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山老电影(大银幕再现沂蒙精神)

半岛全媒体记者 黄靖斐

沂蒙山老电影(大银幕再现沂蒙精神)(1)

“硝烟起,漫山梁……”重温荡气回肠的故事,再现沂蒙山儿女的奋斗历程。7月7日,以大型民族歌剧《沂蒙山》为蓝本、原班人马打造的歌剧电影《沂蒙山》在北京举行首映礼。大气的史诗风格,鲜活的英雄群像,全景展现了沂蒙山革命根据地革命斗争史,也打动了现场的观众。在首映式现场,影片主创向观众分享了拍摄歌剧电影《沂蒙山》的感受。

舞台版曾在青岛上演

作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最重要的革命根据地之一,沂蒙山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英雄故事。大型民族歌剧《沂蒙山》自2018年推出后,在全国引起了热烈反响和广泛好评,成为现象级歌剧佳作。2019年该剧曾在青岛大剧院震撼上演,引发岛城观众共鸣。此次歌剧电影的推出,让作品的呈现更加丰富、立体,开启民族歌剧《沂蒙山》的新征程。

沂蒙山老电影(大银幕再现沂蒙精神)(2)

从舞台歌剧跨到歌剧电影,并不是单纯的“歌剧记录”,而是用艺术化的镜头语言对舞台表演进行创新性的二次创作。导演黄定山透露,“把歌剧和电影结合是一个全新的尝试,跟传统意义上的戏曲电影,用的是完全不一样的电影语言。最大程度展示表演细节,并对服化道和舞美做了更加精细的调整。我们就想寻求一个当代观众、青年观众在审美过程中能够热爱和喜爱的作品。用镜头真正留住经典。”

“众所周知,歌剧舞台是三面墙180度式的,对于观众来说,存在一些视觉死角。电影则打破了这种模式,展演模式从180度变成360度,让摄影机变成观众的一只眼。”制片人李锋讲起了电影中一场翻译官到山洞探听虚实的戏,“舞台上,翻译官背对着观众,观众根本看不到翻译官的面部表情,但在电影里,这些细节都可以通过特写清楚展现。”

谈到该片的市场期待,李锋坦言,这也是一次歌剧电影市场的试水,“舞台版获奖无数,可以说是奖项收割机,还需要培养歌剧电影这一品类的观众,希望电影版能够得到市场的认可。”

主演王丽达带伤上阵

电影版沿用了导演黄定山、编剧王晓岭、作曲栾凯、主演王丽达、王传亮等歌剧版原班人马。在开机前,主创团队对整个剧目内容反复琢磨,力求拍摄时做到精益求精。

歌剧电影展现的军民深情令观众们感动不已。作曲栾凯说,《沂蒙山》的创作成功,“很大一部分是来自那些动人的事迹,那些故事鼓舞着我、感动着我,使我产生了一种创作《沂蒙山》的冲动”。他在进行音乐创作的时候,常常潸然泪下,“脑海中一直在浮现这些英雄的画面和影像,经常泣不成声,擦干眼泪还要接着写。”看到《沂蒙山》亮相大银幕,栾凯觉得再苦再累都值得,“《沂蒙山》主创团队的每一位演职人员都拧成一股绳,为的是把沂蒙精神传播开来。”

沂蒙山老电影(大银幕再现沂蒙精神)(3)

好的电影离不开演员们精湛用心的表演。导演黄定山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主演王丽达一直有腿伤,但是为了《沂蒙山》的一场戏,她跪了一晚上,来来回回跪,“拍了一条又一条,把各个景别、角度全部给拍了,最后她几乎是让人扶着站起来的。”王丽达在戏中有很多哭戏,“她一哭就哭一晚上,第二天眼睛肿得没办法化妆,用两根冰棍糊在眼上……特别敬业。”

《沂蒙山》“传播链”不断延伸

沂蒙山老电影(大银幕再现沂蒙精神)(4)

“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这是很多人观看《沂蒙山》后的真切感受。该片由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影视传媒集团、中共临沂市委宣传部、中共济南市委宣传部、山东影视制作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摄制,山东歌舞剧院协助拍摄。

“山影出品,必属精品。”一直以来,山影集团坚持温暖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以文艺精品引领社会风尚,从上世纪拍摄的电视剧《重返沂蒙山》《沂蒙山人》到近几年的电视剧《沂蒙》,电影《沂蒙六姐妹》《梦想沂蒙》,网络电影《毛驴上树》系列等,“沂蒙精神”已经渗透到山影的血液中,助力山影在精品创作实践上正道直行。

《沂蒙山》的“传播链”还在不断延伸,“影响圈”也在不断扩大。目前歌剧电影《沂蒙山》还要向多个国家发行,让全世界的观众都能看到“沂蒙精神”。

首映礼结束后,大家共同观看了歌剧电影《沂蒙山》,国内部分影视、音乐方面的专家学者还对该片进行了深入研讨,并对影片进行了充分肯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