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三国故事有关的四字成语故事(三国成语故事转斗千里)

(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夏侯渊传》,时间是在献帝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主人公是夏侯渊。原文如下:

与三国故事有关的四字成语故事(三国成语故事转斗千里)(1)

韩遂在显亲,渊欲袭取之,遂走。渊收遂军粮,追至略阳城,去遂二十余里,诸将欲攻之,或言当攻兴国氐。渊以为遂兵精,兴国城固,攻不可卒拔,不如击长离诸羌。长离诸羌多在遂军,必归救其家。若〔舍〕羌独守则孤,救长离则官兵得与野战,可必虏也。渊乃留督将守辎重,轻兵步骑到长离,攻烧羌屯,斩获甚众。诸羌在遂军者,各还种落。遂果救长离,与渊军对陈。

与三国故事有关的四字成语故事(三国成语故事转斗千里)(2)

诸将见遂众,恶之,欲结营作堑乃与战。渊曰:“我转斗千里,今复作营堑,则士众罢弊,不可久。贼虽众,易与耳。”乃鼓之,大破遂军,得其旌麾,还略阳,进军围兴国。氐王千万逃奔马超,余众降。转击高平屠各,皆散走,收其粮谷牛马。乃假渊节。

与三国故事有关的四字成语故事(三国成语故事转斗千里)(3)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韩遂屯兵显亲,夏侯渊打算出兵偷袭,韩遂闻风而逃。夏侯渊收集韩遂丢弃的军粮后,一直追到阳城,在距离韩遂驻地尚有二十余里地时,部分将领提议直接进击,也有一些将领认为应该先攻打兴国的氐人。夏侯渊认为,韩遂军队的战斗力较强,兴国城池坚固,不可能很快攻克,倒不如先攻打长离一带的羌人。韩遂军中以后不少士兵是长离一带的羌人,一定会回到长离包围家乡。韩遂如果弃长离于不顾,自己的力量将逐渐薄弱。如果他出兵救援,与曹军交战,就一定会被击败。于是,夏侯渊留下部将看守兵器和粮草,自己亲率轻装步骑兵奔赴长离,进攻羌人的村寨,斩杀和俘虏的人很多。韩遂闻讯后果然率军援救长离,与夏侯渊对阵而列。

与三国故事有关的四字成语故事(三国成语故事转斗千里)(4)

此时,众将领发现韩遂人多势众,唯恐不好对付,又纷纷提议先安营扎寨,修挖堑壕,再与韩遂作战。夏侯渊当众表示:“我军一直在长途辗转作战。如今再安下营帐、挖战壕,将士们会更加疲惫,坚持不了多久。敌军虽然人多势众,却也不难对付。”于是擂响战鼓,全军出击,大败韩遂的军队,夺得他的战旗。之后夏侯渊又回军略阳,包围兴国。出氐族首领逃到马超处之外,其余部众均投降夏侯渊。尔后,夏侯渊又转攻高平县,匈奴族屠各部,屠各部四散而逃。夏侯渊尽收其粮食谷物及牛马牲畜。曹操下令授予夏侯渊符节。

与三国故事有关的四字成语故事(三国成语故事转斗千里)(5)

本文要介绍的三国成语,便是夏侯渊口中的“转斗千里”, 意为长途辗转作战。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中的“转斗千里,矢尽道穷,救兵不至,士卒死伤如积。”

与三国故事有关的四字成语故事(三国成语故事转斗千里)(6)

汉末三国期间,曹操集团可谓将星如云,但谁才是其中的佼佼者呢?很多人会将目光投向张辽、曹仁,但实际上率领军队数量最多、作战区域最为艰险、功绩最大的将领非夏侯渊莫属。

与三国故事有关的四字成语故事(三国成语故事转斗千里)(7)

关中之战结束后,曹军主力返回中原,仅留下夏侯渊驻扎长安,稳定当地局势。此后不久,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死灰复燃,再度占据西北广大地区。因此,平叛的重任就落在了夏侯渊的身上。在夏侯渊的指挥下,曹军转斗千里,先后赶跑了马超,歼灭了韩遂,一举稳定了西北局势。从这个意义上看,夏侯渊的战绩也远胜于曹仁和张辽等人。夏侯渊作战的最大特点是善于长途奔袭,穷追猛打,不给对手任何喘息之机,这一点无论是张辽还是曹仁都不具备。

参考书籍:《三国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