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池长老(金池长老就一凡人)

如果细看《西游记》的每个章回,我们会发现一件极其有趣的事情。

九九八十一难中,唐僧被定为重点关照对象,其原因便是一路的妖精不是想与他成亲便是想吃唐僧肉,,其根本原因还是想要长生不老。但实际上,利用唐僧达到长生不老目的,还得从第二十七回的白骨精开始算起。

虽然看起来有一种姗姗来迟的感觉,但“长生不老”的概念早已出现。

金池长老(金池长老就一凡人)(1)

孙悟空花费数十年的时间前往斜月三星洞拜菩提祖师便是为了修得长生不老的法子,而后又因为寿终被黑白无常将魂魄勾到地府,再到蟠桃园、五庄观,我们可以发现在唐僧之前,能够做到长生不老的东西已经有高超的术法、蟠桃、人参果这些东西。

也就说,三界之中若有人想要长生,势必与上述东西相关才行,因此书中但凡有点年龄的非仙即妖。但我们又会发现,负责管理观音禅院的金池长老,分明只是一介凡人,却活了270岁。

金池长老(金池长老就一凡人)(2)

观音院金池长老

观音院是孙悟空陪同唐僧一起走过的第三难,仅在鹰愁涧小白龙和打死六个强盗之后。他们在观音院的劫难,也并非是唐僧所招致,在某种程度上是孙悟空所为。

毕竟财不外漏,而孙悟空却拿着唐僧的锦斓袈裟在外人面前显摆,自然也就容易招来祸事。

金池长老(金池长老就一凡人)(3)

当二人来到观音院落脚之后,便见到金池长老在两个小童的搀扶下出现在他们的面前。在唐僧与金池长老的攀谈之中,很快就涉及到了年龄一事,当金池长老说自己已然270岁的时候,孙悟空在一旁取笑,唐僧却严肃了许多。

毕竟对于妖魔神佛而言,三百年的光阴也不过转瞬即逝,红孩儿单在火焰山就修行了三百年。但作为人而言,未免过于长寿。百年于人而言已是高寿,而金池长老却活了270岁,基本上能够送走三代高龄之人了。

金池长老(金池长老就一凡人)(4)

不仅如此,金池长老也并非寿终正寝,而是因为放火杀人不成,不仅烧了禅院还丢了袈裟,为难之际撞柱而亡:

原来这老和尚寻不见袈裟,又烧了本寺的房屋,正在万分烦恼焦燥之处,一闻此言,怎敢答应?因寻思无计,进退无方,拽开步,躬着腰,往那墙上着实撞了一头,可怜只撞得脑破血流魂魄散,咽喉气断染红沙!

当他死后,原著书中还称其为“老寿翁”。既没有人参果,也没有蟠桃,需要由人搀扶便能看出也没什么法力,那么这样的凡人,是如何活到270岁的呢?

金池长老(金池长老就一凡人)(5)

黑熊精的帮助

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金池长老是有一定人脉在身上的。为了占有唐僧的锦斓袈裟,金池长老选择用火点燃禅房烧死唐僧师徒与白龙马,然而神不知鬼不觉地拿到锦斓袈裟。

却没想到,孙悟空偏偏放风将整个观音院都燃了起来,当时远在20里外的黑熊精看到观音院的火灾之后,如是说道:

起来看时,却是正北下的火光晃亮,妖精大惊道:“呀!这必是观音院里失了火!这些和尚好不小心!我看时,与他救一救来。”

金池长老(金池长老就一凡人)(6)

可以看出,黑熊精趁着大火前往观音院,并非一开始就打着拿袈裟的主意,而是赶到之后发现孙悟空在煽风点火,而后又看到锦斓袈裟,才起了拿走袈裟的念头。

当观音院着火,黑熊精便立马前来相助,便不难看出,金池长老与黑熊精的交情。而后从院里其他僧人口中也可得知,黑熊精与金池长老常常一同讨论佛法:那院主慌忙跪下道:“老爷,我师父是人;只因那黑大王修成人道,常来寺里与我师父讲经,他传了我师父些养神服气之术,故以朋友相称。”从这里我们便能看出,金池长老能够如此长寿,第一个原因便是黑熊精传授给了他一些养神服气的方法。

但凡人练气成效终究少之又少,更何况从金池长老收藏的八百多件袈裟以及夺袈裟的手段来看,他修行的效果更是微小。

因此,除了黑熊精的帮助,金池长老势必还有其他维持长寿的方法。

金池长老(金池长老就一凡人)(7)

小小幼童,禅院至宝

从禅院中的人分布来看,我们可以看出,除了金池长老之外,还有院主、道士、以及大小僧人。

但是,在文中,却很难忽视另一个词“小幸童”。在我们所见的组合当中,这种“老少”组合模式并不少,如太上老君身边的两个童子,又或者镇元子身边那俩笨笨童子……虽然他们并非真正的年轻,其模样却始终如小孩一般。

但观音禅院中的人又不相同,他们都是凡人,因为那些小幸童不仅是童子模样,也正是年轻的时候。

金池长老(金池长老就一凡人)(8)

如果说年迈的老人需要小孩子搀扶才能更为小心翼翼的话,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就不太好解释了。

首先,当金池长老借了一晚上袈裟的时候,他并没有立即就观看袈裟,反而在一旁哭了起来。而后,寺里的僧人都知道金池长老为了袈裟哭到二更,这一消息是小幸童报告给众人的。

由此可以推测出,负责每晚照顾金池长老的并非有经验的成年僧人,而是那些童子。也就是说,那些童子不仅要服侍金池长老,还得负责他的起居。细细琢磨一下,似乎就有些不对劲的意味在当中。其次,当金池长老表示想要永远占有袈裟的时候,出谋划策的并非其他众僧,还是那些年龄小的小幸童。

内中又有一个小和尚,名唤广谋,就是那广智的师弟,上前来道:“此计不妙。若要杀他,须要看看动静。那个白脸的似易,那个毛脸的似难;万一杀他不得,却不反招己祸?我有一个不动刀枪之法,不知你尊意如何?”

两个小僧人,不仅表现得最活跃,而且没有院中任何一个大僧人的反对,金池长老也就立马同意了这一计策。小和尚敢冒头,说明他们无所畏惧;而金池长老不假思索便应允了,又说明这些小和尚的靠山就是金池长老。

金池长老(金池长老就一凡人)(9)

幼小的僧人,却得金池长老欢喜,其最有可能的原因便是金池长老需要借住他们老维持自己的长寿,也就是最适合普通人修行的方式。

这一猜测并非空穴来风。在后面的章节之中,我们可以看到,通天河的鲤鱼精需要童男童女,而比丘国的国王也需要童男童女的心肝作为药引子以期长生。

金池长老(金池长老就一凡人)(10)

由此可知,童男童女在延长寿命这事上面,是经过观音的鲤鱼精以及寿星的白鹿所认证的。

那么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小幸童在本章节多次出现且都是居于主导地位了。他们才是金池长老维持长寿的秘诀,观音禅院的至宝。

尾声

《西游记》虽然讲的是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但实际上关于长生的概念却又贯穿全文。除真正的潜心修道之人以及王母娘娘的蟠桃之外,其他长生不老的方式都带着细思极恐的意味。

金池长老凭借年迈之子享着老寿翁之名,与他身边的小幸童们脱不了干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