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猕猴桃采摘园(从一颗水蜜桃到)

都江堰猕猴桃采摘园(从一颗水蜜桃到)(1)

商春霞(右)正在查看果园桃树长势,与技术人员交流管护情况。长江日报记者余康庭 摄

“最快下周末,我们第一批樱桃就要成熟了。现在果园正加紧建设绿植文化长廊,让游客的采摘体验更好。我们还在新建产品实验室和包装车间,完善网络销售服务,希望有更多消费者能品尝到我们的纯天然果蔬产品。”4月6日,在蔡甸区张湾街红星村雨露果蔬采摘园,负责人商春霞正忙着查看各种水果、蔬菜的长势,指导工人进行园区改造。向长江日报记者介绍采摘园情况时,她的手机不时响起,大多是咨询园区采摘情况、预约踏青游玩的游客。“4月中旬起一直到11月,园区内可采摘的水果、蔬菜品种最丰富。这不,天气一回暖,老顾客就来问果子什么时候成熟了”。

今年42岁的商春霞是红星村本地人,用她的话来说,“当年考上武汉大学走出村子的时候,从没想过还有回来的一天”,然而,一颗美味的水蜜桃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一颗水蜜桃引发回乡创业热情

2003年,商春霞从武汉大学法学专业毕业后,和许多同学一样,进入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此后又被聘请到武汉一家电气集团公司,担任中层管理职务。这期间,她按部就班地结婚、生子,生活稳定,工作轻松。

2015年,一次外出旅游,商春霞在浙江奉化品尝了当地的水蜜桃,“肉质细软、汁多味甜,让本不喜欢吃桃子的我,瞬间爱上了它的味道”。商春霞和朋友觉得这种水蜜桃特别好吃,专门买了几十斤带回武汉,给亲朋们分享。

正是这次分享,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大家吃了她带回的水蜜桃,都赞不绝口,但想在武汉买同样的水蜜桃,却大失所望——武汉没有卖的!“要是武汉也能种出这种水蜜桃,一定很受欢迎!”从小在乡村长大的商春霞,第一次有了想做农业的心思。

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调查,商春霞决定把对水蜜桃的热情转化为实际行动——回家乡红星村种植奉化的“湖景玉露”水蜜桃。

“当时觉得生活稳定,想创业,再次提升自己的人生。种植水蜜桃,一个是因为这个品种真的很好吃,我觉得会很有市场;再一个,我和老公都是在红星村长大,两边都有家人在村子里生活,对这里很熟悉,自己创业,还可以带着乡亲一起致富,何乐而不为?”商春霞说。

从一种水蜜桃发展到“四季果蔬园”

让商春霞意外的是,她创业的第一个阻力,恰恰来自家人。家里的老人深知做农业的辛苦,劝她:“生活过得好好的,回来风吹日晒为哪桩?”但商春霞不为所动,坚持自己的决定。

2015年底,商春霞流转了村里200多亩田地,亲自带着工人在地里起垄、平沟、引水灌溉。整好了土地,商春霞将其中的近百亩地全部种上了她心心念念从奉化引进的“湖景玉露”水蜜桃。无数心血浇灌,2018年,水蜜桃开始挂果,由于收获期短,产量不是很高,除了一部分果子供市民采摘、供货给商超,商春霞还留出了不少赠送给亲友和村民。因为口感好味道佳,商春霞的水蜜桃大获好评,开始有了“忠粉”。

“现在回头想想,当时真是没经验,种植品种太单一,收获期太集中,对果树的护理、产品的销售都会有问题,正应了那句‘闲的时候闲死,忙的时候忙死’。不过,正是吃了亏,才知道后面的路要怎么走。”商春霞笑着说。

如今,商春霞的采摘园里不仅有水蜜桃,还种植有樱桃、油桃、西瓜、葡萄、桑葚、无花果、玉米、番茄等等水果和蔬菜,真正成为了“四季果蔬园”。在选择种植品种时,收获期成为商春霞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以水蜜桃为例,现在园区的水蜜桃种植面积已经增加到了200余亩,分为早熟、中熟、晚熟三种共4000株桃树,全部都是引进的奉化优质水蜜桃品种,再通过有机肥管护等手段,水蜜桃的收获期可从6月一直延续到8月,年产水蜜桃十余万斤。目前,果园的水蜜桃已经注册了“玉露河谷”商标,颇受高端市场欢迎。

果蔬通过电商社群渠道进入千家万户

“做农业,看起来容易干起来难,为了做好采摘园,种出品质好、纯天然的果蔬产品,我们付出了很多心血。”商春霞介绍,为了改良果园土壤,使其更适合水蜜桃树快速生长,她每年都要收集购买牛粪、豆粕及其他合格的有机肥。“我们园子里出产的任何水果、蔬菜,全部用的是有机肥”。

做农业,受天气等因素的影响非常大。去年水蜜桃收获的季节,武汉遭遇暴雨天气,又有散发的疫情,差点让商春霞才有起色的创业成果付诸东流。

“水蜜桃是最怕水的,当时,连续不断的暴雨,让水蜜桃树都浸泡在了水中,我一边组织员工全员上阵排水,一边向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报告,寻求帮助。”时至今日,商春霞回忆起当时经历,还满怀感激,“如果大水将水蜜桃树浸泡超过一天,那我这一年的收成就全完了。”商春霞说,好在街道及村“两委”连夜组织人员帮助排水,终于将水蜜桃树从水中抢救出来。

“谁知,迈过了天灾的槛,又碰上武汉有散发疫情,来采摘的市民明显减少,商超里的销售情况也不理想,水蜜桃出现滞销。”商春霞说,她当时急得不行。来自武汉市邮政的驻村工作队了解到她的情况,建议她通过电商平台销售水蜜桃,并通过邮政快递进行配送。

在各级政府部门及各单位的支持下,很快,她的水蜜桃成为“网红”产品,在网上销售额超过十万元。电商的尝试,也让危机成了转机,园区许多农特产都在邮政电商平台上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全年“线上 线下”毛产值可达500万元左右。

“有了乡村振兴政策和好干部的支持,虽然干农业难,但我不怕。”如今,商春霞成立了武汉雨露河谷农业合作社,带领村民一起致富。商春霞说,农忙时,果园最多要聘请七八十名村民务工,一天一人150元工钱,每年光人工劳务费就需支付40多万元。

“春天有樱桃;夏天有水蜜桃、油桃、西瓜、葡萄、玉米等;秋天有无花果;冬天有蔬菜。”商春霞介绍,她按照园区的地势和土壤结构划分区域,在不同区域种上不同品种的水果、蔬菜,让“四季果园”的产品通过电商、社群渠道,进入千家万户。

(长江日报记者余康庭)

【编辑:汪宇瑾】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