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让人暴躁(孤独让人迷失)


郁达夫(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男,原名郁文,字达夫,幼名阿凤,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作家、革命烈士。曾留学日本,毕业于名古屋第八高等学校(现名古屋大学)和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 郁达夫是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一位为抗日救国而殉难的爱国主义作家。在文学创作的同时,还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其文学代表作有《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迟桂花》、《怀鲁迅》等。

孤独让人暴躁(孤独让人迷失)(1)


在文章《迷羊》的结尾,作者借一个医生之口解释道:我们的忧愁,可以全部说出来,交给一个比我们更伟大的牧人的,因为我们都是迷了路的羊,在迷路上有危险,有恐惧,是免不了的。只有赤裸裸地把我们的负担不了的危险恐惧告诉给这一个牧人,使他们为我们负担了去,我们才能安身立命。

在这本书里也能看到郁达夫身处时代的洪流之中的一种无力感。

浓郁的自传式的悲伤颓废

《迷羊》这本短篇集大多写于其早期,1920年-1933年。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郁达夫一共写了《沉沦》《银灰色的死》等二十六篇抒情性散文和六七十篇议论杂文,这些作品表现了他回国时满怀希望的心情和见到满目疮痍的祖国后无限失望的感叹,既有他对前途感伤悲观的思想,又有一些慷慨激昂,疾声呐喊的激进的理论。这部作品集,大多表现的自传式是悲观颓废思想,在这些作品中都可以找到作者的影子。这里共15篇,除一篇《二诗人》全篇带有讽刺意味外,其他篇目记载的主人公,无一例外,都陷入一种浓郁的抑郁中无法自拔,可能是经济困顿,如《纸币的跳跃》,可能是因为情感受挫,如《迷羊》等,或者二者兼有之,通过这样的故事来叙述自己在国家落后软弱时的自卑,不得志,对爱情,对人生,对前途的一种迷茫感,扑面而来的颓废悲观气息,让人措手不及。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这一个个铁骨铮铮的男儿竟禁不住一点儿孤寂落寞,时不时要洒几滴泪。

孤独让人暴躁(孤独让人迷失)(2)

对女性的迷恋

写作与恋爱,始终贯穿在郁达夫的文章中。恋爱的激情,本来就已融化在他的血液之中,观其一生,无时不在飞扬着由恋爱所激发的才情,然后表现到文学的创作之上,比如这本《迷羊》集,以小说《迷羊》为例,就写了一个极度痴迷戏子月英的男子介成,为了这个女子他不惜与她私奔,为了让她开心极尽所能,整日沉浸在患得患失中,最后被月英抛弃后,却突发心脏病,实在是像极了包法利夫人中的包法利先生,卑微至极。再比如《十一月初三》中的“我”对红茅沟那个姑娘的渴望,竟像走火入魔一般,尾随姑娘到姑娘打水的井边,“我向井里一望,头一眼好像是看见她的容貌还反射在井里,再仔细看时,我才知道是一圈明蓝的天色。”到如此地步,最后爱而不得,只得原路返回的那种深深的落寞。甚至于在《十三夜》中,陈君的艳遇竟然是女鬼。再如《烟影》中的文朴对于生死的态度,“本来生死的问题,由文朴看来,原来也算不得什么了不得的大事,但一样的死,却希望死在一个美人怀里。”

丰富多彩的泛滥的情爱生活

郁达夫确实是一个爱国志士,但是,也不影响他沉迷于酒色生活,私生活极其放浪,这也是人们诟病郁达夫的一个原因。在日本留学时,每当他跟日本女性接触时,常常受到奚落甚至于侮辱,于是他常常陷入苦闷之中,于是便去妓馆里寻找刺激和解脱。郁达夫甚至发展到了一种“泛爱”的地步,在路上看到漂亮女性,即使不能爱上她们,也要“暗暗的闻吸闻吸从她们身上口中蒸发出来的香气”,在我们看来,真是“精虫”上身,而他却有一套自己的解释:“人家骂我是颓废派,是享乐主义者,然而他们哪里知道我追求酒色的原因呢?不过是看透了人生的命运,不得不如此自遣耳。”读来真是有种“不怕渣男狡猾,就怕渣男一本正经的狡辩”的感觉。

他的婚姻也是比较色彩斑斓的。郁达夫结过三次婚,三位夫人分别是:孙荃,王映霞,何丽友。孙荃贤良淑慧,郁达夫曾于其度过一段美好的生活,但遇到王映霞后,一个风流才子,一个风情万种交际花,一拍即合,最终在度过一段如胶似漆的生活后,一个寻花问柳,一个红杏出墙,各自分飞。此外在新加坡时,还有一位同居情人。

孤独让人暴躁(孤独让人迷失)(3)

孤独让人暴躁(孤独让人迷失)(4)

读完这本书后,确实有种浓浓的颓废气息,在孤独中真的更容易让人迷失自我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