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奘为啥去西天取经(唐僧玄奘为何冒死也要去西域求取真经)

文 | 古小玉

云起云落 尽看人生

中国四大名著《西游记》中,唐僧师徒一路西行取经。

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如愿取得真经。

唐僧,即唐朝时期的玄奘,历史上最伟大的高僧。

28岁时不顾朝廷禁令,独自一人踏上了西天取经之路。

鲁迅称他为“民族的脊梁”,印度国父尼赫鲁把他列为历史上四大伟人之一。

他的故事,就像一部玄幻小说,让人百读不厌,又令人深深敬佩。

唐玄奘为啥去西天取经(唐僧玄奘为何冒死也要去西域求取真经)(1)

01

父母早逝

唐朝时期,玄奘出生于洛阳缑氏(今河南偃师)的凤凰谷陈家。

陈家世代为官,父亲陈慧精通典籍,母亲为洛阳长史宋钦之女,两人育有四子一女。

玄奘原名陈祎,是家里最小的孩子。

陈祎四五岁时,母亲因病卧床不起。

弥留之际,奄奄一息,不舍得断气,实在是放不下孩子,表情挣扎而痛苦。

童年已出家的二哥陈素,带着寺里的僧人到家里做法事超度母亲。

在法师《阿弥陀经》的念诵声中,母亲安然离世,脸上竟还带着一丝淡淡的微笑。

母亲离世后,父亲便辞官回了家。

陈祎六岁随父习文,阅读了大量儒家经典。他聪明好学,总是不停地问为什么。

相伴的日子太短暂,三哥陈佑自小体弱多病,未满十二岁便夭折了。

此后父亲身体每况愈下,与病魔抗争一段时间后,也撒手归西了。

家庭的变故,使年幼的陈祎陷入了苦闷彷徨中。

父亲满腹经纶、雄心壮志;母亲勤勉善良、持家教子;三哥体弱多病,从小饱尝磨难。

他想不明白,人的生老病死,难道是冥冥之中早已注定的吗?

唐玄奘为啥去西天取经(唐僧玄奘为何冒死也要去西域求取真经)(2)

02

出家之路

接连不断的家庭变故后,陈家家底已被掏空。

十岁的陈祎决定到净土寺出家当童行,扫地撞钟,端茶送水。

净土寺为洛阳四大道场之一,主持慧景大师发现陈祎这孩子在干杂务之余,爱诵读经文,还写得一手好字。

于是就让他进藏经楼抄佛经,一干就是三年。

这三年奠定了陈祎坚实的佛学基础,十三岁时他被破格剃度为僧,得法名“玄奘”。

玄奘从学于一代名师,抄读过的经书能过目不忘。升座讲经,声名远扬。

隋炀帝被杀后,兵荒马乱,民不聊生,遍野横尸,还出现人吃人的惨剧。

简直是惨不忍睹,这种人命如草芥的画面,让玄奘异常悲伤,欲哭无泪。

他下定决心,要穷尽佛典,领悟生命的真相。

玄奘和二哥长捷法师被称陈门双骥,他们一同到长安求法,谁知这边也动荡不安。

在当时,佛教经典残缺不全。玄奘心想,既然如此,为何不前往西天取经?

他向在这里暂住的西域僧人学习语言,向途径丝绸之路的商人打探路况。

一边锻炼身体,一边锤炼意志,时时刻刻都在为出发做准备。

隋唐换代时期,无数的人死于战乱。

唐太宗李世民下令,诏请京城有道高僧到皇宫,启建六道慈忏法会。为国祈福,为帝后祈安。

年仅27岁的玄奘被众高僧推荐为“长安十大德”参加法会,而他却为了心中的理想,拒绝了这次名扬天下的大好机会。

唐玄奘为啥去西天取经(唐僧玄奘为何冒死也要去西域求取真经)(3)

03

西天取经

一天,玄奘给二哥留下了一封告别信,便独自背起行囊远行。

草鞋为船,竹杖为马,道路漫长又充满了未知。

途经一地,玄奘遇到出逃的难民。

他将身上三天的干粮拿出来分给了人们,这些人就像狼群一样紧紧将他包围。

不一会,不仅粮食没了,连僧衣、草鞋、化缘的钵都被洗劫一空。

他真的是变得一贫如洗,只留下度牒,能够证明僧人的身份。

饿着肚子走了好久,他终于撑不住了。体力不支,眼前一黑,便栽倒在地。

幸运的是,他被赶路的孝达救起。在长安时,孝达慕名而来,想拜玄奘为师。

到了小庙里,孝达煮了一锅黄米粥。玄奘喝下后,恢复了体力。

玄奘继续出发,来到了凉州。

在凉州,玄奘险些被当作间谍。

军政长官知道了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虽有动容,但他不能违背朝廷禁边令,放他过去。

玄奘假装要回长安,然而在老和尚的掩护下,找到机会出了凉州。

被发现后,凉州官府下了加急公文,四处捉拿玄奘。

到瓜州时,玄奘买了一匹白色西凉马,后来又换成了一匹枣红色老马。

这匹老马颇通人性,走路轻抬轻放,喝水悄然无声,不为逃窜的玄奘添麻烦。

瓜州玉门关位于现在的敦煌市西北90公里处,相传西汉时西域有和田美玉,经此关口进入中原,因此而得名。

在向导护送下,玄奘偷渡玉门关,孤身一人走入了茫茫戈壁。

虽然处于通缉中,烽火台的校尉却被玄奘单人匹马走大漠的精神所打动,偷偷徇私放了他。

过了烽火台,磨难才刚刚开始。

走了十几里地后,玄奘在荒无人烟的沙漠中迷了路,途中不时见到白骨,多少人葬送于此。

白天被太阳烘烤,感觉就像是制作干尸的过程,晚上又被严寒冻醒。

五天四夜,滴水未沾,空腹前行,出现幻觉,他看到了海市蜃楼。

终于,玄奘瘫软在地,晕倒过去。

天无绝人之路,玄奘醒来,发现自己已经到了沙泉之畔。

喝了水醒精神,又经过两天跋涉,一僧一马走出沙漠,来到了伊吾国境(现新疆哈密市)。

唐玄奘为啥去西天取经(唐僧玄奘为何冒死也要去西域求取真经)(4)

04

西域修行

西域三十六国,伊吾是玄奘进入西域后的第一个国家。

玄奘挂单在古刹玉佛寺,人们争相过来目睹他的风采。

看着经历了千难万险、九死一生,从大唐来到西域的玄奘,人们不禁赞叹:“到底是唐僧啊!”

玄奘第一次得到了“唐僧”这个称谓。

此后,玄奘得到西域各国的帮助,也收了徒弟同行,不再形单影只。

在屈支国,最美的两个女人同时爱上了玄奘。

而玄奘却以坚定的意志,拒绝了公主苏伐娜的爱意和乐舞女王摩踥的勾引。

倾国倾城的摩踥赤身裸体躺在他的床上,他也不为所动。

公主苏伐娜将她的坐骑——白龙马献给了玄奘。

玄奘骑着白龙马,带着一行人来到天竺。他从正音定名,将天竺改称之为“印度”。

之后中国文献便将天竺改为印度,沿用至今。

玄奘师徒一行人又用了一年时间,穿过西域二十四国,来到了摩揭陀国境。

途中六遇强盗,险些丧命。

玄奘到达佛陀证道的菩提树下时,激动不已,五体投地,放声大哭。

最后他们来到了此行的目的地——印度那烂陀寺,玄奘如愿成为了那烂陀寺的一员。

那一年,他32岁。

那烂陀寺就像是一座综合性大学,在这里他接触到的不仅是佛教经典,还有艺术、建筑、天文、水利等学术知识。

这不仅扩宽了玄奘的知识面,也让他更了解印度的文化风俗。

玄奘有着异乎寻常的语言天赋,每到一地都能很快学会当地语言,梵文造诣突飞猛进。

他与印度学者交流,钻研古今文献,完全没有障碍。

玄奘在那烂陀寺深造了五年多,尽得佛学泰斗戒贤大师等人的真传。

此后又历时四年多,他游遍印度,虚心求学,吸取各宗派之精华。

玄奘的佛学知识达到了无人企及的高度,精通经、律、论三藏,成为历史上第一个被称为“三藏法师”的中国人。

41岁的玄奘游学回来,又重新回到那烂陀寺,成为那烂陀寺聘请的第一位中国教授。

在曲女城辩法大会上,玄奘与大乘佛教、小乘佛教、婆罗门教、各派智者斗法,18天无一人挑战成功。

他征服了全印度,成为全印度第一高僧,终于修成正果,名满天下。

唐玄奘为啥去西天取经(唐僧玄奘为何冒死也要去西域求取真经)(5)

05

学成归来

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距离玄奘偷渡玉门关,已过去19个年头。

玄奘学成归来,回到了长安。

唐太宗走下龙椅迎接,屡次逼他还俗为官。

他夜以继日,翻译完成了1335卷佛经,如《大般若经》、《心经》、《瑜伽师地论》等,使佛教在中国全面复兴。

在译经的同时,他还写下了十二万字的《大唐西域记》。

回顾了自己19年中走过的那些国家,以及所见所闻。

玄奘19岁离开故乡洛阳,出家19年后前往西天取经。

在西域修行19年后学成归来,此后19年翻译佛教经文。

这就是玄奘传奇的一生。

“我一生应该做的事,都已经做完了,我希望把所修的福慧全部回施给众生。”

公元664年3月8日凌晨零时,玄奘在长安玉华寺圆寂,终年65岁。

圆寂时神态平静,面色安详,宛若恬然入梦,往生兜率天弥勒内院。

他的脚虽然已经冷了,但是顶骨还是暖的,

唐高宗得知哽咽:“朕失国宝,朕失国宝。”

玄奘的灵柩被运回长安大慈恩寺,安放在他生前译经的殿堂,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来凭吊。

唐玄奘为啥去西天取经(唐僧玄奘为何冒死也要去西域求取真经)(6)

玄奘将后半生精力投入到佛典翻译之中,耽误了个人修行证悟。

而这,也正是他的伟大之处——为了佛学奉献了一生。

今天我们能轻易读到佛学经典,应该感谢玄奘,感谢唐僧!

参考资料:《真实的唐僧》

-END-


喜欢本文,还请点赞、转发、留言,让更多人看到,谢谢鼓励!

作者:古小玉。尘世佛系女青年,赏花鸟有情,品人生百味。图片来源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