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方位代表心脏(心脏卫士的十二时辰)

哪个方位代表心脏(心脏卫士的十二时辰)(1)

王晓武(右)在手术中。南方日报记者 徐昊 金镝 摄

9月29日是世界心脏日。呱呱坠地的新生儿,工作缠身的顶梁柱,心力逐渐衰竭的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全年龄人群健康的头号“杀手”。

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心血管外科,有一群舍小家为大家的“心脏卫士”,不分昼夜地工作在对抗心血管疾病的第一线。世界心脏日前夕,记者蹲点值守,真实记录他们的“十二时辰”。

辰时 7:00—9:00

手术室里,出生还不足3个月,体重只有不到4.3公斤的明明(化名)接受了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明明患上的是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闭锁,哭闹后小脸马上紫绀,看着让人心疼。

体外循环组组长、主治医师李雅玲很早就到达手术室,和体外循环灌注师董昀浩开始工作。他们打开一包包形状各异的管道,进行修剪并连接到体外循环机上。体外循环机的管道中不能存有气泡,董昀浩将盐水灌注到管道与氧合器中,并不断敲打,促使气体排出。

外科医生对心脏进行手术前,需要让其进入停跳状态。在心脏停止跳动几小时内,体外循环机起到维系生命体征、保障重要脏器供血的作用。

巳时 9:00—11:00

心脏超声组组长、主治医师张雪花推着超声仪到达手术室。在同事的配合下,她将探头放入明明的食道,开始检查超声影像。

心脏超声是心外科手术的“眼睛”,心脏疾病的诊断绝大多数需要心脏超声来判定。进一步明确病情后,手术团队将无菌手术单铺好,露出明明小小的胸膛。主治医师杨博及杨东鹏上台为明明实施开胸及建立体外循环。

没过多久,心血管外科主任王晓武全副武装地走进手术室——头戴具有摄像功能的手术灯、手术放大镜,复杂的管线交错连接,一直延伸到背部的视频推流机器上——看起来仿佛刚从某部科幻电影中走出。

“开始转机。”

接到王晓武的指令,李雅玲熟练地调整着旋钮。启动体外循环机需要两人配合,一个人负责调整机器,另一个人负责盯紧各种仪器表盘,并做好记录。很快,明明的心脏停止跳动,这台复杂的婴儿先心病手术正式开始。

午时 11:00—13:00

心血管外科的重症监护室(ICU)里,护士长张尹红、护理组长喻智丽和同事们正在各个术后病人床边不停巡查,观察病人的心率、血压、尿量、呼吸机辅助参数、药量应用等指标,每小时记录着各项生命体征,间隔着翻身、拍背、吸痰、挤压胸引管、抽血化验等操作……

这是一个刚刚投入使用的现代化、专业心血管外科ICU,共有12个床位,接收的都是围手术期危重病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要使用先进仪器来维持生命平稳。这对ICU护士的综合技术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其专业水准甚至超过低年资医生。

未时 13:00—15:00

专属心血管外科的心脏超声室里,张雪花正给病人进行扫描检查。

一周前的一个下午,处理完手头的工作后,张雪花在医院里见到高烧40摄氏度的女儿。“女儿问,妈妈今天能陪陪我吗?我说,今天太忙了,等到周六妈妈再陪你。”让张雪花感到愧疚的是,眼前的女儿病殃殃的,头发乱成一团,但自己的心思却仍紧紧缠在工作中,甚至顾不上担心。“后来到了周六,科里有事,陪伴女儿的承诺也没能完成。”

申时 15:00—17:00

普通病房护理组长胡萍正在病房里给病人讲解如何记录尿量。液体出入量是衡量心、肾功能的重要指标,在ICU里有专门的管道和仪器监控着,但转到普通病房后就必须靠病人自觉记录。

有的病人和家属不理解尿量的重要性,或者学不会如何操作,胡萍和同事们会不定时组织宣教会,设置讲解和答题环节,还会准备洗洁精、纸巾等小礼品,提高参与者的积极性。

酉时 17:00—19:00

普通病房里,刚接受了房间隔缺损及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迪迪(化名)正在看动画片。

2个月前,心血管外科团队在汕尾开展义诊,母亲小静抱着迪迪到现场咨询,接诊的正是王晓武。了解病情后,王晓武告诉小静,迪迪的病只要一次手术就可以痊愈,未来能像正常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希望迪迪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报答大家的善意。”小静说,心血管外科手术高昂的费用曾让她踌躇,所幸,珠江医院与多个慈善基金会有持续的深度合作,在慈善基金和医保的双重帮助下,他们已经可以承担迪迪的手术费。

戌时 19:00—21:00

“我很喜欢团队的氛围。”在ICU里,医生陈红燕说,她在心血管外科跟岗学习时,曾经看到王晓武的手上有一个大大的溃疡,后来才知道,那是连续完成3台手术后钳子勒出来的。

如今,陈红燕已经在心血管外科正式入职3个多月,主要在ICU工作,笔记写了满满一本。她给自己的目标是在2年内熟练灵活地掌握心外监护的常规技术,未来希望在科研方面有所建树。

亥时 21:00—23:00

ICU夜班时间一般是22时到次日7时30分,夜班的医生和护士除了和日间一样随时监控病人情况,还要做好准备应对急诊的挑战。

“夜班完了必须睡一整天,啥都干不了。”喻智丽笑着说,“家人都习惯了我这种节奏。我的脾气不是特别好,可以说把最好的脾气给了工作,最坏的脾气给了家人。”

舍小家,顾大家,是心血管外科工作者们心照不宣的默契。

子时 23:00—1:00

零点刚过,一台主动脉夹层急诊手术仍在继续。主动脉夹层是一种极为凶险的疾病,50%的患者会在48小时内死亡。这一夜,王晓武和血管外科组组长、副主任医师毕生辉都在连轴转,ICU里的医护人员也是两个班次连着上,大家虽然疲惫,但都没有怨言。

丑时 1:00—3:00

凌晨1时多,王晓武收到女儿的微信消息:爸爸,我刚做完实验,准备休息了。虎父无犬女,他的女儿如今在北方攻读研究生,也是学医。

“一定要让家人明白,心血管外科医生是很光荣的职业,靠这种正能量去弥补自己对家庭的遗憾。女儿要学医,也是从小受这种观念的鼓舞。”提及家庭,王晓武既感到自豪,也自认有所亏欠。

寅时 3:00—5:00

4时许,李雅玲和同事们仍在手术中。

去年秋天的一个凌晨,当时怀孕已8个多月的李雅玲仍在通宵值班。一名急诊病人刚接受了成功的手术,但在体外循环停机后突发鱼精蛋白过敏,差点休克。所幸,李雅玲全程值守在旁,马上重新排气、转机,在生死一线抢回了病人的生命。

“弄好以后就感到肚子里宝宝一直在动,当时我就在想,虽然很辛苦,但能救人是好事。”一直到生产的前一天,感到肚子异动的李雅玲才申请休假,全心全意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产假结束后,李雅玲依旧正常上夜班,在值班和手术的间隙跑回家给宝宝喂奶。“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还是想让自己做得好一点,让孩子明白妈妈的伟大。”李雅玲说,如今宝宝已满一岁,也已开始习惯妈妈的“缺位”。

卯时 5:00—7:00

心血管外科的一个特点就是通宵达旦。6时,刚完成一台主动脉夹层手术,王晓武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吃下已经冷掉的外卖,准备在小床上眯一下,应对两个小时后的下一台手术。

带着救死扶伤的职业荣誉感,这个正式成立仅2年多、成员平均年龄仅30多岁的集体日夜兼程。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珠江医院心血管外科背靠医院支撑,已经在新生儿先心病、主动脉夹层、瓣膜成形等领域做出了自己的特色优势。”王晓武表示,希望用5年时间,让心血管外科的手术量从目前的400余例翻番到800例以上,进入国内手术量前100名的行列。

南方日报记者 钟哲

通讯员 伍晓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