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这七首诗说尽了一生(李煜都经历了什么)

李煜,原名李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他是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继位。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国破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七月七日,经历了亡国之君的囚徒生涯后,李煜死于汴京,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其以词的成就最高。他的词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他从而被誉为“一代词宗”。

身为一国之主的李煜,显然是不合格的,但正是因为有了亡国之君的囚徒生涯,才让李煜在无限的叹息和万般的无奈中,写出这些令后世无限回味的词来。

那么从王到囚,李煜都经历了什么,才能写出一首首绝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传奇人物。

李煜这七首诗说尽了一生(李煜都经历了什么)(1)

向往自由而不得

据史书记载:“煜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所谓的重瞳,就是指一只眼睛有两个瞳孔,在李煜之前,还有仓颉、舜、重耳、项羽四人为重瞳,他们不是帝王就是圣人,项羽虽然失败了,却也是令无数人都敬仰的西楚霸王。

李煜原本是李璟第六子,但由于前面有四个哥哥早逝,他就变成了实际上的次子,上面还有个哥哥李弘冀。李弘冀虽是储君,但他因为李煜重瞳又是次子,对他十分忌惮。

然而,李煜对于皇权并没有什么渴望,所以当他知道兄长忌惮他,便尽力表明心迹。比如他不愿参与政事,还取了“钟山隐士”、“莲峰居士”这些名号,就是希望让兄长消除疑虑。

李煜这七首诗说尽了一生(李煜都经历了什么)(2)

但为人猜忌严刻的李弘冀,是不可能就这样放过李煜的,只是他还没来得及清除李煜这个障碍,他自己就突然病逝了。如此一来,李煜就变成李璟如今最年长的儿子,加上之前李煜不贪恋皇权的表现,令李璟十分满意,于是顺理成章立他为储君。

李煜曾写了《渔夫》词两首,其二是这样写的:“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盈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他独自乘着一叶小舟,只有钓线和鱼钩陪伴着他。放眼望去,都是长满鲜花的小洲,举着手里斟满美酒的瓦瓯,此刻在无边波浪中荡漾的他获得了自由。

然而现实中的李煜此刻已经明白,这种他向往的自由,这辈子都不可能有了。

李煜这七首诗说尽了一生(李煜都经历了什么)(3)

沉迷美梦不愿醒

南唐自开国起,就有新君即位要改名的传统。比如李煜的祖父原名知诰,即位时改名为“昪”,有明亮之意;他的父亲原名景通,登基时改名为“璟”,为玉之光彩的意思。建隆二年(961年)六月,太子李从嘉在金陵登基,并改名为李煜。

“煜”这个名字,是大臣翻遍典籍,最终从《太玄·元告》中千挑万选出来的,有光明照耀之圣兆,以求新君新政新气象。原文是:“日以煜乎昼,月以煜乎夜。”

初登基时,李煜24岁,也曾拥有满怀壮志,想要做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当时有大臣张佖劝他以汉文帝为榜样,李煜认为此人很有能力,随即提拔为监察御史,并对他说:“朕必善初而思终,卿无今直而后佞。”

李煜这七首诗说尽了一生(李煜都经历了什么)(4)

可是很快,李煜就“打脸”了,他对安逸享乐的帝王生活毫无抵抗能力,于是终日流连于诗词歌赋、美酒爱情。有大臣坚持劝谏,李煜都置之不理,朝中奸人趁机陷害,李煜竟然将敢于直言的大臣处斩了。

当然,他也有和大臣认真商议国事的时候,不过每当双方有分歧,李煜总是抱怨大臣不理解自己。他就是这样的性格,就好比后来他被幽禁在汴京,李煜也只是一句“天教心愿与身违”,把所有不如意归于天公不作美。

这些都反映出李煜的“逃避”,他一开始无心贪恋皇权,但如今的他,既不愿舍弃纸醉金迷的帝王生活,也不想去面对繁琐枯燥的政事。对于李煜来说,要是能这样偏安一世,那该多好啊!

史书记载:“李后主宫中未尝点烛,每至夜,则悬大宝珠,光照一室如日中。”可见极尽奢华。

李煜这七首诗说尽了一生(李煜都经历了什么)(5)

多情自古空余恨

贪图着享乐的南唐国君李煜,沉醉于他的爱情无法自拔。李煜一生爱过两个人,即大周后与小周后。比起大多数帝王,李煜并不算多情,但这两段爱情都以悲剧收场。

大周后小字娥皇,父亲周忠是南唐开国功臣。在她19岁那年,被指定嫁给还是皇子的李煜为妃。史书记载大周后:“通书史,善歌舞,尤工琵琶。尝为寿元宗前,元宗叹其工,以烧槽琵琶赐之。至于采戏奕棋,靡不妙绝。”

李煜被大周后的“才”所打动,他曾得到《霓裳羽衣歌》的残谱,是大周后将其重造,变成一首更加欢快的曲。然而,新曲却不被人们所接受,甚至将其视为淫曲。

李煜这七首诗说尽了一生(李煜都经历了什么)(6)

可这首曲,彻底勾走了李煜的心,他不知道眼前这个女人,还能带给他多少惊喜。音乐上的共识,转变为李煜与大周后的爱情。他将自己心爱的烧槽琵琶赐给大周后,既是对大周后的嘉许,也是对二人爱情的承诺。他希望时时刻刻听到大周后为他弹奏琵琶,也希望他们的爱情能够天长地久。

大周后为李煜生了两个儿子,次子名唤仲宣,天资聪颖,三岁诵孝经不遗一字。大周后很是喜爱这个儿子,不肯交给宫人照顾,带在身边亲自抚养。

在李仲宣4岁那年,他在佛像前玩耍,一只猫跳上琉璃灯盏,导致灯盏坠地发出巨大声响,李仲宣受到惊吓,就这样夭折了。大周后受不住丧子之痛,本在病中的她病情加重,没多久也去世了。

李煜这七首诗说尽了一生(李煜都经历了什么)(7)

大周后在病重期间,她的妹妹小周后曾进宫探望,如果不是这样,李煜和小周后的爱情便不会开始。当初李煜迎娶大周后时,小周后尚且年幼,加上大周后如此多才,李煜也不会多去看他人一眼。

可如今,小周后已出落得亭亭玉立,让同时承受丧子、丧妻之痛的李煜,心中顿时多了一丝光亮。很快,二人坠入爱河,李煜很是珍惜这段爱情,生怕有一天小周后也会离开他。

但李煜想错了,没人能够让小周后离开他,后来李煜死于汴京,不久小周后就随他而去,足见小周后对他的忠贞。或许有人说,是宋太宗霸占了小周后,分开了李煜和小周后。但这一切终归是李煜的错,他始终不明白,只有自己足够强大,才能保护身边的人。

李煜这七首诗说尽了一生(李煜都经历了什么)(8)

兄弟离散降姿态

李煜不够强大,无法保护爱人小周后,也无法保护弟弟李从善。

李从善是李煜的同母弟,曾经也觊觎过皇位。当李弘冀病逝,李璟决定立李煜为储君时,他就搞过一些小动作。只是父亲李璟心意已决,李从善也不能改变什么。

虽然弟弟和自己争夺皇位,但李煜对弟弟仍然很宽厚。他即位后,有人想讨好他从而揭发李从善有逾越之举,可李煜都没有理会,还将李从善封为韩王,后改为郑王。

李煜知道如何给兄弟荣华富贵,却不知如何才能保护他们。当北宋先后灭了楚国、荆南、后蜀,开始将目标转向后汉时,李煜仍不知唇亡齿寒的道理。他不仅没有想办法寻找盟友,反而写信给后汉国主刘伥,劝说他降宋。

李煜这七首诗说尽了一生(李煜都经历了什么)(9)

刘伥不像李煜那般怯懦,他一气之下,写了回信与李煜决裂。没想到的是,李煜竟然将两封信都呈给赵匡胤看。赵匡胤一看可乐坏了,这是他离间后汉和南唐的计谋。他当然不会因为李煜的示弱,就放弃吞并南唐,等灭了后汉,下一个就轮到南唐了。

后汉灭亡,赵匡胤在汴京修了一座礼贤馆,多次催促李煜入宋,这是先礼后兵。李煜自然不敢去,他只能让弟弟李从善去纳贡,一次次讨好赵匡胤,以求安生。但李从善一去,就被赵匡胤设法留了下来,成为人质。

李煜没有想过,弟弟此去回不来,他敢怒不敢言,只能写词表达对弟弟的思念。面对这个即将不国的南唐,李煜是有心无力,他只能寄希望于北宋,希望赵匡胤见到他的态度,会突然放弃对南唐的进攻。

李煜这七首诗说尽了一生(李煜都经历了什么)(10)

此后,李煜多次上疏请求令李从善归国,赵匡胤都没有允许。史书记载:“后主闻命,手疏求从善归国。太祖不许,以疏示从善,加恩慰抚,幕府将吏皆授常参官以宠之。而后主愈悲思,每凭高北望,泣下沾襟,左右不敢仰视。由是岁时游燕,多罢不讲。”

赵匡胤扣下李从善,但没有阻止他与李煜书信往来,这样做有两个目的,一是借李从善之手,离间李煜与南唐大臣,二是让李从善劝李煜归降。

南唐有一员大将林仁肇,赵匡胤视为大敌,他让人画了林仁肇的肖像,故意拿给李从善看,称其已经归降宋朝。李从善赶紧写信告诉李煜,让他提防林仁肇。李煜对弟弟的话毫无怀疑,直接就赐了林仁肇一杯毒酒。

李煜这七首诗说尽了一生(李煜都经历了什么)(11)

林仁肇死后,赵匡胤又逼李从善写了另一封信,劝说李煜入朝见大宋天子。一向怯懦的李煜,这次一反常态,坚持不肯答应。这恐怕是他这个江南文人,骨子里仅剩的最后一丝倔强了。

此时的李煜,早已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他一次又一次降低姿态,希望实现偏安的梦想,他的懦弱害了李从善,害了林仁肇,害了小周后,害了他自己,也害了南唐。哪怕他当初早一点联合诸国抗宋,也不至于这么快就要面临国破家亡的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李煜写下了这首《采桑子》:“辘轳金井梧桐晚,几树惊秋。昼雨新愁,百尺虾须在玉钩。琼窗春断双蛾皱,回首边头。欲寄鳞游,九曲寒波不溯流。”

这是他对于弟弟李从善的思念,也是对于国将不国的无奈。他终究还是要接受现实,宋朝对南唐的进攻已经开始了。

李煜这七首诗说尽了一生(李煜都经历了什么)(12)

金陵王气终不在

开宝八年(公元975年)的一天,李煜登上城楼,想望一望自己的“大好河山”。却不曾想,凡肉眼可及的地方,全都已经插满宋朝的旗帜。原来,是大臣皇甫继勋和张洎串通,隐瞒了军情。

作为一个国主,敌人已经打到门口,他却浑然不知。才刚刚接受敌人即将打来的李煜,就被迫接受南唐已经败了的事实。一向仁厚的李煜,下令立即诛杀执掌兵权的皇甫继勋,但后者还未押到刑场,就被愤怒的南唐士兵及百姓打死了。

金陵城被攻破后,李煜率领众人出城投降。此刻他没有穿龙袍,也没有穿便服,而是赤裸着上身,以最“谦卑”的姿态,投降了宋朝。亡国后的李煜,只能在词中表现自己的复杂心情:“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前面说过,与皇甫继勋串通隐瞒军情的,是一个叫张洎的人。他隐瞒军情的原因和皇甫继勋不同,他深知国主李煜的性情,害怕让其知道军情,会动摇其抵抗宋军的决心。

当南唐国破,张洎与李煜一同被押往汴京,赵匡胤有意招揽他,张洎却说:“各为其主,今能一死,尽为臣之份了。”可张洎最后却并没有殉国,而是做了北宋的大臣。

李煜这七首诗说尽了一生(李煜都经历了什么)(13)

有张洎这样的大臣,正是因为南唐有李煜这样的国主。当初他决心抗宋时,曾对将士们说,倘若城破,他会以身殉国。

他曾修建了一座净德院,专门供宫中女子在这里修行所用。这里有八十多位尼姑,她们听到李煜的承诺很是感动,李煜和她们相约,在城破那天一同自焚殉国。但当这一天真的来到,这些女子坚定殉国,李煜却退缩了,赤裸着上身开城投降。

李煜来到汴京的每一个夜晚,都无法安睡,他只能借酒消愁。赵匡胤害怕他醉酒而死,下令不准给他酒喝,李煜却说:“不然,何计使之度日?”之后,赵匡胤才同意继续供酒给他,李煜便借酒逃避亡国的痛苦。

曾经极尽奢华的李煜,到了汴京一下从天堂跌入地狱,他只能不断上表请求,求大宋天子多施舍他一些俸禄。在这种情况下,他又只能写出:“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

李煜这七首诗说尽了一生(李煜都经历了什么)(14)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相传是李煜的绝命词,他写出来之后,命歌姬演唱,结果被宋太宗赵光义听见,认为他还是思念故国,不肯真心臣服宋朝,于是赐牵机药毒死了他。

李煜投降后,既没有勾践“卧薪尝胆”的心胸,也做不到刘禅的“乐不思蜀”。在亡国前表现出的犹豫和怯懦,使得他只能一边忍受亡国的耻辱,一边反复痛苦和悔恨。

做国主时,他奢华到了极点,做囚徒时,他悲伤到了极点。这种处于极点的悲伤,又造就了一代词宗。这,就是复杂的李煜,复杂的一生。

李煜这七首诗说尽了一生(李煜都经历了什么)(15)

最后,我们一起再来体会,李煜充满悲伤的绝命词《虞美人》,或许你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见解:“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参考文献《新五代史》《南唐书》《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