KLA净利率高达36%,同样遥遥领先于其他半导体设备龙头。3)研发端:KLA研发投入力度常年高于AMAT、LAM、TEL,进一步验证量/检测设备的技术密集性和高附加值。


先进检测设备应用范围(前道设备弹性最大环节之一)(15)

先进检测设备应用范围(前道设备弹性最大环节之一)(16)


3.2. 国产化率最低环节之一,本土设备商正在快速突破

量/检测设备是前道国产化率最低的环节之一,2022年国产化率仍不足10%。1)中科飞测、上海精测、上海睿励三家企业2021年销售收入合计约为5.13亿元,对应市场份额不足3%。2)若以批量公开招标的华虹无锡和积塔半导体为统计标本,2022年1-10月份2家晶圆厂合计完成量/检测设备招标60台,国产设备中标5台,对应国产化率仅为8%,远低于去胶机、刻蚀设备、薄膜沉积设备等环节。


-----------报告摘录结束 更多内容请阅读报告原文-----------

报告合集专题一览 X 由【虎鲸报告】定期整理更新

新能源 / 汽车 / 储能

新能源汽车 | 储能 | 锂电池 | 燃料电池 | 动力电池 | 动力电池回收 | 氢能源 | 充电桩 | 互联网汽车 | 智能驾驶 | 自动驾驶 | 汽车后市场 | 石油石化 | 煤化工 | 化工产业 | 磷化工 | 基础化工 | 加油站 | 新材料 | 石墨烯 | 高分子 | 耐火材料 | PVC | 聚氯乙烯 | 绿色能源 | 清洁能源 | 光伏 | 风力发电 | 海上发电


(特别说明:本文来源于公开资料,摘录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虎鲸报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