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信介是28个甲级战犯吗(从甲级犯变成日本首相)

日本的文化比较奇怪,我们总是能听到诸如“米饭仙人”、“天妇罗之神”、“寿司之神”和“茶叶蛋之神”的称号,把这些人夸得不要不要的,都快捧上天了,搞得最后一碗米饭标价500块,一颗茶叶蛋排一天队都不一定买得到。其实了解点日本文化的人都知道,日本阶级固化,几乎不流动,导致有些人祖祖辈辈就是做着同样的事情,干了几十年上百年,自然熟能生巧,再加上日本人一点都不低调,于是一个个都被夸成神仙了。所以那些奇葩的称谓,大家听听就算了。

不过有一个外号叫“昭和之妖”的,倒是个另类,别人都是“神”是“仙”,唯独他却成了“妖”,但当我们了解他的所作所为之后,会发现叫他“妖”简直是侮辱了妖,因为这个人不仅残害中国人,他狠起来,连自己的国人也敢出卖,这个“妖”就是本文的男主角岸信介。

岸信介是28个甲级战犯吗(从甲级犯变成日本首相)(1)

岸信介

壹 “昭和之妖”成长记

岸信介出生在日本的山口县,这个县在日本47个都道府县中属于牛掰的那种,因为在这个县诞生了日本历史上最多的首相,除了本文的男主角岸信介之外,还有伊藤博文、佐藤荣作、安倍晋三、菅直人等都出自山口县,前后一共诞生了9个日本首相,位列所有都道府县第一,被称为“政治家的摇篮”。

岸信介的爷爷叫佐藤信宽,在幕府时期是可以和伊藤博文喝茶聊天的那种角色,后来因支持明治维新,当上了岛根县县令。岸信介的父亲佐藤秀助也曾在山口县政府当公务员,出生在这样一个政治环境里,岸信介自然颇具政治头脑,后来能够从一个二战的“甲级战犯”一跃当上日本首相,离不开这里的政治基础。

此外,山口县还是军国主义的发生地,军国主义的开山鼻祖吉田松阴就是山口县的,后来的甲级战犯里面松冈洋右、鲇川义介等都是来自山口县,一个个都是资深的军国主义者,尤其是松冈洋右,那句“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就是这个人渣说的,后来他还一直鼓动日本侵华,二战结束后,被列为甲级战犯,不过这家伙命好,还没审判结束就因为肺结核嗝屁了。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出生,岸信介自然从小就接触军国主义思想,不过,真正让他把这种思想扎根的是在大学时期。

岸信介大学读的是日本的东京帝国大学,也就是如今的东京大学,排名世界前50,果然人不可貌相, 别看岸信介长得龅牙猴腮,一副磕碜的样子,书读得还是挺不错的。岸信介是1917年读的大学,那一年发生了一件大事,远在日本北部的俄国闹十月革命成功了,这对日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此时的日本自明治维新之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是不彻底,底层的农民依旧还是受到封建压迫,这样一来就变成了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农民连饭都吃不起,恰好俄国的十月革命这阵风一吹,底层人民仿佛看到了希望,于是在1918年爆发了数次抢米骚动。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名牌学校的东京帝国大学里面的“有识之士”自然纷纷开始思考国家的方向,岸信介自然也少不了凑一些热闹。

当时学校里面流行两种思想,一种是“天皇机关说”,主张日本天皇只是国家的一个最高权力机构而已,统治权是归国家所有,另一种是“天皇主权说”,强调天皇拥有绝对的权力。当时在学校倡导“天皇主权说”的是一个叫上杉慎吉的人,这个人被称作“明治末期到昭和初期天皇制军国主义体系内最极端的学者”,岸信介当时就是师从上杉慎吉,学习他的极端理论。

与岸信介一起思想偏激的还有两个人,一个叫北一辉,一个叫大川周明。北一辉是日本法西斯理论的创立者,十分鼓吹战争,希望日本对外扩张;另一个大川周明则被称为“日本法西斯之父”,鼓吹大日本主义,后来战败后被列为甲级战犯之一,两人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后来两人还成立了日本第一个法西斯组织“犹存社”,鼓吹法西斯理论,主张改造日本帝国,解放亚洲民族,宣扬“大亚细亚主义”。岸信介成天跟这种人在一起,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可以说正是在东京帝国大学这几年,日本军国主义和大亚洲主义在岸信介心里扎根,他的世界观也逐渐形成,一个妖就此产生了。

岸信介是28个甲级战犯吗(从甲级犯变成日本首相)(2)

北一辉(左)和大川周明(右)

岸信介大学时期本来打算从军,但可惜体检的时候不合格,被刷下来,于是,1920年岸信介听从老师上杉慎吉的推荐,前去从政,走上仕途。作为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外加自身山口县的政治基础加持,岸信介要走上仕途还是很快的,当时摆在他面前的有内务省、大藏省还有农商务省(日本的省就相当于我们的部),其中内务省逼格最高,直接辅佐天皇,大藏省次之,主管财政,最差的就是农商务省,成立时间最短,主要负责农林和工商。如果要在官场上快速发展,按理说去内务省最好,但岸信介偏偏反其道而行,选择了刚成立不久的农商务省。因为他认为内务省和大藏省人才济济,作为初出茅庐的菜鸟岸信介来说难有发展的空间,而在农商务省,却可以自由发挥,上升比较快。

事实证明,岸信介这一步是走对的。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经济陷入了一段低迷期,日本开始通货膨胀,再加上原本国内的贫富差距太大,除了爆发上述所说的抢米骚乱之外,诸如工人失业、企业破产、价格暴跌等自然也是轮番上演,开始出现了经济危机,日本急需对外扩展贸易,农商务省这个部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了。1925年,农商务省分为农林省和商工省,岸信介担任商工省事务官,在1926年美国建国150周年庆典时,岸信介有幸出访欧美,也正是这一次的出访,改变了岸信介的一些看法。

此时的日本国内一团糟,岸信介到了美国之后才发觉两国之间的差距。1926年日本年钢铁计划生产量为100万吨,但美国一个月的钢铁量就已经达到了500万吨了,小日本一整年的量还不到人家一个月,岸信介就像乡巴佬进城一样,看到如此巨大的落差后,年仅30岁的他默默在心里下了一个决定——日本以后一定不要和美国正面对抗,不然肯定没好下场,最好要抱紧美国的大腿,就差没当场跪下来叫美国“爸爸”了。

看完了美国后,岸信介还跑去一战战败国德国那边溜达了一下,结果发现连一个战败国发展得都比它一个战胜国好,当时日本年工业平均增长率才3%,美国4.3%,英国1.7%,而德国居然涨到了7.1%,日本对外贸易额增长24%,美国39%,英国7%,而德国却增长了110%,看到如此巨大的落差后,年仅30岁的岸信介又在心里默默下了一个决定——日本要好好学习德国的经济手段,重振日本经济。

学啥不好,偏偏学此时的德国,这也注定了日本接下来的出路和德国将是一样的。

我们先来分析下当时的德国为啥增长率惊人,一战结束后,作为战败国的德国欠下了大量的赔偿款,在1921年经过欧美国家最终确定的赔款总额为1320亿金马克,约330亿美元,要求在66年内付清,每年必须赔偿20亿金马克,这对于一个战败国来说有多难,简直是要了老命。但英法美又不想德国就此倒下,万一逼得太紧,跑去认苏联当大哥就不好了,于是,美国就想出了一个“道威斯计划”,向德国放贷,源源不断的资金流入导致德国经济上涨,德国也因此开展了所谓的“产业合理化运动”,这个运动重点在于引进欧美先进技术,压榨本国劳动力,从表面上看刺激了本国经济增长,德国经济很快就恢复了一战前的水平,但有两个弊端,一个是对底层劳动力剥削严重,另一个就是太过依赖外资,一旦外资抽离,那么经济危机就来了。

但当时的岸信介根本看不到这一点,亦或者说看到了也不以为意,毕竟岸信介心里一直想着要依靠经济来振兴日本,于是回国后,就屁颠屁颠地把德国的产业合理化运动写成了一份报告,递给了当时日本内阁,日本内阁采用岸信介建议,随即公布了《产业合理化纲要》,不得不说,产业合理化一开始还是有效果的。到了1929年,日本工业总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达到68.8%,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到38.2%,钢铁产量从493千吨提高到937千吨,增加将近1倍;生产费用减少一半,每吨成品的利润从1.75日元增加到14.8日元,上涨了8倍多。

一系列经济的提振让日本垄断财团赚得盆满钵满,岸信介也因为这一建议开始在商工省崭露头角,并顺势结实了垄断财团里面的人物,为他以后爬上高位埋下了伏笔。

1929还发生了一件事,让岸信介名声大噪。

1929年日本新首相滨口雄幸上台,恰逢经济危机袭来,于是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其中一项就是削减公务员工资,要求公职人员降薪一成。在这个节骨眼降薪,势必让官员不满,不过大多敢怒不敢言,但岸信介不一样,此时的他已经当上了商工省文书处首席事务官,冒着被罢官的风险愣是带头领导了反减薪运动,一下子就让他在政界出名了,日本官员才意识到,原来商工省还有这么一号不怕死的人物。

岸信介是28个甲级战犯吗(从甲级犯变成日本首相)(3)

滨口雄幸

前后两件事,让岸信介在政治上刷了一波关注度,还傍上了财阀,为他获得了大量的政治资本,岸信介这一招政治手段玩得溜溜的,到1936年,年仅40岁的岸信介就晋升担任了商工省工务局长,不过没过多久,在1936年9月17日,岸信介又突然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那就是他要辞去局长之位,前往中国东北。岸信介自称在那边可以大展拳脚,实现他的报复,于是,这个“昭和之妖”开始露出了丑陋的獠牙,张开血盆大口,一步步往中国东北走来,而东北百姓所要面临的,将会是更加可怕的摧残。

贰 满洲五人帮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入侵中国东北,并在1932年3月,拉上末代皇帝溥仪建立了“伪满洲国”。此时还在日本商工省的岸信介听到这个消息已经开始摩拳擦掌,想要跑到东北来了,在当时,日本官员进入伪满洲会被认为是降职,人人避之不及,但岸信介却相反,恨不得立马飞奔过去。于是,他开始有意去结识日本陆军部和一些主张侵略中国的官员,并牵桥搭线认识了日本的关东军,为他进入伪满洲做准备。

到了1936年,为了更好地掠夺中国东北资源,伪满洲需要在经济方面出色的人才,而作为已经在国内提倡过“产业合理化运动”并取得一定成效的岸信介,自然如愿以偿地被请到了东北。在去东北之前,岸信介凭借着和陆军部的关系,拿到了时任日本陆军省兵务局长阿南惟几写给关东军司令部的一封推荐信,说到这个阿南惟几,也是个奇葩,到了51岁高龄才第一次上场打仗,他的第一站就是中国的长沙,手下士兵劝他长沙地形复杂,不要打,阿南惟几不听,结果被打得丢盔卸甲,死伤大半,事后居然还向日本报告说他们已经攻克下了长沙的电报,成为了一个国际笑话。更搞笑的是,阿南不仅打仗不行,连自杀也不行,在1945年日本投降前,阿南想要畏罪自杀,结果动手了两次都没成功,最后还是在他小舅子的帮助下“自杀”成功,阿南惟几的一生貌似就是来搞笑的。

岸信介是28个甲级战犯吗(从甲级犯变成日本首相)(4)

阿南惟几

拿着阿南惟几的推荐信,岸信介趾高气昂地找到了时任关东军司令部参谋长板桓征四郎,开始大言不惭地说到,他来到伪满洲并不是因为在日本混不下来才来的,而是要发展满洲的经济,实现所谓的“日满一体化”,把板桓征四郎说得一愣一愣、热血沸腾的,当即就给他安排了伪满洲实业部总务司令的职位,并且还让他“放开手去干”。有了军队的支持,岸信介自然志得意满,从1936年10月任职以来,不到一年时间,成立22个委员会,担任委员长,几乎把所有经济大权都笼在自己手上了,然后开始着手在伪满洲建立日本的另一个经济区,实行统制经济。

统制经济是日本战时采用的一种经济手段,将所有的资源统一收集,然后统一分配,当时的东北人民只能拿到一点点的粮食和棉花等日常所需,其余的都被送往前线,供给战争所需。相信大家都能看出来,岸信介的统制经济实质上就是为了扩大战争服务的,战争规模越大,他的统制经济的效果就越明显。此时的岸信介正在等待一个能够让他的统制经济发挥到极致的军官,1937年3月,岸信介等待的这个人来了,他的名字叫东条英机。

就在岸信介来到伪满洲不到半年时间,东条英机便来到这边担任关东军总参谋长,成为伪满洲实际上的二把手,而且东条英机十分好战,主张扩大战争,这样一来,岸信介的统制经济就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于是,岸信介开始有意接触东条英机,时不时邀请他吃饭喝酒嫖娼,花大手笔讨东条英机开心,一来二去之间,岸信介自然成为了东条英机的身边人了。

而岸信介傍上了二把手之后,自然就可以放开手脚尽情干了。

岸信介是28个甲级战犯吗(从甲级犯变成日本首相)(5)

东条英机

1937年,岸信介就拉上了当时伪满洲总务厅长的星野直树制定了满洲开发五年计划方案。这个所谓的五年行动计划,跟我们的计划经济不一样,那可大胆多了,1936年伪满洲生铁生产量才85万吨,制定的计划居然飙到了450万吨,钢筋1936年生产量才58万吨,计划飙到316万吨,完全不符合实际地乱计划一通,最后埋单的自然是东北的中国人。为了完成那些不可能完成的计划,岸信介大量招募亦或者拐骗劳动力,据不完全统计,1937年共招募了32万人,1938年招募49万,1939年达到98万5000,1940年居然达到了130多万人。

前面我已经说过日本产业化的弊端了,那就是毫无止境地压迫和剥削劳动力,对待本国人都如此,更何况对待我们呢,小日本自然无所不用其极,他们把劳工都派去矿区挖矿,没有任何安全防护措施,吃不饱穿不暖,冻死饿死不计其数。1905年到1945年抚顺煤矿死亡劳工达30多万,1931年到1945年西安煤矿死亡74000人,平均每天就死亡50人,现在东北的一些地方还有万人坑遗址,便是小日本残酷剥削东北人的铁证。

为了实行五年计划,岸信介还拉上了在日本认识的财阀朋友——日产老板鲇川义介一起创立“满洲重工业开发株式会社”,简称“满业”,这个满业就是一家专门开发东北矿产、钢铁资源的集团,实质是一个垄断集团。原先岸信介的想法还不是成立满业,而是想直接把“满铁”纳入伪满洲监管之下,但后来没成功。所谓的满铁,全称是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看这名字,就知道是管铁路的,这个公司是在1906年就成立了,日俄战争时期,日本从俄国手里拿下了中国东北长春至大连长约1100公里铁路的经营权,为了经营这个铁路,专门成立了这一个公司,日本天皇在里面还占了一半的股份,有了这个后台加持,满铁不止把整个东三省的铁路经营都纳入他们监管,还搞起了经济和情报工作,简直活脱脱就是日本在东北的代理机构。

满铁在东北呼风唤雨了二十几年,直到伪满洲国建立后,就开始面临被肢解的命运。1932年满铁把行政这一块职能让给了伪满洲国,在岸信介到来后,又瞄上了重工业这一块,于是联合关东军总参谋长东条英机、伪满洲国总务厅长星野直树、日产老板鲇川义介成立了满铁,强行把满铁的重工业这一块业务纳入囊中。之后,满铁的主要业务就差不多只剩下情报这一块了,1935年,岸信介的舅舅松冈洋右跑来担任满铁的总裁,专打情报工作。

当时中国人将岸信介、东条英机、鲇川义介、星野直树和松冈洋右这五个在东北兴风作浪的日本人并称为“满洲五人帮”。

岸信介是28个甲级战犯吗(从甲级犯变成日本首相)(6)

五人帮掌握了伪满洲的经济、外交、军事和政治大权,令人痛恨,不得民心。为了更好的奴役中国人,他们还暗地实施了两个骚操作,企图腐化东北人民,一个是贩卖鸦片,另外一个是拍电影。五人帮扶持了两个人专门搞这两件事,一个是甘粕正彦,江湖人称“伪满夜皇帝”,那时候就流传一句话“白天是关东军做主,晚上则是甘粕正彦做主”,可见甘粕正彦能力之大。甘粕开始成名是在处理当年东北王张作霖的安葬一事上,1928年张作霖被炸死那会,闹得沸沸扬扬,就连时任日本首先的田中义一都被迫下台,这个田中义一就是臭名昭著“田中奏折”的起草者,那句“预先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预先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就是出自他之口。因为没办法在“妥善”平息张作霖被炸死的风波,田中只能在1929年被迫下台。

甘粕就比较能擅长舆论工作,1937年甘粕出任伪满协和会总务部部长,距离张作霖被炸死已经过去9年了,此时张作霖的灵柩还一直放在沈阳的庙里,甘粕第一件事就是处理安葬事宜,他决定将张作霖的灵柩运回锦州和第一任夫人葬在一起,并且还一边花大价钱做宣传,宣扬日本的人性化,企图收买人心,这一招有没有效果我们不知道,但是被岸信介看在了眼里,觉得这小子搞宣传一套一套的,指不定后期能派上用场。

1937年伪满洲成立了一个满洲映画协会,简称满映,主要就是拍一些赞颂伪满洲国的电影,企图奴化东北人民思想,但电影一开始压根没人看,岸信介想起了甘粕正彦,没准这小子可以,于是就在1939年任命甘粕担任满映理事长。事实证明中国人并不是那么好忽悠,到了1940年伪满洲电影产量增加了3倍,但依旧没有啥效果,后来日本投降后,甘粕正彦自知躲不过,服毒自杀了。

岸信介是28个甲级战犯吗(从甲级犯变成日本首相)(7)

甘粕正彦

相比拍电影,卖鸦片倒是为伪满洲带来更多利益。负责买鸦片的日本人叫里见甫,江湖人称“鸦片王”,里见甫在中国北平当了15年的记者,十分熟悉中文,还成功采访过张作霖、吴佩孚和蒋介石,喜欢穿着一袭白色的长衫,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据说当时日本的第一手中方资料都是出自他这边。岸信介来到伪满洲国后,便让他私下卖鸦片,在当时的热河省,就有一片8万亩的地专门种植罂粟。

靠着卖鸦片,仅1941年一年就贩卖了220吨鸦片,获利3亿元,相当于当时汪伪政府一年的预算。通过卖鸦片赚的钱,拿来反哺伪满洲国和关东军,还有一部分钱被岸信介拿来当成政治献金,1941年东条英机选举首相时,岸信介就帮助他筹措到了3000万日元,此外,岸信介上位时还找里见甫要了500万日元。里见甫在战败后也和岸信介一样被列为甲级战犯,但同样和岸信介一样“奇迹般”被释放了。

一方面靠电影奴化人心,一方面又靠鸦片堕落灵魂,甘粕正彦和里见甫就像是满洲的“夜和雾”一样,久久弥漫在中国东北,不肯散去,让人看不到黎明,看不到希望。而在他们背后指使的,则是5个嗜血的妖怪,他们的目标不仅仅是东北,更是整个中国。

就在岸信介一心搞经济的时候,“战争狂魔”东条英机也没闲着。

1937年8月,随着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时任关东军参谋长的东条英机率军入侵了察哈尔省,大肆屠杀百姓,不到两个月侵占了察哈尔,这次战役让东条英机迅速被调到了日本担任陆军省次官,而他自然也没忘记和他一起嫖过娼、遛过鸟的岸信介,于是在1939年将岸信介推荐到了陆军省的军需次官。后来在1941年东条英机担任首相后,因为更是将岸信介提拔到了内阁,担任商工大臣,而此时,岸信介才44岁。

从1936年进入伪满洲,到1941年进入内阁,岸信介用了不到5年时间,可以说,没有在伪满洲的经历,他无法上升得这么快,但这一切的背后,是无数中国人的淋淋鲜血,是无数国人的家破人亡,岸信介踩着一堆人的尸体铺就了他今后的上位之路。

只是,东条英机怎么也想不到,岸信介最后要踩的那个人竟然是他自己。

1941年东条英机担任首相后,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对美国发起了珍珠港偷袭,将美国也卷了进来,由于战争扩大,岸信介和东条英机开始加大对中国的侵略,企图通过“以战养战”和“以华制华”来获取战争所需的资源,不过,他们的如意算盘打错了,因为此刻的中国军队开始奋起反抗,在教员指导下打游击战,搞得日军节节败退。另一方面,美国军队也在太平洋战场上打得小日本哭爹喊娘,到了1944年7月,美军准备占领塞班岛,鉴于塞班岛重要的军事地位,岸信介建议东条英机集结全力在塞班岛与美军决战,但东条英机却打算在日本本土与美国决战,不把岸信介的话当回事,并且还嘲讽岸信介“你们文官懂个屁”

这话叔可忍,婶婶不可忍,自此,两人算是结下了梁子。而事实上也证明,东条英机果然是个头脑简单的人,在美国占领了太平洋的塞班岛后,就以该岛为基地,开着B-29轰炸机对着日本本土狂轰滥炸,日军似乎败局已定。

眼看东条大势已去,国内民众开始对东条不满,纷纷呼吁他下台,甚至还有人计划暗杀他,东条下台是迟早的事,一旦日本战败,东条肯定被清算,到时候和他关系密切的自然也没有好日子,于是岸信介开始给自己谋划后路了。1944年7月,东条已经无路可走,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自己辞职,要么重组内阁,但是要重组内阁前需要先解散内阁,让内阁成员全部辞职,东条托人去叫岸信介辞职,此时一向关系亲密的岸信介突然翻脸,拒不辞职,甚至大声说着要辞职,叫东条英机和整个内阁也一起辞职。眼见重组内阁无望,东条就只能和内阁成员一起辞职了,可以说,岸信介在逼迫东条下台时“贡献巨大”,正因为这件事情,后来东京法庭在调查时认为岸信介与东条英机交恶,这也为后面岸信介无罪释放埋下了伏笔。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一个月后,盟军公布了第一批甲级战犯,岸信介赫然在列,没过几天,岸信介就被抓到了巢鸭监狱,据岸信介后来回忆道,那一刻,他以为自己再也回不来了。但事实上,他只在巢鸭监狱呆了3年,1948年11月12日,以东条英机为首的28个甲级战犯都被处刑的第二天,岸信介就因为“检举有功”被释放了。很难想象这样一个罪行罄竹难书的战犯居然能被释放,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当时所处的世界格局已经变成了美苏之间的冷战,美国担心如果对日本打压太深,万一倒向苏联就完蛋了,于是像岸信介这样子军国主义右翼分子自然有幸成为了“漏网之鱼”。

叁 甲级战犯重返政坛

1948年岸信介被释放时,是52岁,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得益于一直以来反共的立场,在二战结束后,这个东条英机背后的甲级战犯居然能够堂而皇之的被无罪释放。岸信介被释放后的第二年,就在东京成立“箕山社”,召集那些右翼分子和落魄的政界人员,开始谋划重回政坛。1950年,岸信介见女儿洋子已经22岁,就开始到处给他物色结婚对象,经人介绍,看中了一个在《每日新闻》报社上班的27岁小伙安倍晋太郎,在1952年两人生下大儿子安倍宽信,1954年生下二儿子安倍晋三。

岸信介是28个甲级战犯吗(从甲级犯变成日本首相)(8)

安倍晋太郎

1950年就在岸信介嫁女儿的时候,日本隔壁的朝鲜爆发了战争,这次朝鲜战争让美国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实力,也让他们在提防苏联的同时开始提防中国,于是麦克·阿瑟在日本开始“清共”,并且让时任首相的吉田茂释放3000多名日本战犯。1951年,美英法背着中国与日本签订《旧金山和约》和《日美安保条约》,将日本变成美国从属国,并扩大军事充备,自此,日本右翼势力开始抬头。

1953年,岸信介开始凭借在山口县的政治班底,成功当选了议员,并在1954年组建民主党,1955年将民主党和自由党合并,组建自民党,成为自民党干事长,咖位在自民党内排在第四。在岸信介前面的有时任自民党总裁的鸠山一郎,还有绪方竹虎和石桥湛山,按理说怎么轮,也不会那么快轮到岸信介。但有时候人要是踩狗屎,运气就真的特别好,1956年鸠山一郎准备退位,还没等轮到绪方竹虎,他就嗝屁了,最后轮到石桥湛山上台,但这家伙身体也不好,上任没几个月就因病辞职了,结果在一旁苦等的岸信介笑得跟个傻子一样,乐呵呵地在1957年担任日本第56任首相了。

一个二战的甲级战犯一跃成为了一国的话事人,这种事情很荒诞,但在日本却还是发生了,而这一切的背后,都是美国为了防止苏联和中国强大的做法而已,作为一个从小到大都反共的军国主义者,岸信介自然被推向了台前。而一代丑男岸信介自然也不负美国所望,自岸信介上台后,一系列反华反共操作不断上演。

1957年2月,岸信介内阁组建,里面大部分都是二战战犯,典型的右翼分子,其中有一个人叫滩尾弘吉,这个人就是当时的文部省大臣,负责篡改日本的历史教科书,对日本侵略战争进行美化。

1957年4月,岸信介开始参拜靖国神社。

1957年5月20日,岸信介开始对东南亚国家进行访问,四处宣扬“中国威胁论”,企图联合东南亚国家实现所谓的“大亚洲主义”。此外,岸信介还跑去中国台湾省,会见蒋介石,这是日本自二战以后日本第一次访问台湾省,岸信介此举无疑是在向我党示威,企图分裂中国。

1957年6月,岸信介公然在记者招待会上说“不承认中共”,甚至还在和美国的共同宣言里面加上“就中国问题日本首相和美国总统达成共识”。

1958年4月,中日友好协会在日本长崎举办了邮票展览,因为现场悬挂了中国国旗,日本右翼分子不满,闯入会场扯下中国国旗,导致中日关系跌至低谷。

1959年,岸信介决定将二战期间的乙级和丙级战犯也纳入靖国神社参拜。

1960年,日本修建了一座陵墓,里面放置着东条英机、板桓征太郎、松井石根等7个罪大恶极的甲级战犯骨灰,岸信介居然为这座陵园题字“殉国七士庙”,将这些残害他国百姓的魔鬼说成是殉国的烈士。

除了反共反华,岸信介上台还有两件重要的事情,一个是修改《日美安保条约》,一个是修改宪法。

先说下修改宪法。1946年5月,日本通过了日本国宪法,规定主权在民、放弃战争、保护公民基本人权三大原则,其中放弃战争这一项几乎就覆灭了岸信介企图重装日本军备的梦想,当时岸信介还在巢鸭监狱,一听到这个消息,就大喊新宪法不行,下定决心要修改宪法。岸信介上台后,就曾在1958年8月成立了“宪法调查会”,专门负责修改宪法。不过因为违背了大多数日本民众的意愿,修宪这个事情岸信介至死都没有完成,后来也成了他的外孙安倍晋三上台后一直努力的事情。

既然修宪没那么容易,岸信介打算“曲线救国”,通过修改《日美安保条约》来企图复活军国主义。《日美安保条约》是在1951年签订的,规定日本要无条件给美军提供军事基地,美军有权镇压日本国内的暴乱骚动,驻日美军拥有治外法权,1952年美国甚至还要求日本每年给美军提供1.55亿美元的防卫经费等 , 安保条约实际上让日本处于半独立半被占领的状态。但因为当时日本在二战后破败不堪,只能抱紧美国爸爸的大腿苟且偷生,就咬咬牙签下去了。但其实这个条约对岸信介实行他所谓的“大亚洲主义”是不利的,毕竟日本变成了美国的一个从属国了,没法在亚洲当真正的老大。

1955年,还没担任首相的岸信介就陪同外交大臣重光葵前往美国请求修改条约,但被无情拒绝了。1957年6月,岸信介担任首相后,又跑去见了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请求修改条约,但艾森豪威尔照样没理他。随着日本在美国的扶持下经济实力一步步上升,岸信介觉得时机成熟,在1958年10月又去找美国谈判,而这一次,美国显然也不想和日本闹得太僵,于是双方谈判了一年零3个月,共经过25次协商修改,最终在1959年12月达成了协议,1960年1月岸信介前往美国华盛顿签署新的日美安保条约,计划6月份生效。

岸信介是28个甲级战犯吗(从甲级犯变成日本首相)(9)

新的日美安保条约取消了美国有权镇压日本国内暴乱这一条,赋予了日本极大的自主权,同时规定日本可以为了维持国家和远东地区的安全发展自身的防卫力量,这就暗示着日本军国主义随时可能复活,对于渴望和平的日本民众来说,这次修改无疑将日本置身于一个危险的境地。更可气的是,这里面还把中国台湾也纳入了远东范畴,侵犯我国的领土安全。

岸信介回国后,立刻就遭到了日本国内民众的抗议,从1960年1月签订合约开始,就连续爆发了23场抗议活动,少则几百万,多则上千万人,但这并不能阻挡岸信介企图让军国主义复活的决心,他曾经就说过即使以自己的政治生命和人身生命为代价 , 也一定要使条约得到通 过 。1960年5月,岸信介在在野党缺席的情况下,强行批准通过了新日美安保条约,据说为了防止民众反对,岸信介还私下和日本最大黑帮山口组合作,让他们帮忙镇压民众。新的安保条约就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了,并在1960年6月正式生效,不过岸信介并没有能开心太久,强行通过新的安保条约惹怒了大多数日本人,就在1960年7月14日,岸信介在参加自民党新任总裁池田勇人的招待会上,突然被刺杀,可惜没有命中要害,一天后,岸信介就灰溜溜辞职了。

除了怕死之外,岸信介辞职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即将来日本访问,原定的访问时间是1959年,因为那时候日本国内民众抗议活动频繁,岸信介就舔着厚脸皮求美国爸爸等新的安保条约生效了再来,现在条约生效了,美国总统要来也不好再拒绝了,但又担心艾森豪威尔来了之后会有什么不测,于是岸信介只能委屈自己,通过辞职来平息民怒,让艾森豪威尔开心地来,开心地走,不留一丝遗憾,不掉一根头发。

毕竟,那并不是单纯的美国总统,更是他的再生父母啊。为了美国爸爸的安全,区区一个日本首相算什么,于是,1960年7月15日,一代“昭和之妖”、日本丑男岸信介正式从日本首相的神坛上跌落下来。

肆 “昭和之妖”死了

岸信介辞职之后,也压根没闲着,那颗企图反共反华、复活日本军国主义的心始终在跳动着。从1961年到1970年这10年间,先后7次来到中国台湾省,参加蒋介石的“伪总统”任职,和蒋介石谋划反共事宜,1971年还跑到美国发表反对中日复交的讲话,激起两国人民不满。不过事实证明,这些都是跳梁小丑的把戏而已,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正式建交,据说在发布公报的前3分钟,尼克松才打电话和时任日本首相的佐藤荣作说了一下,然后兴冲冲地和中国建交,徒留佐藤在风中凌乱。

眼瞅着美国爸爸都和中国建交了,日本也不能毫无作为,自然也要跟着美国爸爸的节奏。1972年尼克松前脚刚走,佐藤荣作就带人捎口信过来说要访华,但被周总理以佐藤反复无常给拒绝了。这个佐藤就是岸信介的亲弟弟,为什么一个姓岸,一个姓佐藤,是因为岸信介小时候被过继到了岸家,改姓岸了。这两兄弟都不是啥好东西,佐藤荣作除了长得比他哥哥帅一点点,其它的方面好不到哪里去,他能够一步步上位靠的也是岸信介的资源,所以也是一个反华小能手,一上来就是各种骚操作,在位期间一共参拜了11次靖国神社,比他哥还狠。尤其是1971年中国准备重回联合国时,日本就投了反对票,甚至同意由台湾省代表中国入常。

这种小人在位,怎么能建交,所以直到佐藤荣作下台,中日都没建交,等到下一任田中角荣上台后,1974年中日才正式建交。此时的岸信介已经快要80岁了,按理说到了这个时候,已经一把老骨头的人了就安分点,但岸信介仍旧不甘心,企图再掀起什么风浪。

1982 年在伪满洲国建立 50 周年之际,已经86岁高龄的岸信介集结了一些右翼分子筹集 5000万日元,在日本静冈县富士陵园,建立了“满洲建国之碑”,要为“伪满”招魂,岸信介声称:“他们当时建立‘满洲国’,是想建立五族和谐的理想国家,这次建碑的目的,是要明确其‘没有侵略’的实质,并把侵略中国东北的‘理想及其业绩’传给后人”。真是搞笑,能够把侵华说得这么冠冕堂皇的,还真找不出第二个人了。在同一年的 8 月 27 日,我国的《人民日报》就发表题为《制止岸信介的荒谬行为》的文章,对岸信介的反华行为加以痛斥揭露。

1987年8月7日,91岁的岸信介再也折腾不动了,病死了。这个搅动中日风云、一心企图复活日本军国主义的极端右翼分子终于死了,他的一生不是在奉行军国主义,就是在复活军国主义的路上,凭借着极强的政治和经济手段和东条英机等人将日本变成了战争机器,残害无数中国人,战后岸信介又能够靠着超强的预判能力在日本和美国之间左右逢源,甚至一跃从战犯变成首相,不得不说是日本政界上的一朵奇葩。岸信介可怕之处还不仅仅在于活着的时候兴风作浪,更在于他死后还让人不得安宁。

由于强大的政治资本,岸信介的女婿安倍晋太郎从一名小小的记者也成功爬到了日本外相的座位,不过晋太郎没有魄力,没能如愿当上首相,岸信介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了外孙安倍晋三身上。岸信介把安倍晋三安排到了一所成蹊学院,这所学校对外宣称是包含了小学、中学到大学一站式服务的学校,但实际上,这所学校正是培养日本军国主义的摇篮,当时学校里面有一个“报命神社”,就是日本军国主义的象征,1964年这个学校又设立了“战死者慰灵碑”,专门纪念那些二战期间死亡的日本人,把安倍晋三安排在这样的地方读书,岸信介是啥想法大家都清楚。

岸信介是28个甲级战犯吗(从甲级犯变成日本首相)(10)

安倍晋三

后来安倍晋三能够当选成为日本最年轻的首相,自然离不开他外公岸信介的栽培和人脉,而安倍晋三也没有忘记外公岸信介的遗愿,那死老头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修改宪法,可惜一直没能实现。安倍晋三上台后,也是把这个当成他的使命,不过修宪毕竟动摇了根本,违背了大多数日本百姓的意愿,也不是安倍想修改就能随便修改的,于是安倍只能和岸信介一样,改用“曲线救国”的方式来重装军备。2015年安倍晋三提出了《新安保法》,规定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今后只要他国遭受武力攻击时,即使日本没有受到直接攻击,也可以一起反击。新安保法遭到了日本民众的反对,2015年8月30日,日本有10万人游行抗议,但最终还是在2016年强行通过并正式实施。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46年前岸信介强行通过新日美安保条约,46年后安倍晋三强行通过新安保法,这一老一少总是喜欢打着“安保”的名义做着些破坏世界安保的事情,置人民安全于不顾。只不过,在全球命运共同体的浪潮下,这些跳梁小丑终究掀不起多大风浪,徒留个遗臭万年的骂名罢了。

本文完

作者:沈城枫林

一位喜欢写国际风云人物的小哥。喜欢的话可以关注我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