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公园美景图(奥林匹克景观大道)

北京有一条南北中轴线,以故宫为中心,南起永定门,北到钟鼓楼,全长7.8公里。这条线上既有恢宏的皇家建筑,也有古朴的民居四合院,是古都北京的中心标志,被称为古都的脊梁,也被誉为北京的龙脉,是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城市中轴线。

我国建筑大师梁思成曾经赞誉道:“一根长8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是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了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

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均衡对称、层次多样、高低不同、错落有序,具有中国古典建筑恢宏大气的特点。

中轴线的雏形形成于元代。元代在北京建都后,把鼓楼作为都城的中心点,北城墙在如今元大都遗址公园,南城墙到长安街。中轴线就是以鼓楼为中心的南北那条线,全长3.9公里。古代帝王崇尚君权至上,建立中轴线,是为了强调自己封建帝王的中心地位。

到了明代,城墙整体南移,市中心的位置就由鼓楼移到了景山。

90年代亚运会以后,从北二环鼓楼桥向外延伸到北三环安华桥,这条街叫鼓楼外大街。三环往外的部分从安华桥到北四环北辰桥,这段路改叫北辰路,这也是中轴线最初的北延长线。

中轴线以紫禁城为中心,集中了前门、大栅栏、景山、钟鼓楼等多处历史文化遗产,而后来的北延长线则囊括了所有的奥运主题。最有名的就是“鸟巢”和“水立方”了。

国家体育场,俗称“鸟巢”,坐落在中轴景观大道的东侧。跳出传统高大建筑被数码屏幕主宰的桎梏,而让整个钢结构暴露在外,是鸟巢独一无二的建筑设计。从外观看,如同一个用树枝编织成的鸟巢,更像一个孕育与呵护生命的摇篮。

“鸟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建筑面积25平方米,总占地面积21公顷,场内观众坐席约为9万多个,其中临时坐席约1万多个。

奥运会结束后,又先后举办了第13届残奥会、中西足球对抗赛、意大利超级杯足球赛、北京世界单板滑雪赛等一系列体育赛事,还举办了多场演唱会以及各种公益活动。

奥林匹克公园美景图(奥林匹克景观大道)(1)

北京奥运会也是国际上承认的最成功的一届奥运会。现在的“鸟巢”是北京的地标性建筑,每年都会有大量游客来此参观。

奥林匹克公园美景图(奥林匹克景观大道)(2)

“水立方”位于中轴景观大道西侧,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国家游泳中心。它的外形是由似水泡的ETFE膜组成,这种膜呈透明状,可以更好的透视光线,据说灵感来源于细胞排列形式和肥皂泡结构。“水立方”由3千多个气泡组成,大小不一,形状各异,覆盖面积达10万平方米。这种奇特的膜结构从来没有在建筑上出现过,至今在世界建筑史上仅此一例。水立方与鸟巢分别位于北中轴景观大道的两侧,一圆一方,体现了中国“天圆地方”的建筑理念,同样是北京奥运会标志性建筑物之一。

奥林匹克公园美景图(奥林匹克景观大道)(3)

奥林匹克公园美景图(奥林匹克景观大道)(4)

奥运会结束后,“水立方”变成了水上乐园,成为了集娱乐、健身为一体的休闲活动中心。

奥林匹克公园美景图(奥林匹克景观大道)(5)

很多城市在奥运会结束之后,奥运场馆拆除的拆除,荒废的荒废,北京奥运会场馆却做到了为数不多的资源再利用。

奥林匹克公园美景图(奥林匹克景观大道)(6)

一到秋天,中轴景观大道更是美成了童话。

奥林匹克公园美景图(奥林匹克景观大道)(7)

奥林匹克公园美景图(奥林匹克景观大道)(8)

奥林匹克公园美景图(奥林匹克景观大道)(9)

奥林匹克公园美景图(奥林匹克景观大道)(10)

奥林匹克公园美景图(奥林匹克景观大道)(11)

除了灰色钢筋结构和灰色花岗岩地面之外,小卖部或服务站都是大红色调,这在逐渐萧瑟的秋日里不得不是一个惊艳的存在。

奥林匹克公园美景图(奥林匹克景观大道)(12)

巧了,那天正好给娃穿了一件大红色开衫,拍起照来很应景。

奥林匹克公园美景图(奥林匹克景观大道)(13)

奥林匹克公园美景图(奥林匹克景观大道)(14)

奥林匹克公园美景图(奥林匹克景观大道)(15)

奥林匹克公园美景图(奥林匹克景观大道)(16)

奥林匹克公园美景图(奥林匹克景观大道)(17)

景观大道的西侧分区域种植了不同面积的银杏树,黄绿交接的色彩、蘑菇造型的路灯和灰色的钢结构建筑,构成了一幅庄重而又俏皮的秋日画卷。

奥林匹克公园美景图(奥林匹克景观大道)(18)

奥林匹克公园美景图(奥林匹克景观大道)(19)

奥林匹克公园美景图(奥林匹克景观大道)(20)

景观大道最北端就是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了,接受完奥运文化的熏陶,可以一并欣赏老舍眼中那泛着迷离色彩的秋。将历史文化与城市建设完美融合在一起,这就是中轴线的魅力所在,更是一道亮丽的城市风景。

奥林匹克公园美景图(奥林匹克景观大道)(2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