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与恶性肿瘤(全文免费阅读肿瘤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家庭管理指南)

新型冠状病毒与恶性肿瘤(全文免费阅读肿瘤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家庭管理指南)(1)

新型冠状病毒与恶性肿瘤(全文免费阅读肿瘤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家庭管理指南)(2)

前言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20年中国新发癌症人数457万人,占全球新发癌症病例的23.7%;癌症死亡人数300万人,占全球癌症死亡人数的30%,中国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世界第一。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公布癌症是一种慢性疾病,我们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面对不断增多的癌症病例。当下,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病毒)感染在我国已达到流行高峰。由于肿瘤患者平均年龄大、并发症多、放化疗抑制免疫功能等因素,这一群体在面对传染性极强的新冠病毒时,感染风险极高。我们亟需切实有效、有针对性的权威指南,一方面用来指导癌症群体顺利渡过新冠病毒感染的侵扰,另一方面又能辅助做好癌症的诊断治疗和康复等一系列工作。为此,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防治科普专业委员会联合我国肿瘤学、感染病学、临床营养学、肿瘤药学、中医学、呼吸病学、急诊医学、精神心理学等诸多领域专家学者,结合我国国情,基于“防、筛、诊、治、康”的肿瘤整合医学理念,制定了这部《肿瘤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家庭管理指南》,以科普的形式回应大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并从全流程上指导临床医生、患者及家属如何平稳度过新冠病毒感染期,也为临床实践提供有效参考。

新型冠状病毒与恶性肿瘤(全文免费阅读肿瘤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家庭管理指南)(3)

新型冠状病毒与恶性肿瘤(全文免费阅读肿瘤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家庭管理指南)(4)

一、肿瘤患者是否更容易感染新冠病毒?

肿瘤患者的免疫力相对薄弱,抵抗病毒的能力变差,相对于普通人来说,更容易感染新冠病毒,并且,大部分肿瘤患者在经过化疗、手术等抗肿瘤治疗后,体内免疫细胞的清除能力进一步降低,病毒更容易繁殖、扩散,成为新冠病毒的易感人群。即使是接受手术切除治疗的早期肿瘤患者,其手术创伤带来的免疫力低下也会持续半年左右。

另外,通过分析调研数据,我们发现有超过50%的肿瘤患者既往未曾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这进一步加重了肿瘤患者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

中国抗癌协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实体肿瘤患者防护和诊治管理相关问题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以下简称《专家共识》)中明确指出,实体恶性肿瘤患者新冠病毒感染风险、感染后的重症率及死亡率均高于正常人群。一项全国范围内纳入1590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感染病例研究显示,18例(约1%)患者有肿瘤病史,显著高于全国人口总数的恶性肿瘤发病率(0.29%)。

除了肿瘤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的原因外,还有一种观点解释了为何肿瘤患者更容易感染新冠病毒。由于肿瘤患者大多高龄,且对医疗资源比较依赖,是时常光顾医院的“回头客”,从而导致其具有更高的住院频率,进而增加了院内新冠病毒感染的概率。

综上可知,肿瘤患者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性高于普通人群。但是,目前尚无相关研究表明感染新冠病毒会增加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复发率,也没有证据表明新冠病毒会促进肿瘤的进展。

二、肿瘤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是否更易出现重症?

肿瘤患者大多高龄,由于自身营养不良以及抗肿瘤治疗等原因,得肿瘤后免疫功能会进一步降低,这是肿瘤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出现重症的危险因素。

因此,从理论上讲,免疫功能的降低会导致恶性肿瘤患者更易感染新冠病毒,罹患危重症新冠肺炎的比例也会更高。例如,肺癌患者本身就容易伴有肺部炎症,在感染新冠病毒之后,病情加重的风险更高。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王志华团队研究发现,恶性肿瘤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发展成重症的风险程度是未患恶性肿瘤的新冠肺炎患者的3.61倍。同时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伍钢团队发现肿瘤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存活率不佳,其中以血液系统肿瘤患者表现更为明显。

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牵头,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承担完成的一项研究提示:与非癌症患者相比,癌症患者的新冠肺炎重症风险更高[重症定义为入住重症加强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有创通气或患者死亡]。

综上所述,由于肿瘤患者自身免疫力本就低下,加之放化疗等一系列抗肿瘤治疗,患者免疫力会进一步降低,导致其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更高,感染后发展成危重症的比例也更高。因此,恶性肿瘤患者应被给予及时和充分的关注,并酌情考虑是否要适当推迟放化疗、手术治疗等抗肿瘤治疗。

三、肿瘤患者如何预防新冠病毒感染?

目前,人类对于新冠病毒普遍易感,尤其是近期流行的奥密克戎毒株。高龄、血液-淋巴系统或肺部肿瘤、进展期肿瘤、术后并发症、抗肿瘤治疗(放化疗和免疫抑制剂等)带来的免疫抑制作用、营养不良或恶病质等因素都可以导致机体免疫力的下降。因此,多数肿瘤患者都属于新冠病毒的易感人群。

经呼吸道飞沫、人传人是新冠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当感染者讲话、咳嗽或打喷嚏时,释放出的飞沫会导致病毒传播。一般而言,与新冠病毒感染者的距离越接近,接触时间越长,病毒传播风险就越高,其中室内长时间接触感染者的风险最高。

在新冠病毒感染大流行的环境下,肿瘤患者该如何保护自己呢?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尽量避免暴露于病毒中,我们建议:

(1)保持社交距离,尽量避免聚集。在公共场所与他人保持1~2米的距离,特别是避免密切接触新冠病毒感染者,在室内公共场所或密闭空间时应佩戴口罩(推荐N95或者医用口罩),研究显示正确佩戴口罩可使新冠病毒的感染率降低53%。

(2)重视手卫生,勤洗手。在触摸公共场所的物体之后,一定要常规洗手,同时避免直接用手触摸面部(特别是眼、鼻和口)。有研究显示,新冠病毒可在人皮肤上存活9小时,用酒精消毒液处理15秒可使其完全灭活。

(3)保持室内充分通风。可以每日定时打开门窗或在窗前放置风扇以向外排出空气,若室外较热或较冷也可以使用空调。

(4)对经常触碰的物体进行消毒,尤其是多人触碰的物体(如快递)。

(5)积极接种疫苗。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推荐所有肿瘤患者都应处于新冠病毒疫苗的最新接种状态。疫苗对免疫低下者的免疫原性可能减弱,但仍推荐接种。已经确定的接种禁忌证是过敏体质(即曾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全身性过敏反应)或对疫苗中任意成分有明确过敏史者。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接种腺病毒疫苗偶尔可见血栓形成并伴有血小板减少,但其是否应纳入禁忌证尚无定论。目前认为既往患有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或有VTE倾向者不构成接种禁忌。

(6)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积极的生活态度。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降低患病的风险,建议平时多食用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减少动物油脂的摄入,每日保证7~9小时的睡眠,不要吸烟和饮酒,适当做些轻微体育运动。也可以培养一些其他个人爱好,保持心情的放松与愉悦,避免焦虑情绪。

四、家属感染新冠病毒,肿瘤患者怎么办?

由于肿瘤患者常伴有免疫功能(相对)低下,因此,当家属感染新冠病毒时,无论他们是否有明显的症状,肿瘤患者都应该与他们隔离开,直至家属抗原/核酸检测转为阴性。如果家属无症状,但曾与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密切接触,也建议互相保持隔离直至家属行抗原/核酸检测证实为阴性。

隔离包括避免亲密接触、同床睡觉、共同进餐、共用毛巾等。还需要保持室内通风,做好室内物品的消毒。若必须共处同一空间时,建议保持2米及以上距离并正确佩戴口罩,条件允许时应尽量避免以上这些情况的发生。

五、肿瘤患者能否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很多肿瘤患者有这样的顾虑,我的身体条件相对正常人差一些,能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吗?疫苗的接种是否会造成肿瘤的进展和进一步恶化?对此,中国抗癌协会的《专家共识》指出,肿瘤患者新冠病毒感染风险、感染后的重症率及死亡率均高于正常人群,因此,这部分群体更需要接种疫苗进行防护。

在综合评价患者身体状态、免疫功能及病情后,应鼓励肿瘤患者积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并建议足量、足疗程、按照推荐剂量和剂次完成。针对处在不同治疗阶段的肿瘤患者,接种疫苗的时机各不相同。

(1)手术患者:对于正在或准备接受手术的肿瘤患者,建议至少在术前1周或术后根据身体恢复情况酌情安排疫苗接种。

(2)化疗患者:对于正在或准备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建议于化疗前至少2周或末次化疗结束1~2周后安排疫苗接种。

(3)放疗患者:对于短程放疗的患者可待疗程结束后再行接种。考虑到新冠病毒感染的风险并结合患者的接种意愿,在咨询放疗科医生后,可在放疗的任何阶段进行疫苗接种。

(4)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患者:对于接受上述治疗的肿瘤患者,需根据患者的身体状态、治疗副反应情况以及药物相关副作用,在肿瘤内科医生综合评估后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5)参加临床试验的患者:可根据临床试验方案要求咨询临床试验的项目组。

六、肿瘤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有哪些症状表现?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方案(第十版)》,新冠病毒感染后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患者会出现鼻塞,流涕,咽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

此外,感染新冠病毒后还会引起疲劳,抑郁、焦虑等神经精神障碍,躯体疼痛,头痛,反复出现的流感样症状和病毒性心肌炎等相关病症。如果肿瘤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可进行新冠病毒抗原/核酸检测,以明确是否感染了新冠病毒。

对于肿瘤患者而言,格外警惕发生重症的风险是最重要的。肿瘤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要注意监测体温、精神状态以及血氧饱和度,避免出现“沉默性缺氧”,即没有发烧、咳嗽的症状,但总感觉胸闷气短。对于肿瘤患者来说,出现这类症状很有可能并发了肺炎,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七、肿瘤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如何判断严重程度?

随着我国疫情防控政策的不断调整,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国内许多专家预测,疫情政策放开后整体人群累计感染率将高达80%~90%,每个人都会经历至少一次感染。对肿瘤患者而言,自身免疫力低下,更容易被感染,一旦肿瘤患者“阳”了,抗肿瘤治疗大概率会受到影响,其影响程度取决于临床感染的严重程度(即轻度、中度、重度、危重),恶性肿瘤的类型和进展情况等。

那么,肿瘤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如何判断严重程度呢?国外有指南根据肿瘤患者感染后的症状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危重症四个类型。

(1)轻度疾病患者:有新冠病毒感染的症状和体征(如发热、咳嗽、喉咙痛、莫名不适、头痛、肌肉疼痛、恶心、呕吐、腹泻、味觉和嗅觉丧失),但没有气短、呼吸困难或胸部影像学异常的患者。

(2)中度疾病患者:临床评估或影像学检查诊断患有下呼吸道疾病且在室内空气环境中血氧饱和度(SpO2)≥94%的患者。

(3)重度疾病患者:在室内空气环境中SpO2<94%、动脉血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之比(PaO2/FiO2)<300 mmHg、呼吸频率>30次/分钟、或肺部浸润>50%的患者,包括辅助供氧(通过高流量设备吸氧或接受无创通气)的患者。

(4)危重症患者:存在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和/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包括接受机械通气和体外膜氧合器(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erator,ECMO)的患者和存在终末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

八、肿瘤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什么情况下需要去医院治疗?

肿瘤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如果患者病情稳定、身体状况较好,可居家治疗。因为对于稳定期的肿瘤患者,绝大多数为轻症感染,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乏力、头痛以及肌肉酸痛等症状,一般持续1周左右,出现这些轻症可对症使用相关药物缓解。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肿瘤患者免疫力较低,病毒入侵机体时更容易繁殖和扩散,因此重症感染的风险可能要略高于普通人群,尤其是接受过放化疗的群体。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推荐,适合居家治疗的患者包括:

(1)没有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感染者。

(2)如果合并有基础疾病,但基础疾病处于稳定期,无严重心肝肺肾脑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等,需要住院治疗情况的感染者。

如果居家治疗的患者出现“重型”的临床表现,即居家治疗人员出现呼吸困难或气促;经药物治疗后,体温仍持续高于38.5℃,且超过3天;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且不能控制;如果您家中备有血氧仪可以监测血氧变化情况,若在安静状态下出现呼吸频率加快(≥30次/分)或指夹血氧饱和度下降(≤93%),或出现憋气、气短或原有症状加重的情况,请及时前往医院。

九、肿瘤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是否要停止抗肿瘤治疗?

肿瘤患者普遍免疫力低下,属于新冠病毒的易感人群。那么,肿瘤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是否要停止抗肿瘤治疗呢?关于这个问题,中国抗癌协会的《专家共识》及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的相关指南均推荐适当推迟抗肿瘤治疗。

但是,患者推迟的抗肿瘤治疗时间则因人、因病有所不同,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和一般状况、感染严重程度、恶性肿瘤类型、合并症、治疗类型和强度、治疗方案的不良反应以及推迟治疗所致癌症复发进展的风险等因素,做出个体化判断。

化疗和放疗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相对大一些,原则上需在患者新冠病毒感染康复后进行;有肿瘤急诊,如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脊髓压迫症、颅内转移引起颅内高压等急需放疗的患者,经医生评估权衡患者风险后实施个体化决策;靶向治疗和内分泌治疗,短期停用对患者肿瘤治疗整体影响较小,如果新冠病毒感染无症状、轻症且停药会引起疾病进展,经专家评估后,可酌情给予靶向治疗和内分泌治疗;免疫治疗则需谨慎决策,患者能否进行免疫治疗需经主管医生全面评估,充分权衡利弊后再做决定。

在等待抗肿瘤治疗时,除了可以行对症支持治疗外,患者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心情放松,避免过度紧张导致的疾病进展。如病情危重则需尽快到医院就诊;如感染者无症状、症状轻微或处于稳定期且没有严重心肝肺肾脑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等需住院治疗的情况,可考虑居家隔离治疗。

十、肿瘤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抗肿瘤治疗应何时重启?

中国抗癌协会的《专家共识》推荐,新冠病毒感染的肿瘤患者在相关症状完全缓解后,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连续2次阴性(中间间隔24小时及以上),可考虑重启抗肿瘤治疗。

在临床实践中,重启抗肿瘤治疗的时间,主要取决于新冠病毒感染的严重程度、肿瘤的类型和状态、推迟治疗导致癌症复发和进展的风险、合并症、治疗的类型和强度以及治疗方案的不良反应等多个因素。

对于计划接受靶向治疗、长效生物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类的免疫治疗、放射治疗、激素治疗(内分泌治疗)的肿瘤患者:如果持续无症状,建议从首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结果日期起暂停10天,之后再开始或恢复原计划的抗肿瘤治疗;对于轻、中度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建议从首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结果日期起暂停至少10天,直到症状好转,并且在不使用退烧药的情况下退热至少24小时,之后再开始或恢复原计划的抗肿瘤治疗;对于重度、危重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无论接受任何抗肿瘤治疗,均建议从首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结果日期起暂停至少20天,直到症状好转,并且在不使用退烧药的情况下退热至少24小时,之后开始或恢复原计划的抗肿瘤治疗。

如果肿瘤无法控制而迫切需要进行抗肿瘤治疗,则应根据肿瘤专家多学科联合会诊的意见,在患者知情并进行充分医患沟通后,再行实施个体化抗肿瘤治疗。

十一、重启抗肿瘤治疗后,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或剂量?

新冠病毒本身对肿瘤患者的病情有无明显影响,目前还没有直接的循证医学证据。但部分肿瘤患者在感染新冠病毒痊愈后,可能会存在体质下降、脏器功能异常,甚至疾病快速进展的情况。

因此,在实际临床工作中,主管医生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或优化治疗方案,如化疗药物减量、抗肿瘤药物种类的调整或中止抗肿瘤治疗等。此外,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并发症和后续不良反应等,也需要考虑纳入到肿瘤治疗风险因素的综合评估中。

总体来说,根据中国抗癌协会的《专家共识》推荐,对于符合接受抗肿瘤治疗条件的患者,应当尽量恢复抗肿瘤治疗,必要时可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或减少剂量。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需要调整抗肿瘤治疗方案或剂量。调整治疗方案时,也应注意减轻患者的免疫抑制,减少其住院次数,缩短其住院时间,以避免发生其他不良反应。

在抗肿瘤治疗方案疗效相同的情况下,应优先选择口服用药和周期较长的抗肿瘤方案,如把肠癌化疗的双周方案调整为三周方案等。在重启抗肿瘤治疗后,需更加注意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如少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复阳”表现。

建议患者在接受抗肿瘤治疗过程中,要每日测量体温,多开窗通风,正确佩戴口罩,勤洗手,摄入充足营养,进行适当运动锻炼,保证充足睡眠,保持放松心态。一旦“复阳”,无特殊情况下,建议暂停抗肿瘤治疗。

十二、肿瘤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能否手术?何时手术?

肿瘤患者最怕听到“晚期”两个字。对于刚刚确诊肿瘤的患者,或者经过治疗后肿瘤缩小达到手术标准的患者,恨不得当时就把瘤子切除,最担心时间久了拖成“晚期”。但这个时候“阳了”怎么办,还能手术吗?不能手术的话等到何时才能做?肿瘤进展了怎么办?

各位患友们的心情非常能理解,但不宜过急。

第一,我们要接受“两面受敌”的事实,就像打仗,新冠病毒感染和肿瘤是我们同时面对的两个“敌人”,这个时候需要我们更好地排兵布阵,权衡利弊,两害相权取其轻。

肿瘤患者因自身病情及治疗原因,大多数处于免疫抑制状态,感染新冠病毒后发展为重症、危重症甚至失去生命的风险明显升高。而手术本身对我们的身体状况有很高的要求,手术创伤也会进一步影响我们的免疫系统,二者相互影响,在新冠病毒重症感染风险升高的同时也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肺癌患者)。

第二,我们要客观地认识肿瘤。通常情况下,肿瘤发展是比较缓慢的,它属于慢性疾病的一种,从确诊新冠病毒感染到核酸检测阴性的平均时间为7~10天,这段时间内,新冠病毒感染不会加速肿瘤的生长或恶化,同时也不会耽误绝大部分的常规抗肿瘤治疗。所以,相关指南均推荐酌情适当地推迟抗肿瘤治疗。

那什么时间开始手术治疗合适呢?手术推迟的时间应综合考虑新冠病毒感染的严重程度、肿瘤的类型和状态、手术类型、手术强度和不良反应、推迟手术导致肿瘤复发或进展的风险、原有基础疾病和合并症等,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而对于出现严重肿瘤相关急症症状(如出血、穿孔、梗阻、腹膜炎等),急需手术的患者,则应根据多学科专家组(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讨论意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尽快施行治疗。

十三、肿瘤患者感染新冠病毒是否会导致肿瘤进展?

某些病毒是引起肿瘤的重要原因,比如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和子宫颈癌,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和肝癌均明确相关。但肿瘤的发生、发展很少是一个孤立事件的结果,而是多因素长期积累的诱变事件。那新冠病毒进入人体后又会对肿瘤产生什么影响呢?

《英国血液学杂志》报道了一名61岁患有严重肾病和晚期霍奇金淋巴瘤的患者,在感染新冠病毒4个月之后,体内的大部分肿瘤竟然消失了!

研究人员未明确肿瘤消失的原因,但是研究人员推测,感染新冠病毒触发了这名患者体内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新冠病毒意外的让患者的免疫机制在干掉病毒的同时还顺便杀灭了癌细胞。

但这毕竟属于个案,且发生在血液学肿瘤。其实,病毒感染导致血液肿瘤缓解的情况并不罕见,流行性感冒、水痘、麻疹等传染性疾病也都有导致白血病或淋巴瘤缓解的案例。这些事件也促进了溶瘤病毒疗法的进一步发展。

另有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参与了肿瘤抑制蛋白P53的降解,还能够与视网膜母细胞瘤抑制蛋白相互作用,通过泛素蛋白酶体系统途径促进其降解。这些细胞由于“稳定器”缺失导致基因组不稳定,会出现异常的细胞生长。

因此,新冠病毒感染可能使机体更易发生肿瘤,并加速肿瘤患者的病情进展。但目前仅限于基础研究,流行病学资料尚未证实新冠病毒感染和肿瘤进展存在明确相关性。

综上,目前尚无证据表明感染新冠病毒会对肿瘤的发生、发展产生影响。

十四、肿瘤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可以居家服用什么药物?

当肿瘤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咽痛、咽干等不适症状时,需要进行对症治疗。

(1)发热:当体温低于38.5℃的时候,可以通过多饮水、温水拭浴等物理降温的方法缓解症状。当身体出现明显不适,影响休息或体温超过38.5℃时,可服用退热药降温。

目前市面上最多的退热药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一般情况下选用其中一种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肿瘤患者近期接受过抗肿瘤治疗如化疗、放疗等,应警惕抗肿瘤治疗所致的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发热,应至医院进行血常规检测,若血常规出现异常,应联系专科医师进行处理。

新型冠状病毒与恶性肿瘤(全文免费阅读肿瘤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家庭管理指南)(5)

(2)咳嗽、咳痰:当患者出现干咳时,可选择复方甲氧那明胶囊、右美沙芬等,当痰多且不宜咳出的时候,需要先使用化痰药(如溴己新、氨溴索、愈创甘油醚、乙酰半胱氨酸等)帮助稀释和溶解痰液,使痰液顺利咳出。

(3)咽痛、咽干:若患者出现咽痛、咽干等症状,如果咽部只是轻微不适,可通过适量饮水的方式来缓解。当咽痛、咽干症状比较严重时,一些中成药(如六神丸、清咽滴丸、疏风解毒胶囊)和地喹氯铵含片等药物有助于缓解咽喉肿痛和干痒的症状。

市面上常见的“复方感冒药”中也含有缓解咽干、咽痛的成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市面上常用的“复方感冒药”可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药物成分,为确保用药安全,应详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或咨询医师、药师后谨慎使用,避免因叠加使用、超剂量或超频次使用导致药物过量而引起严重后果。

十五、肿瘤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是否需要抗病毒药物治疗?

恶性肿瘤是新冠病毒感染后进展为重症的高风险因素,因此,应在医师评估下进行抗病毒治疗。我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中建议的抗病毒药物包括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片和阿兹夫定片等五种药物。

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片用于治疗成人伴有进展为重症高风险因素的轻至中度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用药时机为在新冠病毒确诊以及出现症状后5天内尽快服用,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片与多种药物存在相互作用,禁忌用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药物:替格瑞洛、利伐沙班、胺碘酮、普罗帕酮、伏立康唑、秋水仙碱、辛伐他汀、洛伐他汀、西地那非、地西泮、咪达唑仑、艾司唑仑、卡马西平、苯巴比妥、苯妥英钠、环孢素、他克莫司、西罗莫司、利福平、疏肝解郁胶囊。阿兹夫定片用于治疗普通型新冠病毒感染的成人患者,疗程不超过14天,应尽早、足量、足疗程使用。

两种抗病毒药物有各自不同的适用范围,与多种药物存在相互作用,并有一定的毒副作用,用药前应仔细评估合并用药情况、进行肝肾功能等指标的检测,在有经验的医生严格评估病情后,谨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服用,避免因服用不当导致严重后果。

十六、肿瘤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生活饮食要注意哪些要点?

(1)营养充足:肿瘤患者由于疾病、治疗等原因,容易造成或加重营养不良,因此保证充足营养应放在首位!非病情需要,食物尽量干湿分开,少选择稀饭类、汤类含水量多而能量密度和营养价值低的食物;有发热、吞咽困难等症状的患者,可以将混合的食物制作成糊状;必要时建议进行口服营养补充,并保证每日额外摄入的能量至少400 kcal,优先选择高能量密度、高蛋白质的肠内营养剂(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2)均衡饮食:食物的种类、来源、色彩应多样化,荤素搭配,避免单一。在保证主食、蛋白质足够的基础上,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多饮水。烹饪方式多选择蒸、煮、炖、烩,食物必须充分加热,避免生食。增加饮水量,无特殊情况每天饮水量应不少于1500 ml。

高热、大量出汗、腹泻、呕吐造成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时,可饮用电解质水或自制糖盐水。世界卫生组织及国家癌症中心的多项研究都建议肿瘤患者不能饮酒。

(3)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适当增加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如鱼、蛋、奶、去皮鸡肉、去皮鸭肉、精瘦猪牛肉、豆制品;如摄入太少,可选择蛋白粉进行补充。避免吃生冷食物,不吃野生动物。

(4)适当补充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由于摄入量的减少,肿瘤患者容易出现营养不均衡,特别是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摄入不足。不推荐单独大量摄入单一维生素,更加推荐从食物(主要是新鲜蔬菜水果)中获取或口服复合维生素。户外活动少的患者建议补充维生素D。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可改善便秘,并维持肠道健康。

十七、肿瘤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是否可以使用中医药治疗?

明代吴又可在《瘟疫论》中第一次提出“温疫之为病,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

他称这种异气为“戾气”,首先指出了“戾气”的传染途径是通过空气与接触,由口鼻进入人体而致病。改变了在其之前皆认为“外邪感人,从皮毛而入”的观点。

清代叶天士等医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治疗疫病不能按照一般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单纯发汗解表。

我国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起病症状多为恶寒、发热、头痛、腰痛如折等,并出现舌体胖大,舌苔多白厚腻,综合其症状及舌脉,国内中医专家多认为属“寒湿疫”。

肿瘤患者免疫力较正常人降低,而处于化疗或靶向治疗中的肿瘤患者更是处于免疫抑制状态,是新冠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

对于肿瘤患者来说,不但要以“逐邪”为第一要义,更有“客邪贵乎早逐”以免变生它证。其中医治疗可参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若刚刚感染了新冠病毒,出现高热、咳嗽、咳痰等症状时可以使用清肺排毒汤。

基础方剂:麻黄9 g、炙甘草6 g、杏仁9 g、生石膏15~30 g(先煎)、桂枝9 g、泽泻9 g、猪苓9 g、白术9 g、茯苓15 g、柴胡15 g、黄芩6 g、姜半夏9 g、生姜9 g、紫菀9 g、款冬花9 g、射干9 g、细辛6 g、山药12 g、枳实6 g、陈皮6 g、广藿香9 g。若腰背项痛加羌活,目痛、鼻干、不眠加干葛。

新冠病毒感染转阴后很多人仍有乏力、咳嗽,甚至胸闷气短等症状,这是湿浊余毒未清的表现。

若出现痒咳,或阵咳、呛咳、夜咳,遇冷加重,过敏而发,白痰难咯,舌苔白腻,脉弦紧,可以使用止嗽散和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射干9 g、炙麻黄6 g、苏子9 g、生甘草1.5 g、五味子15 g、桔梗9 g、紫苑15 g、陈皮9 g、百部15 g、地龙15 g、前胡15 g、葶苈子15 g。

若出现乏力、气短、口干、口渴、心悸、汗多、纳差、干咳少痰、舌红少津、脉细或虚无力,可用竹叶石膏汤合桑菊饮加减南沙参10 g、北沙参10 g、麦冬15 g、西洋参6 g、五味子6 g、生石膏15 g、淡竹叶10 g、桑叶10 g、芦根15 g、丹参15 g、甘草6 g。

若胸闷心悸明显者,可口服复方丹参滴丸、生脉饮。

疫邪之气因邪气感受的轻重、潜伏部位的深浅、人体体质的强弱等不同因素,症状及病情演变方式也各异,因此要随病证转化、根据患者体质的不同,处理好祛邪与扶正的关系。

十八、肿瘤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营养支持要注意哪些要点?

日常饮食中建议患者拓宽食谱,丰富食物种类,合理摄入多种食物。不要迷信单一食物的营养功效,平衡膳食模式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人体营养需要和打好健康基础。长期饮食受限、代谢紊乱时,应考虑使用特殊医用配方食品。

患者选用食物时可多注意以下几点:

(1)多吃优质蛋白,鱼虾类、瘦肉类、奶类、蛋类、豆制品都是优质蛋白质的来源,补充足够的蛋白质,有利于增强病毒感染期的抵抗力。推荐每日蛋白质摄入量达到1~1.5 g/(kg·d),如体重为60 kg的肿瘤患者,每日需要摄入60~90g的蛋白质。

(2)摄入优质脂肪,尤其是鱼油中富含的ω-3脂肪酸,有助于提高免疫力,患者可以在膳食中增加三文鱼等深海鱼。

(3)适当少吃精制碳水化合物,主食可吃粗粮,如玉米、荞麦、薏米等。

(4)补充足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维生素和矿物质虽然不提供能量,但都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发热出汗会丢失大量的水分和部分电解质。

某些矿物质可维持机体酸碱平衡,也是构成机体组织和细胞的重要成分。维生素和矿物质主要存在于水果、蔬菜、肉类、蛋类中。

十九、肿瘤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心理指导要注意哪些要点?

肿瘤患者是精神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荟萃分析显示,新冠病毒疫情期间,存在显著抑郁、焦虑、失眠、害怕癌症进展或复发心理的患者比例分别为32.5%、31.3%、23.2%和67.4%。

新冠病毒感染造成的身体不适、担心自己成为新冠病毒重症患者、抗肿瘤治疗被迫推迟等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可进一步损害肿瘤患者的精神心理健康,干扰躯体疾病的治疗,须加以重视。

针对感染新冠病毒的肿瘤患者,应指导其科学看待新冠病毒,从权威信息源获取疫情相关信息,保持积极心态,维持规律作息,健康均衡饮食,适度运动。

一过性的、轻度的情绪低落、沮丧、焦虑、烦躁、失眠、恐惧等症状为非病理性质,建议患者可通过看电视、听音乐、与家人或病友交流、从事兴趣爱好等方式转移注意力及改善情绪。

较高质量的证据显示,基于正念的干预(mindfulness-based intervention,MBI),如正念观呼吸、正念行走、身体扫描等,有助于改善肿瘤患者的抑郁及焦虑情绪。患者家人应营造支持性的家庭环境,允许患者适当宣泄负面情绪,并提供必要的心理及生活支持。

若上述症状程度较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如超过2周),显著损害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功能水平,应考虑服用精神药物治疗。可酌情参照非肿瘤患者的治疗原则,但须警惕精神药物对患者基础身体状况的影响,以及与抗肿瘤药物及抗病毒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风险。

例如,米氮平片存在诱发粒细胞缺乏的风险,故应避免用于白细胞计数低的肿瘤患者;氟西汀或帕罗西汀可阻碍他莫昔芬向活性代谢物的转化,使用他莫昔芬者宜选用文拉法辛或西酞普兰;多种抗抑郁药、抗焦虑药、镇静助眠药与paxlovid(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存在显著的药物相互作用风险,选药前须查阅相关药品说明书,并密切监测症状变化及副作用。

二十、新冠病毒感染痊愈后,肿瘤患者如何避免二次感染?

肿瘤患者因为疾病对身体的消耗,免疫力十分低下,是新冠病毒的易感人群。进入感染高峰期之后,很多肿瘤患者未能幸免加入“羊群”。

经过几天和病毒的斗争,“阳康”痊愈后,很多患者担心自己会二次或多次感染,毕竟身边还有很多处于新冠病毒感染状态的“小阳人”。

我们需要明确的观念是,新冠病毒感染痊愈后是可能再次感染的,尤其是包括肿瘤患者在内的免疫力较差的人群。并且在二次感染时患者的症状有可能重于第一次,甚至还可能会耽误肿瘤的治疗。

所以在康复之后我们不能放松警惕,为防止二次感染,我们依然要做好防护措施。首先,基本的日常防护要继续坚持,包括外出时正确佩戴口罩、不聚集、勤洗手、注意手卫生。其次,保持良好生活方式,注意休息,适当运动,多饮水,饮食均衡、营养丰富,睡眠充足,让自己的免疫力“持续在线”。

居家和工作场所定期开窗通风,接触外来物品前做好消毒,平时尽量减少出门频率和次数。最后,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预防新冠病毒感染,建议在感染半年后接种疫苗,已经接种疫苗的朋友可以按照相关规定继续接种加强针。

我们作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阳康”后并不是万事大吉,依然要注意保护自己,预防二次感染。

二十一、新冠病毒感染痊愈后,肿瘤患者能否运动锻炼?

很多朋友在新冠病毒感染康复后想尽快回到以前的生活,喜爱的体育运动也立刻约起来,在这里我们要劝大家一句,且慢!

新冠病毒感染不是普通的感冒,最近也有新闻报道意外死亡的案例,在感染新冠病毒后患者发生心肌炎而不自知,后在运动中出现意外事故。

事实上核酸或者抗原转阴后,我们的身体还处于比较脆弱的状态,对于肿瘤患者来说就更明显了,这时候不应该进行比较剧烈的运动,而是需要循序渐进地恢复。

对于不同人群来说,恢复的时间存在个体差异性,肿瘤患者免疫力低下,营养状态不好,恢复要比普通人更慢。

那么肿瘤患者“阳康”后如何进行体育锻炼呢?对于普通人来说,目前的主流观点是结合自身情况,在康复7~10天后开始恢复锻炼。世界卫生组织于2022年11月更新了《新冠肺炎个人康复指南》,将恢复锻炼分为5个阶段,依次为:

(1)为恢复锻炼做准备,这时可以锻炼呼吸运动,步行和拉伸运动。

(2)低强度运动,这时可以散步,做一些轻体力家务劳动,以无劳累和无不适为准则。

(3)中等强度的运动,这时候就可以进行快步走,上下楼梯,慢跑等运动了。

(4)具有协调性和有效技能的中等强度练习,这时候一些技巧性的活动可以恢复了,如骑行、舞蹈、游泳等。

(5)回归到基线练习,就是能恢复到感染新冠病毒之前的活动强度了。指南建议每个阶段至少无异常地持续7天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在此期间要关注自己身体状况,出现胸部不适、气短、呼吸困难等情况要立即停止运动并就医咨询。

适当地运动有助于增强身体素质,在参考上述指南的基础上,肿瘤患者要结合自身情况,谨慎地恢复运动锻炼。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冠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23,16(1):1-9.DOI:10.3760/cma.j.issn.新冠病毒

[2] GUAN WJ,LIANG WH,ZHAO Y,et alorbidity and its impact on 1590 patients with COVID-19 in China:a nationwide analysis[J].Eur Respir J.2020,55(5):2000547.DOI:10.1183/13993003.00547-2020.

[3] WU Z,MCGOOGAN JM.Characteristics of and Important Lessons From the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Outbreak in China:Summary of a Report of 72 314 Cases From the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J].JAMA.2020,323(13):1239-1242.

[4] TIAN J,YUAN X,XIAO J,et al.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OVID-19 disease severity in patients with cancer in Wuhan,C-hina:a multicentre,retrospective,cohort study[J].Lancet Oncol.2020,21(7):893-903.DOI:10.1016/S1470-2045(20)30309-0.

[5] YANG K,SHENG Y,HUANG C,et al.Clinical characteristics,outcomes,and risk factors for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cancer and COVID-19 in Hubei,China:a multicentre,retrospective,cohort study[J].Lancet Oncol.2020,21(7):904-913.DOI:10.1016/S1470-2045(20)30310-7.

[6]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实体肿瘤患者防护和诊治管理相关问题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J].中华肿瘤杂志,2022,44(10):1083-1090.DOI:10.3760/cma.j112152-20220505-00309.

[7] 马福海,胡海涛,田艳涛.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外科诊治策略[J].中华肿瘤杂志,2020,42(03):180-183.

[8] KANG WZ,ZHONG YX,MA FH,et al.Treatment strategies for gastric cancer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J].World J Clin Cases.2020 Nov 6,8(21):5099-5103.DOI:10.12998/wjcc.v8.i21.5099.

[9] MEYEROWITZ EA,RICHTERMAN A,GANDHI RT,et al.Transmission of SARS-CoV-2:A Review of Viral,Host,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J].Ann Intern Med.2021,174(1):69-79.DOI:10.7326/M20-5008.

[10] HONEIN MA,CHRISTIE A,ROSE DA,et al.Summary of Guidance for Public Health Strategies to Address High Levels of Community Transmission of SARS-CoV-2 and Related Deaths,December 2020[J].MMWR Morb Mort-al Wkly Rep.2020,69(49):1860-1867.DOI:10.15585/mmwr.mm6949e2.

[11] HIROSE R,IKEGAYA H,NAITO Y,et al.Survival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and Influenza Virus on Human Skin:Importance of Hand Hygiene in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J].Clin Infect Dis.2021,73(11):e4329-e4335.DOI:10.1093/cid/ciaa1517.

[12] LINDSLEY WG,DERK RC,COYLE JP,et al.Efficacy of Portable Air Cleaners and Masking for Reducing Indoor Exposure to Simulated Exhaled SARS-CoV-2 Aerosols-United States,2021[J].MMWR Morb Mortal Wkly Rep.2021,70(27):972-976.DOI:10.15585/mmwr.mm7027e1.

[13] TALIC S,SHAH S,WILS H,et al.Effectiveness of public health measur-es in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covid-19,SARS-CoV-2 transmission,and covid-19 mortality: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BMJ.2021,375:e068302.DOI:10.1136/bmj-2021-068302.

[14] THOMPSON MG,STENEHJEM E,GRANNIS S,et al.Effectiveness of Covid-19 Vaccines in Ambulatory and Inpatient Care Settings[J].N Engl J Med.2021,385(15):1355-1371.

[15] HAAS EJ,ANGULO FJ,MCLAUGHLIN JM,et al.Impact and effectiveness of mRNA BNT162b2 vaccine against SARS-CoV-2 infections and COVID-19 cases,hospitalisations,and deaths following a nationwide vaccination campaign in Israel:an observational study using national surveillance data[J].Lancet.2021,397(10287):1819-1829.

[16] HAVERS FP,PHAM H,TAYLOR CA,et al.COVID-19-Associated Hospitalizations Among Vaccinated and Unvaccinated Adults 18 Years or Older in 13 US States,January 2021 to April 2022[J].JAMA Intern Med.2022,182(10):1071-1081.

[17] BERTUZZI AF,CICCARELLI M,MARRARI A,et al.Impact of active cancer on COVID-19 survival:a matched-analysis on 557 consecutive patients at an Academic Hospital in Lombardy,Italy[J].Br J Cancer.2021,125(3):358-365.

[18] WILLIAMSON EJ,WALKER AJ,BHASKARAN K,et al.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OVID-19-related death using OpenSAFELY[J].Nature.2020,584(7821):430-436.

[19] LUO J,RIZVI H,PREESHAGUL IR,et al.COVID-19 in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J].Ann Oncol.2020,31(10):1386-1396.

[20] YE Y,WANG J,CAI S,et al.Psychological distress of cancer patients caused by treatment delay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in China:A cross-sectional study[J].Psychooncology.2022 Sep,31(9):1607-1615.

[21] PIET J,WÜRTZEN H,ZACHARIAE R.The effect of mindfulness-based therapy on symptom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adult cancer patients and survivor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J Consult Clin Psychol.2012 Dec,80(6):1007-1020.

[22] PITMAN A,SULEMAN S,HYDE N,et al.Depression and anxiety in patients with cancer[J].BMJ,2018,361:k1415.

[23] 吴又可.《瘟疫论》[M].何永,校注.2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9:7.

[24] 辉瑞制药.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说明书[Z].(2022-11-18).labeling.pfizer/ShowLabeling.aspx?id=16825.

[25] 吴雪琴,连雪娥.新冠病毒感染后如何科学饮食[N].中国食品报,2023-01-06(003).

[26] RUMGAY H,SHIELD K,SHIELD H,et al.Global burden of cancer in 2020 attributable to alcohol consumption:a population-based study[J].Lancet Oncol.2021 (22):1071-1080.

[27] 单守庆,张文宏.新冠疫情下的饮食[J].家庭中医药.2021,28(01):74-75.

[28] 世界卫生组织.《新冠肺炎个人康复指南》[R].2022:11.

[29] GWAK H,LIM ST,JEON YW,et al.COVID-19 Prevention Guidance and the Incidence of Febrile Neutropenia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Receiving TAC Chemotherapy with Prophylactic Pegfilgrastim[J].J Clin Med.2022;11(23):7053.

[30] ABDALHADI AM,ALSHURAFA A,ALKHATIB M,et al.Confirmed coronavirus disease-19 (COVID-19) in a male with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complicated by febrile neutropenia and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J].Case Rep Oncol.2020;13(2):569-577.

[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R].2022.

[32] BADEN LR,SWAMINATHAN S,ANGARONE M,et al.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ancer-Related Infections,Version 2.2016,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J].J Natl Compr Canc Netw.2016,14(7):882-913.DOI:10.6004/jnccn.2016.0093.

[33] DE SOUZA S,DE JONG J K,JONES R,et al.Impact of COVID-19 pandemic on clinical outcome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A multicentre cohort study[J].Annals of Oncology.2022,33:S870-S871.

[34] SONG QQ,BATES B,SHAO YR,et al.Risk and outcome of breakthrough COVID-19 infections in vaccinated patients with cancer:real-world evidence from the national COVID cohort collaborative[J].J Clin Oncol,2022,40(13):1414-1427.

[35] KUDERER NM,CHOUEIRI TK,SHAH DP,et al.Clinical impact of COVID-19 on patients with cancer (CCC19):a cohort study[J].Lancet,2020,395(10241):1907-1918.

[36] CURIGLIANO G,BANERJEE S,CERVANTES A,et al.Managing cancer patients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an ESMO multidisciplinary expert consensus[J].Ann Oncol,2020,31(10):1320-1335.

[37] NAGAI K,KITAMURA K,HIRAI Y,et al.Successful and safe reinstitution of chemotherapy for pancreatic cancer after COVID-19[J].Intern Med,2021,60(2):231-234.

主编简介

新型冠状病毒与恶性肿瘤(全文免费阅读肿瘤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家庭管理指南)(6)

田艳涛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胰胃外科病区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长期从事胃癌胰腺癌的外科临床及基础研究。主持10余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课题,发表统计源核心期刊及SCI 论文230余篇,兼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防治科普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肿瘤指控中心胃癌指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精准医疗专业委员会肿瘤代谢与治疗专委会(学组)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常委兼外科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上消化道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担任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世界华人消化杂志》和《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副主编、《中国医刊》专业主编。

国家重大出版工程项目、中国常见癌症丛书《胃癌》担任副主编。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两项,主编科普书《漫画胃癌防治》获得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医学会、中国抗癌协会、北京医学会等多项医学科学技术进步科普奖。

新型冠状病毒与恶性肿瘤(全文免费阅读肿瘤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家庭管理指南)(7)

卢雯平 教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名老中医传承博士后

美国Mayo Clinic 访问学者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西医多学科肿瘤防治专委会主委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肿瘤专委会副会长

北京慢病乳腺癌整合防治全国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理事会理事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妇科肿瘤精准诊疗专委会常委

研究方向:乳腺癌及妇科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新型冠状病毒与恶性肿瘤(全文免费阅读肿瘤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家庭管理指南)(8)

徐泉 教授

博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胰胃外科副主任医师,中组部、共青团中央第18批博士团成员。

专长胃肠道肿瘤,胰腺肿瘤及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和以外科为主的综合治疗,尤其在胃癌治疗领域,擅长早期胃癌的腹腔镜微创手术及中晚期胃癌的术中腹腔热灌注化疗。作为课题负责人或主要成员承担国家及省部级课题6项,院所课题5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8篇,参编及参译论著5部。

学术任职: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科普专委会副秘书长、常委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腹部肿瘤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健康科普分会副秘书长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胰腺疾病分会委员

编委会

主编:田艳涛 卢雯平 徐泉

副主编:陈小兵 陈亚红 李秀琴 耿刚 郭海鹏

编者(以姓氏笔画排序)

王 勐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王 鑫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王诗菡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支修益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尹 烨 华大基因

龙 江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卢一鸣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卢雯平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叶哲伟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田艳涛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师建国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肿瘤研究所

任国胜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庄 翔 四川省肿瘤医院

刘 红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刘均娥 首都医科大学

刘俊田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刘胜春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孙安龙 重庆市肿瘤医院

李 明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李文斌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李光熙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李苏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李秀琴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李治中 深圳拾玉儿童公益基金会

李维坤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杨明璐 百度健康

吴世凯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

吴建中 江苏省肿瘤医院

何宏涛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余红平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宋 勇 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

宋启斌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宋晓坤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张 力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张 俊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张 维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张 斌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张兰军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张宏艳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

张晓东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张晓菊 河南省人民医院

陆 舜 上海市胸科医院

陈 鹏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陈万涛 上海市口腔医学研究所

陈小兵 河南省肿瘤医院

陈亚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陈敏山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邵欣欣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武爱文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赵 勇 中国抗癌协会

胡海涛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姜玉娟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秦 茵 北京市抗癌协会

耿 刚 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

聂彩云 河南省肿瘤医院

贾国华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徐 泉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郭 良 浙江省肿瘤医院

郭海鹏 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肿瘤患者关爱工作委员会

曹广文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崔久嵬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笪宇蓉 天津医科大学

康文哲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谢立平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翟瑞仁 潍坊阳光融和医院

熊建平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缪中荣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