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拾得故事全集(寒山拾得和合二仙)

寒山拾得——和合二仙

作者:读裁者黄远辉,专注人文历史,质量标准,知识产权

寒山拾得故事全集(寒山拾得和合二仙)(1)

(李可染《寒山拾得图》)

说到寒山、拾得,很多朋友可能都不是很熟悉,但是在日本、美国,这哥俩却是比李白、杜甫还要出名。说到和合二仙,江浙一带的朋友应该很熟悉,寒山寺、天台山、国清寺三贤殿,都与他们有关。清雍正年间,雍正皇帝正式封寒山为"和圣"、拾得为"合圣",象征着家庭和睦、恩爱美满,"和合二仙"从此名扬天下。

和合二仙的形象经常出现在农村的婚礼上、厅堂上,可以看做是中国版的爱神,求姻缘不妨拜一下和合二仙,虽然这二仙一个是和尚,一个是受妻子嫌弃的隐士。

寒山与拾得、丰干合称国清"三贤",他们既受到佛教天台宗的熏陶,也受到道家和儒家思想的影响,所以在明清年间,佛教有寒山拾得,道家有和合二仙。"和合二仙"手持的物品,件件都是有讲究,荷花是并蒂莲的意思,盒子是象征"好合"的意思,五只蝙蝠,则寓意五福临门,欢天喜地。

寒山拾得故事全集(寒山拾得和合二仙)(2)

(和合二仙,图片来自网络)

魏晋年间,竹林之下,喝酒、嗑药、纵歌,肆意酣畅,是为竹林七贤(我们下期说),是中国隐逸文化的代表人物。寒山、拾得虽说是僧人,但其实并未正式剃度出家,只是行者而已。他们写诗、问道,亦僧亦儒亦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

据载,寒山早年是长安城富家子,但由于身形矮小丑陋,科考之路一直不顺,多次应试,始终不中。寒山心灰意懒,跑到距浙江始丰县以西七十里一个称为"寒岩"的地方隐居。寒山隐居在天台(tāi)山的最深处,那里夏天也有不化的积雪,所以寒山才给自己取了寒山这个名字,而他本名叫什么,从此没人知道。

隐居也得吃饭,寒山常到天台境内的国清寺(佛教宗派天台(tāi)宗的发源地)找在厨房洗碗筷的拾得和尚要饭吃。寒山要饭要的心安理得,有时在廊下独自踯躅,有时叫嚷着开别人玩笑,有时又自个儿望空漫骂,寺里僧众看到他都觉得很讨厌,常常拿杖棒赶他出去,他总是扭着身子拍着手,哈哈大笑着慢步离开。寒山曾自述:"前度是富儿,今度成贫士。"

拾得和尚,年幼时被人遗弃在赤城道侧,恰巧被经过的丰干禅师发现,带回国清寺,拾得之名由此而来。拾得和尚原来担任寺内斋堂的行堂工作,一日忽然兀自登座,与诸佛像对坐而食,口中嚷着:憍陈如!你这声闻小果啊!(备注:憍[jiāo]陈如是佛陀于鹿野苑初转佛法时所度五比丘之一,乃佛陀最初的弟子,为第一位证得罗汉果的阿罗汉,排在五百罗汉首位)说完旁若无人地比划着筷子呵呵大笑。

住持道翘法师气得直摇头,无奈只得让拾得到厨房洗碗筷。有此因缘,拾得才有机会把剩下的饭菜装在竹筒里,送给寒山食用。

寒山、拾得哥俩最著名的对话,大家一定都很熟悉。寒山问拾得:"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之乎?"

拾得回答:"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如何?"

寒山又问:"还有甚诀可以躲得?"

拾得回答:"我曾看过弥勒菩萨偈,你且听我念偈曰:

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

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涕唾在面上,随它自干了。

我也省气力,他也无烦恼。

……"

这段对话,寒山问得好,拾得答得妙。拾得的回答,表现出了那种豁达、那种超然、那种大度、那种洒脱,与庄子所宣扬的"少私寡欲,不去争斗"理念颇为契合。显然,这是一种寻求个人解脱的学说,而不是一种救世的学说。

寒山拾得故事全集(寒山拾得和合二仙)(3)

(寒山、拾得,图片来自网络)

当然,如果寒山、拾得只是一个疯疯癫癫的行者,隐匿于寺庙,世人不一定知道他们的存在。寒山、拾得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文化符号的代表,与台州刺史闾丘胤的到任有关,闾丘胤赴任之前遇丰干禅师,丰干禅师指点闾丘胤说: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贤两位菩萨的化身。稽首文殊,寒山之士;南无普贤,拾得定是。相传寒山为文殊菩萨化身,拾得为普贤菩萨化身。

闾丘胤到任后立即前往国清寺拜访寒山、拾得。寒山、拾得二人不满意丰干禅师的饶舌(备注:成语"丰干饶舌"由此而来),一起离开国清寺,从此销声匿迹。

国清寺有个三贤殿(备注:三贤者,丰干、寒山、拾得,弥陀、普贤、文殊化现),最先是日本僧人建造的。北宋张景修有《三贤堂》诗:"如是国清寺,宜乎天下闻。水声常夜雨,山气即朝云。今古三贤隐,仙凡两路分。唐人书画在,明日更殷勤。"

杨杰(自号"无为子")也有《天台三贤堂》诗,一人一诗。《丰干》诗:"从来清净土,鼎足圣贤聚。骑虎归故乡,世人犹未悟。"《寒山》诗:"家住天台寺,云岩万丈潭。本来人不识,饶舌是丰干。"《拾得》诗:"拾得原无姓,山前拾得来。常携一敝帚,不为扫尘埃。"

宋以降(jiàng),丰干、寒山、拾得、虎形成了固定组合,即"四睡",《四睡图》成为画家喜欢的题材。画中绘丰干、寒山、拾得与一虎,四者俱酣睡,画面静寂,显现禅之意境,为宋元间著名的画题。

寒山拾得故事全集(寒山拾得和合二仙)(4)

(元《四睡图》,来自名画油画网)

《罗汉写经图》是一幅流传颇广的名画,从画面的构图、人物的形象以及作品创作的特定时代信息和文化背景分析,《罗汉写经图》既不是一般的"罗汉图",也非单一的"写经图",而是一幅深度体现禅宗文化及其演绎中的出自文人画家或得道高僧之手的"寒山、拾得、丰干三圣图"。

寒山拾得故事全集(寒山拾得和合二仙)(5)

(《罗汉写经图》,图片来自网络)

野史记载,离开国清寺后,寒山四处流浪,后来到了苏州的枫桥镇,靠施药舍茶勉强为生,最终客死于枫桥寺(后更名为寒山寺)。

闾丘胤请国清寺住持道翘法师帮忙,派人四处寻找寒山的遗物,在村中人家的屋壁上和在林间树叶上,找到他写的诗偈三百多首。闾丘胤将这些诗偈汇编成《寒山诗集》,传诵至今。闾丘胤还写下赞辞:

菩萨遁迹,示同贫士,

独居寒山,自乐其志,

貌悴形枯,布裘弊止,

出言成章,谛实至理,

凡人不测,谓为狂子。

时来天台,入国清寺......

相传拾得后来渡海到日本,潜心弘扬佛教,很快成为当地一代宗师,影响巨大。拾得不忘铁哥们寒山,在宣传上很下功夫,使得日本不仅有了"拾得寺",还有了"寒山寺"。寒山诗的意境,闪烁着悲哀的生命体验和透彻顿悟,很符合日本人的文化口味,成为了日本文化偶像。时至今日,每年仍有大日本游人来到苏州寒山寺进行文化朝圣。

寒山在日本出名之后,日本学者又反过来,到中国到处寻找寒山人生和诗作的踪迹。寒山寺规模不大,名气不响。张继的《枫桥夜泊》,让寒山寺名声远播,成为与少林寺、灵隐寺、大相国寺、法门寺、白马寺等相提并论的中国十大名寺之一。

清代国学大师俞樾《新修寒山寺记》写道:凡日本文墨之士咸造庐来见,见则往往言及寒山寺,且言其国三尺之童,无不能诵是诗者。张继生前绝对没想到,《枫桥夜泊》已经成为中日交往的文化符号,寒山寺已经成为日本人心中的文化圣地,诗里的"钟声"也演变成了日本的年俗。

日本人格外喜欢寒山的诗,美国嬉皮士运动的时候,寒山又做了嬉皮士的偶像,比李杜还知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想主要还是因为寒山的诗高度口语化,没有唐诗宋词的条条框框,都是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大白话,翻译成日语、英语都很容易。

要知道,唐诗宋词,老子《道德经》,即使是精通中文的老外,也很难将其中的神韵,通过英语等外语表达出来,这就是为什么汉语是世界上最难掌握的语言的原因。

美国嬉皮士被称为"垮掉的一代",反对物质享受,强调回归自然,这种生活理念与千年前离群索居、隐居寒岩的寒山颇有几分相似。《寒山诗集》此时引入美国,其超然物外的思想境界,引起美国嬉皮士的热捧。寒山因此迅速成为"垮掉一代"心目中的偶像,被嬉皮士奉为鼻祖,引发了席卷欧美的"寒山热"。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这正是嬉皮士苦苦追寻的境界。

奥斯卡获奖电影《冷山》的扉页赫然写着:"人们打听通往冷山的道路,却一无所获。"这不就是寒山诗所说的"人问寒山道,寒山路不通"之意吗?

《寒山诗集》中的诗,都是随手写在树上、墙上、石头上,总共三百多首,我们来看一下其中一首:

我住在村乡,无爷亦无娘。

无名无姓第,人唤作张王。

并无人教我,贫贱也寻常。

自怜心的(dì)实,坚固等金刚。

整首诗都是大白话,表明身世,无爹无娘,无名无姓,无知无识,更没有钱。正因为什么都没有,才有一颗值得骄傲的坚定的心。

我们再来看一首描写他隐逸生活的诗,颇有诗意:

寒山唯白云,寂寂绝埃尘。

草座山家有,孤灯明月轮。

石床临碧沼,虎鹿每为邻。

自羡幽居乐,长为象外人。

山居的日子,白云作伴,明月作灯,睡石床,坐草垫,虎鹿为邻,此等幽居之乐,相信可以让不少小伙伴心生羡慕。

北大才子王怜花曾说,他有一位同窗好友,学贯中西,精研哲学,在拿到博士学位后,终于如愿做了一家超市的保安。大隐隐于市,还有许多现代隐士,深藏功与名,做着图书管理员、快递小哥等与世无争的工作,"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颇得寒山、拾得之神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