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背后的故事(梵高诞辰170周年他的幕后推手是谁)

梵高背后的故事(梵高诞辰170周年他的幕后推手是谁)(1)

梵高背后的故事(梵高诞辰170周年他的幕后推手是谁)(2)

乔·梵·高-邦格尔(Jo Van Gogh-Bonger)

梵高背后的故事(梵高诞辰170周年他的幕后推手是谁)(3)

“文森特·梵·高就像一种病毒,一旦进入你的生活,你就再也无法摆脱,且无疫苗可预防。”研究这位传奇画家近30年的学者Hans Luijten说道。如果说“梵·高病毒”的最初传播者是其弟弟提奥(Theo),那么真正让他流行于全球的则是提奥的妻子——乔·梵·高-邦格尔(Jo Van Gogh-Bonger)。在梵·高诞辰170周年之际,时尚芭莎艺术带你了解这位让他走向世界的女性。

梵高背后的故事(梵高诞辰170周年他的幕后推手是谁)(4)

01 天堂到谷底

1890年1月31日,提奥与乔的儿子在巴黎出生,两人为他取名为“文森特”(Vincent),与其画家叔叔同名。彼时,提奥正在筹划自己的画廊;梵·高的十件作品则于三月在独立艺术家沙龙展出——被莫奈盛赞为展览中最好的画作。

梵高背后的故事(梵高诞辰170周年他的幕后推手是谁)(5)

乔与儿子文森特

在小文森特出生后,梵·高写道:“我打算马上为他画一幅画,挂在他们的卧室,画中会有白色的杏花和蓝色的天空。”六月初,提奥与乔带着儿子来到巴黎郊区的Auvers-sur-Oise,在医生保罗·加歇特(Paul Gachet)家中的花园里,梵·高见到了小侄子。

梵高背后的故事(梵高诞辰170周年他的幕后推手是谁)(6)

文森特·梵·高《The Pink Orchard also Orchard with Blooming Apricot Trees》,布面油画,65×81cm,1888年

梵高背后的故事(梵高诞辰170周年他的幕后推手是谁)(7)

文森特·梵·高《加歇特医生肖像》(Portrait of Dr. Gachet),布面油画,67×56cm,1890年

生活看似一片光明,但一切即将急转直下。一个多月后,梵·高开枪自杀;六个月后,提奥因梅毒逝世。前者37岁,后者33岁。而此时,乔28岁,与提奥结婚21个月,小文森特即将满一周岁。或许,正如梵·高去世前对提奥所说的最后一句话:“悲伤会永远持续下去。

梵高背后的故事(梵高诞辰170周年他的幕后推手是谁)(8)

文森特·梵·高《Sorrowing old man ("At Eternity's Gate")》,布面油画,81×65cm,1890年

接二连三的打击让乔十分迷茫,尤其是公寓里还堆满了梵·高的画作,也是提奥留给她的“遗产”——200多幅油画、数百幅手稿、兄弟两人的大量信件——在当时基本上不值钱。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乔决定回到家乡荷兰,在阿姆斯特丹附近的小镇布森(Bussum)开设一家寄宿旅馆。

梵高背后的故事(梵高诞辰170周年他的幕后推手是谁)(9)

文森特·梵·高《Ward in the Hospital in Arles》,布面油画,74×92cm,1889年

临行前,梵·高的朋友、画家埃米尔·伯纳德(Émile Bernard)建议她将艺术家的作品留在巴黎,他可以帮忙售卖。如果乔应允,梵·高或许仍将籍籍无名。但出于某种神奇的直觉,乔并未这样做,她将这些作品全部随身带回。

此后,她的生命几乎被两个“文森特”占据。一个是将儿子抚养长大,一个是将梵·高的作品推而广之。某种程度上,两者都算是提奥的遗愿。

梵高背后的故事(梵高诞辰170周年他的幕后推手是谁)(10)

提奥的肖像,由梵·高创作。

梵高背后的故事(梵高诞辰170周年他的幕后推手是谁)(11)

文森特·梵·高《The Sower》,布面油画,1888年

02 故事的魔力

如果用时兴的话来说,乔肯定是家中“特立独行的小姨”。她于1864年出生在阿姆斯特丹一个富裕家庭,在七个孩子中排名第五。与姐姐们早早嫁人、成为家庭主妇不同,乔被允许上大学,精通英语、德语和法语,曾在大英博物馆的图书馆实习过几个月,在22岁时成为了一名英语老师。

梵高背后的故事(梵高诞辰170周年他的幕后推手是谁)(12)

左边为乔·梵·高-邦格尔

她与哥哥安德里斯·邦格尔(Andries Bonger)最为亲近,后者是一位艺术品收藏家,也是他将提奥介绍给妹妹,后来还差点与其一起开画廊。不过一开始,乔已有男友,而提奥却试图“挖墙脚”,直接向她求婚,被断然拒绝……直到两年后,乔恢复单身,在那个年代已算“剩女”。或许是迫于成家的压力,或许是出于喜欢艺术,她决定与年长自己五岁的提奥结婚。

梵高背后的故事(梵高诞辰170周年他的幕后推手是谁)(13)

乔与提奥

而作为英语老师,乔热爱文学,最爱英国作家乔治·艾略特(George Eliot)的小说《弗洛斯河上的磨坊》。她曾在日记里写道:“艾略特是我自童年以来就爱戴且敬重的一位女性,她伟大、勇敢、充满智慧。

梵高背后的故事(梵高诞辰170周年他的幕后推手是谁)(14)

乔治·艾略特《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书籍封面

梵高背后的故事(梵高诞辰170周年他的幕后推手是谁)(15)

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书籍封面,也是乔最爱的作品之一。

文学中引人入胜的情节令她如痴如醉,也让其深刻意识到故事的魔力。这种体悟在她读到梵·高兄弟两人的信件后格外强烈。由于提奥基本完整保留了梵·高的所有来信(而提奥写给梵·高的信遗失较多),她得以深入走进这位饱受折磨但才华横溢的艺术家的心灵世界,并被兄弟两人的情谊打动。乔敏锐察觉到:除了个人风格与技巧,故事将是梵·高的一大“卖点”。

梵高背后的故事(梵高诞辰170周年他的幕后推手是谁)(16)

文森特·梵·高《Self-Portrait》,布面油画,65×54cm,1889年

然而,一切并不顺利。艺评家们认为梵·高的画“粗俗幼稚”,并对乔的努力不屑一顾,认为将艺术家生平与作品相结合的评论方式很不专业,且她作为女性对艺术毫无鉴赏力。在与这些人打过交道后,乔在日记中写道:“我们女人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男人希望我们成为的样子。我绝不会放弃,除非这些画得到认可。

梵高背后的故事(梵高诞辰170周年他的幕后推手是谁)(17)

文森特·梵·高《Bedroom in Arles》,布面油画,72.4×91.3cm,1888年

在她的“不依不饶”下,当时声名显赫的荷兰艺评家Jan Veth和艺术家Richard Roland Holst终于改变了主意。后者还帮助乔在阿姆斯特丹举办了梵·高的第一次个展。而一开始抗拒将艺术家人生与作品并置的评论家也妥协了。看到梵·高的画,人们开始不自觉地联想到他经历的苦痛、折磨、割耳、颠沛与孤独。乔的目的达到了,梵·高的故事如病毒般传播开来。而攻克了艺评家,下一步则是进军市场。

梵高背后的故事(梵高诞辰170周年他的幕后推手是谁)(18)

文森特·梵·高《Self-Portrait With a Bandaged Ear》,布面油画,60.5×50cm,1889年

03 无问西东

如果穿越回19世纪末的荷兰,你可能会在大街上看到一个30岁出头的女性,身边跟着一个小男孩,胳膊下夹着一幅画,挨个拜访阿姆斯特丹有名气的画廊。不仅如此,凭借着自己的语言优势,她写信给整个欧洲的画商,试图开拓梵·高的艺术市场。

梵高背后的故事(梵高诞辰170周年他的幕后推手是谁)(19)

乔与儿子文森特

1895年,巴黎传奇画廊主Ambroise Vollard向乔伸出橄榄枝,将梵·高的20件作品纳入一场聚焦印象派的展览,并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乔依然保持理性,一方面,在与画商谈价格分成时,她分寸不让;另一方面,她始终将梵·高最重要的作品握在手中,但会将这些画大量借展,将之与可出售的作品并置悬挂,克制而有策略地逐步打开梵·高在欧洲的市场。

梵高背后的故事(梵高诞辰170周年他的幕后推手是谁)(20)

画商Ambroise Vollard,保罗·塞尚所作肖像。

唯一的例外是《星月夜》,这件梵·高晚期最具标志性的作品,也是在当时最不被理解、受到激烈攻讦的画作。乔曾将它卖出又买回,后又再次卖出,最终几经辗转成为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的明星藏品。

梵高背后的故事(梵高诞辰170周年他的幕后推手是谁)(21)

文森特·梵·高《星月夜》,布面油画,74×92cm,1889年

在开拓市场的同时,乔也不忘继续巩固其学术地位。1905年,在荷兰现代艺术的先锋阵地——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Stedelijk Museum),一场声势浩大的梵·高个展即将开幕。对于展览筹备,乔事必躬亲——邀请来宾、印刷海报,甚至工作人员的领带都是她准备的。这场彼时最大的梵·高展共呈现了484件艺术家作品,不仅是对其成就的阶段性总结,更是对乔近15年心血的回馈。

梵高背后的故事(梵高诞辰170周年他的幕后推手是谁)(22)

1905年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举办的梵·高个展海报

此后,从欧洲到美国,她不断将梵·高推向世界。在54岁之际,她来到纽约,花了三年时间,进行联络、宣传。同时,她开启了其晚年最后一项宏大工程——将兄弟二人的信件翻译成英语。坚定、不退让,是乔不变的个性:由于书信篇幅太长,出版社希望只出删减版,但她绝不同意。

梵高背后的故事(梵高诞辰170周年他的幕后推手是谁)(23)

梵·高的书信集

最终,第一版完整书信在她去世后两年于1927年在美国出版。前言中,她再度提及梵·高坎坷的人生,并指出:“提奥是那个唯一且永远理解他、支持他的人。”这或许也是为何在去世前夕,她将提奥的坟墓迁至梵·高的葬身之地旁,在当时显得颇为惊世骇俗。

梵高背后的故事(梵高诞辰170周年他的幕后推手是谁)(24)

文森特·梵·高与提奥的坟墓

梵高背后的故事(梵高诞辰170周年他的幕后推手是谁)(25)

梵·高《Prisoners Exercising》,布面油画,80×60cm,1890年

在梵·高兄弟去世后,对于两个“文森特”的责任或是支撑她走下去的精神支柱。但乔的个人生活并未停下来——她后来曾有过两任丈夫。而对边缘人群的关心,让其在后期投身于荷兰的劳工与女性运动。她的名字中也始终保留着自我——“邦格尔”。

梵高背后的故事(梵高诞辰170周年他的幕后推手是谁)(26)

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

梵高背后的故事(梵高诞辰170周年他的幕后推手是谁)(27)

书籍《乔·梵·高-邦格尔:让文森特出名的女人》(Jo van Gogh-Bonger: The Woman who Made Vincent Famous)于2022年出版,作者为Hans Luijten。

对于乔的儿子和后辈而言,梵·高的艺术无疑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财富,但也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他们都有意识地选择了别的行业。1973年,梵·高博物馆在荷兰政府的支持下盛大开幕,乔的曾孙表示:“感谢乔,感谢她的儿子,这些画作不再只属于我们,而属于所有人。”

2019年,博物馆共迎来210万游客,是荷兰最受欢迎的艺术机构之一。同一年,乔的日记在其后代的再三考虑下得以公开,这位让梵·高火遍全球的女性终于开始为全世界知晓、铭记。

梵高背后的故事(梵高诞辰170周年他的幕后推手是谁)(28)

编辑、文张剑蕾

本文由《时尚芭莎》艺术部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梵高背后的故事(梵高诞辰170周年他的幕后推手是谁)(29)

梵高背后的故事(梵高诞辰170周年他的幕后推手是谁)(3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