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茶和普通茶的区别(从生吃鲜叶到如今六大茶类)

茶有六大分类,具体有多少种茶呢?实在是数不胜数。

单数绿茶一类,它的工艺就有蒸青、炒青、晒青、烘青之分,不同的工艺制作会呈现不同的口感,茶类的发展实在千姿百态。

在几千年的发展与演变的历程中,茶从生吃鲜叶到如今的六大茶类都经历了什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从生吃鲜叶到生煮羹饮

01 生吃鲜叶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说的就是当年神农氏在山野采药之时,一不小心吃到了一种有毒的草,顿时感到口干舌麻,头晕目眩。没办法,他急忙找一棵大树背靠坐下,正在闭目休息之时,一阵清风吹过,几片绿油油的叶子从树上飘落下来。其中,就有一片刚好落到了神农的胸上,而且这片树叶还带着一股清香,神农经不住诱惑,随手拈起这片树叶放在嘴里咀嚼,没想到清香由淡转浓,且苦涩交加,随即又感觉一股清凉之气油然而生,顿时舌底生津,精神振奋,刚才的不舒服一扫而空。由此便发现了茶的妙用。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发现,最早的茶利用方式就是生嚼鲜叶。这种生吃茶鲜叶的食用方式,至今还有一些族群保留这一习惯。有些是直接生吃鲜叶,有些会加入一些调味品或者是把鲜芽叶腌制之后再食用。

中期茶和普通茶的区别(从生吃鲜叶到如今六大茶类)(1)

如今,我国云南的布朗族、佤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还保留着这种原始的生活方式。

02 生煮鲜叶

从人类学会了用火,也学会给食材加热。

茶叶能生吃,自然会尝试煮食。茶叶生煮就类似于我们现在的煮菜汤。

古代食材匮乏,没啥东西吃,煮点茶叶就算是菜了,古人称之为“茗茶”。

《晏子春秋》中记载:“婴相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菜而已。”说是春秋时期,晏婴在景公时,虽然身为国相,但是饮食节俭,吃糙米饭,配几样荤菜外,只有“茗菜而已”,类似于现在我们所说的粗茶淡饭的意思。

以茶为菜,也不只见于文字,现代有些地方仍然保留着这一风俗。

云南省基诺族至今仍有吃“凉拌茶”的习惯,采摘新鲜的茶叶,在热水中浸泡后,再加入黄果叶、大蒜、辣椒、盐等配料,再加入一些山泉水搅拌,便成了一道美味可口的菜肴——凉拌茶!

中期茶和普通茶的区别(从生吃鲜叶到如今六大茶类)(2)

03 羹饮

羹,指五味调和的浓汤,用蒸、煮等方法烹制的糊状或带浓汁的食品。

可以看出来,古人随着发展,吃食也更加丰富起来。

在《晋书》中记载:“吴人采茶煮之,曰茗粥”,而且茗粥在古代还非常的受欢迎。

唐代诗人储光羲在友人家做客时就记录了盛夏吃茗粥诗一首:“当昼暑气盛,鸟雀静不飞。念君高梧阴,复解山中衣。 数片远云度,曾不蔽炎晖。淹留膳茶粥,共我饭蕨薇。 敝庐既不远,日暮徐徐归。”

关于茗粥的做法,一直有两种说法,一是“煮制的浓茶,因其表面凝结成一层似粥膜样的薄膜而称之为‘茶粥’”,二是以茶汁煮成的粥。

现代人更倾向于第二种说法,用茶汁煮成浓稠的羹,这不免让我想起来一种饮茶的方式——擂茶。

中期茶和普通茶的区别(从生吃鲜叶到如今六大茶类)(3)

记得看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时候,女主角盛明兰的生母就擅长做“七宝擂茶”,被她的父亲盛宏称赞不已,我便对此新生好奇。(七宝擂茶是“擂茶”的一种,已有近 2000 年的历史。 用绿茶舂捣,并加入芝麻、花生、绿豆、葛粉、糯米、红豆、生姜、盐作为辅料。 捣碎成泥后加沸水过滤, 之后煮沸就可以喝了。 味道有绿茶的清香也有芝麻、花生的美味。)

中期茶和普通茶的区别(从生吃鲜叶到如今六大茶类)(4)

经过一番了解,比较早期的擂茶便是以生茶叶、生姜、生米三种材料混合碾碎加水煮成的汤饮,也称“三生汤”,我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测,也许擂茶便是茗粥的演变。

中期茶和普通茶的区别(从生吃鲜叶到如今六大茶类)(5)

前文所说的,无论是生嚼还是生煮羹饮,所利用的都是未经过任何加工的嫩芽鲜叶。后来又是如何发展的呢? 关注我,下期继续与大家分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