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巧姐是十二钗吗(才知道巧姐在十二钗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红楼梦》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一回,香菱学诗,终于梦中咏月,悟出写诗要领。

紧接着有邢夫人的娘家侄女、李纨的俩堂妹、薛宝钗的堂弟堂妹、王熙凤的哥哥遇在一起投亲,使贾府欢乐热闹的氛围达到顶点。

红楼梦中巧姐是十二钗吗(才知道巧姐在十二钗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

在这些人中,邢岫烟、李绮、李纹、薛蝌、宝琴都是一等一上好的人物,只有王家自始至终,都没有优秀男女出现。

王子腾一路高升,他的妹妹和女儿都是贾家的媳妇,一个是王夫人,一个是王熙凤。

后来王子腾的另一个女儿嫁给了保宁侯之子。

但这个女孩一定是资质平平,不值一提,因为她从没有和宝玉有过特别的交往。

红楼梦中巧姐是十二钗吗(才知道巧姐在十二钗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以宝玉怜香惜玉的人设,他连侄媳妇的弟弟都结交,连虚构的抽柴女都要去认真寻找,别说是王熙凤的妹妹了。

但凡这女子有一点点过人之处,就绝不会逃过宝玉的眼睛的。

王熙凤的哥哥王仁,也是个没眼色的。

他妹妹协理宁国府办秦可卿的丧事,累死累活的,他想回家时就回家,还要妹妹张罗着写信带东西。

后来贾家败落,王仁更是直接参与贩卖巧姐,是个不折不扣的败家子。

宝玉、探春过生日时,舅家送来的礼物总是那么平常几样,可见王子腾的夫人也是吝啬之人。

所以在舅家过年过节或办喜事时,请宝玉宝钗姊妹们去,他们并不情愿,得在老太太的催促下勉强应付。

这种现象表明,王家后继乏人,四大家族的败落,或许是从王家开始的。

红楼梦中巧姐是十二钗吗(才知道巧姐在十二钗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

但王氏家族的现实情况是,瓜瓞绵绵、子孙遍布各地。

从西汉到明清,王姓光宰相就出了三十五位。

王氏家族的名人更数不胜数,我们耳熟能详的,有战国时期的鬼谷子王诩,《马说》中提到的伯乐王良,汉明妃王昭君,新帝王莽,貂蝉义父王允,卧冰求鲤的王祥,东晋开国丞相王导,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初唐四杰之一王勃,唐代诗人王之涣、王维、王昌龄、王建,宋丞相王旦,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心学创始人王守仁。

红楼梦中巧姐是十二钗吗(才知道巧姐在十二钗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4)

王氏家族分支很多,其中山东琅琊王氏、太原王氏、金陵王氏、三槐堂王氏是最大的几支。

在《红楼梦》第四回,门子抄给雨村的护官符上,有“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请来金陵王”,指的是东晋中兴名臣王导一族。

王导辅助琅琊王司马睿建立东晋,南迁金陵,与谢安在金陵号称乌衣巷世家

红楼梦中巧姐是十二钗吗(才知道巧姐在十二钗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5)

在王导之后,王姓又有三槐堂族崛起,成为王氏得姓以后的第三大望族。

至今,拥有“三槐堂”堂号家谱目录的,占王氏家谱总数的40%左右。

1079年,苏东坡被贬官湖州,他的好友兼学生王巩前去拜访。

他为王巩写下了《三槐堂铭》,对王家予以高度评价,并对家族兴衰的原因进行讨论。

红楼梦中巧姐是十二钗吗(才知道巧姐在十二钗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6)

在铭文中,苏东坡写到:“晋国王公,显于汉、周之际,历事太祖、太宗,文武忠孝……”

其中的晋国王公,就是三槐堂王氏始祖王祜,是王巩的曾祖。

他们是王导的后裔

据史料记载,王祜祖籍山东,性格洒脱,少年研究词学,以文学见长。他秉承魏晋之风,词藻华丽,在北宋初期,深得赵匡胤的赏识。

红楼梦中巧姐是十二钗吗(才知道巧姐在十二钗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7)

起初,他仕途顺利,任监察御史、集贤院修撰、兵部侍郎等职,随着被封诰制举家迁到开封。

我们知道,赵匡胤是夺取后周政权当上皇帝的,所以心里总不踏实,怕有人比葫芦画瓢,再来个黄袍加身

他用杯酒释兵权的法子,解除了石守信等武将的权力。

后来,他又对地方藩镇势力进行了一次清理,不过,他漏掉弟弟的老丈人符彦卿。

因为符彦卿出身将门,骁勇善战,使契丹人闻风丧胆,曾在五代南朝担任要职,威望很高。

赵匡胤登基后,对符彦卿又依赖又害怕,后来还是下决心除掉这个隐患。

太祖让王祜去调查符彦卿“谋反”事宜,并暗示说:宰相赵普年纪大了,且有病在身,以后可接大任。

王祜明察暗访,并没有发现实质性的证据证明符彦卿谋反。

他实言禀报,甚至劝谏太祖接受历史教训,不要滥杀无辜。

太祖不高兴,就不再提宰相的事,并把他派到襄州任职。

红楼梦中巧姐是十二钗吗(才知道巧姐在十二钗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8)

苏东坡在铭文里说:“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意思是王祜当时没能当上宰相,原因是性情耿直。

王祜在去襄州任职前,在自家院子里栽下三棵槐树,说:“以后我的子孙一定会有人位列三公。”

早在西周时期,百官朝见周王,三公重臣总是对着宫廷外的三棵槐树站着。所以直到宋代,槐树还指三公。

王祜坚信: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自己三公之才没能发挥,当有子孙继承

果然,王祜的儿子王旦,在宋神宗时期接替寇准担任宰相。期间,他两袖清风,使“朝廷清明,天下无事”,享受父亲没享完的“福禄荣名”十八年。

王氏家族又出宰相,王祜植槐的故事流传开来,三槐堂家族声名鹊起,自此形成标志性族谱,目前成为中国第一大姓

现在王姓人口已破亿,占中国总人口的十六分之一。

回头看《红楼梦》,是以这么一个绵延不绝的门阀家族为背景,想来,曹公不会不顾事实,随意把它写得不可回天的。

《红楼梦》主要是写金陵四大家族衰亡前的景象,暗喻事物由兴起到衰微是有轮回的,和《三槐堂铭》写王家方兴未艾,是从相对的两个层面论述相似的主题。

以曹公真假相间、草灰蛇线的写作手法推断,《红楼梦》中一定隐藏着一个以真实王家为原型的后起之秀

红楼梦中巧姐是十二钗吗(才知道巧姐在十二钗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9)

而这个承担王氏复兴大业的人,是十二钗中最易被人忽视的巧姐。

暴露这一秘密的,是巧姐的生日。

巧姐出生在七月七,与王姓始祖的忌日正好对应。

王姓大部分起源于东周灵王的长子姬晋。

姬晋,字子乔,出生在公元前565年左右的都城洛邑。

他天资聪颖,性情温厚耿直,博学多才,音乐造诣很高。他十五岁被立太子,以直谏闻名。

后来,因他强烈反对灵王治水方法,使太子位被废,不久抑郁而死。死前,他曾准确预言自己的去日。

后有人在伊水、洛水之畔,看见一个人,很像已死去的姬晋。

他有时沿河散步,有时坐吹笙管,发出鸾凤和鸣一样好听的声音。据传,他随着道士浮丘生,在嵩山住了三十年。

红楼梦中巧姐是十二钗吗(才知道巧姐在十二钗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0)

家里派人上山寻找,还真找到了。太子晋对来人说:“你回去告诉我的亲人和孩子,七月七日我将乘白鹤立在嵩山之巅、缑氏之麓,让他们和我见面。”

果然,七月七日,姬晋驾鹤徘徊在嵩山之巅,几天后才羽化登仙。

他的儿子宗敬继续辅佐周朝,看到王室衰微,避居缑山生活。

当地百姓因为他们是王族,还像以前那样称他们为“王家”,以示恭敬。宗敬干脆以王为姓,把父亲尊为始祖

《红楼梦》中,凤姐生活在金陵王姓末世,预示家族没落的命运。她因偶然的一点善心周济刘姥姥,使巧姐嫁给了千里之外的王板儿,回到王姓发源地

这正暗示着,太子晋像凤凰一样浴火重生。从王姓建立到金陵世家衰落,一个轮回结束,新的三槐堂族就要从巧姐开始了。

红楼梦中巧姐是十二钗吗(才知道巧姐在十二钗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1)

想那巧姐作为贾府繁华落尽的最后一个见证人,一定能勤俭持家,从纺花织麻开始,重新振兴王家。她凭记忆绣出曾祖母房间里摆设的珍品“慧纹”,也一定能织出老太太送给刘姥姥的软烟罗

史太君多像植树在庭院的王祜,把自己积攒的福德适时予人,到最后享受福德的还是自己的子孙。

红楼梦中巧姐是十二钗吗(才知道巧姐在十二钗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2)

而这些,和《三槐堂铭》的对联“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又相吻合。

苏轼在《三槐堂铭》中说,“善必有后”,意为好人必有好后代。

他认为,想看事情的结果,要把时间拉长,尽量看清事情的全部。

如果时间短了,上天的意愿还来不及完全表现出来,人会因为看不到全貌而不知对错,因此胡作非为。

我们阅读《红楼梦》会发现,书中叙述的时间跨度非常大,是从女娲补天以来,直到作者生活的年代,横贯人类发展史。

书中人物来头也非常大,大到女娲补天之前的神仙,暗指盘古。

从所有跨度的时间和空间中,“天命有定数,善恶自有报”的规律完全显示出来。

红楼梦中巧姐是十二钗吗(才知道巧姐在十二钗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3)

本来天地玄黄,盘古孕育在一个龙蛋里。那是一个混沌世界,让盘古觉得透不过气来。

于是他用斧子劈开蛋壳,使清气上升浊气下降,天地划分开来。盘古用身体支撑着,个子日长一丈,天也日高一丈,地跟着日厚一丈。

一万八千年后,盘古再也没力气成长了,声化雷,气化云,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头发成星辰,血液变江河 ,田地是肌肉化的,草木是皮毛变成,汗流为雨,牙齿为金,骨头为石,精髓变珠玉,四肢为东南西北守四方,五体化五岳。

盘古以自强不息的个人修养,让天行健,以身化万物的奉献精神,让大地气势宽厚恢宏。

然后轮到《红楼梦》里的女娲这一母性始祖出场。她孕育人类,造出有德行的三皇五帝,又造出蚩尤共工等恶神。

人类逐渐开始争斗、分化,蚩尤斩断通天梯,共工撞倒不周山。整个世界动荡,天倾西北,地隅东南,天被撞出了洞,洪水倾泻人间。

女娲悲悯于盘古开天之不易,惭愧于造人之不周全,于是炼石补天,这是天道的第一次改写秩序,初步轮回。

女娲炼出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石头,可以整整补一个世纪。

她特意多炼出一块,用以为下一世记录天道轮回。

她让石头在红楼梦境中修建了一个智通寺,门旁题有对联:“身后有馀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红楼梦中巧姐是十二钗吗(才知道巧姐在十二钗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4)

她告诫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珍惜天地万物,包括好的传统、与别人的关系、书籍文字、时间、空间等等,万事都要留有余地:才不可显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

那样后辈才有东西可继承,自己以后才有好结果,这才是“有后必善”。

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其中的“后”,不是指当时一个人没有孩子,而是指一个人有没有良知:知什么时候不足,什么时候知足。

“善必有后”,是知不足,知道老天还没到完全显露意愿的时候。苏东坡写道:“而晋公修德于身,责报于天,取必于数十年之后,如持左契,交手相付”。

这几句话里面含有原始的投资意识:盘古用自强不息的精神创造万物,用万物作资本,分发给毎一个人,让人继续为万物创造灵魂,然后根据每个人的成绩分配红利。

王祜知道,才能和品德的测量不是他自己一代人的事,要等数十年之后,才能与上天当面交割,清清楚楚展示花费多少资产,显示出多少才能,创造出多少利润。自己用不完的,老天会派发给子孙。

这就是“良知深厚”传家久。

《红楼梦》中甄宝玉说女孩比原始天尊、阿弥陀佛都清净,就是指女孩在孕育生命之前的想法作为,决定了她们的良知,从而决定了她们以后创造出来的生命的价值。

红楼梦中巧姐是十二钗吗(才知道巧姐在十二钗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5)

智通寺对联中的“身后有余”,是知足,是预判老天意愿已完全表达,警惕别等到“眼前无路”才肯罢手。

贾母小时候在枕霞阁玩耍,不小心落水,头上被木钉挂出个洞,差点没命,于是“眼前无路想回头”。

贾母大难不死,是老天警示她:欢乐是好事,但好事多魔性,乐极会生悲。所以不要在年轻时,把能享受的欢乐全部享受完,留下一些给年老时用。

老天给贾母回头的机会,让她懂得落水时是储蓄欢乐,变成“后福”,让她年老时享受天伦之乐

巧姐在

红楼梦中巧姐是十二钗吗(才知道巧姐在十二钗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6)

婴儿时期得过一场病,病因是吃得太饱而积食发热。

刘姥姥让结实饿她几顿,省下有限的那几口饭,就足以变成治病的药,还足以变成能量存储下来,让她以后“为往圣继绝学”了。

相反,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一个人没有一点良知,是对祖先最大的辱没

话说回来,一个百分之九十九的坏人,只要留有一分好,存有一点“后”,后人就可以借以改变命运。

奸相秦桧祸害南宋江山,千百年遭人唾骂。

但他是文曲星下凡,曾中过状元。他的后代在乾隆年间又出状元秦大虚。

虽说大虚在祖坟前写下“人从宋后羞名桧 ,我在坟前愧姓秦”,最终还是因为“诗书继世”了。

这也是“善必有后”的明证,而实现它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读书。

红楼梦中巧姐是十二钗吗(才知道巧姐在十二钗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7)

这在《红楼梦》中多处细节都有暗示: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时,宝玉在船上看到莲枯藕败,埋怨没人清理

林黛玉说她本不喜欢李商隐的诗,只有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好,宝玉于是就让留着残荷了。残荷因诗书得以继世。

《红楼梦》中,荷花又暗喻香菱的命运。许多人说,香菱被夏金桂折磨死了。

其实,从香菱对夏金桂描述的菱角香可以推断,她是被林黛玉一句话、李商隐一句诗给救下的,她劫后余生了,和《红楼梦》后四十回的结局一致

薛家本来是经商的,眼看就要败在薛蟠手里。后香菱被薛蟠扶正,为薛家留下读书的根脉

薛家还有薛蝌这个小苗子,固然他和邢岫烟能改变门风,使支脉延展,然最终只是养了一个小蝌蚪,不如香菱生下的小蟠龙。

通过一个个这样的暗笔推断,《红楼梦》原著没有完结是个假象,是作者故意设计的。

《好了歌》说的很清楚:好就是了,了就是好。

作者就是想留下看似没有结局的结尾,给读者留下万千种“后”。

这些“后”的原型是书籍。只要读者众多,《红楼梦》就达到了“劝读”的目的。

红楼梦中巧姐是十二钗吗(才知道巧姐在十二钗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8)

如此说来,《红楼梦》是个微缩讲堂讲师是宁工贾演,教材是荣公贾源。宁,代表品格;荣,代表数量。演,表示教化推广的行动;源,指获取知识的源头

宁荣二公学富五车,如汗牛充栋,品格端方如尧舜陶堂。

他们把一篇篇文章融入《红楼梦》的人物中,让人领会其中道理,然后教人把道理付诸行动,最后,行动一定能成就人的品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