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定式怎么破(你是不是跟大多数人一样)

世界读书日期间,恰逢开通头条号,我也来凑个热闹这是三年前我写的一篇读书笔记,但是现在读来,我的观点依然没变今天分享出来也是想探讨下平时生活中我们是否也会被某些偏见蒙蔽,导致看不清事情的真相,以及如何才能看清事情的真相,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思维定式怎么破?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思维定式怎么破(你是不是跟大多数人一样)

思维定式怎么破

世界读书日期间,恰逢开通头条号,我也来凑个热闹!这是三年前我写的一篇读书笔记,但是现在读来,我的观点依然没变。今天分享出来也是想探讨下平时生活中我们是否也会被某些偏见蒙蔽,导致看不清事情的真相,以及如何才能看清事情的真相。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还在一个区级政府平台公司的金融投资部,负责股权投资工作。因为是国企性质,所以公司设有专门的党群部。当时公司为了促进员工个人成长,要求所有员工每月读书,并提交读书笔记,用信纸手写的那种,由党群部负责收集考核。由于跟个人绩效挂钩,大家也都会写,因为谁也不想因此而扣绩效。

可当同事们看到我居然真的按照自己的感想去构思写的时候,他们似乎看见了一个怪物。说,你怎么那么死脑筋,何必那么较真呢?工作那么忙,随便写写或者网上找篇抄下来就行了,反正也没有人看。而我却觉得,这个规定真好,帮我克服惰性,倒逼自己读书、思考!每次,我都真的写。于是就有了一些读书笔记,这是其中一篇。

以下是原文:

说起《原则》一书,其实,之前我对这本畅销全球的大部头是有所耳闻的,知道是著名对冲基金--桥水基金公司创始人瑞.达利欧的大作。只是因为这个书名让人感觉硬邦邦的、离生活太远,所以一直就没有兴趣买来看。或许是真的跟这书有缘,偶然间,我发现同事的书架上就有它。嘿嘿,趁他不在随手拿起来翻了两页,这一看不得了,毫不夸张地说这本书简直是个藏宝图,于是我立刻下单买来仔细拜读。

我读书有个习惯,除了小说这种情节衔接性较强的书籍,我一般会根据目录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先行阅读,《原则》当然也不例外,略过第一章,直接第二章走起。

第二章开篇第一句: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是理解现实如何运行,以及如何应对现实。简直醍醐灌顶!是的,生活就像一场游戏,遇到的每个问题都是一个需要破解的谜题,要想揭开谜底,首先了解它是什么,它怎么运行的,找到其规律(这个过程作者称为“发现事情的真相”),然后通过学习、总结,找到解决它的路径,才能破解谜题。

而“发现事情的真相”,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达利欧说“不要固守你对事物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看法,这将是你无法了解真实的情况”。是的,我们经常会因为个人的情绪化而对事物不能保持客观。作者举例说,多年前他在非洲看到一只鬣狗扑倒了一只幼小的角马,他对角马感到同情,并且认为他看到的景象非常糟糕。

无独有偶,前两天跟朋友聊天也谈到这个话题,他也认为弱小动物应该受到保护。但问题是,这件事情是真的糟糕,还是因为我们的偏见认为它很糟糕?假如那个事实没有发生,整个世界是会变好还是会变差?后续的影响、以及再后续的影响是什么?这样联想下去你会发现,整个世界是会变差的。咦?确实是这这么回事!

事实上,适者生存,弱肉强食,这是个自然进化的过程,个体要么适应、改进变得更强大,要么保持弱小而彻底消亡。对于个体这确实很残酷,但对于大自然,这就是整体的最优化,是整体的进步,它能有效促进整个自然界的改善。可生活中绝多数人只是根据事物对自身的影响判断好坏。

现实中,多数人把对自己或者自己关心的人不利的事情叫作坏事情,而忽视了更大的“好”。这种根据事物对个人的影响来判定绝对的好或者绝对的坏的做法是不太合理的。因为这么做的假设条件是个人的愿望比整体的“好”更重要。其实,更合理客观的做法应该把“好”定义为对整体好的东西,并通过最优化进程来实现这种“好”。

我在想,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们发现不了事情的真相?以及如何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作者并没说。我认为是由思考角度的局限性引起的。站在个人角度上,我们只是一个点,好比盲人摸象,只是摸到其中的一部分,以为这就是事情的全部,其实不然。当我们放大视角,从更多人的角度出发看问题,就更能接近事情的真相。

个体及类似的群体组成了生物链上的一环,这样环环相扣,当其中一个环节发生变化或者消亡,将会重新组合成新的生物链,这就是进化。而多种多样的生物链及周围环境组成了生态系统,各种生物链不断迭代组合更新,促进了生态系统整体的进化。在这里,点是个体,线是生物链,面是生态系统。

当我们把视角转换,从二维空间的平面转向三维空间立体面的时候,我们的思维就提升了一个水平,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从而得出了不一样的结论。我们常说的同理心,也就是站在对方角度看问题,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不知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有时候遇到一件糟糕的事情,就像有人失恋、失业,当事人可能会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了,而等数年之后回过头来看,之前的刻骨铭心可能早已是云淡风轻。现在,我们在三维空间里加上时间轴,就进入了四维空间,当你跳出“现在”这一时刻,用未来的、发展的眼光审视眼前的问题,也许很多问题可能就迎刃而解了。

具体到现实生活中,在一个公司中,老板与员工好像是天生的对立者,老板总想让员工最大化发挥其个人价值,为公司创造更多利润,却不想付出更多成本。而员工恰恰相反,总想钱多事儿少离家近。

出现这种矛盾的根本原因是双方都是从自身的个体利益的点出发,没有意识到他们其实是在同一条生物链上,员工与公司在一定意义上是一个整体,古话所说“皮将不在,毛将焉附?”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没协调好个体与组织的关系,没有认识到个体与组织其实完全可以同步发展、相互促进的,双方可以设定共同的目标、打造共同的整体的利益机制,从而使得双方能够同呼吸共命运。

个体强大促进公司发展,公司发展带动个体走向更强,从而实现良性循环。现在好多企业在搞股权激励,就是通过利益捆绑的方式,使老板员工目标达成一致,从而实现公司整体利益最大化。

在一个家庭中,某些夫妻也都是从自身出发,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相互指责、内部消耗,整个家庭一地鸡毛。其实,好的夫妻,应该把家庭看做是一个整体,双方相互促进,相互成就,把“追求整个家庭乃至家族利益最大化”作为共同的目标,而不是个人利益最大化,这样的家庭才会幸福,这样的家族才会兴旺!

类似的现象还有商业间的竞争、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等等不一而足,好在现在已经有人意识到这个问题,从而提出诸如“合作共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观点。

所以,当我们想不通问题的时候,跳出你的个体的点,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去“发现事情的真相”,站在对方的角度、站在整个利益方的角度、用直升机思维、拉长时间周期、用更广的视角、更高的角度去审视问题。这样我们对社会有更深的认识,对生活有更多的理解,就会发现整个事情本来的真相,了解其运转规律,最后通过自身及组织的调整、重塑,从而解决问题,进而促使整个社会进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