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的题字故宫博物院是行书吗(山东博物馆大门上的字)

郭沫若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坛领袖,他除了是作家、考古学家、历史学家之外,同时也是一位书法家。

郭沫若曾经潜心修习书法70年,并模仿颜真卿等大家之作,逐渐自成一体,人称“郭书”。如今“山东博物馆”建筑外面的题字,就是他的杰作。

郭沫若的题字故宫博物院是行书吗(山东博物馆大门上的字)(1)

应该说,郭沫若在书法上的成就,虽然还有一定的争议,但是他的字比同时代的普通书法家写得更好,是肯定的。不过最近几年来,网上不断有人对他的书法进行贬低。

其中有一个原因,就和他当年给“山东博物馆”的题字有关。这几个字,至今仍高悬在“山东博物馆”建筑的顶上。

如今的人早就已经不写毛笔字了,对“草书”完全陌生。因此每次看到那几个字,都会产生严重的误解。当地人感到非常尴尬,曾经写信请求山东博物馆,把郭沫若的题字给换下来。

一、郭沫若的题字为什么显得“搞笑”?

郭沫若估计想不到,几十年后,别人会取笑他写的那几个字。因为如今80%以上的人中国人都不认识“草书”,只能根据字形去“脑补”自己不认识的字,于是把“山东博物馆”看岔了。

在如今的中国,因为不认得书法的艺术字体,而把题字误读的现象不但十分普遍,最后还成了一个非常搞笑的“梗”。

郭沫若的题字故宫博物院是行书吗(山东博物馆大门上的字)(2)

比如,网上有人把“春池嫣韵”看成“去他妈的”;把“宾至如归”看成“妇女之宝”;把“勤能补拙”看成“杜甫能动”等等。这样的段子,层出不穷。

当然,这些东西有可能只是利用现代人对“草书”字体的陌生,故意生造出来。这主要是因为以“草书”为代表的书法艺术字体,距离现代人的生活太遥远了。

在古代,中国人用毛笔写字。隶书、楷书、行书、草书,过去的生活中还能用到。但是到了如今,国人早就已经放弃了毛笔字。书法,也就只能成为一门艺术了。

当代人生活中要么不写字,要么写也是正楷居多。以“草书”为代表的古代书法字,很多写法都和正楷是不一样的。

特别是有了电脑以后,除了学生还会动手写字以外,普通人生活中写个日记、记个账,连笔都不用动,直接使用电脑。因此还产生了很多,提笔忘字的“功能性文盲”。

郭沫若的题字故宫博物院是行书吗(山东博物馆大门上的字)(3)

即使是学校里的学生,他们用笔写,也是写楷书,根本不可能用草书做功课。现代生活,普通人在电脑、手机上看到的字全部是宋体、正楷,隶书等等。

不知是什么样的人,才会把自己的电脑和手机上的字体设置成“草书”。因此,“草书”之类的艺术字,只有书法爱好者才会去摆弄。

日常生活中用不到,接触不到,也根本无法欣赏书法艺术带来的美感。且不要说是郭沫若的字了,就算是颜真卿本人、王羲之本人来题字,老百姓依然看不出它好在哪里。

再加上一些巧合,大家写出来的字,刚好在外形上和另一些字的外形相似,也难怪网友们会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去将它曲解了。

二、博物馆该不该换掉有争议的“题字”

“山东博物馆”的建筑物外墙上,高悬着那么大的几个金色的题字,却被人看成了岔了,这玩笑不是开大了吗?当然,博物馆题字被误读的现象,绝不是个别现象。

郭沫若的题字故宫博物院是行书吗(山东博物馆大门上的字)(4)

事实上,“不会看错”的人,才是少数。一幢建筑物,在它的外墙上面题字,本来是给普通人提供标识,让去到那里的人可以清晰地辨明自己到达了哪里。

但是现在这几个题字,非但不能替人正确指路,让人感受到艺术之美,反而替博物馆本身引来了嘲笑,它的存在,还有必要吗?

本来我也认为:这种存在争议的字,就应该根据网友的建议,直接把它换掉拉倒,但是后来又有人说,书法艺术是“古董”,而博物馆本来就是存放古董的。

各种书法字体、名人字画,也算是他们的藏品,留着“郭书”,才能体现出博物馆的文化。人们发笑,往往是因为无知而产生了智商上的优越感。

难道有人嘲笑它是那种东西,它就真的成了那种东西吗?郭沫若作为一个书法专家的水平有争议,但是说他的字写得好,其实是没有问题的。

郭沫若的题字故宫博物院是行书吗(山东博物馆大门上的字)(5)

郭沫若少年时代就开始学习颜真卿书法,后来他的“郭书”中还有颜氏书法的影子。60年代的时候,国内书法界举行“兰亭大辩论”,郭沫若参与了,还在会上发言,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等游客们看到他的题字,笑完以后就必然会产生好奇,再去一打听,然后就知道是自己弄错了,也没有什么不好。

现在的人,往往喜欢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从而来达到取乐的目的。其实制造笑料也没有什么不对,但有的时候,还是应该反思一下,为什么八成以上的国人,都不认识书法字体了。

这是不是说明,书法在中国已经没落了?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们未来,还要不要向学生们,普及一点关于“草书”等字体方面的常识呢?

如果感觉没有必要学习“草书”,那么也可以考虑,不要把它写在公共建筑和交通枢纽的屋顶和外墙上,还是老老实实地把它请进博物馆,或者书法爱好者家里的墙壁上算了。

郭沫若的题字故宫博物院是行书吗(山东博物馆大门上的字)(6)

“山东博物馆”被误读还不太打紧,要是山东的火车站、飞机场也弄出这些艺术字来,让人“误会”了,岂不是了没事找事,故意给大家制造麻烦吗?

结语

郭沫若的题字被调侃,一是因为如今的人根本不认识“草书”字体,只能通过“生字”的外形去推测它是什么。“山东博物馆”几个字的外形,的确容易让人混淆,并产生误解。

另一方面,郭沫若本人因为一些原因,最近十几年在网上一直被人不断贬低,有的人看到他就爱调侃。而山东博物馆的题字,正好给了他们一直调侃、嘲笑他的理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